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浅解▪P21

  ..续本文上一页而身败名裂。五欲亦称五花箭,因其披着如花的外衣,而其本质却是一件杀人的凶器,不但毒害色身,且能害及法身慧命,使堕三途,长受苦报,故日、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其後果是极可怕的。

   —、五欲过患,行相粗故,人所易知,贪嗔痴三毒过患,行相较细,人所忽视。然五欲是三毒的发展,而三毒则是生长五欲的根源,故於呵弃五欲之後,还要进一步呵弃三毒,才是斩草除根的办法。颂文「弃贪嗔等」就是指示第三呵弃三毒。

   然而无漏佛法认为如是改造人生,还不彻底,还非究竟,因为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如欲达到彻底改造的目的,还必须消灭五欲三毒的种子(亦称习气)。种子唯何。即五盖是。.五盖是与生俱来的五类习气,即贪欲习气、嗔恚习气、掉举恶作习气、昏沉睡眠晋气、疑的习气。五盖过患,行相更细,更为常人所不觉察。五盖能把我们的整个身心,乃至法身慧命,遮盖起来,长期的遮盖着,而我们还如睡在梦中,毫不觉察,故名五盖。因其迷人的魔力非常隐蔽深入,且是五欲三毒抽芽生根的种子,故於呵弃五欲三毒之後,必须更进一步呵弃五盖,才能使身心的改造,彻底清净,究竟圆满。颂文「弃贪嗔等诸盖缠」是指第四呵弃五盖。

  

   既知五欲等过患,当述呵弃对治的方法。五欲三毒是精进持戒所能对治,而五盖却非单靠持戒所能为力,必於持戒之外,进一步修持定慧,方有办法。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对治五盖,消灭习气的有效工具。必待五盖习气消灭之後,人生才算得到彻底的改造,才能真正从五欲三毒等重重包围中解放出来,成就解脱,恢复自性的清净功德。这里我们可以见到唯有佛的无上智慧,才能透视人生,洞彻究竟,分析问题,深入底蕴。也唯有无上佛法,才能进行人生的彻底改造,从甚深的底蕴上改起,比脱胎换骨更要彻底。也唯有承传佛法的僧宝,在离佛已远的今天,仍能把改造人生、深入底蕴的戒定慧三学,具体且有系统的教导我们,使我们仍能依教修持来进行最极彻底的自我改造。这里我们就可以体味到三宝功德的殊胜,和三宝恩德的深厚。我们要在感恩戴德的基础上来建立对於三宝的信心。请问这种信心,究竟是正信,还是迷信,这种改造人生的方法,究竟是科学还是不科学,且俟下面补充说明陈述之後,请大家自己判断好了。

  

   次颂了境正信正念心,慧定施戒护愿等。三业专一殷勤修,如是功德向三宝:这是总标附学八种的名目。前二句标举念心、慧心、定心、施心、护心、愿心等六种名目,第三句是说精进心,第四句是说回向心,合之就是附学的全部要目。附学八心实以精进心为主体,余七都是精进的眷属,所以但求能够发起精进,坚持不懈,则念等七心自然一一次第生起,因是精进的附属法故。职是之故,首说精进,而亦兼及余七。反过来说,若以念等七心,各自为主,则各各皆赖精进的帮助方能发挥念等七心的增上作用。如在修念心时,能够身口意三业相应,专一殷勤,则念心的作用增上,功德亦更殊胜。念心如是,修慧心等亦复如是。所以精进与念等七心,是有互为主从,互作增上的微妙关系。至於念等七心的各别说明,且俟随後各颂分别申述。

   问:本颂首句,了境、正信、复具何义。

  

   答:正信是引生精进的主要条件,上文已予反覆说明。了境则是保持精进使勿退心的重要关键。了境是要我们用智慧来认识环境。环境有顺有逆,顺境能使人们麻痹,逆境则令人们沮丧,都将使人舍精进而趋向懈怠,所以要有智慧警惕自己,遇顺境不被顺缘所迷,遇逆境不被违缘所障,要有勇气毅力来支配环境

   .而不被环境所支配。这是了境的主要内容。复次,我们还要很好的来掌握时间,尤其在国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时代,更需要很紧凑的把时间安排好。我们必须把晚睡迟起、摆龙门阵、乃至缓慢拖拉等浪费时间的坏习惯,尽量改正。我们要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就利用早晨修持佛法r使与日常工作不相妨碍。我们要做

   时间的主人,这也是了境应知的要节。

   问:本颂逐句都已解释,唯独第二句中还有一个戒字,尚未交代。

  

   答:戒即戒律。戒律包含止持作持两大作用。止持是属於不应作的事件,上颂「於戒止持」已有说明。作持是佛开示我们应做的事情,如别学、共学、附学等都是佛弟子应修的功课,所以我们能够殷勤修行,就是持戒在积极方面的实践。颂内标一戒字,是要我们时时处处不忘持戒。

   科 丁二、念心二颂

   颂 常念三宝恩 殊胜诸功德 孝子念父母 戏语不言舍

   念念不去心 道种因积集 加持难思议 他生犹熟客

   解

   初颂前二句是再三叮嘱,要我们常念三宝的恩德功德,因为这是生起一切功德的根本修法。後二句以孝子念慕父母,不忍言舍之心,来譬喻佛弟子的仰慕三宝,应当有过之而无不及,才—不辜负佛子的称号。次颂谓我们如能殷切的仰慕三宝,念念在心,则我们自性本具的菩提道种,成佛之因,由是积集,且能感召三宝的加持,不仅现世,生生世生都将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如同熟客一样「关系密切,不相舍离。

  

   加持的意义相当於正确的领导和无私的帮助。不论世出世法,凡能有所成就,皆从众缘和合而生,决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功劳,而是全法界互作加持的成果,故当归功於领导方面的贤明领导,和人民大众有形无形直接间接的帮助,佛弟子重视加持与回向,意即如是。

   科 丁三、慧心—颂

   颂 慧心谓择法 知功过得失 魔等不能动 断除诸恶见

   解

   本颂赞慧心是赞佛法的加行智慧。加行是「加工用行」的简称,即在「加工」时应「用」的修「行」方法(操作法)。依照佛法,加工修行,不断的改造身心,提高智慧,如同原料经过加工,使成器材一样,如是智慧,名加行智慧。慧心具备四大功能,谓决择法义,能知功过得失,魔不能动,断诸恶见。

   何谓决择法义。谓智慧能辨一切法的法数、法相、法义、法性。一切法谓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善法、恶法、净法、染法、小中大法、初中後法。尽量发展善法净法,努力对治恶法染法。结合自己的需要,订出修行的功课,如是决定取舍总名决择法义。

  

   何谓知功过得失。谓知三宝功德,知五欲过患.茹归依功德,知退心过患站持戒功德,知犯戒过患.知精进功德,知懈怠过患。常念功过,深自警惕。功过既明,得失自知,如是方能保证修行不致中断,名知功过得失。何谓魔不能动。五欲三毒、五盖习气即自心的内魔。顺境逆境、顺缘违缘即环境的外魔。三业清净,八风不动,名魔不能动。

  

   何谓断诸恶见。不信因果,执断灭见(认为人死即断灭,没有相续的後世),是恶见中的大恶见。以正知见,断彼恶见,名断诸恶见。(恶见比烦恼锋利,亦更不易纠正,成见深故。)

   ,

   科 丁四、定心—颂

   颂 由慧力归依 心定如山王 诸魔不动摇 违缘心更固

   解

   由於智慧的力量对三宝生起决定的信心而归依,这样的信心,其坚固将如须弥山一样,丝毫不为内外魔难所动摇。有了决定信心之後,虽遇违缘障难,不但能不动心,而且由於违缘的磨练与考验,能使经验和智慧更加丰富,信心也就格外坚固了。(亦称违缘加持)

  

   问:戒定慧三学是佛法改造身心的主要法门。戒的主要功能在於防治身口二业的恶行,使言语行动合乎法度。定是增上心学,主要具备三大功能,一、调练意业,二、能伏烦恼现行。三、澄清妄想,集中心力。慧即无漏慧学,主要具备四大功能,一、引生般若,二、能灭烦恼种子(般若如大火聚,触著即烧),三、能证无我(破我执後,烦恼即无著脚之所)四、成就解脱。戒定慧三学是能对治的法门,身口意三业及烦恼习气是所对治的病症,能治所治针锋相对,能所分明,应病与药,治标治本,无病不治。鉴於三学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可见慧从定生,要先有定而後有意。然今附学八心,何以先说慧心,次说定心,其故安在。

   答:智慧是总名,分析起来有多类别。为便了解,可先归纳而为三类,即世俗智慧、加行智慧、般若智慧,其各别的主要功能有如下表:

  

   世俗智慧善於分析问题生活能力强为求改善生活问题有漏智慧

   善能掌握原则

   善於处理世务

   长於文艺技术

   加行智慧决择法义生死观念重为求解脱生死问题

   能知功过得失

   魔不能动

   断诸恶见

   般若智慧能见实相了脱生死问题得到彻底圆满的解决无漏智慧

   能灭烦恼种子

   能证无我

   成就解脱

  

   三智之中,唯独般若智慧是定所生。要有加行智慧才肯信奉佛法,归依三宝,受戒修定。所以加行智慧,定前先有,般若智慧,定後方生。至於世俗智慧则是世人所擅长…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浅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入般若法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