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浅解▪P9

  ..续本文上一页佛法在中国文化上所起的伟大作用。由这种偏私和不老实作风为因,就辗转酿成後来旧知识分子是非不辨,昏庸糊涂的後果。

     由於佛法在解放前的旧社会里,一向被知识分子所歧视,所以信奉佛法的,只有二类人,一类是少数不受儒学传统之所束缚,努力向上,追求真理的智者。此类佛教徒对於佛法有透彻的认识,可惜人数不多。

   一类是老实朴素的劳动人民,因其文化程度低,所以没有沾染知识分子的偏见,亦因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对於佛法只有片断点滴,模糊夹杂的认识。此类佛教徒人数最多。至於一批不上不下的所谓知识分子,或则拘泥偏见,奉儒抑佛,或则醉心洋化,崇美恐美,都是与佛无缘的盲从分子,而他们对於佛法的共同看法又皆一味武断,以迷信二字抹煞一切。这类人当然对於佛法全不认识。这是阻碍佛教徒提高文化水平最主要的历史与社会因素。

   我国自全份承受佛法方面的文化遗产之後,历代祖师,高僧大德,都是在逆流中护持这份遗产,在遭人嫉视的环境下发扬光大这份遗产,其煞费苦心,撑持门庭的厚德深恩,是我们所感激所怀念的。他们且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著述,唯多是显扬自宗的一家之言,而却没有像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一类的书籍,不分宗派,把整个佛法,有组织、有系统地作全面而又深入的陈述。因为佛法所包含的范围极广,可说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若不把它有系统地总结起来,是不容易理出一个头绪来的。又如三宝功德,广说无尽,赞叹功德的文字,又复散在浩如烟海的大藏经中,若不把它提纲摄要,作成总结,就不易认识三宝的真实面目。我们从前就因缺少像《菩提道次第》一类书籍,因之要想透彻认识佛法的内容是有相当困难的。

   复次,即使有了像《菩提道次第》一类书籍,要想从书本上来研究佛法的内容,远不是一年半载所能速成的,须要有三五年乃至十年数十年的耐心工夫,才能比较全面,比较深入认识佛法。由於佛法的内容既广大而又精深,所以要想认识佛法,第一须要信心,第二须要耐心,没有信心和耐心,佛法是没有法子深入研究,全面了解的。

     复次,内地佛教更没有像西藏三大寺一样教育僧众的方法和制度。他们是经常进行有系统的学习,有组织的辩论,和专门的考试制度,故能深入研究,提高认识,使大多数的僧众都能达到相当高变的认识水平,因之人才辈出,历久不衰,广大人民,受到利益。

     复次,我国佛教由於长时期遭人歧视,所以盛唐以後的历代祖师,都是有群众而少得力的干部,往往是单枪匹马,贵干苦干来领导群众的。因之在弘法利生方面,也就因干部希少而不能发动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运动。因之佛法之在中国,实在并没有充分发挥它所能发挥的广大作用。

     内地佛教的历史背境,略如上述。今日的僧众都是从旧社会来的,除一部分具有智慧的高僧外,多数都是来自文化水平不高的阶层,既出家後须要经过一番剃度传戒等宗教仪式,然文化方面除少数自求上进外,大多数就没有进行经

   常的、有系统的学习与提高。他们唯常听开示、听讲经,虽亦得到很多启示,然终因文化程度低,理解力薄弱,不易获得如所期望的提高。因此他们对於佛法得不到透彻的认识,也就情有可原,不足为怪了。这种特殊现象,完全是旧社会不合理制度之所造成,所以不应执此特殊现象而怀疑到佛法的内容与三宝的功德。佛教在印度流传千余年後,即被婆罗门教所排挤。是佛法教义不及人么

  不是的。是由於当时印度政教领袖的错误领导。佛教在印度被挤绝迹之後,印度不久即被英人所侵占。故知佛教盛,印度亦盛;佛教衰,印度亦衰。所以印度之被统治,其咎不在於有佛教,而实在於失却佛教。世有误认印度是因佛教而亡国的,这是不懂历史,违背事实的胡说。

     同一情况,佛法在中国遭到旧知识分子的普遍歧视。是佛法不高明么

  不是的。完全由於佛法的内容太丰富,而当时知识分子的眼光太短浅的缘故。所以不应以某一时期的特殊现象而怀疑到佛法的真实性。我们这样根据事实分析问题,想为实事求是明白事理的人士所同意。

     复次,数百年来,在旧社会不合理制度的钳制下,我们见到了佛法之被歧视,以致不能尽量发挥其所能发挥的作用,文化遭受束缚,以致不能提高到所能提高的水平,因之更增加了我们对於旧社会制度和旧知识分子的憎恨。

   这种不合理的黑暗社会,业已随着祖国的解放而消灭。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数年来有计划的经过一系列的必要改革,新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今日全国人民,为了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建设,为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莫不以满怀信心的热情来响应政府的号召。佛教徒在今日空前明朗的新环境下衷心拥护政府的贤明政策,尤其在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光辉照耀下,我们要格外做好本位工作来尽我们人民一份子的责任。由於我们知道拔苦与乐,悲智双运的佛法是与世间善法不相违碍,如能因势利导,妥予运用,则於团结兄弟民族、加强国际合作、消弭残酷战祸、维护世界和平皆能起着相当广大的作用。因之,我们更要以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要埋头发掘佛法的无尽宝藏,要随缘宣扬佛法的真实教义,我们要一致发愿,为法界众生解除苦恼,进求胜乐,从光明走向光明而努力。

     科 乙二、释内体之自性三宝—颂半

     颂 佛谓自觉法者正 自性离染清净僧

      有情皆自具三宝 譬如木中本火性

      须藉钻等胜势力 所谓佛种从缘生

   解

   上文广赞三宝功德,是要我们由认识三宝而生不可动摇的信心。又赞三宝恩德,是要我们由感激三宝而生虔诚的恭敬心。信心与恭敬心是学修佛法入门初步必须具备的条件。没有信心固然无法入门,没有恭敬心亦同样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所以我们於闻到三宝的功德恩德之後,要生起仰慕欣幸的意乐,使内心法喜充满,还要再再思维三宝的深恩大德,赞叹观想,念念不忘,由是可以不断的增长我们对三宝的信仰与恭敬,这就很好的滋养了我们的法身慧命。法身慧命需要上妙精神食粮来滋养,正与我们的身体需要食料来滋养一样。为什么赞叹观想三宝的功德恩德而能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呢。这里一颂半就说明其中的重要道理。

  

   一切法皆有一切法的「体」「相」「用」。法体深隐难知,相用显而易见。以相用上说,佛的三十二功德庄严相,与断智悲三德的殊胜作用,都是我们凡夫所望尘莫及的。然就最极甚深的本体来说,则我们的心体,与佛的心体,乃至与一切众生的心体,都是同源同体,平等一味,无有差别。所以佛经常说,心佛聚生,三无差别。这个无差别的本体,就是所谓法身慧命,这里颂文则名之日自性三宝,即自性佛宝,自性法宝,自性僧宝,其他名称还有很多,如法性、法界、真如、实相、如来藏性等众多名称,然所指的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体性,也就是一切法的平等法性。

   用甚麽方法来证明众生与佛同一体性,人人皆有自性三宝呢。只要我们肯虚心体会,就不难相信有所谓自性三宝的存在。人人都有知觉,这个知觉就是自性佛宝,人人崇尚正理,正理就是自性法宝,人人爱好清净,清净就是自性僧宝。一觉」「正」「净」为人人所易体会的本性,这就证明了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具自性三宝。自性三宝不但人有,一切动物悉皆具有。譬如狗,狗亦有知觉,即狗的自性佛,狗能辨别主人与盗贼,这种不颠倒分别,即狗的自性法,狗对主人摇尾表示好感,即狗的自性僧。狗如是,一切动物莫不如是,不过程度上有智愚显隐的不同罢了。这就进一步证明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具有自性三宝。所以颂文前三句「佛谓自觉法者正,自性离染清净僧,有情皆自具三宝」,就是说明觉正净自性三宝不是玄妙不可思议的,而是众生本具且能体会得到的三种直觉。试问哪一个人没有这种直觉,哪一个人没有这种本性呢。所以有情皆自具三宝是完全可以信任的,而自性三宝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平等法性也是真实不虚的。

  

   觉正净是我们在直觉上可以体验得到的自性三宝,根据同一原理而作进一步的阐述,则智慧即自性佛,谛理即自性法,理智和合即自性僧。凡夫虽皆有知觉,然其知觉与正理有时和合,有时不和合,而且和合是暂时的,而不和合则是长时的。凡夫知觉既然暂时与正理相应,则其长时与甚麽相和合呢。凡夫知觉长时与贪嗔痴等烦恼相和合,与财色名食睡等五欲相和合,这就是所谓背觉合尘。这种背觉合尘的现象完全由於众生不知有自性三宝的存在,所以自性三宝始终得不到引发培育的机缘。佛悟自性,背尘合觉,充分发展了自性三宝的功德,所以佛具三智,谓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法具三谛,谓真谛、俗谛、中谛,僧即学习以智缘谛的学人,逐渐由疏缘而亲缘谛理,由亲缘而彻证理智一如的清净境界。这个理智一如的清净境界就是一切法甚深难知的法性理体,也就是诸佛共证的平等大觉。平等大觉非从外得,而是从自性三宝发展起来的,发展到家,即证大觉。所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就是说明非从外得,亦非新得,不过恢复自性三宝的自性功德罢了。我们凡夫之所以能够修行成佛,完全因为我们与佛同体,我们皆具自性三宝。如果不是同一体性,我们就永远不能成佛。喻如煮米可以成饭,而煮沙即不能成饭,因为米与饭同一体性,而沙与饭体性不同故。所以我们要…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浅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入般若法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