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成四方形就可以坐,铺开来就可以睡,现在出了家睡板床、小床已经算苦行了,很多都是睡榻榻米,席梦思,倒在床上自己会弹起来,跳三跳。有的人还想在僧团里跳三跳,动脑筋做生意发财,想鲤鱼跳龙门。释迦太子在菩提树下成佛,他是以菩提心而成就佛道的。而今天的佛弟子,不管是离家、出家,有几个在发菩提心啊?唱会唱的,发从不发的。
释迦佛引导众生趋向涅槃,行菩萨道,
今天佛弟子引导众生只要一句,不广学多闻
释迦佛当年说法或是坐在石头上,或是坐在草铺的座位上;现在的法座有的还雕龙呢。释迦佛当年从人天乘、出离乘,说到菩萨乘,从广般若到深般若,大说广说,一切都是圆满;现在好多人都不提倡讲经说法引导佛弟子反对广学多学,只要一句“好好唸佛”。不论是自利利他,差距多大啊!
有释迦太子的降生,娑婆世界才有这样一位智慧圆满的佛陀,向释迦佛学习成佛就快了(6)
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开示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12(农历四月初八)
释迦佛最后进入了无余涅槃;现在的佛弟子不想断烦恼、不了生死,到不了彼岸,也进不了涅槃
提要:
·释迦太子成佛后才回家探亲;我们今天学法尚未完成,法幢尚未建立,总想回
家,再过几天世俗的生活
·释迦佛探亲度了妻儿,有些佛教家庭,儿子要求来佛学苑读书,不是爸爸反对
,就是妈妈反对
·有些信佛的儿女,不接受父母给他安排好的求智慧之路,有的拖住父母不让他
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释迦佛最后进入了无余涅槃;现在的佛弟子不想断烦恼、不了生死,到不了彼
岸,也进不了涅槃
释迦太子成佛后才回家探亲;我们今天学法尚未完成,
法幢尚未建立, 总想回家,再过几天世俗的生活
释迦太子虽然出了家,他还是怀念祖国,怀念父亲,怀念儿子,可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并没有回过家啊。一直到成佛后建立了僧团,弘法了很多年了,才回家探亲。你们如今学业还未完成,弘法还没有开始,法幢还没有建立,一会儿想回家,一会儿想回家,相距多远啊!没有结过婚的人一想妈就想回家,其实他妈还叮嘱他,“你不要想家,要好好学。”结过婚的人呢?好不容易离家了,却仍不安心。就连出家人,有的还要回家看老婆。有的与老婆一起出家了,一个当比丘一个当比丘尼,好事啊,可是出了家仍然听原来老婆的话,可能他过去在家时就是怕老婆的。
释迦太子当年回家探亲,他实际上是去说法度众生的。你回家两个星期,太阳不晒肚子不起来,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过过世俗生活。说得好听一点,叫调剂调剂,也就是贪瞋痴毒性发作,回去过过瘾。释迦太子回家度了多少人出家啊!你回家度了几个人来学法啊?这一次咱们有个出家同学回家,她发心度过来两个人,一个进了安徽法雨山佛学苑很安心。其他人呢,带回来一袋山东红枣,“给老师补身体。”(众笑)希望大家学学释迦佛的样,至少学学那个出家同学的样,回家劝劝亲戚朋友到这儿来学学法,提高提高佛弟子的觉悟。
释迦佛探亲度了妻儿,有些佛教家庭,
儿子要求来佛学苑读书,不是爸爸反对,就是妈妈反对
释迦佛回到家乡,连他的儿子罗睺罗都出家了。我们呢?儿子要求出家就反对,有的还反说,儿子要来佛学苑,他说“现在还早呢。”等到儿子受风气影响变坏了,又到老师这儿来求加持。我真能一加持使你儿子变好,你也用不着来学法了,我只要一加持你就开智慧,什么佛法都懂了,想得倒美!(笑声)加持不过是功德回向呀,你自己不改变,谁对你有办法?
有些信佛的儿女,不接受父母给他安排好的求智慧之路,
有的拖住父母不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附带再说一件事情,有的出来学法,家里并没有困难,可是家里喜欢说闲话,“你是一个不够格的爸!”这个问题要讲清楚,到底是爸爸不够格还是儿子不够格?爸爸把你养到这么大,给你安排一条好好的路,你世间上已经学了这么几年,再安排你到佛学苑去学学佛法。爸爸给你安排得好好的,已经尽到了责任,你不听,你这就是不够格的儿子。爸爸年纪大了,要给自己留个几年好好学佛修行,儿子拖住他:“你是不够格的爸爸。”究竟是爸爸不够格还是儿子不够格啊?做爸爸没有对你不负责任,你做儿子的总应该对爸爸有点孝心啊!爸爸把你路铺好了,你可没有把爸爸的路铺好啊!所以有些老人骂起儿子来:讨债鬼。这种“不够格”的道理,你可说不过我,因为我懂的比你多,我的心态比你公平。
释迦佛最后进入了无余涅槃;
现在的佛弟子不想断烦恼、不了生死,到不了彼岸,也进不了涅槃
后来非但释迦太子的堂兄弟出家了,连他儿子、妻子也出家了。后来,释迦佛讲法,一直讲到他涅槃,临涅槃还讲了一部《佛遗教经》。你们在家居士即使不愿意当老师,你就当个学生把佛法学好呗,可别学了一点点就算了。内护正法是出家人的本分,现在的出家人有没有天天在弘扬佛法?一句佛号不能代表佛法,你叫人家唸佛,不等于你在跟人家说法。释迦佛活着的时候就证果成道了,等到身子化掉了,那是进入无余涅槃。现在的佛弟子有没有了生死、到彼岸、进入涅槃的思想?你烦恼不断尽、生死了不脱,到不了彼岸也进不了涅槃。
有释迦太子的降生,娑婆世界才有这样一位智慧圆满的佛陀,向释迦佛学习成佛就快了(7)
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开示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12(农历四月初八)
缩短差距,成佛就快了,
发了四宏誓愿,就应该向释迦佛学习
提要:
·十方世界都在你涅槃城里,何必东走西走
·去他方净土再回娑婆,娑婆世界还存在吗?何不在娑婆世界修成佛道广度众生
·我们能成就释迦佛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远比有些人修有去亦有来圆满
究竟
·缩短差距,成佛就快了,发了四宏誓愿,就应该向释迦佛学习
十方世界都在你涅槃城里,何必东走西走
现在有钱人喜欢世界旅行,少钱的是想朝四大名山,你朝四大名山是在修行吗?有些人就是把朝山变成旅游。你没有断尽烦恼,你很不自在的。活着的时候喜欢走啊走,乐啊乐,已经养成习气了,眼睛一闭就是六道绕圈子;做了人全世界绕圈子,修行了,还想他方世界走一走。如果你进了涅槃,十方世界都在你涅槃城里,何必走东走西?
去他方净土再回娑婆,娑婆世界还存在吗?
何不在娑婆世界修成佛道广度众生
你到了他方净土,即使你真的还能够回娑婆来度众生,那个时候娑婆世界还存在吗?下品下生十二大劫才开花,按娑婆世界的年份计算要一百六十一亿万年。开了花你还得跟阿弥陀佛学佛法修行,将来修行成就,究竟要多少劫?我也不知道。太长了!你何不学学释迦太子的样,现身就在娑婆世界修成佛,即使一千年成佛,一万年成佛也好嘛。
我们能成就释迦佛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远比有些人修有去亦有来圆满究竟
就算你在他方净土修好了再回娑婆来度众生,你是有去有来,释迦佛成了如来,无来无去啊!你有来有去差得远了。《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由此可见,释迦佛涅槃了,他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根本没有走,就在娑婆世界,仅仅他身体火化掉了,可是他的法身还在娑婆世界啊。而我们就算现在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往生他方世界,发菩提心再回娑婆度众生,有来有去,这彻底究竟吗?为什么不想成如来?一定要保持个有来有去呢?
缩短差距,成佛就快了,发了四宏誓愿,
就应该向释迦佛学习
今天给大家分析了释迦佛修行的功德、菩提心的功德,以及我们所以修得这么糟糕,其中的差距多大,希望大家能从这个差距中得到启发,得到觉悟,好好跟释迦佛学学。只要肯发愿,发愿了以后有行动,决定能够证果成道。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句话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释迦佛的一生,也是我们应该要发的愿,应该要走的路,学佛就是学佛的榜样嘛。从前的人发誓愿都说:“我发誓,如果我不做到,我不得好死。”发了四宏誓愿要做到,你将来决定证果成道。希望大家在释迦佛圣诞的时候好好发愿,向释迦佛学习,在修行的路上好好地改变自己,快快解脱,快快成佛。今天讲到这里。(完)
《向释迦佛学习成佛就快了(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开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