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恼,心不清净,所以娑婆世界对这个众生来说就不叫净土。可是佛菩萨没有烦恼,心清净,对佛菩萨来说,娑婆世界就是净土。根据你的烦恼,根据你的业障,看法就不一样。所以佛经上有句话:心净则土净。心清净的人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干净的,心不清净的人他所在的地方也不干净。
举个例子,不爱清洁的人无论走到哪个地方,这个地方总是不干净的,你即使辛辛苦苦把地扫干净了,他把香蕉皮随手一丢,要吐痰就随地吐痰。有他在,这个地方就不干净,他会把肮脏带到这个地方来。假如是一个爱清洁的人呢,他一去,仍然是清净的地方,因为他没有坏习气,不丢肮脏啊。
也可以这么比喻,寺院外面不叫净土,寺院里边就叫净土。信佛的人即使还有随地吐痰的习惯,在寺院外面张口就吐,一到寺院里,他想寺院里有佛菩萨,不能随地吐痰,他就吐在纸上,这个地方不就干净了吗?所以心会转变一切的。
没有烦恼才是真快乐、真极乐,众生有怕苦的习气,
容易向往去没有苦的地方修行
什么叫极乐?世间上人吃喝玩乐搓麻将打牌,他以为是快乐,其实吃喝玩乐的人常常吵架起烦恼,这种快乐里有烦恼有痛苦,不是真正的快乐,更不是极乐。你没有烦恼,那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极乐。极乐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啊?极乐世界本来没有的,后来有位出家人,叫法藏比丘,他发愿要成就一个没有苦的世界。因为他看到每个世界众生都很苦,都有生死流转,就算是天上的众生还是在生死流转,而且每个众生都有烦恼,有烦恼就有苦。他又看到众生有个习气,都希望到快乐的地方去,不喜欢留在苦的地方,这些他都看清楚了,所以他就发个愿:我要成就一个极乐世界,让众生到极乐世界来修行,来断烦恼,谁愿来,我都欢迎。这个愿发得很大,所以有很多众生愿去。
好比,这儿也在讲经说法,另外有个地方也在讲经说法,而且讲得一模一样,我们这儿条件不好,你们今天居士们来,咱们也很惭愧,要你们受这么多的苦,吃饭都在外面吃,因为斋堂里坐不下了,咱们没有这么大的斋堂。做的菜可能也不太合你们的口味,有的居士也发心去帮厨,要切菜,要烧,而另外那个地方条件好,也有听法,不需要去帮厨,饭都是现成的,住得也舒服,地方又大,没有黑天白夜,都是光明,肯定有人就跑过去了,两边讲法一模一样,我何必在这里?人心都是这样的。所以开放以后,很多人都跑到美国去了,因为美国条件好。
阿弥陀佛圣诞开示(4)
傅老师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1.5
在娑婆世界天天修行,
临终求往生极乐岂不更好
本次提要:
■ 弘法的人要满众生愿,众生不要听法了,我留在这里干什么?
■ 不懂法的人闹笑话,想到极乐世界去扫地
■ 佛说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所以讲修行,还是娑婆世界快
■ 你在娑婆世界天天修行,临终求生极乐世界岂不更好
■ 唸佛要修到一心不乱,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极乐
弘法的人要满众生愿,
众生不要听法了,我留在这里干什么?
你假如问,“老师你想不想去啊?”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如果我在娑婆世界讲法,一个人都不来听,我留在此地干什么?我也想去了。假如你们都要听我讲法,我也去不了啊,因为你们还没有去,我一个人跑掉了,你们听不到法了。弘法的人要满众生愿,你们叫我走我就走,因为你们不要听法了;你们叫我别走我就不走,所以这个性质就两样喽。
不懂法的人闹笑话,想到极乐世界去扫地
法藏比丘发愿成立极乐世界,投众生的爱好,所以能够摄引很多众生去,因为那边条件好,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你往生进莲花,等到莲花一开就能见佛,听阿弥陀佛讲法、修行。而且不需要劳动,你心里想吃饭,饭就来了,你心里想穿什么衣服,衣服就披上了。有许多人不懂法,说“我就是到极乐世界去扫扫地,也是好”。有位法师就笑她:“极乐世界还要你扫地吗?”要你扫地也不叫极乐世界了,极乐世界还有肮脏吗?这些都是不懂法的人闹的笑话。
佛说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
所以讲修行,还是娑婆世界快
再问你们一句,你们修行想修得慢一点,还是想修得快一点?(众答:快一点)修行要想快,到底是极乐世界快还是娑婆世界快啊?(下答:极乐世界快)这是你们听外面人说的,外面人不根据佛经说话,你们去看看《佛说无量寿经》,经书上是说娑婆世界修行快。佛说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这个年分可不是娑婆世界年分,而是极乐世界年分。有人用电子计算机算出来,这个数字很长,我背也背不出。所以要修行还是娑婆世界快。
你在娑婆世界天天修行,临终求生极乐世界岂不更好
你说,“我又想修得快,又想到极乐世界去,有没有办法?”有好办法啊。我不说“你们想修行快,不要往生极乐世界。”我只会赞叹你们往生,我也不说“极乐世界条件好,你们在这儿就别修了,到极乐世界再修,慢就慢一点喽。”怎么办?很简单嘛,在娑婆世界修行最快,你现在就天天修行,别浪费时间了,这儿修十天,就是极乐世界一千年啊,了不得啊。到你临命终时你就一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两面都做到岂不更好啊?既快又能往生。你在娑婆世界修得好了,往生不是更容易吗?千万不要听某些人说话,“咱们到极乐世界再修行。”你在娑婆世界不修行,时间都浪费了,岂不可惜?
唸佛要修到一心不乱,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极乐
还有的人把往生说得非常容易,只要临终时唸十声佛,你就能往生了。这么一说,唸佛的人都不肯修行了,六字洪名一下子就学会了,只要临终时唸十声就能往生,我还修什么呀?那些天天唸阿弥陀佛的还算是好的。要知道临终时唸十声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有标准的。两个标准,你要唸到“一心不乱”,还有一个标准,“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修福修慧太少了,你也往生不了啊,因为因缘不具足。
阿弥陀佛圣诞开示(5)
傅老师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1.5
谤法和犯无间罪的人去不了极乐世界
本次提要:
■ 福是福报,德是功德,现在就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 唸佛求往生,修十六观最好,至少要做到心中有佛
■ 不能口唸心不念也不能留恋世间上的一切
■ 谤法和犯无间罪的人去不了极乐世界
■ 释迦佛没说一定要唸满多少万佛号才能往生西方
福是福报,德是功德,
现在就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又有人说:只要唸就能往生。这个人不根据佛经说话。佛经上说:若一日乃至若七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就是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也要达到一心不乱。还有一句: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们今天来文殊院参加法会,时间就没有浪费。你们来烧香点灯,来这儿帮忙,把这个法会搞得很庄严,大家都欢欢喜喜的,这就是培福;你们现在听法就是修慧,你们唸佛的时候尽量不要打妄想,这是修定,你们到佛门来又不干坏事,也不杀生也不偷东西,也不喝酒,这就是戒,这一天又有戒又有定又有慧,你们这样就修了一天,这就叫福德。福是福报,德是功德,什么功德?就是修戒定慧。咱们在娑婆世界现在还活着,就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快的地方,千万不要浪费我们在娑婆世界的生命时光。
唸佛求往生,修十六观最好,至少要做到心中有佛
你们除了好好唸佛,心里还要有阿弥陀佛,那样你唸佛的时候就能想起阿弥陀佛,一想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在眼前,这就叫观想念佛。如果你们想再殊胜一点,那么你们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去修十六观。老太太文化比较浅,年纪老了,学这么多观也觉得不太方便,但你至少要做到心里有佛,好像佛就在我的面前,唸佛要这样唸。
不能口唸心不念也不能留恋世间上的一切
不能一边唸佛一边想天上乌云来了,我还得回家收裤子去。口里唸佛心想裤子,那么你肯定往家里跑。你不打妄想呢,你会一直唸下去,唸完了才回去,一打妄想你心就不定了。所以要学会放下,这是最最重要的。唸佛的时候千万不要想别的事情,连老公、老婆、儿子、女儿,都不要想,尤其是临命终时那一刹那,如果你命终那一刹那对儿子女儿放不下,你就不会去了,即使阿弥陀佛来了,你也会向阿弥陀佛告假。所以心里留恋世俗的一切,你是往生不了的,你即使嘴上唸,没有用,因为你口唸心不念,口里唸阿弥陀佛,心里仍然在家里,你会走吗?你们照这样的道理去唸佛,会使你们往生更有把握。
谤法和犯无间罪的人去不了极乐世界
话说回来,有人说:只要唸就能往生。佛经里没有这句话,我在无锡时,有个唸佛老太太,她跟我说:“只要唸就能往生。这句话我是想不通。我们信佛的人是三世因果看问题,今天这么多唸佛的人,肯定前辈子也有唸佛的,怎么没往生?”还有,根据《佛说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讲:有两种人除外,一种是犯五无间罪,一种是谤法,他们是往生不了的,阿弥陀佛把他们排除在外了,因为他们犯罪太重,太肮脏了。那怎么叫只要唸就能往生呢?如果不根据佛经讲话,释迦佛说:“离经一字,就是魔说。”释迦佛又说:“到了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根据佛经上来讲,就叫善知识,离开佛经讲的话,就听不得。
释迦佛没说一定要唸满多少万佛号才能往生西方
有些人说,“我知道,唸佛要唸到一心不乱,可是我唸来唸去唸不到一心不乱,咋办呢?我苦恼啊。”心里一着急,你更加往生不了,因为你心不定了。所以要跟你们讲讲,唸佛不能着急,不能心不定,一着急,心不定,你更达不到一心不乱。现在有句话,“年纪大的人唸六个字来不及了,唸四个字吧。”老太太一听,这是为我好啊,要叫我多唸一点,我是老了,来不及了,…
《阿弥陀佛圣诞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