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60~69)▪P4

  ..续本文上一页禅定里。不懂修行的人认为念诵跟禅定有矛盾,懂修行的人就没有矛盾,因为念诵也是在止住妄念,在按照法义去观想,你这么去做,慢慢心就定下去了,所以念诵就是粗的禅定;禅定里做的观想是照法义去观的,这是细的念诵。因此原则是一样,路线也是一条,都是为了要入定。

  禅乐心无波动,能见水底鱼,能看清楚问题所在

  我们天天修定,有时候真舒服啊,有的老同学跟我提意见:修定最好修三个小时,他在禅定中舒服得不想起来。但还要照顾新同学,新同学修定最好只修十分钟,因为他腿子痛。为什么老同学不大想起来呢?因为得到禅乐了。

  禅定的乐实在难以描写,世间上一切的快乐都是波动的,而禅乐是不波动的,是定下去的。就好像一个水面有波,一个水面没有波,水面有波就看不清楚;水面没有波,就能一直看到水底,连水底里有几根草都看得清楚,所以修行人看问题看得清楚。

  得禅乐就不起还俗心,犯戒所得的乐是下地狱的乐

  现在有的修行人看问题也不清楚,因为他不修禅定。清定上师讲过,为什么现在年轻出家人还俗的多?原因就是他不修禅定,出家以后没有得到快乐。细细地分析起来,也有三类,一类修行没有得到快乐,他想还俗;一类觉得还俗没有面子,只好保持原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有一类,除非是国王大臣看他太不像样了,逼使他还俗,否则他还不想还俗呢。他也得到了快乐,这可不是修行的快乐,拿现在来说,这是红包包的快乐,有了钱还有打手机的快乐,一打一个小时,也不知道打给谁的,最后还说“祝你晚安,bye-bye”,还有卡啦OK的快乐。更糟糕的是明的不娶老婆,暗地里养女人,这些都是下地狱的“快乐”。

  修行人贪五欲就是在制造废品,苦仍然会报复在你身上

  你假如得到禅乐了,叫你不修行也办不到。如果你是出家人,你得到禅乐了,你也根本不动还俗的脑筋。其实每个众生佛性都圆满,全可以得到世间上所有的快乐,根本用不着花钱买的。快乐是与生俱来的,为什么众生这么苦,就是受到干扰了。内心受贪瞋痴的干扰,外界受色声香味触的干扰,养成习气了,不这么样反而不舒服。结果这种干扰也就变成了假名的快乐,最后痛苦还是转到自己身上。

  我年轻时看过一部苏联电影,叫《废品的报复》,这个工人在厂里做服装,不负责任,他钉的扣子也不结实,出产的都是废品。他穿的裤子,也是自己厂里生产的,就是他自己钉的纽扣。结果他礼拜天去看女朋友,忽然“噗”一下子,背带的纽扣掉了,裤子掉下来了,只得拎着裤子走路,尴尬得不得了,女朋友在旁边笑,这就是废品的报复。修行人贪五欲就是在制造废品,贪的时候舒服,过后五欲的苦仍然报复在你身上。

  离开贪求,就是离开世间上的种种痛苦,从离欲得到喜乐,即易入定

  初禅是离生喜乐定,这个喜乐是从离来。离开世间上的贪求就是离开世间上的种种痛苦,因为你的贪求都是从烦恼出发,经过烦恼的路线,最后达到烦恼的结果,贪欲本身就是烦恼,有烦恼必有痛苦。要快乐就必须要断烦恼。从离欲得到喜乐,由喜乐而得定,这是初禅定。修行的总路线就是修离欲,贪欲是生死法,离欲是出离法。你能放得下欲,你就离得开苦,放不下就是离不开。随着你的离开也会产生喜乐,这个时候你虽然没有得定,你已经走在定的路线上了。就好比你们老同学,今天虽然没有得定,可是你们修禅定的喜乐无穷啊,你们已经走在得定的路上了。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68)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 2006.4.19

  

  明白了教理,按佛法去修行,

  心念的微波平静了,就得定了

  提要:

  ■ 八定加上未到地定,共称九次第定

  ■ 明白了教理,按佛法去修行,虽未得定,但已上路

  ■ 心念的微波平静了,就得定了

  ■ 离欲的人不要再走回头路,偶而调剂一下是为了止你的贪欲

  八定加上未到地定,共称九次第定

  四禅八定再加你现在走在路上的定,称为九次第定。走在得定的路上也叫定,不过你还没有得到定,所以叫未到地定。就好比我们佛性圆满也叫佛,叫未来佛,因为我们路子不错,都是走在成佛的路上。必须要照佛的教导,那么由喜乐而入定,这才叫初禅离生喜乐定。你自己搞一套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今天千万不要自己起烦恼破坏自己入定的基础。

  明白了教理,按佛法去修行,

  虽未得定,但已上路

  我们今天虽然还没有得定,但是已经走在定的道路上,拿到了未到地定。假如不通过我给你们阐明,你们往往会把佛法的修行看得很玄虚,因为你们没有搞清楚嘛,仅仅知道几个名相。从前有人写了这么厚的一本书,也有讲到禅定,我看了半天实在看不懂,他根本没有说清楚怎么去修禅定,仅仅是把古时候修行有成就的人的话抄上去。那么看起来修行很难啊,修行很高啊,当然成佛就更高不可攀了,这都是不明理,明白了道理,你就知道虽然你现在拿不到,将来决定拿到,因为你上了路嘛。

  有时候我们虽然自我感觉修得非常好,往往以为是入定了,却没有入定;你以为没入定,这几秒钟你就在定里。为什么你搞不清楚?因为你只有感受,却不明理。佛法就是教证二法,教就是佛法的理论,这是非常重要的,证是成就。应该是先有教,然后再有证。所以应该明白你在修禅定的时候,有禅乐出生,虽然不能完全灭掉妄想,也基本能够止得住,也能够跳出昏沉,这时你虽然没有入定,也已经进入了未到地定。

  心念的微波平静了,就得定了,

  修行人追求的快乐就是禅乐。初禅的快乐就是离生喜乐,初禅是由离产生了喜乐,由喜乐而进入定。那么未到地定跟初禅定区别在哪里?未到地定的境界就好比水面上还有微波,也许这个波细得你眼睛都看不见,可还是有波,至少你还有细妄想细昏沉。得定了那个境界跟前面就不一样了,那是心平静如水、一动不动的,就看你多少定力了。你即使得到几秒钟的定,你也有体会的。头只要稍微动一动,即使你前面已经得定了,这时也已经出定了,不过人没有起来罢了。

  离欲的人不要再走回头路,

  偶而调剂一下是为了止你的贪欲

  所以咱们今天修行,应该说也很辛苦的,当然这个辛苦里有舒服,但舒服里也有辛苦啊。既然是辛苦得来的东西,那就要珍惜,不要破坏。也就是说既然离欲了,不要再走回头路。有时候难免会有点回潮,但是方向要坚定,回潮的时候,不要忘了你的方向,不要一直回下去,要马上转过来。

  有时候老同学跟我说:“老师,这些青年组还是孩子,你拿点巧克力出来吧。”我说好,那么吃过了就算了,不要今天给你吃一点,让你高兴高兴,明天又想吃巧克力了,那就糟糕了。这就好比吃药,我们有时分点供品吃,止你的贪欲,吃饭也是吃药,是治你的饥饿病,病好了就别再吃药了。所以修行路上的人一定要警惕,一定要坚持,要勇往直前,偶然调剂一下,这是治病用的。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69)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 2006.4.19

  

  起烦恼,前功尽弃,懈怠,很难发觉,

  所以要修精进波罗密

  提要:

  ■ 上桥为求法,过桥是彼岸,奉劝桥上人,莫堕爱河中

  ■ 由初禅定的喜乐,进入二禅定,所以二禅称定生喜乐定

  ■ 入定难,就因为生活扰乱太多

  ■ 修行人浪费的时间可能比烦恼的时间多得多

  ■ 起烦恼,前功尽弃,懈怠,很难发觉,所以要修精进波罗密

  ■ 如今修行人只凭自己爱好修,也就成了爱好上的精进

  上桥为求法,过桥是彼岸,

  奉劝桥上人,莫堕爱河中

  我有几句话挺不错的,自己欣赏欣赏也蛮快乐,“清凉本无桥,缘起桥方成,上桥为求法,过桥是彼岸。奉劝桥上人”,你们都是桥上人,“莫堕爱河中”,爱就是贪爱五欲。有人说我已经跟男朋友女朋友一刀两断了——还不够,整个五欲的贪都要断掉。不是叫你不吃饭,是不要贪吃,要断掉贪心。

  由初禅定的喜乐,进入二禅定,

  所以二禅称定生喜乐定

  二禅的喜乐是在初禅的基础上提高的,当然比初禅还要殊胜。由初禅进入二禅,所以二禅定生喜乐定,第一个定是指初禅的定,从初禅的定产生了喜乐——这是从定中产生的喜乐,那么你就进入了二禅定,所以二禅也是从喜乐进去的。

  二禅比初禅殊胜在什么地方?你对于贪瞋痴基本上不追求了,即使你烦恼还没有消灭尽,但是它不大活动了,至少自己有点控制能力。就好比水面上的鱼沉到了水底,但是不等于没有鱼,你真的要烦恼断尽,那要证了阿罗汉果了。二禅定是不是随时随刻都在定中啊?随时随刻都在定中,那是大成就的人,释迦佛是大成就,所以释迦佛无时无刻不在定中,连说话走路也全在定里。我们说的得到初禅定,是指你入定时的境界,二禅也是如此,只是说你在入二禅的这段时间里,你的境界就是二禅定。

  入定难,就因为生活扰乱太多

  既然我们做不到一天24小时全在定里,你没有入定的时候总要培养入定的条件啊,至少不要破坏。比如说你入定只有两分钟,你在平时的生活里,经常扰乱自己定的状态,心不安定,扰乱了十六个小时,那样可惜不可惜?修行难就难在这里,自己不尊重自己,自己不爱惜自己的成就,经常对自己破坏。

  修行人浪费的时间可能比烦恼的时间多得多

  有人说主要是烦恼在破坏,其实还包括你的浪费时间。细细地分析,你浪费的时间可能比你烦恼时间要多得多。一个人不可能从早到晚一直发脾气,也不可能从早到晚好吃的东西不停地吃,那么留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在浪费!即使进了佛门,走上修行的路,大量的时间也在浪费啊。自己从来没有去想过,反正大家打坐我就打坐,大家念经我也念经,其实你生活中有大量的时间全在浪费,所以修行会慢。

  起烦恼,前功尽弃;懈怠,

  很难发觉,所以要修精进波罗密

  起烦恼是破坏,一破坏,前功尽弃,佛经上说“一念瞋恚意,焚烧功德林”。别说跟人家吵架,你就是心里动一个瞋恨心,你过去所培植的功德全会烧光,有这么厉害! 起烦恼有时候自己还能发觉,浪费时间,就很难发觉,好像活着总是这样了,浪费时间比起烦恼还要可怕。所以佛一再提出来,要修精进波罗蜜。

  如今修行人只凭自己爱好修,

  也就成了爱好上的精进

  有人对精进理解得不深,他只是精进他喜欢的。唸佛法门的人喜欢唸佛,学法相的喜欢《俱舍论》、喜欢唯识,禅宗喜欢打坐,密宗喜欢修四加行,磕起大头来一个接一个,都认为自己修的最最重要。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而不是修行的全面。末法时期很多人即使在修行,也在搞片面。你没有平等的心,没有全面的目光,没有照释迦佛全面的指导去做,这就是末法现象。所以精进也要全面,并不是你爱好什么,就努力地修什么。有需要修的,你却不肯修,那只能叫爱好上的精进。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60~6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