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70~79)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70)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 2006.4.19

  

  修行人一回世俗,干的全不是修行的事,

  有的已未老先衰,百病丛生

  提要:

  ■ 如今修行的人,也是只学不修,只修不学,学修也被分了家

  ■ 佛弟子一家人,我们不收伙食费,不搞世俗法

  ■ 修行人一回世俗,干的全不是修行的事,有的已未老先衰,百病丛生

  ■ 烦恼是粗相,妄想是细相,都是扰乱修行

  ■ 修观息能止妄念而入定,能使我们随着呼吸而不停地修行

  如今修行的人,也是只学不修,

  只修不学,学修也被分了家

  可能几百年来佛门就是这个样子,你们从前还不是受了这种影响?有人刚来时就提出,“我不喜欢修禅定,但老师讲法讲得好,我很喜欢,所以老师讲法的时候我来听,其它时候我自管自修。”还有的人喜欢打坐,听法不听的。所以整个佛门就形成了两种风气,一种只学不修,一种只修不学,各有道理。只学不修的人强调说:理论都没有搞清楚,修啊修,路线错了咋办?主张修的人也有道理:光学理论数食不饱,要成就就必须修,全分家了。

  佛弟子一家人,我们不收伙食费,不搞世俗法

  我临时想起来,这一次我们文殊院过两天要开一个“开化县寺院骨干培训班”。领导好意让我们收点伙食费,发点纪念品,我的意思:不收伙食费,不发纪念品。来的都是各个庙的骨干,收伙食费说得过去吗?佛弟子是一家人,哪有收伙食费的道理?连居士来到这儿,吃饭睡觉我们都不收钱。发纪念品是世俗上的做法,佛门不搞世俗法,别的庙我管不着,文殊院我就要管管好。

  修行人一回世俗,干的全不是修行的事,

  有的已未老先衰,百病丛生

  再回过来说,学修不能分家,不能片面,要学修并重,为学而修,为修而学,佛教里“法”就是指教证二法,教跟证怎么能分开来呢?修禅定就是为了要得定,得定快慢就看你平常浪费不浪费时间。从粗的方面来说,你们来修行了就要像一个修行人,如果你们回家,可不是保证你成就,是保证你浪费,回家所干的事情全不是修行的事情。

  有许多人真是蠢,他们拿生命的时光去赚钱,不肯来修行。非要去赚钱,拼得老命都不要了。其实他年纪也不老,这副样子就使他变成百病丛生、未老先衰了!还在钱啊钱,有了钱还买了很多房子。修行人不赚钱,房子却比你多,寺院里这么多房子,都可以住的,住也住不完。

  烦恼是粗相,妄想是细相,都是扰乱修行

  包括你们来修行的人也有粗相,你们现在不忙赚钱,粗相表现在哪里?起烦恼。一起烦恼,非但相貌很粗,两只眼睛就看得出来。从前我家穷,母亲不识字,要养活四个孩子,多不容易啊。妈总是疼爱孩子,买只大饼四个孩子分,算是高级的糕点。立夏时一个孩子给一只咸鸭蛋,这算是高级享受了。我的弟弟坐在我旁边,他么一下子就吃光了,那么粗相来了,两只眼睛朝着我的咸鸭蛋看,这看得出来的。瞋恨心也是如此,瞋恨心起来了呢?脸会变长的,这都是粗相。

  还有细相哩,细相要细看才看得出来,明明他在唸经,其实他在打妄想。别人经书翻过去了,他没有翻或者两只眼睛不动了,不仔细看还觉得他挺好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细相,浪费时间可多了,所以随时随刻要精进。精进就是注意自己这一分一秒浪费了没有?即使你在动脑筋想问题,想想问题,忽然打妄想,思想拐弯了,这也是浪费。你想问题就要针对这个问题,一打起妄想,控制得好还好,控制不住,会一直想下去,浪费的时间实在没办法算。妄想太多伤了脑子,晚上就睡不着。

  修观息能止妄念而入定,

  能使我们随着呼吸而不停地修行

  佛就叫我们要修安般,能止妄念,易入定,安般就是观呼吸。怎么修?走路也要修安般,坐着也要修安般,进门修安般,出门修安般,无时无刻不在修。因为人活着总要呼吸,呼吸不会停,你修也不会停。所以修观息的人那是真精进啊,吸气的时候观自己怎么吸,呼气的时候观自己怎么呼,那就等于说,一秒钟都没有放弃过。我们为了要快快入定,就要争取所有的时间,都走在使我们能够入定的路上。

  今天讲到这里。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71)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 2006.4.20

  

  修行的整个过程就是由粗转细,初禅要离开五欲喜乐的粗相,二禅的喜乐比初禅细得多

  提要:

  ■ 修行的整个过程就是由粗转细,初禅要离开五欲喜乐的粗相,二禅的喜乐

  比初禅细得多

  ■ 初禅的喜乐跟生活中的喜乐境界不同,性质不同,感受也不同

  ■ 语言文字的阐明,得到的是思想上的境界,距离实质仍是隔靴抓痒

  ■ 要得到实质就得要有修行经验,要自己走上这条路,才能得到这条路上的喜

  乐要离种种苦,必须离种种乐,为什么乐有苦,乐变了就成苦

  修行的整个过程就是由粗转细,初禅要离开五欲喜乐的粗相,

  二禅的喜乐比初禅细得多

  我们继续讲二禅的乐。初禅是离生喜乐定,由离欲恶不善法而产生喜乐,由喜乐而得定。二禅是定生喜乐定,由初禅得到定的喜乐,由这个喜乐进入二禅的定。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是一层高一层,一层深一层。修行的整个过程就是由粗转细,我们念诵、听法、禅定乃至在生活起居里,都要走这条道路。离生喜乐是离开五欲的喜乐,五欲的喜乐是粗相,初禅跟二禅比,初禅的喜乐还是粗相,进入二禅,这个喜乐要比初禅细得多。

  初禅的喜乐跟生活中的喜乐境界不同,

  性质不同,感受也不同

  喜乐不过是个名称,名称并不能使我们得到喜乐,要确实感到喜乐,我们才得到了喜乐。假如你过去有过禅定喜乐的经验,你看到喜乐这两个字也会产生感受,如果过去没有禅定喜乐的经验,看到这两个字,往往会联系过去凡夫生活中喜乐,这是从凡夫的粗相中来的,无非是五欲:财色名食睡或色声香味触里产生的快乐,这样去理解你就错了。禅定的喜乐跟生活中的喜乐,境界是不同的。虽然都属于喜乐的范畴,可是性质不同,感受也不同。

  语言文字的阐明,得到的是思想上的境界,

  距离实质仍是隔靴抓痒

  由此也可以想到,今天的语言文字虽然很丰富,可是远远不够。因为不够,所以经常会理解错,这就要靠善知识给我们细细地分析,细细地阐明。善知识的作用就在这里。即使有这种细细地阐明,细细地说明分析,也不能完全依靠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说来说去,仍然是语言文字,由此所得到的也不过是思想上的境界,距离实质仍有点隔靴搔痒,所以不能完全依赖语言文字。

  要得到实质就得要有修行经验,要自己走上这条路,

  才能得到这条路上的喜乐

  语言文字是个工具,利用这个工具,你能分析得清楚,可是要得到实质,那就要有修行的经验,你在这条路上走一遍,你才会体会得到。好比说,你要吃过梨子,才知道梨子的滋味,还有句话,你要喝到茶,才体会到茶的味道。而茶的味道究竟是怎么样的,语言文字是说不出来的,一般地说,你实在说不清楚茶的味道,只有用否定的方法:茶不是甜的、不是咸的、不是辣的、不是酸的。所以语言文字只能说明个概貌,你要根据佛说的法自己走上这条路,你才能得到这条路上的境界,才能体会到这条路上的喜乐。

  要离种种苦,必须离种种乐,为什么乐有苦,乐变了就成苦

  初禅的喜乐,二禅的喜乐,都是禅定这条路上的喜乐。要得初禅,必须要修离,离开种种苦。再说清楚一点,你要离开种种的苦就必须要离开种种的乐,当然这是指离开凡夫五欲的乐,因为五欲的乐从实质上来说,跟苦是分不开的。人生八苦归纳起来就成三苦:乐苦、行苦、苦苦,其中就有一个乐苦,为什么乐是苦呢?因为世间上的快乐里就包含着苦,世间上快乐会变的,一变就成了苦。比如八苦中的爱别离苦,爱是快乐的,可是爱不能长久,它会变,爱离开了就苦了;求不得苦,求到了快乐,可是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很快又不满足了,仍然是求不得苦。所以要得到离生喜乐定,你必须有决心有智慧离开五欲的快乐。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72)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 2006.4.20

  

  人在贪瞋痴里受苦,贪瞋痴又叫你去忍受这些苦,

  所以没有觉悟就跳不出苦海

  提要:

  ■ 贪就是毒,毒发作就苦,有求就有苦,求不到更苦

  ■ 一有情,苦就来,触境生情也会从你回忆中勾起痛苦

  ■ 过去的一切都没了,现在的一切也正在失去,活一天就向坟墓靠近一天

  ■ 人在贪瞋痴里受苦,贪瞋痴又叫你去忍受这些苦,所以没有觉悟就跳不出苦

  海行

  贪就是毒,毒发作就苦,

  有求就有苦,求不到更苦

  五欲的乐从贪来,每个人对快乐都有贪心,可是贪就是毒,贪着的时候有快乐,就好像吸毒的时候有快乐,结果毒发作的时候苦得不得了。现在世间上人贪财色名食睡,贪得厉害啊,贪心瞋心的发展越来越可怕。其实那些贪得厉害的人,他们也很苦的。求到了,在求的过程中也苦;求不到,求不到本身就是苦,全是苦。为什么还要去求呢?因为他有贪心,求到以后的一点快乐就把他迷惑了,再想求到更大的快乐,结果来了更大的苦。

  一有情,苦就来,

  触境生情也会从你回忆中勾起痛苦

  我们每个人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苦都在发展,且不说老了后面必定要死,也不说老的苦,死的苦,你只要心里起一个感情上的念头,这个苦马上就来了。虽然过去的一切已经消失了,再也抓不回来了,可是人心里却没有忘记,难免触境生情,从回忆中勾起你对过去的感情。

  过去的一切都没了,现在的一切也正在失去,

  活一天就向坟墓靠近一天

  我这两天就有感受,散步的时候,路过…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70~7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