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那么长,因为他在里边入定,所以呼吸细得不得了,山洞里这么点空气,足够他用的,只有入定才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75)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 2006.4.20
凡夫心粗,娑婆世界全是粗相,
定中看娑婆,土石皆成琉璃
提要:
■ 凡夫心粗,娑婆世界全是粗相,定中看娑婆,土石皆成琉璃
■ 时久生疲厌,信心就波动;亲证到修行的境界,信心就不退
■ 虽未得定境,多多听法转变观念,发欢喜心,多少也会有点感受
■ “老师牵我手,我才对佛菩萨生起信心”,一旦得了境界你还会不信吗
■ 极乐世界说是愿力所成,实是定力所成,也只有有定力的人才能去
凡夫心粗,娑婆世界全是粗相,
定中看娑婆,土石皆成琉璃
心细了,身子也会跟着细,外面的境界也变了。我们心粗的人,看娑婆世界是石头泥土,全是粗相,佛菩萨看娑婆世界则是琉璃世界。五台山从前有个修行人天天唸《金刚经》,唸了好多年,有一天,他唸完《金刚经》,抬头一看,一下子整个五台山成了琉璃世界,当然这个时间可能极短。
时久生疲厌,信心就波动;
亲证到修行的境界,信心就不退
修行人信心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牢固不动?有的老同学跟我在身边七八年了,信心还在波动。为什么会有信心?因为释迦佛的道理好,佛法殊胜,假如你是头一次听到,这个欢喜心大啊,信心一下子就上去了。怎么听到后来起了波动了,因为时久生疲厌,也包括你原有的信心还不够。要自己确实亲证到这个境界,那你的信心就不会退。即使你没有完全拿到这个境界,你隔了玻璃窗看看,也得极大好处。
虽未得定境,多多听法转变观念,
发欢喜心,多少也会有点感受
哪种人信心容易退?越粗的人信心越容易退,所以脾气坏,烦恼重,这种人容易信心退,因为他心没有磨细。如果你修禅定,禅定中种种的境界,你都得到了,你信心就不容易退。我们今天也可能有人入了两秒钟的定,可惜一会儿就没了。即使没有入定,多听听法,细细去体会体会,转变转变观念,心向三宝靠拢靠拢,对师发发欢喜心,你虽然没有拿到境界,但也多多少少会有点感受。
“老师牵我手,我才对佛菩萨生起信心”,
一旦得了境界你还会不信吗
昨天有人跟我说:为什么有个老同学到现在信心没有退过?因为当年深圳图书馆请我去教“禅定跟心理导引”,我在深圳牵着他的手过马路,他的手给我一牵他就感到心很安,他信心就从这里来的。他说“我从前不大相信什么佛了菩萨了,傅老师的手牵着我,我才相信,因为我的感觉真像在菩萨旁边一样。”就这么一点感受也起作用,如果你真正得到境界了,你会不信吗?
比如说有人买奖券,买了很多次都没有中奖,所以他说,“什么中头奖,骗人的。”假如中头奖的刚刚是你,你就说,“不是骗人,我就是头奖。”别人再说什么话,你都听不进去了。
极乐世界说是愿力所成,实是定力所成,
也只有有定力的人才能去
所以禅定中的境界你得到了,那是很实在的,连外面的境都会跟着变,变多变少只是程度问题。既然外面的境都可以随着心变,由此可以想到,你修成就了,在你看来娑婆世界还不是跟极乐世界一样?法藏比丘发48大愿成就极乐世界,说起来是愿力所成,实际上愿后面还有东西,是定力所成。定的力量非常大,如果你在定上成就,你能调动一切物质元素。据说定力成就的人,比如说你的前面没有苹果,你在定中把苹果观起来,等到观好了,就确实成了一只苹果,而且还能吃的。你只要这方面稍微有一点点感受,你的信心就会增长。极乐世界既然是佛土,这个境界很细的,只有修定的人才能成就极乐世界,也只有有定力的人才能去,所谓“一心不乱”就是定。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76)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 2006.4.20
众生烦恼业障重,心就粗了,
娑婆世界的一切美妙就感受不到了
提要:
■ 禅定能调动宇宙能量,如能用这些能量来充实自己,我们自身当然起变化了
■ 禅定修久了,六根就转利了
■ 科学家说:微风吹过树叶,也会出美妙的声音,我们心粗就听不到
■ 众生烦恼业障重,心就粗了,娑婆世界的一切美妙就感受不到了
■ 猪八戒把白骨精看成小姑娘,修行人累积起定力,就能把小姑娘看成白骨精
■ 修行人不动贪瞋痴,就不会被境牵着走
禅定能调动宇宙能量,如能用这些能量来充实自己,
我们自身当然起变化了
上海有一家天主教家庭,父亲早已死了,我经常到他家里给他们讲佛法,后来他母亲也信佛了,他也出家了,现在就在四川。有时候我到上海还去看他的哥哥,因为他的哥哥也跟着我信佛了。
有一次我去的时候,他哥哥有个年轻的朋友也在,就向我提了些问题,我给他们解说了一下。事后这个哥哥告诉我,“这个年轻人听你讲话,越听越热。他因为礼貌关系,开始还不好意思脱衣服,后来实在热得受不了,只好脱掉外衣。”所以他们觉得我是个特别的人,还说“傅老师的禅定功夫能够把外面的能量调动过来,所以我热得来不得了。”当然这种话我在佛门是没听到过,只有在气功界里常听到。不过这也能给我们一个启发,禅定能调动宇宙的能量。如果用这些能量来充实我们自身,那我们自身当然变化了。
禅定修久了,六根就转利了
为什么释迦佛看娑婆世界是清净的、极其快乐的、细相的琉璃世界,而我们看娑婆世界是肮脏的、苦恼的、粗的?因为我们心粗,释迦佛心细。心粗,眼耳鼻舌身意都粗,眼睛也看不到很细的东西,耳朵也听不到极细的声音。但是你禅定修久了,六根就转利了,能够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这不是幻觉,而是声音太细了,一般粗相的人听不到。连一根锈花针掉在地上你都能听到,心越修越细就越能听到,如果再转下去就变了天耳通。
科学家说:微风吹过树叶,
也会出美妙的声音,我们心粗就听不到
我们看到风吹树叶动,我们还能够听到树叶的声音,那全是粗相。我们粗相的人,只能感受到粗的风,细的风我们是感受不到的。树叶没动时,根本听不到声音,也感受不到有风。可是仍有微细的风飘过叶面,风很细,风跟树叶的表面摩擦,会出声音。我年轻时候一本外国的科学杂志里说,这种声音非常美妙,比音乐还动听,听在耳朵里非常舒服,可是我们就享受不到。
众生烦恼业障重,心就粗了,
娑婆世界的一切美妙就感受不到了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听得到,那么这棵树不是天天在出美妙的音声,这跟极乐世界的七宝行树有什么差别?就因为我们人太粗了,怎么会粗的?因为贪瞋痴太厉害了。众生烦恼业障重,心就粗了,娑婆世界的一切美妙就感受不到了。如果你心细了,你看外面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看人,人也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有美好的地方,心一粗你就看不到了。从佛学上来讲,就是业障太重了。所以我一直说佛教是科学,我们很欢迎科学发展,因为能够证明佛经里讲的一切都是事实。
猪八戒把白骨精看成小姑娘,修行人累积起定力,
就能把小姑娘看成白骨精
通常讲,心粗的人只能看到表面,心细的人能看到里边去。猪八戒很粗,孙悟空就比他细,猪八戒的耳朵、鼻子、嘴巴都比孙悟空粗,外相粗,心也粗。猪八戒看表面,是个小姑娘;孙悟空往里边看就是白骨精。你们修禅定修到后来,眼睛一看全是白骨精。如果这个人前世修得好,今世肯修行,就与众不同,他看人能看到里边的白骨,这都是修行累积起来的定力。
修行人不动贪瞋痴,就不会被境牵着走
那么粗的人怎么看不到里面去?粗的人心在飘动啊,心刚有点定下去,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女人的声音比男人还好听一点,那么心一动,这种功夫就没了。心怎么才能细,要培养定力。什么是定?如如不动。要做到外面境在动,你心不动。不动不是死亡,是不动贪瞋痴,当然不能脱离生活。你不动贪瞋痴,心就不会被境牵着走。
心粗成凡夫,心细成菩萨
提要:
■ 境是随着心变的,心细境亦细,感受亦细,看问题也细
■ 心粗成凡夫,心细成菩萨
■ 入定心细,也得靠全面培养,修行人对生活不能不负责任,不能散漫,
也不能有气无力
■ 少想烦恼的事情,修行是心的转化,身口意全要往细的方面去转变
境是随着心变的,心细境亦细,
感受亦细,看问题也细
一个人怄气、发脾气、冒火都是粗相。打个比方,女孩子发起脾气来就变成了女强人,这副样子就挺可怕的——这个强不是指能力强,从前称强盗都称强人的。这时候她再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再也看不到别人的好心,也看不到别人有委屈,别人有为难之处,她什么都看不到,自己粗,看别人也粗,自己起烦恼,看别人,“你是坏蛋、坏蛋、坏蛋,全是坏蛋。”能看得清吗?所以境界是随着人的心变的,心越细,境界越细,你感受的也细,看问题也细。
心粗成凡夫,心细成菩萨
假如碰到一个细心的人,或者没有牵涉到他,他也不在怄气冒火,这个人心就比较细,他会说,“你说得也不错,不过他也有难处,他出发点是好的,有许多方面是你误会了。”心一细,看问题就两样了,所以心粗成凡夫,心细成菩萨,还是离不开心。
入定心细,也得靠全面培养,修行人对生活不能不负责任,
不能散漫,也不能有气无力
二禅定比初禅细,二禅的喜乐也比初禅喜乐细。如果我们得到二禅了,应该努力培养这个定力不断增长。从能入定几秒钟增长到入定几分钟,乃至于几个小时,那就要靠全面的培养。
我这个老师培养方式是全面培养,当然全面培养很辛苦,不辛苦我怎么会得高血压,但是要出人才就应该要全…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70~7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