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得那麼長,因爲他在裏邊入定,所以呼吸細得不得了,山洞裏這麼點空氣,足夠他用的,只有入定才能夠達到這個境界。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75)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開化 2006.4.20
凡夫心粗,娑婆世界全是粗相,
定中看娑婆,土石皆成琉璃
提要:
■ 凡夫心粗,娑婆世界全是粗相,定中看娑婆,土石皆成琉璃
■ 時久生疲厭,信心就波動;親證到修行的境界,信心就不退
■ 雖未得定境,多多聽法轉變觀念,發歡喜心,多少也會有點感受
■ “老師牽我手,我才對佛菩薩生起信心”,一旦得了境界你還會不信嗎
■ 極樂世界說是願力所成,實是定力所成,也只有有定力的人才能去
凡夫心粗,娑婆世界全是粗相,
定中看娑婆,土石皆成琉璃
心細了,身子也會跟著細,外面的境界也變了。我們心粗的人,看娑婆世界是石頭泥土,全是粗相,佛菩薩看娑婆世界則是琉璃世界。五臺山從前有個修行人天天唸《金剛經》,唸了好多年,有一天,他唸完《金剛經》,擡頭一看,一下子整個五臺山成了琉璃世界,當然這個時間可能極短。
時久生疲厭,信心就波動;
親證到修行的境界,信心就不退
修行人信心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牢固不動?有的老同學跟我在身邊七八年了,信心還在波動。爲什麼會有信心?因爲釋迦佛的道理好,佛法殊勝,假如你是頭一次聽到,這個歡喜心大啊,信心一下子就上去了。怎麼聽到後來起了波動了,因爲時久生疲厭,也包括你原有的信心還不夠。要自己確實親證到這個境界,那你的信心就不會退。即使你沒有完全拿到這個境界,你隔了玻璃窗看看,也得極大好處。
雖未得定境,多多聽法轉變觀念,
發歡喜心,多少也會有點感受
哪種人信心容易退?越粗的人信心越容易退,所以脾氣壞,煩惱重,這種人容易信心退,因爲他心沒有磨細。如果你修禅定,禅定中種種的境界,你都得到了,你信心就不容易退。我們今天也可能有人入了兩秒鍾的定,可惜一會兒就沒了。即使沒有入定,多聽聽法,細細去體會體會,轉變轉變觀念,心向叁寶靠攏靠攏,對師發發歡喜心,你雖然沒有拿到境界,但也多多少少會有點感受。
“老師牽我手,我才對佛菩薩生起信心”,
一旦得了境界你還會不信嗎
昨天有人跟我說:爲什麼有個老同學到現在信心沒有退過?因爲當年深圳圖書館請我去教“禅定跟心理導引”,我在深圳牽著他的手過馬路,他的手給我一牽他就感到心很安,他信心就從這裏來的。他說“我從前不大相信什麼佛了菩薩了,傅老師的手牽著我,我才相信,因爲我的感覺真像在菩薩旁邊一樣。”就這麼一點感受也起作用,如果你真正得到境界了,你會不信嗎?
比如說有人買獎券,買了很多次都沒有中獎,所以他說,“什麼中頭獎,騙人的。”假如中頭獎的剛剛是你,你就說,“不是騙人,我就是頭獎。”別人再說什麼話,你都聽不進去了。
極樂世界說是願力所成,實是定力所成,
也只有有定力的人才能去
所以禅定中的境界你得到了,那是很實在的,連外面的境都會跟著變,變多變少只是程度問題。既然外面的境都可以隨著心變,由此可以想到,你修成就了,在你看來娑婆世界還不是跟極樂世界一樣?法藏比丘發48大願成就極樂世界,說起來是願力所成,實際上願後面還有東西,是定力所成。定的力量非常大,如果你在定上成就,你能調動一切物質元素。據說定力成就的人,比如說你的前面沒有蘋果,你在定中把蘋果觀起來,等到觀好了,就確實成了一只蘋果,而且還能吃的。你只要這方面稍微有一點點感受,你的信心就會增長。極樂世界既然是佛土,這個境界很細的,只有修定的人才能成就極樂世界,也只有有定力的人才能去,所謂“一心不亂”就是定。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76)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開化 2006.4.20
衆生煩惱業障重,心就粗了,
娑婆世界的一切美妙就感受不到了
提要:
■ 禅定能調動宇宙能量,如能用這些能量來充實自己,我們自身當然起變化了
■ 禅定修久了,六根就轉利了
■ 科學家說:微風吹過樹葉,也會出美妙的聲音,我們心粗就聽不到
■ 衆生煩惱業障重,心就粗了,娑婆世界的一切美妙就感受不到了
■ 豬八戒把白骨精看成小姑娘,修行人累積起定力,就能把小姑娘看成白骨精
■ 修行人不動貪瞋癡,就不會被境牽著走
禅定能調動宇宙能量,如能用這些能量來充實自己,
我們自身當然起變化了
上海有一家天主教家庭,父親早已死了,我經常到他家裏給他們講佛法,後來他母親也信佛了,他也出家了,現在就在四川。有時候我到上海還去看他的哥哥,因爲他的哥哥也跟著我信佛了。
有一次我去的時候,他哥哥有個年輕的朋友也在,就向我提了些問題,我給他們解說了一下。事後這個哥哥告訴我,“這個年輕人聽你講話,越聽越熱。他因爲禮貌關系,開始還不好意思脫衣服,後來實在熱得受不了,只好脫掉外衣。”所以他們覺得我是個特別的人,還說“傅老師的禅定功夫能夠把外面的能量調動過來,所以我熱得來不得了。”當然這種話我在佛門是沒聽到過,只有在氣功界裏常聽到。不過這也能給我們一個啓發,禅定能調動宇宙的能量。如果用這些能量來充實我們自身,那我們自身當然變化了。
禅定修久了,六根就轉利了
爲什麼釋迦佛看娑婆世界是清淨的、極其快樂的、細相的琉璃世界,而我們看娑婆世界是肮髒的、苦惱的、粗的?因爲我們心粗,釋迦佛心細。心粗,眼耳鼻舌身意都粗,眼睛也看不到很細的東西,耳朵也聽不到極細的聲音。但是你禅定修久了,六根就轉利了,能夠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這不是幻覺,而是聲音太細了,一般粗相的人聽不到。連一根鏽花針掉在地上你都能聽到,心越修越細就越能聽到,如果再轉下去就變了天耳通。
科學家說:微風吹過樹葉,
也會出美妙的聲音,我們心粗就聽不到
我們看到風吹樹葉動,我們還能夠聽到樹葉的聲音,那全是粗相。我們粗相的人,只能感受到粗的風,細的風我們是感受不到的。樹葉沒動時,根本聽不到聲音,也感受不到有風。可是仍有微細的風飄過葉面,風很細,風跟樹葉的表面摩擦,會出聲音。我年輕時候一本外國的科學雜志裏說,這種聲音非常美妙,比音樂還動聽,聽在耳朵裏非常舒服,可是我們就享受不到。
衆生煩惱業障重,心就粗了,
娑婆世界的一切美妙就感受不到了
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聽得到,那麼這棵樹不是天天在出美妙的音聲,這跟極樂世界的七寶行樹有什麼差別?就因爲我們人太粗了,怎麼會粗的?因爲貪瞋癡太厲害了。衆生煩惱業障重,心就粗了,娑婆世界的一切美妙就感受不到了。如果你心細了,你看外面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看人,人也是美好的。每個人都有美好的地方,心一粗你就看不到了。從佛學上來講,就是業障太重了。所以我一直說佛教是科學,我們很歡迎科學發展,因爲能夠證明佛經裏講的一切都是事實。
豬八戒把白骨精看成小姑娘,修行人累積起定力,
就能把小姑娘看成白骨精
通常講,心粗的人只能看到表面,心細的人能看到裏邊去。豬八戒很粗,孫悟空就比他細,豬八戒的耳朵、鼻子、嘴巴都比孫悟空粗,外相粗,心也粗。豬八戒看表面,是個小姑娘;孫悟空往裏邊看就是白骨精。你們修禅定修到後來,眼睛一看全是白骨精。如果這個人前世修得好,今世肯修行,就與衆不同,他看人能看到裏邊的白骨,這都是修行累積起來的定力。
修行人不動貪瞋癡,就不會被境牽著走
那麼粗的人怎麼看不到裏面去?粗的人心在飄動啊,心剛有點定下去,忽然聽到一個聲音,女人的聲音比男人還好聽一點,那麼心一動,這種功夫就沒了。心怎麼才能細,要培養定力。什麼是定?如如不動。要做到外面境在動,你心不動。不動不是死亡,是不動貪瞋癡,當然不能脫離生活。你不動貪瞋癡,心就不會被境牽著走。
心粗成凡夫,心細成菩薩
提要:
■ 境是隨著心變的,心細境亦細,感受亦細,看問題也細
■ 心粗成凡夫,心細成菩薩
■ 入定心細,也得靠全面培養,修行人對生活不能不負責任,不能散漫,
也不能有氣無力
■ 少想煩惱的事情,修行是心的轉化,身口意全要往細的方面去轉變
境是隨著心變的,心細境亦細,
感受亦細,看問題也細
一個人怄氣、發脾氣、冒火都是粗相。打個比方,女孩子發起脾氣來就變成了女強人,這副樣子就挺可怕的——這個強不是指能力強,從前稱強盜都稱強人的。這時候她再也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再也看不到別人的好心,也看不到別人有委屈,別人有爲難之處,她什麼都看不到,自己粗,看別人也粗,自己起煩惱,看別人,“你是壞蛋、壞蛋、壞蛋,全是壞蛋。”能看得清嗎?所以境界是隨著人的心變的,心越細,境界越細,你感受的也細,看問題也細。
心粗成凡夫,心細成菩薩
假如碰到一個細心的人,或者沒有牽涉到他,他也不在怄氣冒火,這個人心就比較細,他會說,“你說得也不錯,不過他也有難處,他出發點是好的,有許多方面是你誤會了。”心一細,看問題就兩樣了,所以心粗成凡夫,心細成菩薩,還是離不開心。
入定心細,也得靠全面培養,修行人對生活不能不負責任,
不能散漫,也不能有氣無力
二禅定比初禅細,二禅的喜樂也比初禅喜樂細。如果我們得到二禅了,應該努力培養這個定力不斷增長。從能入定幾秒鍾增長到入定幾分鍾,乃至于幾個小時,那就要靠全面的培養。
我這個老師培養方式是全面培養,當然全面培養很辛苦,不辛苦我怎麼會得高血壓,但是要出人才就應該要全…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70~7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