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0~39)▪P4

  ..续本文上一页

  二是禅定乐。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做好事,能生欲界天,如果你修禅定,能生色界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在色界天,还能升到更高级的无色界天。修佛教的禅定,能达到一心不乱,能断烦恼、开智慧,还能出三界、了生死,那都是出世间法。我们今天修的是出世间禅定,这个禅定修好了,就能出世间,不再流转生死。出离了六道轮回,这个境界就叫彼岸,彼岸就是涅槃。

  第三种乐,就是涅槃的乐,最彻底也最圆满。涅槃不能解说成死,死也不叫涅槃。就好比人死了就应说死了,现在佛门里看见人死了就说往生了,你怎么知道他确实往生到极乐世界?如果他并未往生就说他往生了,这叫未得言得,是大妄语,犯根本戒。你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同样的道理,死了就说死了,不能说涅槃。

  涅槃是功德圆满,烦恼寂灭,

  度出生死到彼岸的意思

  涅槃翻译成中文叫圆寂,又叫灭度。圆是修行的功德圆满,寂是烦恼寂灭。功德包括断智悲三德。他昨天还在喝酒、抽烟、陪老婆,贪酒肉、贪打牌、贪名贪利,贪女色,这种人死了能叫功德圆满、烦恼寂灭吗?涅槃又翻译成灭度,灭就是烦恼灭尽,度就是他已经度到彼岸。至少要证果的人,或者说有极大修行功德的人,才能作这么赞叹。不要看见哪个出家人死了,就说他“圆寂了”。

  没有男女爱心就不会投胎,没有生

  就没有死,所以涅槃不等于死

  所以死不能叫涅槃,涅槃也不等于死,刚刚相反,涅槃是永远不死。他已经不再有生老病死了,因为他活着的时候烦恼断得很好,看到男女的境界他不再心动了。男女的爱心一动就有生死。没有男女心就不会去投胎,不生下来就不会有死。有生必有死,这一世你已生下来了,你这个躯壳总会有一天会坏,下一世你再也不投生了,就没有老,没有病,没有死,也没有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什么苦都不会有了。

  有人想,不投生不是变成鬼了吗?鬼并没有到彼岸,鬼还有贪嗔痴,鬼还有一个身体,叫中有身。而涅槃的境界是没有身体的,他是以法为身,法身遍虚空。要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懂佛法,照佛法去修,修到烦恼断尽,你就永远不会投生,也就不再死亡了。

  持五戒保人身,修十善能生天,

  天人福报大,所以快乐多

  再讲一讲天乐。要求得天上的快乐,你修好十善就行了。佛讲五戒保人身,在五戒基础上再修十善,命终生天,所以说修十善的人的福气极大。佛经上常有这样的话,假如你心向善做好事,死了就生天。可是现在把佛经故事写成白话文的人,经常把生天改成往生净土,修改佛经这个罪很大啊。

  十善就是身不作杀盗淫,

  口不作四恶业,意不作贪瞋痴

  十善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身不能做杀、盗、淫三恶业。口不说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妄语就是假话;恶口就是讲污蔑人、诽谤人、讽刺人的话、吵架的话,恶声恶气骂人的话,这些全都不能说;不两舌,不能说挑拨离间的话;不绮语,说话不算数、心肠谄曲,要利用你的时候尽说好话,事后才明白,他这个好话是哄哄你的,这就叫绮语。还有意三,心里不能有贪心、不能有恨心、不能有痴心。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8)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4.13

  

  人都有惰性,快乐的人易

  拖拉,受苦的人易勤奋

  提要:

  ■ 忙于享受,忙于生活的地方,修行很困难

  ■ 太富了,即使想修行,也难放得下,精神也难于集中

  ■ 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快最好的地方,他方世界的菩萨还发愿往生到娑婆世界来

  ■ 极乐世界众生听佛说法后,仍要依法断烦恼、学修四禅八定才能了脱生死

  ■ 极乐世界众生不下三恶道,娑婆世界修行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

  ■ 我受失眠的苦,才努力去止住妄念,所以往往受苦的人容易生起修行的心

  ■ 人都有惰性,快乐的人易拖拉,受苦的人易勤奋

  忙于享受、忙于生活的地方,修行很困难

  天上快乐,可这个快乐不彻底不究竟。由于太快乐了,所以修行很困难,三恶道生活条件太苦了,也修不起来。比如现在许多苦的地方,天天出去打工,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生活,那他有什么条件修行呢?三恶道更加苦,整天喊疼啊苦啊,就拿我们人世间的病苦来说,生病的时候就很难修得起来。

  太富了,即使想修行,

  也难放得下,精神也难于集中

  所以太快乐、太享福修不起来,太苦了也不行。几个月前,有个企业家禅定营,来开化文殊院听听法、学修禅定。可是他们忙啊,只能来三天。说好过三个月再来学,而且一定要延长一点,结果还是三天。(众笑)所以人太富了条件太好了,即使他很想修行,也难放下。还有一点,忙着赚钱的人也很辛苦,再干别的事情,精力集中不起来,懒洋洋的,总想偷懒,让自己放松放松。

  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快最好的地方,

  他方世界的菩萨还发愿往生到娑婆世界来

  所以什么地方修行最好?根据释迦佛说的,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好、最快的地方。十方如来都赞叹释迦佛难能稀有,能在娑婆世界教导众生修行,因为娑婆世界众生最苦,这是释迦佛的大悲心。也是释迦佛的大智慧,因为这里修行最快,别的世界的菩萨还发愿往生到娑婆世界来呢。

  极乐世界众生听佛说法后,

  仍要依法断烦恼、学修四禅八定才能了脱生死

  经书里说,往生极乐世界,你要得到上等品位,那必须要有相当的基础,要深入经藏,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要弘法度众生,要断烦恼,要法门无量誓愿学,还要修得好。如今一般人能往生下品下生,已经很好了。下品下生十二大劫花才开,十二大劫多少年?一百六十一亿万年。莲花开了,要面见阿弥陀佛,听佛讲法,你再依法去断烦恼,同样要修四禅八定,才能了脱生死。

  极乐世界众生不下三恶道,

  娑婆世界修行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

  释迦佛赞叹极乐世界,又说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如果把极乐世界一百年换算成娑婆世界年份,那个数字太长了,我也没办法记住。这么长的时候,你在娑婆世界只要修一天就能胜过他。

  为什么释迦佛要说这些?佛都是互相赞叹,极乐世界确实是好,往生莲花就能不堕三恶道,你生天还是要下堕的,所以应当赞叹极乐世界。可是讲到修行,也要说清楚:娑婆世界修行最快、最好,因为娑婆世界苦。

  我受到失眠的苦,才努力去止住妄念,

  所以往往受苦的人容易生起修行的心

  我举个自身感受的例子。我现在最苦恼的就是晚上睡不着,这跟高血压有关系。我现在讲法一般都在早上讲,下午一兴奋,晚上就不容易睡着,吃药也不一定解决问题,很苦啊。

  修行人总是动修行脑筋,我就睡前练习修止——止住念头。念头一止住,马上打哈欠,因为我确实是疲劳,是想问题兴奋了才睡不着。念头又起来了,哈欠又不打了。所以我到七十七岁才发现,我修止没修好,止住妄念的力量不够。年青时我一倒在床上马上睡着了,由于对修止不重视,一拖就是五十年。现在因为受了失眠的苦,有了这个亲身体会,才努力增加修止的功夫,所以人要在苦的地方修。

  人都有惰性,快乐的人易拖拉,受苦的人易勤奋

  当然条件好的地方也能修,可是太慢了,因为你醒不过来。你在快乐的环境里蛮舒服,即使想修,也不会起劲、不会着力。比如说,两个人都是胃病,这个人没有什么苦,胃也不疼,只是消化差。叫他去看病,他拖呀,总说没事的。那个人胃疼得受不了,马上到医院里去,这是人世间的事实吧?

  人都有一个习气,叫惰性,如果没有苦,今天拖明天,会一直拖下去。所以大家求往生极乐世界很好,现在没有往生前,是修行条件最好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极好的机会,因为你还在娑婆世界受苦,为了免除苦,赶快修。你娑婆世界把修行基础打好了,能够止住妄念一心不乱,再把观修起来,那样你往生更有把握。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明天再跟你们讲禅定的快乐。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9)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 2006.4.14

  

  在痛苦时求点快乐,仍是有苦之乐

  。佛教是以佛陀的智慧给予

  众生没有痛苦的快乐

  提要:

  ■ 与人为善,福大生天,佛教不求生天,所以不同于宗教

  ■ 佛教承认有天人,但天人仍在六道轮回之中

  ■ 在痛苦时求点快乐仍是有苦之乐,并没有真正解决苦

  ■ 佛弟子的行善,是以佛陀的智慧给予众生没有痛苦的快乐

  ■ 佛教不是宗教,佛弟子就不应该在佛门搞宗教仪式和无知的迷信

  与人为善,福大生天,

  佛教不求生天,所以不同于宗教

  我们知道信宗教的人都是劝人为善,一个人心地好,各方面都能上升,身体也会好起来,现在科学也说,心地好的人容易长寿。心地好的人喜欢做好事,布施供养,救苦救难,好事做得多,福气就上升,死了就生天,成为天人。

  现在人把佛教也归在宗教里,应该说佛教不是宗教,首先观点就不同,都在劝人为善,可是佛教更高级,尤其不同的是,宗教都希望死了生天,我们真正懂佛法的修行人不求生天的。

  佛教承认有天人,但天人仍在六道轮回之中

  我们相信有天,佛教讲六道轮回,第一道就是天道,升天也不过是做天上的人,天没有什么神秘的,仅仅是福气大。天人跟我们身体不一样,如果天人也有我们这个皮肉的身体他不可能生活在虚空里,因为皮肉的身体,在虚空里要掉下来的,他是另外一种物质的身体。天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的天人都有物质存在。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就是佛经里讲的帝释天,帝释天住在须弥山的山顶上,还不是在空中,不过须弥山高得不得了。须弥山周围有四大洲八小洲,我们这个地球就是南方的南瞻部洲。因为须弥山很高,从我们这里看上去就是在天上。所以信佛要懂佛法,懂了佛法就知道佛法是科学,就不会搞迷信。搞迷信的人修行没有希望的,因为他搞的一套都是胡思乱想想出来的。

  在痛苦时求点快乐仍是有苦之乐,

  并没有真正解决苦

  不论是信宗教还是不信宗教,人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求得快乐。但佛教认为在痛苦的时候,求点快乐仍是不解决问题的。世间人求的快乐都没有离开痛苦,都是有苦之乐,宗教求的快乐呢?也是没有离开痛苦,仅仅是用快乐去冲淡苦痛罢了,并没有真正解决苦,光是求有苦之乐,暂时高兴一下,不要说宗教办得到,世间上也办得到,比如世间人常说:“你这两天心情不舒畅,我陪你出去玩玩。”有人苦恼了去喝酒,喝了酒血液循环加速,身体上舒服了一下,可是酒醒过来还是痛苦,能解决问题吗?钱倒用掉了不少,所以古人说:借酒浇愁愁更愁。

  佛弟子的行善,是以佛陀的智慧

  给予众生没有痛苦的快乐

  我们不能否定世间上的快乐,可它带有麻醉性。这个麻醉也不一定坏,医院里给病人止疼,也是用的麻醉药,可是药性一过还是疼。宗教劝人为善,也算是一种智慧,但这个智慧不彻底不究竟不圆满。佛教是求没有痛苦的快乐,既求快乐,又要离开痛苦,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有真正能够离开痛苦的智慧,才是我们佛教的智慧。所以说我们的目的不同,方向不同,我们不走宗教这条路,我们不是宗教。

  佛教不是宗教,佛弟子就不应该

  在佛门搞宗教仪式和无知的迷信

  那为什么把佛教归在宗教里呢?因为现在信佛的人自己在搞宗教。宗教无非两种东西,一种很着重宗教仪式,吹吹打打求保佑,外国宗教弹钢琴唱赞美诗,中国的道士也要唱,至于唱什么,我可不知道。今天佛教也变成这个样了,敲敲唱唱,宗教气氛很浓厚,就像蒙上了一层面纱,真正的佛教就看不清楚了。还有一种,宗教都带有迷信,什么叫迷信?讲不清楚就叫迷信。如今信佛的人有许多问题讲不清楚,总是说“业障业障”,业障啥东西?他也不知道,只知道一个人受苦了就是业障。还有给死人烧纸,现在还烧冥国银行钞票。你问他:“这个钞票是在人间印的,阴间能不能通用啊?”“当然能用喽。”“你到阴间去过吗?”“我没有去过。”那不是迷信?在我们这里就不准搞宗教迷信,这是在给释迦佛脸上抹黑,掩盖了释迦佛的伟大,这样一搞,人们就把佛教也归到宗教里去了。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0~3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