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9)▪P3

  ..续本文上一页

  但是不要做得太过分,认为老师意思我懂了,女孩子脸越难看越好,免得男孩子动心,去把灶头里的灰抹在脸上,(众笑)又不是封建社会,修行不在脸上而在心里。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6)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31

  摄修颂并非戒律之界限,

  而是怎样把戒持得清净的方法

  提要:

  ·这儿是走清净道,男女间交往要保护好自己的一颗心

  ·宜多看老的丑的病的,这是修不净观

  ·老了又丑又脏,何必再去婚姻介绍所

  ·摄修颂并非戒律之界限,而是怎样把戒持得清净的方法

  ·不能以心清净,去否定戒上的规定

  ·世俗人的良心没有标准,有人却用它推翻佛的规定

  这儿是走清净道,

  男女间交往要保护好自己的一颗心

  我们这里不许可男女之间找对象,婚姻自由,要找对象到外面去找,随便你找,假面具的,换过鼻子的,你能够在外边找到一个女的,放出屁来都是香的,我也不妒忌你。(笑声)

  这儿是修行场所,是走清净道,居士要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男女之间看可以看,话可以说,可要知道有两个地方最容易迷惑人,一个是眼睛的神态,一个是说出来的话。咱们不可能男同学看见女同学就闭起眼睛,女同学看见男同学装哑巴,但至少要做到有眼无珠,有口无心,保护好自己一颗心。

  宜多看老的丑的病的,这是修不净观

  有一种情况例外,佛也是这么说的,你要看就看,你要说话就说,多看几眼多说几句,我也不讲话,是哪一种?小伙子看八十岁老太太,小姑娘看八十岁老头子,眼屎鼻涕一大堆你去看吧,全身脏得不得了,发神经病似的坏脾气你去看吧,这倒成修不净观了。

  老了又丑又脏,何必再去婚姻介绍所

  再补充一句,社会上的事情咱们也要注意,社会上老头子经常看老太太,老太太也经常看老头子,结果跑到老年婚姻介绍所去了。

  摄修颂并非戒律之界限,

  而是怎样把戒持得清净的方法

  我的笔记上有这么几句话:“众生皆由淫而来,淫乃生死之根本。”这个我已经讲过了,“摄修颂并非戒律之界限”,淫戒摄修不是你必须要做到的戒律,即使你没有做到也不能算你犯戒,因为它不是戒律的界限,“而是怎样把戒持得清净的方法”,这句很重要,如果你能照摄修颂去努力,你就能把戒持得清净。这个利益可大了,一般修行人最苦恼的就是受了戒持不起来,尤其是末法众生,或者持是持了,总是不清净。戒不清净,来自心不清净,你的心清净了,你的戒也清净。所以这个摄心要门很重要。

  不能以心清净,去否定戒上的规定

  但是不能强调,我只要心清净,戒也用不着了。你心清净,应该你的戒行更加清净,你戒行不清净,谁知道你心清净不清净啊?心是看不见的,而你在戒上表现的行为倒是看得见的。从前有些境界比较高的修行人,往往随便说话,更麻烦的是听到的人随便乱用,所以搞得一片混乱,比如我年轻时听到一句话:只要心清净,和尚尼姑合板凳。这句话不错的,可是有个弊端,那么戒也用不着了,每个人只要心清净就可以了?谁知道你和尚尼姑坐在一起时心清净不清净啊?用说大话来推翻戒上的规定,危险哪!所以心要修得好,戒仍然要的,心修好是为了使你的戒更清净,不能以心清净去否定戒上的规定。

  世俗人的良心没有标准,

  有人却用它推翻佛的规定

  很多年前有人给我几本小册子,里边有讲到禅,我没时间看,就叫我的学生看一看。他们一看,大吃一惊。书上说了这么几句话:“从古以来祖师们都说,“以戒生定,由定发慧”,”可见得这两句写书的人也知道的。“你跟我学我教你的禅,就用不着持戒,因为戒多少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后面又补了一句话,不过,伤天害理的事情你是不能做的。”人们往往就被他这句话迷惑住了。这些话既违背释迦佛的教导,迷惑性又很强,他根本没有说清楚伤天害理的标准,结果每个人各有标准,自以为我只要心地好,有良心就没错。能海上师说过:世俗上人说的良心是没有标准的。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7)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31

  不以戒生定是邪见;

  盲目崇拜,失去了自己头脑的思维

  提要:

  ·不必以戒生定,是邪见;竟有人把酒戒说成“可以喝酒但不要酗酒”,这

  是邪说

  ·世人往往对名望大的人盲目崇拜,失去了自己头脑的思维

  ·在违缘中保持冷静的头脑,成就更快

  不必以戒生定,是邪见;竟有人把酒戒说成

  “可以喝酒但不要酗酒”,这是邪说

  他也知道“以戒生定”,还把五戒都说出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却说这样子对生活会带来不方便,只要你不干伤天害理的事情,那又何必受戒呢?这不是推翻了佛教导的以戒生定的标准?戒是叫你不要杀,按他的观点:不杀不方便,影响生活。意思就是你可以照原来生活,要杀就杀,还能修他的禅。禅就是一心,这就是说如果杀的时候你能达到一心的境界,这就是他的禅,将来就在杀生中入定,成了杀生佛。如果你起一个慈悲心,“我杀生不对啊”,你不是禅,二心了,慈悲心都不许起来。这种邪说怎么会迷住这么多人呢?因为凡是邪都是迷惑人的,其他也是如此,你要偷盗,也不能多想,要偷就偷,一心偷,连思考回旋的余地都不许有,否则怎么叫(他的)禅呢?

  拿我们今天讲的邪淫来说,这种人也会说出理由来。“你别说我不好,你看我的太太,简直像神经病一样,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得到一点夫妻生活的安慰,天天把我搞得这么苦,我到底是个人啊,我仅仅要求过一点人的生活。”这就是他要人家同情他外面搞女人的理由。

  喝酒呢?有的人也有理由啊,“喝酒是可以的,不要酗酒”,因为完全照五戒做,人家敬你酒的时候就不方便了。这样子岂不是在修烦恼,修恶行了?

  世人往往对名望大的人盲目崇拜, 失去了自己头脑的思维

  这种言论当时在高等知识分子里影响很大,有个人本来想来我这儿学法,说好了怎么又不来了?原来拜他为师了,还给我寄来这个人的照片,我看照片上的眼神很凶啊,怪不得一点慈悲也没有。可是现在人往往是对有名望的人盲目崇拜,失去了自己头脑的思惟,只要他名望高,就被迷惑。

  在违缘中保持冷静的头脑,成就更快

  世间上也有人,跟刚才讲的思想完全两样,从前有个伟大的哲学家,他的老婆凶得蛮不讲理,一点小事情就把他骂上两个小时。他却不冒火,也不生气。别人实在看不过去,就跟他说:你怎么娶这个老婆?你受得了啊?还不换一个?他说“我就是要娶她,因为任何人都受不了她的骂,我能受得了,我这个水平就高。以后任何人冒火我也都能受得了。”还听说林肯总统老婆也很凶,他可没有换。就因为他在老婆面前修成就了,随你怎么火,我照样头脑冷静,一点不计较,所以他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来。从我们修行上来说这叫修违缘加持,能够成就得更快。所以咱们还是要在戒律里好好修忍波罗蜜。你要使戒律清净,你心里边也要清净。修忍就是使你心清净,心不起瞋恨心,那不是清净了?今天讲到这里。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8)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1

  家是温床障碍多,重情之人习气重

  提要:

  ·家是温床障碍多,重情之人习气重

  ·起烦恼、干坏事、没教养,危害社会

  ·小鸟至死不弃老鸟,子女哪可把父母丢弃

  ·法缘不足难修行,有法不要,佛法就灭了

  ·修行人能断男女淫爱,水平就高了

  家是温床障碍多,重情之人习气重

  四根本戒就是杀盗淫妄,出家人以淫戒为第一,四众弟子排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什么居士排在出家人后面?因为在家居士要了生死比出家人困难,在家障碍多,感情重,世俗习气很厉害。为什么不想跳出来啊?因为家里很温暖,好比躺在床上,不肯起来,所以叫温床。温床容易产生罪恶,所以家就是罪恶的温床。可是话再说回来,众生都有佛性,不能否定人世间也有好人好事,所以家也有它需要的一面,小孩子必须靠家的温暖才能健康成长,不是有支歌:“没有妈的孩子像棵草”。我们修行人又不是小孩子了,老是留恋家干什么呀?孩子需要爸爸妈妈的照顾,需要家的温暖作为精神粮食,这样的孩子长大心理才健康。

  起烦恼、干坏事、没教养,危害社会

  可惜的是,小孩子长大后大多数都不像样,做爸妈的只会怪孩子,其实怪孩子还不如怪你自己,宁波老太太常说这句话:没爹娘教训。为什么爹娘不好好教育他?爹娘本身就是个烦恼众生呀,自私、狭隘,在人世间干坏事多,干好事少。凡是作爹娘的,无始以来没有一个不是众生,因为都有烦恼,有烦恼就不是好人,有烦恼必然会干坏事。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干坏事,那是你的觉悟太差,智慧太差,你看不到。所以不管你自认为是坏人,还是好人都要修行,不修行你教育不好你的孩子,你孩子将来危害社会,危害人民,这个因果还背在你身上,因为你没有负到教育的责任。谁最负责任?就是释迦佛,释迦佛对众生尽到了教育的责任,你希望能快快成佛,将来跟释迦佛一模一样,那你为什么不负担起教育众生的责任?说我教育不来,那你作为佛的学生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学佛法?为什么不接受佛的教导?

  小鸟至死不弃老鸟,子女哪可把父母丢弃

  人长大像一只鸟儿那样要飞出去,何必留在鸟窝里?小鸟长大了,母鸟就不准它留在鸟窝里,硬是叫它自己飞,人很多地方还不如鸟。鸟的习惯,冬天它要往南方飞,可是母鸟飞不动,小鸟从来不会把父母丢掉,就背在背上飞。有时候飞过海洋,实在背不动了,已经往下沉了,这只鸟还不肯把背上的老鸟丢掉,结果老鸟小鸟全掉在…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