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莲花(湖南岳阳莲花寺开示)▪P6

  ..续本文上一页理解错了

  我们今天都在三界之中,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有天有人,我们是欲界人,欲界的特点就是离不开欲。如果要他离欲,他会感到不舒服,如果完全离开欲,他的日子过不下去,他会死亡。比如粪缸里的蛆,我们看不惯,但是它很习惯,如果你好心把它拿出来放在清水里,它就要死亡。所以修行人要把离欲两个字理解清楚。为什么佛经里的话要通过法师来广大地宣讲?因为经文有许多话是紧缩的,言简义深,如果不是广大地解说清楚,你会搞糊涂,也会做错的。

  依文解义,以学文化方式来作为修行,

  是体悟不到佛法中真实义的

  知识分子因为有文化,自己能看佛经,但绝大多数人会理解错。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习惯自己学,不亲近善知识,结果是依文解义,这样很吃亏啊。我们学佛法说到底不是学文化,如果你用学文化的方式来学佛法,那就错了。

  我们也认可佛教是一种文化,或者说是古代东方文化,因为佛教的经书、语言、艺术都是文化。可是修行人不能以学文化的方式来作为修行,否则你是体悟不到的,所以善知识很重要。知识分子自以为有知识,求知欲强,但是往往带有傲慢,这是知识分子很吃亏的地方。

  佛教看人是平等的,不看文化但看觉悟

  佛门看人是平等的,不根据你的文化高低,而是根据你的觉悟。有文化的人往往觉悟还比不上没文化的。当然从三世因果看问题,还要观察你前世的善根怎么样,所以用佛法来看人都是平等的。

  如果佛门出现不平等现象,这是人为制造的,当然这种种不平等的现象、错误的现象,为时已久,根深蒂固,只能够逐步转变。

  离欲是离贪瞋痴,而不是不吃饭、不睡觉

  再回过来说,离欲不能解说成所有的欲望全要离开,佛经里讲的离欲是指离贪欲。欲这个东西并不肮脏,可是你对欲有了贪心,这个贪就是肮脏的。我们种种的苦难,我们流转生死一直到今天做老众生,原因就是我们有贪瞋痴。

  从现实生活来看,肚子饿的时候你非常想吃东西,这就是欲。疲劳了总想睡觉,也是欲。而且我们的身体有种自卫功能,自己会保卫自己,比如说,你疲劳极了不去睡觉就会打瞌睡,饿到极点了,你平时不要吃的东西也会吃得很香。

  把离欲理解错了,人失去了自卫的本能,

  会造成心理不正常,甚至死亡

  佛经里有个故事:有个人遇到了释迦佛,出家修行证了阿罗汉果。未出家前谁都看不起他,一点吃的东西都要不到,人家看见他就避开。他实在饿得难受,靠吃粪便维持,一直吃到五十五岁,因为他不吃就要死亡,所以人有这种自己保卫自己的本能。

  如果我们把离欲理解错了,“既然吃饭是一种欲,修行要离开欲,那么不吃饭”,没几天就会饿死,你不睡觉也得死。一个人有了欲望以后,他心里达不到这种欲望,一般都会造成心理不正常,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莲 花 (14)

  傅味琴讲于 湖南岳阳莲花寺 2008.6.24

  

  

  心想菩萨是光明的,心想鬼是阴暗,

  前者能成佛,后者成鬼弟子

  提要:

  ■ 心理障碍大都起于愿望被抑制,生理上的变化,根子还在心理

  ■ 道教的断七情六欲,往往成了着魔的通道

  ■ 心想菩萨是光明的,心想鬼是阴暗,前者能成佛,后者成鬼弟子

  ■ 不要把佛门搞成鬼门,很多人利用看不见的东西在骗人

  心理障碍大都起于愿望被抑制,

  生理上的变化,根子还在心理

  我年轻时爱好心理学,其实我没在学校里培养过,我经常在旧书店里买一些心理学的书看看。我有亲身体会,我六岁死了父亲,就在六岁这一年,我突然得了严重的口吃,北方人叫磕巴子。

  我长大以后对自己是这样分析的:父亲病重的时候,我经常问母亲“爸爸病好点吗?”,母亲嫌烦,总是回答我:“好点了。”我听了高兴啊,见人就说:“我爸爸今天病好点了。”由此可以看出我希望父亲病好起来的愿望非常强烈,这也是一种欲,欲就是愿望。但是父亲终于死了,家庭里这种恐怖、悲哀的气氛,一下子把我强烈的愿望压下去了,后来我就磕磕巴巴,口吃非常严重,所以我分析我口吃的原因是愿望被抑制。

  我在医院里或自己办班的时候,心理疗法很有成绩,这除了我好学以外,主要还是我亲身的体会,通过思维、分析、总结,我就累积出来一大套的经验。其实当年想学一点心理学很困难,尤其是解放后,一讲心理就说是唯心主义,那么只好把心理疗法改称精神疗法。顺便告诉你们,巴甫洛夫研究出来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全是讲的心理,因为在苏联的那个年代,只能换个生理上的名字来讲,实际上就是心理。

  道教的断七情六欲,往往成了着魔的通道

  修行人的离欲不能够理解成断七情六欲,那是道教思想,很多人走这条路后来都疯了,佛门里一般说:“这个人着魔了”,实际上就是得了精神病,根本就不是什么魔。巫婆神汉讲的鬼啊魔啊,外道说什么走火入魔啊,我们从小到大也不知道听了多少,其实他们懂什么呀!你问他们:走的什么火?入的什么魔?他们就讲不清楚,哪有这么多魔呢?

  心想菩萨是光明的,心想鬼是阴暗,

  前者能成佛,后者成鬼弟子

  所以今天进佛门了,要学佛法,不要满脑子的魔啊鬼啊的!小时候听鬼的故事,什么大头鬼、小头鬼、吊死鬼、落水鬼……哎呀!搞得我看见黑暗的地方就害怕。但是我活到今年七十九岁了,一个鬼也没看见过,魔也没见过。人吓人要吓死人的,不是鬼把你吓死,是你自己把自己吓死的。

  所以我们佛弟子要心想着佛菩萨,不要想着鬼。佛菩萨是光明的,鬼是阴暗的,想着光明,我们修行将来有成就;想着阴暗面,将来不可能成就,即使有成就,那也不叫佛弟子,而叫鬼弟子。

  不要把佛门搞成鬼门,

  很多人利用看不见的东西在骗人

  那些搞巫婆神汉的人,虽然活着做人,实际上他们个个成为鬼弟子,因为他们被鬼控制了,全听鬼的话。所以千万不要在佛门里面供牌位,释迦佛当年的祇园精舍、竹林精舍有牌位吗?也不要烧纸,否则佛门成了鬼门了。佛弟子到底是跟释迦佛学?还是跟鬼学呢?现在据说还有给鬼洗澡的,是有人相信,我就不相信,你抓个鬼来给我看看,真的鬼来了,我看你也吓得半死了。

  讲到这里想起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要做一件新衣,两个骗子装模做样地天天在桌上忙着裁衣缝衣,其实桌子上什么衣服也没有。到时候就要给国王穿衣服,他们告诉国王这件新衣非常漂亮,只有好人、忠臣、有智慧的人都能看得见,坏人、奸臣、愚蠢的人是看不见的。他们装模做样给国王穿上了新衣,对大家说:“你们大家看,国王的新衣多漂亮啊。”

  旁边人为了要表示自己是忠臣、聪明人,都说:“真漂亮。”国王什么也没看见,听他们这么说,也只好装着很高兴的样子。到了街上,老百姓都知道这件事情,都跟着说:“国王的新衣服真漂亮啊!”国王高兴啊,另一面也苦恼:“怎么我自己看不见呢?”(众笑)

  后来有个小孩,小孩很天真,就说:“国王今天怎么没穿衣服呢?”(众笑)我想这个故事用在给鬼洗澡这么荒唐的事上蛮恰当的。

  

  莲 花 (15)

  傅味琴讲于 湖南岳阳莲花寺 2008.6.24

  

  

  没有佛法智慧,没有修行基础,

  烦恼压不下、化不掉,顶到后来疯了

  提要:

  ■ 没有佛法智慧,没有修行基础,烦恼压不下、化不掉,顶到后来疯了

  ■ 佛法如不深入阐明,一句半语哪能彻底究竟

  ■ 五欲没有过错,错在贪上,离欲实是离贪

  ■ 要照释迦佛的教导培养下一代,不懂要问,有错要改,不可只低头而不敢

   说话

  ■ 三教合一是佛门不应该有的,保皇派的人就不敢说皇帝错

  没有佛法智慧,没有修行基础,

  烦恼压不下、化不掉,顶到后来疯了

  我们现在还是欲界众生,如果讲究断七情六欲,那是不恰当的。佛门里面有些人闭关到后来就疯掉了,虽然我没有去了解情况,但根据我的想法:他们越是安静,心里的烦恼越是翻腾得厉害,因为他们没有修行的基础、没有佛法的智慧、没有在大众中长期磨练。这个时候他没有力量把烦恼压下去,更没有力量把烦恼化掉,于是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因为他贪瞋痴起来了,欲望很强,想要出来,门又锁了,或者他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怕半路里出来被人家取笑,只好咬着牙硬着头皮顶!顶到后来疯掉了。

  佛法如不深入阐明,一句半语哪能彻底究竟

  所以对佛法必须广大、深入地阐明。你抓到了一句半语就以为抓到佛法了,还想凭一句半语修到彻底究竟,那你就错了。这是释迦佛最反对的,释迦佛当年跟文殊菩萨讲过:“末法时期的修行人以为抓一句半语就能彻底究竟。”这是批判的话。

  五欲没有过错,错在贪上,离欲实是离贪

  能海上师也告诉我们:“五欲没有过错,过错在贪”,贪五欲就错了。所以我们离欲是离开贪欲,不是叫你吃饭睡觉也要放下。

  要照释迦佛的教导培养下一代,

  不懂要问,有错要改,不可只低头而不敢说话

  我是照释迦佛的教导培养年轻一代的,我可没有照过去中国佛门里的方式培养,所以很多来过我们这里的人经常说这话:你们这儿不一样。我也认为不一样。

  你们看我这个老头子,有的地方跟一般老头子也不一样。当然也有一样的地方:年龄不饶人啊!我今天爬坡都有些气喘,你叫我跟年轻人一起跑步,那我是跑不动的,这是一样。

  但是看我种种的思想、感情、心态、修行的方式又跟老头子不一样。比如说我讲经说法的时候跟老法师讲经不一样,我经常讲故事讲笑话,有些人还特别喜欢听我这种风趣的话,他们称听我讲课是艺术欣赏。我讲法你们笑了,我非常高兴。可是有些地方说笑是不庄严,对法师不尊重,我想释迦佛也没有这种要求吧?

  还有不一样,我经常问大家:“你们听懂了没有?还有什么问题啊?”或…

《莲花(湖南岳阳莲花寺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