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花(湖南嶽陽蓮花寺開示)▪P6

  ..續本文上一頁理解錯了

  我們今天都在叁界之中,叁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有天有人,我們是欲界人,欲界的特點就是離不開欲。如果要他離欲,他會感到不舒服,如果完全離開欲,他的日子過不下去,他會死亡。比如糞缸裏的蛆,我們看不慣,但是它很習慣,如果你好心把它拿出來放在清水裏,它就要死亡。所以修行人要把離欲兩個字理解清楚。爲什麼佛經裏的話要通過法師來廣大地宣講?因爲經文有許多話是緊縮的,言簡義深,如果不是廣大地解說清楚,你會搞糊塗,也會做錯的。

  依文解義,以學文化方式來作爲修行,

  是體悟不到佛法中真實義的

  知識分子因爲有文化,自己能看佛經,但絕大多數人會理解錯。知識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習慣自己學,不親近善知識,結果是依文解義,這樣很吃虧啊。我們學佛法說到底不是學文化,如果你用學文化的方式來學佛法,那就錯了。

  我們也認可佛教是一種文化,或者說是古代東方文化,因爲佛教的經書、語言、藝術都是文化。可是修行人不能以學文化的方式來作爲修行,否則你是體悟不到的,所以善知識很重要。知識分子自以爲有知識,求知欲強,但是往往帶有傲慢,這是知識分子很吃虧的地方。

  佛教看人是平等的,不看文化但看覺悟

  佛門看人是平等的,不根據你的文化高低,而是根據你的覺悟。有文化的人往往覺悟還比不上沒文化的。當然從叁世因果看問題,還要觀察你前世的善根怎麼樣,所以用佛法來看人都是平等的。

  如果佛門出現不平等現象,這是人爲製造的,當然這種種不平等的現象、錯誤的現象,爲時已久,根深蒂固,只能夠逐步轉變。

  離欲是離貪瞋癡,而不是不吃飯、不睡覺

  再回過來說,離欲不能解說成所有的欲望全要離開,佛經裏講的離欲是指離貪欲。欲這個東西並不肮髒,可是你對欲有了貪心,這個貪就是肮髒的。我們種種的苦難,我們流轉生死一直到今天做老衆生,原因就是我們有貪瞋癡。

  從現實生活來看,肚子餓的時候你非常想吃東西,這就是欲。疲勞了總想睡覺,也是欲。而且我們的身體有種自衛功能,自己會保衛自己,比如說,你疲勞極了不去睡覺就會打瞌睡,餓到極點了,你平時不要吃的東西也會吃得很香。

  把離欲理解錯了,人失去了自衛的本能,

  會造成心理不正常,甚至死亡

  佛經裏有個故事:有個人遇到了釋迦佛,出家修行證了阿羅漢果。未出家前誰都看不起他,一點吃的東西都要不到,人家看見他就避開。他實在餓得難受,靠吃糞便維持,一直吃到五十五歲,因爲他不吃就要死亡,所以人有這種自己保衛自己的本能。

  如果我們把離欲理解錯了,“既然吃飯是一種欲,修行要離開欲,那麼不吃飯”,沒幾天就會餓死,你不睡覺也得死。一個人有了欲望以後,他心裏達不到這種欲望,一般都會造成心理不正常,嚴重的甚至會死亡。

  

  蓮 花 (14)

  傅味琴講于 湖南嶽陽蓮花寺 2008.6.24

  

  

  心想菩薩是光明的,心想鬼是陰暗,

  前者能成佛,後者成鬼弟子

  提要:

  ■ 心理障礙大都起于願望被抑製,生理上的變化,根子還在心理

  ■ 道教的斷七情六欲,往往成了著魔的通道

  ■ 心想菩薩是光明的,心想鬼是陰暗,前者能成佛,後者成鬼弟子

  ■ 不要把佛門搞成鬼門,很多人利用看不見的東西在騙人

  心理障礙大都起于願望被抑製,

  生理上的變化,根子還在心理

  我年輕時愛好心理學,其實我沒在學校裏培養過,我經常在舊書店裏買一些心理學的書看看。我有親身體會,我六歲死了父親,就在六歲這一年,我突然得了嚴重的口吃,北方人叫磕巴子。

  我長大以後對自己是這樣分析的:父親病重的時候,我經常問母親“爸爸病好點嗎?”,母親嫌煩,總是回答我:“好點了。”我聽了高興啊,見人就說:“我爸爸今天病好點了。”由此可以看出我希望父親病好起來的願望非常強烈,這也是一種欲,欲就是願望。但是父親終于死了,家庭裏這種恐怖、悲哀的氣氛,一下子把我強烈的願望壓下去了,後來我就磕磕巴巴,口吃非常嚴重,所以我分析我口吃的原因是願望被抑製。

  我在醫院裏或自己辦班的時候,心理療法很有成績,這除了我好學以外,主要還是我親身的體會,通過思維、分析、總結,我就累積出來一大套的經驗。其實當年想學一點心理學很困難,尤其是解放後,一講心理就說是唯心主義,那麼只好把心理療法改稱精神療法。順便告訴你們,巴甫洛夫研究出來的“條件反射第二信號系統”,全是講的心理,因爲在蘇聯的那個年代,只能換個生理上的名字來講,實際上就是心理。

  道教的斷七情六欲,往往成了著魔的通道

  修行人的離欲不能夠理解成斷七情六欲,那是道教思想,很多人走這條路後來都瘋了,佛門裏一般說:“這個人著魔了”,實際上就是得了精神病,根本就不是什麼魔。巫婆神漢講的鬼啊魔啊,外道說什麼走火入魔啊,我們從小到大也不知道聽了多少,其實他們懂什麼呀!你問他們:走的什麼火?入的什麼魔?他們就講不清楚,哪有這麼多魔呢?

  心想菩薩是光明的,心想鬼是陰暗,

  前者能成佛,後者成鬼弟子

  所以今天進佛門了,要學佛法,不要滿腦子的魔啊鬼啊的!小時候聽鬼的故事,什麼大頭鬼、小頭鬼、吊死鬼、落水鬼……哎呀!搞得我看見黑暗的地方就害怕。但是我活到今年七十九歲了,一個鬼也沒看見過,魔也沒見過。人嚇人要嚇死人的,不是鬼把你嚇死,是你自己把自己嚇死的。

  所以我們佛弟子要心想著佛菩薩,不要想著鬼。佛菩薩是光明的,鬼是陰暗的,想著光明,我們修行將來有成就;想著陰暗面,將來不可能成就,即使有成就,那也不叫佛弟子,而叫鬼弟子。

  不要把佛門搞成鬼門,

  很多人利用看不見的東西在騙人

  那些搞巫婆神漢的人,雖然活著做人,實際上他們個個成爲鬼弟子,因爲他們被鬼控製了,全聽鬼的話。所以千萬不要在佛門裏面供牌位,釋迦佛當年的祇園精舍、竹林精舍有牌位嗎?也不要燒紙,否則佛門成了鬼門了。佛弟子到底是跟釋迦佛學?還是跟鬼學呢?現在據說還有給鬼洗澡的,是有人相信,我就不相信,你抓個鬼來給我看看,真的鬼來了,我看你也嚇得半死了。

  講到這裏想起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國王要做一件新衣,兩個騙子裝模做樣地天天在桌上忙著裁衣縫衣,其實桌子上什麼衣服也沒有。到時候就要給國王穿衣服,他們告訴國王這件新衣非常漂亮,只有好人、忠臣、有智慧的人都能看得見,壞人、奸臣、愚蠢的人是看不見的。他們裝模做樣給國王穿上了新衣,對大家說:“你們大家看,國王的新衣多漂亮啊。”

  旁邊人爲了要表示自己是忠臣、聰明人,都說:“真漂亮。”國王什麼也沒看見,聽他們這麼說,也只好裝著很高興的樣子。到了街上,老百姓都知道這件事情,都跟著說:“國王的新衣服真漂亮啊!”國王高興啊,另一面也苦惱:“怎麼我自己看不見呢?”(衆笑)

  後來有個小孩,小孩很天真,就說:“國王今天怎麼沒穿衣服呢?”(衆笑)我想這個故事用在給鬼洗澡這麼荒唐的事上蠻恰當的。

  

  蓮 花 (15)

  傅味琴講于 湖南嶽陽蓮花寺 2008.6.24

  

  

  沒有佛法智慧,沒有修行基礎,

  煩惱壓不下、化不掉,頂到後來瘋了

  提要:

  ■ 沒有佛法智慧,沒有修行基礎,煩惱壓不下、化不掉,頂到後來瘋了

  ■ 佛法如不深入闡明,一句半語哪能徹底究竟

  ■ 五欲沒有過錯,錯在貪上,離欲實是離貪

  ■ 要照釋迦佛的教導培養下一代,不懂要問,有錯要改,不可只低頭而不敢

   說話

  ■ 叁教合一是佛門不應該有的,保皇派的人就不敢說皇帝錯

  沒有佛法智慧,沒有修行基礎,

  煩惱壓不下、化不掉,頂到後來瘋了

  我們現在還是欲界衆生,如果講究斷七情六欲,那是不恰當的。佛門裏面有些人閉關到後來就瘋掉了,雖然我沒有去了解情況,但根據我的想法:他們越是安靜,心裏的煩惱越是翻騰得厲害,因爲他們沒有修行的基礎、沒有佛法的智慧、沒有在大衆中長期磨練。這個時候他沒有力量把煩惱壓下去,更沒有力量把煩惱化掉,于是産生了強烈的矛盾,因爲他貪瞋癡起來了,欲望很強,想要出來,門又鎖了,或者他是一個很要面子的人,怕半路裏出來被人家取笑,只好咬著牙硬著頭皮頂!頂到後來瘋掉了。

  佛法如不深入闡明,一句半語哪能徹底究竟

  所以對佛法必須廣大、深入地闡明。你抓到了一句半語就以爲抓到佛法了,還想憑一句半語修到徹底究竟,那你就錯了。這是釋迦佛最反對的,釋迦佛當年跟文殊菩薩講過:“末法時期的修行人以爲抓一句半語就能徹底究竟。”這是批判的話。

  五欲沒有過錯,錯在貪上,離欲實是離貪

  能海上師也告訴我們:“五欲沒有過錯,過錯在貪”,貪五欲就錯了。所以我們離欲是離開貪欲,不是叫你吃飯睡覺也要放下。

  要照釋迦佛的教導培養下一代,

  不懂要問,有錯要改,不可只低頭而不敢說話

  我是照釋迦佛的教導培養年輕一代的,我可沒有照過去中國佛門裏的方式培養,所以很多來過我們這裏的人經常說這話:你們這兒不一樣。我也認爲不一樣。

  你們看我這個老頭子,有的地方跟一般老頭子也不一樣。當然也有一樣的地方:年齡不饒人啊!我今天爬坡都有些氣喘,你叫我跟年輕人一起跑步,那我是跑不動的,這是一樣。

  但是看我種種的思想、感情、心態、修行的方式又跟老頭子不一樣。比如說我講經說法的時候跟老法師講經不一樣,我經常講故事講笑話,有些人還特別喜歡聽我這種風趣的話,他們稱聽我講課是藝術欣賞。我講法你們笑了,我非常高興。可是有些地方說笑是不莊嚴,對法師不尊重,我想釋迦佛也沒有這種要求吧?

  還有不一樣,我經常問大家:“你們聽懂了沒有?還有什麼問題啊?”或…

《蓮花(湖南嶽陽蓮花寺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