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1)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发菩提心,弘扬佛法,就能把佛法兴起来
提要:
·发了菩提心要为一切众生,处处不替个人的利益考虑
·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都不叫菩提心
·要引导众生止恶修善,断烦恼,修菩萨道快快成佛
·靠近世俗,贪爱名利热闹场所,就容易退菩提心
·发菩提心,弘扬佛法,就能把佛法兴起来
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跟大家见面了,你们清净寺同学,明天准备搞盂兰盆法会,今天下午我先跟大家聚一聚,看看大家有什么要问的?
发了菩提心要为一切众生,处处不替个人的利益考虑
有人问:文殊法里有一句话“退菩提等廿五心”,对这句话不理解。退菩提心是十八根本罪之一,以前有讲过。这句话是告诉我们,退菩提心有各种情况,归纳起来有二十五种。如果不避免的话,就容易使你退菩提心。出现了这些情况,有些人还认为:我并没有退菩提心,我经常在礼佛、做供养、唸经、唸佛。这些都是你个人的修行,当然你能够维持你个人的修行,好好去做一个修行人,做一个佛弟子,也很好,可是菩提心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所谓菩提心,它的要点是一切为众生,处处不替个人利益考虑,处处在替广大众生的利益考虑,有广度众生这样的一颗心。
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都不叫菩提心
我们是用佛法去度众生,所以我们要根据佛陀的教导去为众生考虑,这样才能真正带给众生利益。要不然就会像如今末法时期有的佛弟子那样自搞一套,表面上搞得很热闹,实际上有些人是在利用佛教搞歪风邪气,有人说得好听,认为这也是在度众生,实际上却败坏了佛门的清净,使很多众生受到了迷惑,走错了路,将来要受极其重的苦报。这非但不能叫菩提心,而且还误导了众生。所以菩提心有一个原则,必须依照释迦佛的教导去度众生。要在度众生中提高自己,好好修菩萨道。离开释迦佛的教导,种种的装模作样,都不能叫菩提心。
要引导众生止恶修善,断烦恼,修菩萨道快快成佛
比如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在做好事,奉献爱心,这种情况我们见了非常高兴,因为咱们佛弟子总希望人世间好人多起来,坏人少下去。能够在人世间救苦救难,帮助苦难的人,这是一件善事。可也只能说他们做了好人好事,他们有一颗善心,而不能说是菩提心,因为他们不是根据释迦佛的教导,而是根据人世间的道德修养去做的。所谓菩提心必须要依照释迦佛的教导,首先要劝导众生止恶修善,进而要教导众生断烦恼,出离生死,最后要教导众生修菩萨行,快快成佛。成佛后能更好地度众生,这样的做法才叫菩提心。
靠近世俗,贪爱名利热闹场所,就容易退菩提心
这二十五种退菩提心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过于靠近世俗,过于靠近有地位有财富的人,一方面自己没有好好修行,没有很好地离开世间上的欲望,佛法不懂,又受到邪师邪说的影响,世俗的习气很重,专门喜欢呆在热闹的场所、大城市里,而不喜欢清净修行,再加上经常跟世间上有财富有名望的人混在一起,像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退菩提心。
发菩提心,弘扬佛法,就能把佛法兴起来
当今的佛门普遍对法不尊重,不听法,不主张深入经藏,所以懂法的人极少极少。即使有点懂,也仅仅懂得一点点,这一点点到底是对是错,还成问题。而邪知邪见却很泛滥。真正的佛法虽然还有,却成了尾巴上一点点,所以叫末法。假如所有的佛弟子都能发菩提心弘扬佛法,世世代代把法传下去,那么佛法就兴起来了。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2)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依靠大众清净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度三恶道众生
提要:
·灭法的人不在佛门外,是佛门里的人不争气
·不要修成一颗自私的心、愚痴的心
·佛弟子要为众生解除倒悬之苦
·供养大众清净比丘僧才有功德
·贪图享受、搞名利、犯戒,都不叫清净
·佛法僧都具足清净,所以都称宝
·依靠大众清净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度三恶道众生
·因为颠倒了,所以才有倒悬之苦的果报
灭法的人不在佛门外,是佛门里的人不争气
现在的佛法已经非常衰弱了。佛法是极其广大的,我给你们讲的法也仅仅是个开头,你们还经常能来听法,外面的居士们因为听不到法,非常苦恼,进佛门几年了,走过很多的寺院,都听不到法。如果我们再不发菩提心的话,佛法很快就要灭掉了。不是佛门外面的人要把佛法毁灭,而是佛门里的人自己不争气,贪求五欲,搞歪风邪气,对法不尊重,也不关心佛教的兴衰,也不发心弘法,也不讲经说法。是佛门里的人在进行灭法的工作,把佛法灭掉的。
不要修成一颗自私的心、愚痴的心
多年前,有位法师到居士林来讲法,他讲“你们连戒定慧都不要了,你们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工作?你们在干灭法的工作。”这个罪不得了!连佛法都要灭掉,即使他们还认为自己是个修行人,将来必然会修成就一颗自私的心、愚痴的心。那当然他所作所为都不能算发菩提心。搞歪风邪气的人所搞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就是钱。可是钞票不等于佛法呀。
佛弟子要为众生解除倒悬之苦
咱们也可以把菩提心联系到明天的盂兰盆会。盂兰盆的意思就是解除倒悬的苦,好比一个人两条腿绑起来,脚朝上,头朝下吊在树上,这个人苦不苦啊?为了解除这些众生的苦,我们佛弟子应该要好好发心。
供养大众清净比丘僧才有功德
佛讲这部经的因缘,是因为目犍连刚得到神通时要报父母的恩,结果看到母亲堕在饿鬼道里非常苦。佛就教他一个救度的办法:到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供养大众清净比丘僧。
出家人以清净为体。我们是恭敬供养清净比丘僧,而不是假和尚。假和尚喝酒吃肉有女人,尽是敲敲打打赚钞票,他们根本不懂佛法,可能也没有受过戒,或者受了戒却不学戒也不持戒。所以在七月十五那一天,要供养清净比丘僧,你才有功德。一切功德都离不开清净。
贪图享受、搞名利、犯戒,都不叫清净
持戒有功德,犯戒有罪过。所谓清净比丘僧,是指持戒持得很清净的比丘。一切享受五欲搞名利,乃至于连杀盗淫妄四根本戒都犯了的,都不能叫清净。杀,杀生,乃至于到酒家去吃活的;盗,他本人财务不清楚,乃至于把居士们供养的钱,不用在三宝的事业上,而作为私有财产,这就犯了盗戒,盗取三宝物的罪很重;淫,他外面有女人;妄,他尽说假话。假如他连根本戒都犯了,那怎么叫清净比丘僧呢?
佛法僧都具足清净,所以都称宝
为什么佛弟子必须要恭敬三宝?因为佛宝是清净;法宝,释迦佛讲的法都是教导我们怎么样去修好一颗清净的心,所谓净化人心;僧宝,僧宝就是指清净的修行人,如果不清净就不能称宝。
依靠大众清净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度三恶道众生
盂兰盆会是恭敬清净大众比丘僧,因为这些比丘僧个个都在修行,有的在山林间禅定,有的在诵经,持戒都很清净。在佛欢喜日这一天,你去供养他们,依靠大众清净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把掉在饿鬼道里的母亲救度出来,必须要依靠清净的大众比丘僧的力量。说到比丘僧,也包括比丘尼。这是根据盂兰盆经说的。
因为颠倒了,所以才有倒悬之苦的果报
哪些地方最苦?就是三恶道。三恶道是非常非常苦的地方,饿鬼道千年喝不到水,吃不到饭,地狱道比饿鬼道还要苦。为什么人会掉到三恶道去?你们只知道他们造了恶业,那样理解也没错,但是太简单了。是因为他们颠倒,所以就有倒悬之苦的果报。末法时期,再不修行谁能避免得了颠倒?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3)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要免倒悬之苦,只有依靠自己不再颠倒
提要:
·要免倒悬之苦,只有依靠自己不再颠倒
·法有步骤,无有高下
·菩萨法必须在出离乘基础上修
·修好四念处,就能纠正四颠倒
·观身不净,能消除贪爱身体美好的颠倒意识
要免倒悬之苦,只有依靠自己不再颠倒
颠倒就是事情全做错了,看问题也错,做事情也错。即使肯进佛门修行,现在佛门里很多事情也都是颠倒,你不听法肯定会受他们的影响。什么是颠倒,什么是不颠倒,这些你不听法是不会懂的,所以不听法是最最害人,也是最危险的。佛不是万能的,你造了颠倒的因,将来得颠倒的果,佛也没有办法,否则地狱早就空掉了。所以还是要靠自已,你懂了佛法就不会再颠倒下去了。
从佛法里来看,现在人世间包括佛门的修行人,颠倒的事情说不完。释迦佛讲过,世间的众生大颠倒,很危险啊。讲佛法的目的就是叫你不要再颠倒了,把你原来颠倒的再倒过来,就成不颠倒。看你愿意不愿意喽,你愿意就叫修行,你不愿意,仍然是颠倒。佛是一个教育家呀,学生不听老师话,佛也没有办法。佛只好悲心朝你掉眼泪,你果报必然下三恶道。
法有步骤,无有高下
佛法有小乘、大乘。应该说清楚,大小不在法里,是我们心有大小。经书里常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法但有步骤,没有大小。佛法有人天乘、出离乘、菩萨乘。人天乘不断烦恼,不解决生死问题,仍然要生死流转,所以是不究竟的。但是人天乘的要求也不低,人天乘修止恶修善,你即使有点烦恼,可你别干坏事,你干了坏事仍然会下三恶道,所以修人天乘首先要止恶,还要修善,要做各种好事。止恶是关闭三恶道门,修善是培福。可是人天道不究竟,即使你福报大能生天,照样有生死,死了照样会六道轮回。所以佛真正的目的是要我们了生死,要我们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这样你才不会六道轮回,到了彼岸你就没有生也没有死,没有烦恼就是快乐。…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