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1)
2005.8.19云南寺盂兰盆会(农历七月十五晨)
佛教报父母恩从大处着眼,眼光远大
提要:
·佛教报父母恩从大处着眼,眼光远大
·儒教口讲孝道,实则做官第一
·佛教出家,能度七世父母
·儒教没有出世功德,人一死就没办法
·当初信儒教的人攻击佛教,诬蔑出家人是“寄生虫”
·今天佛门内部互不尊重,可能也与受了儒教思想影响有关
佛教报父母恩从大处着眼,眼光远大
今天是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为报父母恩,云南寺清凉山佛学苑举办了盂兰盆法会。有人认为儒教很讲孝道,佛教好像不大讲孝道,当年,儒教就是以这一点来反对佛教。其实佛教不是不讲孝道,只是孝的观点跟儒教不同。儒教是“父母在,不远行”,认为孝就是要在父母身边,把父母照顾好,父母死了,还要在棺材旁边守孝三年。佛教的观点就不同了,亲生父母是父母,过去世的父母也是父母,一切众生都是父母。所以佛教是从大处着眼,眼光比较远大,朝着一个大方向。
儒教口讲孝道,实则做官第一
儒教讲的孝顺父母,一方面要陪着父母,一方面要把父母生活照顾好。可是儿子到京城里做官,离开了父母,父母的生活也难以照顾到,儒教却不说这个儿子不孝,反而说他光宗耀祖。所以儒教是做官第一,孝顺父母第二。
佛教出家,能度七世父母
而我们佛教呢,才真正做到了孝顺父母。根据佛教的观点,一个佛弟子能够出家修行就是孝。出家修行并没有忘记报父母恩,上报四重恩里就有一条要报父母的恩,出家修行的功德能度七世父母。而且佛规定,出家人有探亲假可以探望父母。父母死了,出家人以功德回向,还能把父母度出苦海。
儒教没有出世功德,人一死就没办法
所以佛教最讲孝道,而且讲孝道讲得很大、很广、很深、很透,既要度现在世父母,又要度过去世的父母,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指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父母死了,还要把修行功德回向他们,把他们度出来,这在儒教根本做不到。儒教没有这个功德,因为他修的不是出离道,他修的是世间法,人一死就没办法了。
当初信儒教的人攻击佛教,诬蔑出家人是“寄生虫”
拿宗教信仰来说,应该互相尊重,个人可以讲个人的道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看看谁说的最究竟,最彻底。可是当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因为观点相反,遭到了儒教的大大反对。儒教认为出家是大逆不道,是抛弃父母,佛教的观点他们接受不了。你接受不了就接受不了,又没有拖着你去出家,他偏要反对到佛教内部,甚至采用诬蔑诽谤的手段。
有这么一句话,说出家人是“寄生虫”。我年轻时还以为是社会上人说的,后来才知道,据说最开始是儒教的人说出来的。我们佛教对其他宗教是互不干涉,各管各发扬,可是如果你反对佛教,像印度的外道,或者是魔道,当然我们要自己保护自己,以佛法来批判你,除此以外,我们最讲究民主,最讲究尊重。
今天佛门内部互不尊重,可能也与受了儒教思想影响有关
今天的佛门里,佛弟子跟佛弟子之间,不团结闹矛盾,已经发展到采用诬蔑、诽谤的手段攻击。当然这跟他本人不懂佛法,烦恼嚣张,尽造恶业有关系,还有一点,也可能与受了儒教思想的传统影响有关。
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2)
2005.8.19云南寺盂兰盆会(农历七月十五晨)
傅味琴讲开示
为父母求三宝加持,作回向,这作用就大了
提要:
·儒教思想的人进了佛门,仅以儒教劝人为善
·佛门应该培训佛教人才,有的不学佛经却在学儒教
·学佛教又学儒教、道教,这才叫杂修
·盂兰盆会是报父母恩,佛弟子要依教奉行
·子女信了佛,会把父母赶出门吗?
·以修行及供养三宝的功德,为父母求加持作回向,这作用就大了
儒教思想的人进了佛门,仅以儒教劝人为善
后来佛教还是在中国弘扬开了,你要反对,也没用啊。以前中国的封建时代,全是儒教思想,他们慢慢觉得佛教也很好,就进了佛门,可是有的人甚至做了和尚,还在弘扬儒教。
中国佛教史里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在没出家前,极力反对佛教,儒教思想根深蒂固。不知道什么因缘,剃头出家了,出家后从不讲经说法,仅仅以儒教思想劝人为善。佛法不懂,又怎能断烦恼呢?不讲经说法,怎能称大法师呢?因为名望高,影响极其普遍,所以一直到现在,中国佛门里边,还充满着儒教思想。
佛门应该是培训佛教人才,有的不学佛经却在学儒教
如今,寺院里办培训班,应该以佛法来培训佛教人才,可有的寺院僧伽培训班却在学儒教《三字经》、《四书》、《五经》之类,这股风一直到现在还很盛。把精力去用在儒教上,一代传一代,必然减弱了佛教的力量。
学佛教又学儒教、道教,这才叫杂修
我们既然是佛弟子,就要做一个纯纯粹粹的佛弟子,不要混杂。真正说起来,又是佛教,又是儒教,又是道教,这才叫杂修。又比如,前天大势至菩萨生日,咱们唸了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章》,今天我们根据释迦佛的教导,举行盂兰盆法会,到地藏菩萨生日,咱们就要讲《地藏经》,唸《地藏经》,这叫杂修吗?大势至菩萨、地藏菩萨全是佛弟子啊,把这叫杂修,岂不笑话。
盂兰盆会是报父母恩,佛弟子要依教奉行
作为一个佛弟子,要依教奉行,佛叫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今天是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是报父母恩。我们要照佛教的方法报父母恩,非但要报现世父母的恩,还要报已经死了的父母恩,乃至于过去世的父母的恩。
子女信了佛,会把父母赶出门吗?
一般理解报父母恩,是把父母生活照顾好,不能抢父母住的房子,也不能抢父母吃的饭。从前房子非常紧张,儿子要结婚了,父母大慈大悲,同意把大房子让给儿子,结果儿子住大房间,父母住小房子间。从前写信总是写:“父母大人在上,膝下敬禀者”,能写:“父母小人在上”吗?即使父母慈悲你,你心里也要惭愧啊。还有厉害的,把父母赶到楼梯底下的空间里去。更厉害的,把父母赶到外面马路上,父母实在没办法,就到派出所去,派出所又没房子给他住,还是信佛的居士们给他想个办法,让他住到庙里去。
所以说子女能够信佛,你们做父母的要大为欢喜,要大力支持,好好鼓励他们来学法,说句现实的话,他懂得佛法了,会把你赶到马路上去吗?
以修行及供养三宝的功德,为父母求加持作回向,这作用就大了
有的父母,为什么怕孩子学佛啊?第一,怕他慢慢会剃头做和尚,其实你们尽管放心,你的孩子在我身边不可能剃头的,因为我是居士,哪能给他剃头?第二,怕孩子信了佛会把钱拿出去供养三宝,父母舍不得。其实供养三宝,还不是为父母培福?还不是为了父母能长命百岁?我们佛弟子孝顺父母,方法就是好好修行,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父母,自己一个人力量不够,所以要以佛菩萨的力量,法的力量,清净比丘僧的力量,加持父母回向父母,那个作用就大了。
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3)
2005.8.19云南寺盂兰盆会(农历七月十五晨)
傅味琴讲开示
罪不清净,能证果成道吗
提要:
·佛对目犍连说:只有靠清净比丘大众的力量,才能使母亲脱离饿鬼道的苦
·僧众安居圆满那天,要举行自恣法会
·不肯认错,不肯忏悔改过的人,佛都救不了
·罪不清净,能证果成道吗
·犯五无间罪、谤法罪,这二种业是带不动的
·从前安居圆满,佛门还要称人
佛对目犍连说:只有靠清净比丘大众的力量,才能使母亲脱离饿鬼道的苦
盂兰盆法会,从佛在世的时候就开始了,因缘就是佛的弟子目犍连尊者,通过修行,刚刚证得阿罗汉果时,心里想着要报父母恩,他用天眼看到自己母亲掉在饿鬼道里。饿鬼道苦,没喝的,没吃的。佛弟子都有孝心,他就在自己钵里盛了饭,用神通,一下子就到了母亲面前,给母亲吃,他母亲用手去抓饭,饭却变火了,仍然吃不到。所以目犍连极其悲伤苦恼,就去告诉佛,佛说,你妈过去造的业实在太重了,不是你一个人力量能救得出来,你可以在七月十五安居圆满这一天,以供养大众清净比丘僧的功德之力回向你母亲,只有靠大众清净比丘僧的功德,才能够使你母亲脱离饿鬼道的苦。
僧众安居圆满那天,要举行自恣法会
安居就是每年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这三个月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都不出门,在寺内好好用功,到七月十五圆满那一天,还要举行自恣法会,拿现在话来说,叫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就是要自己忏悔。认错、改过就叫忏悔。
不肯认错,不肯忏悔改过的人,佛都救不了
人最可怕的不是起了烦恼,也不是做了坏事,是做了坏事不肯认错,不肯忏悔改过,这种人连佛都救不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只要自己头脑冷静一下,都会发现自己有不对的地方。为什么有人有错自己却不知道?他没想嘛。从前有句话叫:闭门思过,把门关个三天,好好想想你自己的错。
罪不清净,能证果成道吗
佛弟子能够认错、改过,这是佛最欢喜的事情,因为他的罪清净了。罪不清净,你能了脱生死吗?能证阿罗汉果吗?能成佛吗?
犯五无间罪、谤法罪,这二种业是带不动的
唸佛的人有句话:“带业往生”,引起了海内外的争议,有的说这句话不是佛说的,佛经里没有这个话,有的说佛经里虽然没这个话,但是有这个意思。假如你问我的看法怎么样,我的看法是要一分为二。不太重的业也许行,太重的恶业带不动。如果一个人要等业完全没有了,才能往生极乐世界,那何用进入莲花?因为你有罪,有业,不清净,不能见阿弥陀佛,所以…
《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