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力、师力 (6)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4凌晨
业障难逃不等于不用逃,
舍身不等于轻身
提要:
■ 神通抵不上业力,病障要靠医生给你吃药才能好
■ 业障难逃不等于叫你不用逃
■ 甘愿受报,这不是凡夫能达到的境界
■ 边逃边唸“南无佛”不是很好吗?
■ 舍身不等于轻生,佛弟子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人身
神通抵不上业力,
病障要靠医生给你吃药才能好
昨天讲:促使我们流转生死的是业力;促使我们下三恶道、促使我们进入人天道的也是业力;今天我们修行路上障碍重重,也跟业力有关系;人际关系搞不好,经常起烦恼、造恶业、背因果,使我们受苦受报,全是由于业力。业力的力量非常巨大,佛讲过:神通还抵不上业力,业力来了,你有神通也没用。老和尚说“东逃西逃,业障难逃”,你从东面逃到西面,业力也跟着你到西面。比如说病人住在医院里,他嫌这个医院条件太差,或者对护士有意见,他要换一家医院,他身上的病也会跟着他走。病不会因为你离开这家医院就好了,病要靠医生给你吃药打针才能好。
业障难逃不等于叫你不用逃
这里要把话说全面,不说全面,听的人自以为是,结果全搞错了。昨天也提到,众生由于知见错误,再加上烦恼跟业力,本来一句好话,可是错误地理解反而起了坏作用,所以佛说,甘露有时也会杀人。今天佛门里边搞错的事情很多啊,比如听到刚才这句话“东逃西逃,业障难逃”,有人就说:那么我就不逃了。搞错了!“业障难逃”是告诉你,要根本解决问题你必须要消除业力。你忙着东逃西逃,不消除业力,业力仍然存在,并不等于说你逃是错的。
我二十二岁进佛门,那时我很单纯,竟然跟同事讲佛法,我说:“你不懂佛经,怎么老说佛教是迷信?你应该自己先看看佛经再说话。”这就传开了,就说我这么一个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的年青人,竟然还信佛。有一次学习会上提到我这个问题,有一个偏老年的同事发言,他说他有个亲戚,研究佛学,研究到会讲《金刚经》,意思就是这个人研究的很高,很通啊。在抗战的时候,这个亲戚跟他说:“如果飞机丢炸弹,你用不着逃,只要坐下来唸佛,保你没事。”我看这可能是对“东逃西逃,业障难逃”错误的理解吧。
这个错误一代影响一代,到了二零零零年,一位同学的妈打电话给我,拜托我一定要提醒这位同学注意:二零零零年是世纪交换的年头,必有大难临头。当发生灾难的时候,千万不要动,坐下来一心唸佛,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甘愿受报,这不是凡夫能达到的境界
再扩大开来,如果强盗来了,你也不必逃。如果你没有业障,强盗也不会杀你;如果你有业障,你逃了也没有用,还不如受报还债让他杀。这种话传播得很广啊!要知道甘愿受报这可不是凡夫能达到的境界。
边逃边唸“南无佛”不是很好吗?
再举一个例子,佛经上有句话,“一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还有个公案,有个人看见老虎来了,非常紧张恐慌,急中生智就爬树,在爬树的时候念了一声“南无佛”。后来经过多少世,他修行证了阿罗汉果。假如他逃也不逃,给老虎吃掉了,那么“南无佛”也念不出来了。他边逃边念“南无佛”,这不是很好吗?
舍身不等于轻生,
佛弟子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人身
修行是活着修,不是死了修。释迦佛从来没有说,舍利弗,你现在活着不是修行时候,等你死了我再给你讲法。佛门里很多人不珍惜今生得来不易的人身,大量地浪费生命时光,甚至自我毁灭,认为这就是放下身执、得到解脱,这种轻生的现象非常严重。难道死了就解脱了?世间上是有人这么认为,所以很多人走上一条自杀的道路。佛教认为,人死了是随业所牵,自杀还要下地狱。听说有的高山上有舍身崖,这到底是修行的舍身还是自杀?你死了到底是生天还是下恶道?乱搞!
业力、法力、师力 (7)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4凌晨
障碍你的业力不转变,你智慧与悲心无法圆满
提要:
■ 邪见越到后来越难转,烦恼与其闷在心里,还不如接受别人的帮助为好
■ 最难转的是“意”,菩萨戒着重于心,所以更高一层
■ 转变业力靠觉悟,觉悟要从佛法来。用世间法去掉烦恼,去掉了一点漏掉了很多
■ 障碍你的业力不转变,你智慧与悲心无法圆满
■ 善业能闭三恶道门,善恶不分,难道善恶没有因果了
邪见越到后来越难转,烦恼与其闷在心里,
还不如接受别人的帮助为好
一个人知见刚邪的时候还容易扭转,越到后来越难扭转,因为形成了顽固势力。为什么烦恼很难断?烦恼就是种病,因为它一直在反复累积,形成了业力。要把业力转过来,那是很不容易的。一个人烦恼显现了,旁边人看得出来,还能帮你点忙,怎么看?从身口意上去看,身子在打架,口在吵架,脸上这么难看,肯定在起烦恼了。这倒还有点办法,同学们总会关心关心、劝导劝导、帮助帮助。心里的烦恼可难了,你不通过自己的觉悟来转变,别人是没办法的。旁人看你傻乎乎的样子,知道你在打妄想,至于你打什么妄想,别人就不知道了。看你的脸色能知道你起烦恼了,你不说出来,别人也不知道你在起什么烦恼。有时候表面上也能看出来一点,本来傻乎乎的表情,忽然笑了,肯定是起贪烦恼;脸上不好看,怄气的脸,肯定在起瞋烦恼。不过心里的东西,说到底旁人是看不准的。别人来帮助你,“你别生我气,刚才是我不好。”你回答他:“我并没有在气你呀。”“那你气谁呀?”“你就别管了。”“你告诉我,我可以给你们调解调解。”“你别说了。”还要问,就来一句:“无可奉告!”猜得准吗?难就难在这里。与其难还不如让它容易一点,露出来吧,不要闷在心里,忧郁症就是闷在心里闷出来的。
最难转的是“意”,
菩萨戒着重于心,所以更高一层
比如说忏悔,要忏悔首先要发露啊,医生并不是在你没有病的时候治你病,是在病来的时候治病的。身口意最难对付的就是意。拿戒律来说,律仪戒是止恶,你止了恶就得到解脱。还要提高到菩萨戒,律仪戒着重于行为,菩萨戒着重于心,所以更高一层。
转变业力靠觉悟,觉悟要从佛法来。
用世间法去掉烦恼,去掉了一点漏掉了很多
我们昨天讲过修行怎么修?从闻思修开始。烦恼怎么断?要以戒定慧去断,所以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转变业力要靠众生自己的觉悟,每个众生的觉悟哪里来?还是从佛法来。戒定慧就是法,没有法的力量,你是断不了烦恼的。世间法也能去掉一部分烦恼,可它不是根本解决。表面上去掉一点,实际上漏掉了很多,所以叫有漏法。
障碍你的业力不转变,你智慧与悲心无法圆满
当恶业的业力表现出来的时候,那个障碍可大了。人都想追求幸福,可是业力在给你破坏:如果业力障碍太重了,你生不了天;修行人想得到解脱,业力障碍你解脱;行菩萨道障碍重重,也离不开自己的业力;最后,障碍你成佛。业力如果不转变,你智慧跟悲心无法圆满。业力的障碍有这么可怕!
善业能闭三恶道门,善恶不分,难道善恶没有因果了
善业会不会产生障碍?也会产生障碍。这个话,如果我不讲清楚,你们过去看了某些书,肯定又要瞎联系:既然善业恶业都产生障碍,那么善跟恶是一样的了,所以叫无善无恶。这里就要给你们讲清楚:善业障碍什么?障碍三恶道。你想进三恶道,它把三恶道的门关起来了,称为“闭三恶道门”。善恶怎么能够不分清呢?难道善恶没有因果了?你什么都空不了,抓善起善的作用,抓恶起恶的作用,怎么能说无善无恶?你把佛法搞乱了,就是在消灭佛法。只有哪种人才能有这么高的境界?那是什么都空了,一切都如影如幻,幻像你抓得着吗?可是一个凡夫能有这么高的境界吗?
业力、法力、师力 (8)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4凌晨
用善种子去冲淡恶种子,先是量变,后是质变;
量变是修行,质变是证果
提要:
■ 业力从重复来,身口意多走错一次路,就多增加一份业力
■ 业力的活动是根据人的心理,人死了它仍在活动
■ 凡夫的不起恶不起善是暂时状态,好比海上不起风暴,海底仍有鱼在活动
■ 用善种子去冲淡恶种子,先是量变,后是质变;量变是修行,质变是证果了
业力从重复来,身口意多走错一次路,
就多增加一份业力
业是由于造作形成的,不断地重复就产生力量。你拿把刀在石板上去划一下,再去划第二道的时候很容易偏在旁边。如果你第二道不偏,第三道也不偏,一直重复地划,越划越深,到一定程度,自会有一种力量使你不偏到外面去,用不着你注意。这股力量从哪里来?从重复来,重复一次,多一份力量。所以身口意多走错一次路,就多增加一份业力。
业力的活动是根据人的心理,人死了它仍在活动
而且有时候还很难预防,因为你不知道它在活动。面上活动你会知道,底下的活动你不一定会知道,可是它无时无刻不在活动。就好比我们八识田中的种子不可能静止的,遇到什么因缘,它的活动就处于什么状态。这根据人的心理,修养不好的人业力活动强,修养好的人业力活动弱。比如你看到一个面貌丑陋的人,你心里就起波动,笑也笑不出来了,脸上也不好看了。人家又没有惹你,你也会不欢喜。修养好的人表面是笑嘻嘻,内心真的是笑嘻嘻吗?除非你是大菩萨。因为你懂礼貌,稍微看一看,仍然很和善地握手,但是心里还是在动,“这个人怎么这么丑?”既然是不停地在活动,业力必然随时随刻在增长。就是人死了,它还在活动,死能解决问题吗?如果不活动的话,就没有六道轮转,人永远是做人,天人永远是做天人。
凡夫的不起恶不起善是暂时状态,
好比海上不起风暴,海底仍有鱼在活动
闻…
《业力、法力、师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