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力、法力、師力▪P3

  ..續本文上一頁、法力、師力 (6)

  傅味琴講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07.11.14淩晨

  業障難逃不等于不用逃,

  舍身不等于輕身

  提要:

  ■ 神通抵不上業力,病障要靠醫生給你吃藥才能好

  ■ 業障難逃不等于叫你不用逃

  ■ 甘願受報,這不是凡夫能達到的境界

  ■ 邊逃邊唸“南無佛”不是很好嗎?

  ■ 舍身不等于輕生,佛弟子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人身

  神通抵不上業力,

  病障要靠醫生給你吃藥才能好

  昨天講:促使我們流轉生死的是業力;促使我們下叁惡道、促使我們進入人天道的也是業力;今天我們修行路上障礙重重,也跟業力有關系;人際關系搞不好,經常起煩惱、造惡業、背因果,使我們受苦受報,全是由于業力。業力的力量非常巨大,佛講過:神通還抵不上業力,業力來了,你有神通也沒用。老和尚說“東逃西逃,業障難逃”,你從東面逃到西面,業力也跟著你到西面。比如說病人住在醫院裏,他嫌這個醫院條件太差,或者對護士有意見,他要換一家醫院,他身上的病也會跟著他走。病不會因爲你離開這家醫院就好了,病要靠醫生給你吃藥打針才能好。

  業障難逃不等于叫你不用逃

  這裏要把話說全面,不說全面,聽的人自以爲是,結果全搞錯了。昨天也提到,衆生由于知見錯誤,再加上煩惱跟業力,本來一句好話,可是錯誤地理解反而起了壞作用,所以佛說,甘露有時也會殺人。今天佛門裏邊搞錯的事情很多啊,比如聽到剛才這句話“東逃西逃,業障難逃”,有人就說:那麼我就不逃了。搞錯了!“業障難逃”是告訴你,要根本解決問題你必須要消除業力。你忙著東逃西逃,不消除業力,業力仍然存在,並不等于說你逃是錯的。

  我二十二歲進佛門,那時我很單純,竟然跟同事講佛法,我說:“你不懂佛經,怎麼老說佛教是迷信?你應該自己先看看佛經再說話。”這就傳開了,就說我這麼一個在毛澤東思想教育下的年青人,竟然還信佛。有一次學習會上提到我這個問題,有一個偏老年的同事發言,他說他有個親戚,研究佛學,研究到會講《金剛經》,意思就是這個人研究的很高,很通啊。在抗戰的時候,這個親戚跟他說:“如果飛機丟炸彈,你用不著逃,只要坐下來唸佛,保你沒事。”我看這可能是對“東逃西逃,業障難逃”錯誤的理解吧。

  這個錯誤一代影響一代,到了二零零零年,一位同學的媽打電話給我,拜托我一定要提醒這位同學注意:二零零零年是世紀交換的年頭,必有大難臨頭。當發生災難的時候,千萬不要動,坐下來一心唸佛,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甘願受報,這不是凡夫能達到的境界

  再擴大開來,如果強盜來了,你也不必逃。如果你沒有業障,強盜也不會殺你;如果你有業障,你逃了也沒有用,還不如受報還債讓他殺。這種話傳播得很廣啊!要知道甘願受報這可不是凡夫能達到的境界。

  邊逃邊唸“南無佛”不是很好嗎?

  再舉一個例子,佛經上有句話,“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還有個公案,有個人看見老虎來了,非常緊張恐慌,急中生智就爬樹,在爬樹的時候念了一聲“南無佛”。後來經過多少世,他修行證了阿羅漢果。假如他逃也不逃,給老虎吃掉了,那麼“南無佛”也念不出來了。他邊逃邊念“南無佛”,這不是很好嗎?

  舍身不等于輕生,

  佛弟子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人身

  修行是活著修,不是死了修。釋迦佛從來沒有說,舍利弗,你現在活著不是修行時候,等你死了我再給你講法。佛門裏很多人不珍惜今生得來不易的人身,大量地浪費生命時光,甚至自我毀滅,認爲這就是放下身執、得到解脫,這種輕生的現象非常嚴重。難道死了就解脫了?世間上是有人這麼認爲,所以很多人走上一條自殺的道路。佛教認爲,人死了是隨業所牽,自殺還要下地獄。聽說有的高山上有舍身崖,這到底是修行的舍身還是自殺?你死了到底是生天還是下惡道?亂搞!

  業力、法力、師力 (7)

  傅味琴講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07.11.14淩晨

  障礙你的業力不轉變,你智慧與悲心無法圓滿

  提要:

  ■ 邪見越到後來越難轉,煩惱與其悶在心裏,還不如接受別人的幫助爲好

  ■ 最難轉的是“意”,菩薩戒著重于心,所以更高一層

  ■ 轉變業力靠覺悟,覺悟要從佛法來。用世間法去掉煩惱,去掉了一點漏掉了很多

  ■ 障礙你的業力不轉變,你智慧與悲心無法圓滿

  ■ 善業能閉叁惡道門,善惡不分,難道善惡沒有因果了

  邪見越到後來越難轉,煩惱與其悶在心裏,

  還不如接受別人的幫助爲好

  一個人知見剛邪的時候還容易扭轉,越到後來越難扭轉,因爲形成了頑固勢力。爲什麼煩惱很難斷?煩惱就是種病,因爲它一直在反複累積,形成了業力。要把業力轉過來,那是很不容易的。一個人煩惱顯現了,旁邊人看得出來,還能幫你點忙,怎麼看?從身口意上去看,身子在打架,口在吵架,臉上這麼難看,肯定在起煩惱了。這倒還有點辦法,同學們總會關心關心、勸導勸導、幫助幫助。心裏的煩惱可難了,你不通過自己的覺悟來轉變,別人是沒辦法的。旁人看你傻乎乎的樣子,知道你在打妄想,至于你打什麼妄想,別人就不知道了。看你的臉色能知道你起煩惱了,你不說出來,別人也不知道你在起什麼煩惱。有時候表面上也能看出來一點,本來傻乎乎的表情,忽然笑了,肯定是起貪煩惱;臉上不好看,怄氣的臉,肯定在起瞋煩惱。不過心裏的東西,說到底旁人是看不准的。別人來幫助你,“你別生我氣,剛才是我不好。”你回答他:“我並沒有在氣你呀。”“那你氣誰呀?”“你就別管了。”“你告訴我,我可以給你們調解調解。”“你別說了。”還要問,就來一句:“無可奉告!”猜得准嗎?難就難在這裏。與其難還不如讓它容易一點,露出來吧,不要悶在心裏,憂郁症就是悶在心裏悶出來的。

  最難轉的是“意”,

  菩薩戒著重于心,所以更高一層

  比如說忏悔,要忏悔首先要發露啊,醫生並不是在你沒有病的時候治你病,是在病來的時候治病的。身口意最難對付的就是意。拿戒律來說,律儀戒是止惡,你止了惡就得到解脫。還要提高到菩薩戒,律儀戒著重于行爲,菩薩戒著重于心,所以更高一層。

  轉變業力靠覺悟,覺悟要從佛法來。

  用世間法去掉煩惱,去掉了一點漏掉了很多

  我們昨天講過修行怎麼修?從聞思修開始。煩惱怎麼斷?要以戒定慧去斷,所以說“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轉變業力要靠衆生自己的覺悟,每個衆生的覺悟哪裏來?還是從佛法來。戒定慧就是法,沒有法的力量,你是斷不了煩惱的。世間法也能去掉一部分煩惱,可它不是根本解決。表面上去掉一點,實際上漏掉了很多,所以叫有漏法。

  障礙你的業力不轉變,你智慧與悲心無法圓滿

  當惡業的業力表現出來的時候,那個障礙可大了。人都想追求幸福,可是業力在給你破壞:如果業力障礙太重了,你生不了天;修行人想得到解脫,業力障礙你解脫;行菩薩道障礙重重,也離不開自己的業力;最後,障礙你成佛。業力如果不轉變,你智慧跟悲心無法圓滿。業力的障礙有這麼可怕!

  善業能閉叁惡道門,善惡不分,難道善惡沒有因果了

  善業會不會産生障礙?也會産生障礙。這個話,如果我不講清楚,你們過去看了某些書,肯定又要瞎聯系:既然善業惡業都産生障礙,那麼善跟惡是一樣的了,所以叫無善無惡。這裏就要給你們講清楚:善業障礙什麼?障礙叁惡道。你想進叁惡道,它把叁惡道的門關起來了,稱爲“閉叁惡道門”。善惡怎麼能夠不分清呢?難道善惡沒有因果了?你什麼都空不了,抓善起善的作用,抓惡起惡的作用,怎麼能說無善無惡?你把佛法搞亂了,就是在消滅佛法。只有哪種人才能有這麼高的境界?那是什麼都空了,一切都如影如幻,幻像你抓得著嗎?可是一個凡夫能有這麼高的境界嗎?

  業力、法力、師力 (8)

  傅味琴講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07.11.14淩晨

  用善種子去沖淡惡種子,先是量變,後是質變;

  量變是修行,質變是證果

  提要:

  ■ 業力從重複來,身口意多走錯一次路,就多增加一份業力

  ■ 業力的活動是根據人的心理,人死了它仍在活動

  ■ 凡夫的不起惡不起善是暫時狀態,好比海上不起風暴,海底仍有魚在活動

  ■ 用善種子去沖淡惡種子,先是量變,後是質變;量變是修行,質變是證果了

  業力從重複來,身口意多走錯一次路,

  就多增加一份業力

  業是由于造作形成的,不斷地重複就産生力量。你拿把刀在石板上去劃一下,再去劃第二道的時候很容易偏在旁邊。如果你第二道不偏,第叁道也不偏,一直重複地劃,越劃越深,到一定程度,自會有一種力量使你不偏到外面去,用不著你注意。這股力量從哪裏來?從重複來,重複一次,多一份力量。所以身口意多走錯一次路,就多增加一份業力。

  業力的活動是根據人的心理,人死了它仍在活動

  而且有時候還很難預防,因爲你不知道它在活動。面上活動你會知道,底下的活動你不一定會知道,可是它無時無刻不在活動。就好比我們八識田中的種子不可能靜止的,遇到什麼因緣,它的活動就處于什麼狀態。這根據人的心理,修養不好的人業力活動強,修養好的人業力活動弱。比如你看到一個面貌醜陋的人,你心裏就起波動,笑也笑不出來了,臉上也不好看了。人家又沒有惹你,你也會不歡喜。修養好的人表面是笑嘻嘻,內心真的是笑嘻嘻嗎?除非你是大菩薩。因爲你懂禮貌,稍微看一看,仍然很和善地握手,但是心裏還是在動,“這個人怎麼這麼醜?”既然是不停地在活動,業力必然隨時隨刻在增長。就是人死了,它還在活動,死能解決問題嗎?如果不活動的話,就沒有六道輪轉,人永遠是做人,天人永遠是做天人。

  凡夫的不起惡不起善是暫時狀態,

  好比海上不起風暴,海底仍有魚在活動

  聞…

《業力、法力、師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