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聚心观>带修禅定前开示▪P13

  ..续本文上一页精进?跋地罗帝偈: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学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进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底下说:如何行精进?跋地罗帝偈:“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慎”就是慎重,修行人要慎重地想一想自己修行的目的。不要去想过去,也不要去想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过去的事已经灭掉了,未来还没有来呢,你想它干什么?人生本来就够苦的了,过去的事你想它也回不来了,以往的生活历程苦多乐少,过去就过去了,孩子小的时候有天伦之乐,没几年像鸟那样都飞出去了,抓也抓不回来。可是难免要想啊,这就是凡夫众生,没有看透!

  想儿女也想不到了,一切都只能看“机缘”了

  我去年在苏州,本来是去看眼睛出血的,医生问我:“血压怎么样?”我说“很好啊,我离开福鼎的时候还量过。”医生不放心,给我量量,“不好啊不好啊。”他告诉我240了。更糟糕的是饭吃不下,睡觉睡不着,算是病重了。儿子女儿来看我,看过就回去了。很想叫儿女来陪我几天,孩子妈在电话里说:“他们上次不是来看过你了吗?”(众笑)

  这一次,我小女儿在五台山安居,我特地叫个学生路过太原到五台山去看看,看看她身体怎么样,希望她安居完了到九峰寺来。她回话说,到时候“看机缘”。(众笑)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未来的一切再想也没有用,只能“看机缘”了。(众笑)想它还有什么用呢?所以修行人最聪明的是抓现在,这叫现实。

  “现在所有法”,一切都不会常的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你现在所有的法,世间法也好,出世间法也好,也要好好地想一想。今天有的同学跟我说,“我发心来这儿学法,我还得回去去安顿安顿。”可别回去安顿又把过去的东西抓起来,又放不下了。还有的人在佛门里学会一句话,来跟我说,“唉!我是放不下。”因为他先说在我面前,我也就没话好说。但总有一天你放不下也要放下,别打如意算盘了。一切都不牢固,一切都不坚强,一切都不会常的。有句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31)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何必以生命的时光去追求一切不坚固的东西,

  有智慧的人应该觉悟到这一点

  提要:

   ·何必以生命的时光去追求一切不坚固的东西,有智慧的人应该觉悟到这一点

   ·弘法培养人才,就是为了使佛弟子进入圣人之流

   ·污染的环境会使你同污合流,修行人应该走清净道

   ·你们怕我训话,不敢留下来,现在老师讲慈悲了,因为老师训不动了

  何必以生命的时光去追求一切都不坚固的东西,

  有智慧的人应该觉悟到这一点

  一个劲往前奔跑的人,前面的路不一定是平的,到时摔跟头的也是你。执著于赚钞票,这也叫执法,是执著赚钞票的法。我一九五六年开始自己开课创业,办得很兴旺。大哥来看我说,“你应该要休息休息了,这么忙你吃得消吗?你想把人民币都赚光啊?”这句话我到现在还没忘记。你们忙着赚钱的人,赚了五十万还想一百万,你赚得完吗?就算你赚得多,你用得光吗?说“用不光我送人。”他拿了你的钱在修行吗?那岂不等于你抛弃了修行的时光去赚钱,赚了钱去送人,你送他钱,他也不会去修行,你这笔帐是怎么算的?

  有两种人经历得多了,看得多了,一种是老人,一种是受过苦难的人,要不然很难看破,很难破得了迷。所以这里告诉你,“念无有坚强”,一切现有的法都不坚强,也不牢固,都要变的呀。“慧者觉如是”,有智慧的人能够觉悟到这个真理。

  弘法培养人才, 就是为了使佛弟子进入圣人之流

  “若学圣人行”,我们今天都在学圣人行。证果的称圣人,还没有证果正走在证果路上的,称贤人。

  我出来办学培养人才,目的就是为了引导佛弟子进入圣人之流。培养人才不是培养佛学专家,也不是培养你出国去表演神通,而是培养你往证果的方向,进入圣人之流。现在就算还没开始吧,可是在别人的眼里,你们已经与一般人不一样了。这次禅定班学员有一篇日记:我一到这儿,就发现这儿的人好像很有修养。很有修养就是素质提高了。

  污染的环境会使你同污合流,

  修行人应该走清净道

  说一句现实的话,环境会影响人,如果你在污染的环境,你就会同污合流!有人说“那个地方虽不清净,我也想去看看,我有把握不受污染。”这是在骗人,也在骗自己。我们要尊重现实,不能否定环境对人的影响。说穿了你已经受影响了,你不受影响你会想去吗?你会说这句话吗?至少你的起心动念已经受了影响。修行人应该去清净的道场,走清净的道。

  要修得好,都应该要做到学圣人行,环境一定要清净。现在放暑假,大家可以来这儿修养身体。当然修行人每天都要诵经、修禅定。而且来了这么多客人,对客人总要客气一点,不能要求太高。所以现在这种要求,可不能算进入圣人之流的标准。假如有人说“对咱们老同学,可以严格一点。”有老同学也有新同学啊,我对你严格,新同学看了也害怕,不要跑掉了?

  你们怕我训话,不敢留下来,现在老师讲慈悲了,因为老师训不动了

  现在的方法,是一切以慈悲为怀。就好像前两年我们佛协文教部,因为内部有些人烦恼重脾气坏,我就想出一个善巧方便来,全体学生分两组,一组叫慈悲组,大家都对他们修慈悲;一组叫忍辱组,专门训话叫你修忍辱。现在的办法就好比慈悲组。你们有的同学,过去听说傅老师训话训得厉害,很害怕留下来,现在你可以不怕了,尽管留下来,因为傅老师训不动了。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32)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如果我不跟老死相会,

  生老病死的大苦、大灾、大患也就告终了

  提要:

   ·一念无常,就知道生命的短促

   ·学业未成,弘法事业尚未投入,哪可以先去为孩子洗尿布,怕老婆上吊

   ·如果我不跟老死相会,生老病死的大苦、大灾、大患也就告终了

   ·禅定能缓和各器官活动的过度消耗,各系统能相互促进

   ·聚心观能使人精力充沛,及心理潜在力的发挥

  一念无常,就知道生命的短促

  “孰知愁于死”,如果你要学圣人行,精进修行断烦恼。首先第一关不可忘了念无常。我五二年听《菩提道次第》,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念无常,到今天五十年了,还在修念无常。不过感受不同,现在念无常是真的在念无常。你不念无常你用功是用不起来的,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打斜岔,你就跟着斜岔跑。一念无常就知道生命的短促,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在过去,即使进了佛门,一天能修多少时候?吃饭睡觉就占了很大部份,说闲话又占了很大部份,而且还要打妄想。就算你在修,一会儿又被妄想岔出去了。修行难,难就难在这里,很多时间都没有抓住。咱们假如能够多抓一点时间来修行,修行就快了。

  修行的黄金时代就是年轻时代,有人说老年人经验丰富,其实老的时候很难抓起来,一切都老化了,脑子慢慢也糊涂了。像我这样,别说昨天的事情想不起来,到了下午,上午的事情也想不起来。更好笑的是我打电话,有时候刚刚放好,又想起来有件事情忘说了,等会又想起还有一件事情要说。

  学业未成,弘法事业尚未投入,

  哪可以先去为孩子洗尿布,怕老婆上吊

  所以浪费青春时光实在是对不起自己。我不反对你们赚钱,也不反对你们成家。是不是你青春时候先来学个十年,以后再去成家。你成家生孩子洗尿布,这种事慢一点也没关系。要先立业后成家,学业还没有完成,弘法事业还没有投入,忙着赚钱、组织家庭,那不是颠倒了吗?古人说“成家立业”,现在应该是“立业成家”的时代。“成家立业”谁也看不起你,工厂里招收工人,首先要招没有成家的,一听到你成家了,他就有顾虑了。生孩子可麻烦了,家里电话来了,工作就不安心了。不是孩子发高烧,就是老婆要上吊。你过了十年再来学法,这个法你可能也学不到了。你过了十年去成家,天下男人女人多的是,愁什么呀愁?银行里的钞票每年都在发出来,尽管去赚好了。

  如果我不跟老死相会,

  生老病死的大苦、 大灾、大患也就告终了

  “一寸一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随时随刻想到无常要来临,“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我假如不跟老死相会的话,大苦灾患也就是流转生死、生老病死的大苦患就能够完了。“如是行精进,昼夜无懈怠”,念无常,努力进入圣人之流,像这样子精进,日日夜夜不要懈怠。“是故常当说”,所以要经常说,“跋地罗帝偈”,这个偈颂就讲完了。

  身心利益~由于能使大脑集中于一个兴奋点,引生周围脑细胞的保护性抑制作用,故有益于消除脑力,眼力,及身心之疲劳状况,缓和器官活动之过度消耗,增强体内各系统的相互促进作用。

  此观能养神蓄气,使人精力充沛,及得到心理潜在力的发挥。

  

  禅定能缓和各器官活动的过度消耗,

  各系统能相互促进

  最后一段很好懂,这是讲我们修聚心观对身心的利益,我们把心聚集起来不使它散乱,“由于能使大脑集中于一个兴奋点,引生周围脑细胞的保护性抑制作用,故有益于消除脑力、眼力及身心的疲劳状况”。如果不让身体脑子休息,不断地让它兴奋下去,身心都会败坏的。我们大脑如果能够集中在一个点上兴奋,周围的脑细胞就会处于抑制状态,起到保护休息的作用。还能够“缓和器官活动的过度消耗,增加体内各系统的相互促进作用”。这能使体内的活力更强,对各系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聚心观能使人精力充沛,及心理潜在力的发挥

  “此观能养神畜气,使人精力充沛,及得到心理潜在力的发挥”。人的心理潜在力很强,今天大多数都没有发挥出来,因为每个人的发挥程度各有区别,所以形成世间上有的人很聪明;有的人不聪明;有的人脑子很灵活,心理力量很强;有的人脑子不灵活,心理力量很薄弱。尽管世间上人想尽各种办法来训练发挥人的心理潜在力,可是这些办法远远比不上佛教的禅定。无论他们怎么做,都不可能使一个人,通过他们这种训练进入像佛教禅定那样的定境,最多是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谈不上入定以后的开智慧、出生死轮回等等。今天就讲到这儿。(回向)(完)

  

《<聚心观>带修禅定前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