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知见可不是法上知见,不懂佛法的人会说,我身上全是菩萨
·傲慢还叫正知正见吗?“伏我慢大山”还得靠法断烦恼
·傲慢的人喜欢辩,自己没货,也会批书本上的货来跟你辩,自然他也不知道
书上说得对不对
·傲慢的学生听课还要跟老师辩,竟然学生能封老师为禅师,忘了听讲是用耳
朵听的
世俗人易傲慢,外道更易傲慢,看了几本书,又增加了傲慢。
如果为师不纠正弟子的傲慢,为师的也傲慢
社会人上容易傲慢,外道更容易傲慢,一个人有了知识,按理修养应该提高了。可是如今出现怪现象,有了知识的人,很容易产生傲慢,如果又多看了几本书,那是傲慢上再加傲慢,因为他以为自己懂得多。
有一种人,他的知识是他的师父教给他的。如果师父是一位正知正见的善知识,他培养的徒弟就不应该傲慢。可是你作为他的徒弟,怎么会这么傲慢?如果你的师父不纠正你的傲慢,可见的你的师父也是很傲慢。或者你的师父倒是挺好的,那你为什么不学习学习师父的崇高的品德?
个人知见可不是法上知见,不懂佛法的人会说,我身上全是菩萨
有的师父并不懂什么佛法,他也给徒弟很多知识,那可不是法上的知识。而是他个人的知见,徒弟在师父那里学到了往往就会说,“我师父就是这么样的,这是我师父说的。”这种跟佛法没有关系的知见,学多了也会傲慢。比如说烧香不能烧断香,礼佛不能穿裙子,包括昨天你们提出来的问题:过了中午就不能供佛,念珠不能放到经书上,拨念珠不能拨过佛头,诸似此类很多啊。
我们家住在上海龙华寺的附近,我女的佛菩萨生日总是去寺院。有一次她也是好心,跟烧香的人说:“你烧香不要大把大把地烧,佛门烧香烧三支,表戒定慧,或者烧一支,这叫一支清香。”那个人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我进佛门几十年了,我还不懂啊?”我女的临走跟她打个招呼,就拍拍她肩膀:“我先走了。”“哎,你别在我身上乱拍,我身上全是菩萨啊。”又是傲慢,又是邪。
傲慢还叫正知正见吗?“伏我慢大山”还得靠法断烦恼
所以说没有正知正见,一傲慢更糟糕啊!那么有正知正见可不可以傲慢?你傲慢了还叫正知正见吗?所以我们不管是听法也好,修禅定也好,主要是为了断烦恼,为了摧伏我慢大山。这山很坚固很高,有钱人以钱为傲慢,有名望的人以名为傲慢。上海有家理发厅专给电影明星理发,我有时路过,看到那些电影明星出来的样子,嗬,真是傲慢啊!傲慢的人跟你握手,也会体现出傲慢的姿态。
傲慢的人喜欢辩,自己没货,也会批书本上的货来跟你辩,
自然他也不知道书上说得对不对
很多年前就有老年人跟我反映:现在的年轻人看了几本佛书,就以为自己了不得了,也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由傲慢出发,第一个表现就是对你不服气,第二个表现欢喜跟你辩一辩。很多年前清定上师刚被请回昭觉寺,我们上海的老居士也跟着去了一批。我和一个年轻男居士住在一起,他经常跟我辩,辩到最后跟我说,“我想想,你说的也有道理。”还好,还能保留这句话。后来有一次他辩到半路有事出去了,我看见他桌子上放着一本书,我把这本书拿来看看,一看,他刚才跟我辩的话,全是书上的。这个人记忆力很好,自己没货的了,书上看到的就拿来跟你辩。
其实呢,傲慢的人只能在我背后傲慢,你能辩得过我吗?你们专修班的同学,我将来要教你们一个秘诀,谁也辩不过你。
傲慢的学生听课还要跟老师辩,竟然学生能封老师为禅师,
忘了听讲是用耳朵听的
我全靠我这张嘴巴打天下。那一年,上海的大学都在搞辩论。碰巧了,上海某大学请我去做报告。那一次我预先在黑板上写了二十八个题目,我说“我今天新颖一点,由大家点,你喜欢听什么我就给你们讲什么。”大学生最最想听的是什么叫缘份,他们对缘份是特别感兴趣!(众笑)坐在窗口的一个男生,经常举手提问,我只好先停下来解答他的问题,没多久他又举手提问了。后来我才发觉,他可能是想跟我辩论。最后竟然说,“老师,如果我这个问题你能解答,我封你为禅师!”(众笑)不得了,皇帝金口,学生封老师为禅师了,年纪轻轻也不知道在图书馆里看了几本禅的故事,就傲慢成这个样子!我两句话一说,他就开不出口来。我说:“你今天是来听我作报告的吧?”“是的”。“那么你记住,听报告是耳朵听的不是嘴巴听的。”那些听报告的系主任、学校领导都瞪着眼睛看他。(众笑)你想跟我辩,我高兴才跟你辩,不高兴我把你嘴巴都堵起来,还用不着贴橡皮胶。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9)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傲慢都来自庞大习气,
是魔最容易钻的空子
提要:
·傲慢都来自庞大习气,是魔最容易钻的空子
·不摧伏我慢大山,了生死路上走不通
·要“除极细习气”,必须“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
·修行要讲方便,不能直走,就绕个圈子走
·“方便不舍悲”,方便也要有颗悲心,可不能把宠爱当悲心
·好师父一切为弟子着想,就说“你去学法吧!听说傅老师那儿教育得好”
傲慢都来自庞大习气,是魔最容易钻的空子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虚心是学生的素质。修行人一傲慢,修行路线就邪了。魔王波旬就是非常傲慢,哪种人最容易着魔?就是傲慢的人,魔最容易钻的空子就是傲慢。我们一起学法的同学中有一个人,表面谦虚,实际上非常傲慢。常有人把他的情况反映给清定上师,清定上师听了只能摇头,说:“庞大习气,庞大习气。”庞大习气就是以自己为最庞大,就像印度的大象那样。
不摧伏我慢大山,了生死路上走不通
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凡是对你有帮助,有好的教导的,你都应该像对自己的师那样去尊重他。咱们是皈依三宝的,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一个师父,你的皈依师只是代表如来给你授皈依,皈依僧是皈依所有的比丘僧。所以如果你想修禅定,如果你想走了脱生死轮回的修行道路,必须要摧伏我慢大山。
要“除极细习气”,必须“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
“除极细习气”,我们对于种种的恶业,要“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再细的烦恼习气,我们也要下决心把它断掉。我们为什么要学修禅定?因为有许多细烦恼以及习气,必须要在禅定中才能断掉。不修禅定,也就不可能成佛。断尽烦恼能了生死,成佛就得连金刚习气都要断掉。所以我们修禅定是为了断除极细习气。
修行要讲方便,不能直走,就绕个圈子走
“方便不舍悲,修禅清净意”,在修行的路上我们为了了脱生死,为了广度众生,对自己,对众生,可以采取种种方便。清定上师讲经时讲:如果前面一条路,你笔直走,不好走的话,你绕个圈子走就行了。
我这个老师不会变的,说“老师,你有时也变得很快嘛。”我是带着你绕一个圈子走,目的还是这个目的地啊。说“老师,你怎么以前叫我那么走,现在又叫我这么走。”这是因为你前面的障碍已经扫除了,就不必再绕什么圈子,干脆就笔直地走过去吧。
“方便不舍悲”,方便也要有颗悲心,
可不能把宠爱当悲心
“方便不舍悲”,你方便可以,别忘了在行方便时对众生也要有颗悲心。
有种错误理解。“我的师父待我真好,他样样都依顺我,对我真慈悲啊。”不教育你这叫慈悲吗?这是在培养你的傲慢!把宠爱看成慈悲,那是世俗人的观点,结果把真正的慈悲心都丢掉了。佛门里的一切都要用智慧来把握,没有智慧的慈悲,只会好心办坏事。
好师父一切为弟子着想,
就说“你去学法吧!听说傅老师那儿教育得好”
有的师父是真正的方便不舍悲。举个例子,“我这个徒弟,我所以这样依顺他,主要是为了摄持他。今天能进佛门不容易呀,能出家更不容易呀。可是我自己学法不多,没有办法教育徒弟,我老是这样宠爱他,也是害了他。”师父最后想想,“你去学法吧,听说傅老师那儿教育得好。”并不是我编出来的,你们专修班有的同学就是师父叫她来的,这样才是“方便不舍悲”的好师父,一切都为弟子的成就着想。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30)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修禅清净意”,修禅为报佛恩,
为名利心不清净
提要:
·不让徒弟学法,是因为经忏忙,还说:“将来小庙归你”
·师徒关系,不能变成世俗感情,不可因为想徒弟而把学法的徒弟拖回去
·“修禅清净意”,修禅为报佛恩,为名利心不清净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想儿女也想不到了,一切都只能看“机缘”了
·“现在所有法”,一切都不会常的
不让徒弟学法,是因为经忏忙,还说:“将来小庙归你”
有的师父可不为弟子的成就考虑,“你在我这儿,我哪儿亏待了你啊?你还要走?我这么辛苦,你还不帮我忙?”徒弟说:“师父,你也少辛苦辛苦。”“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我死了这个小庙就归你啦,你要学法,我不反对,可是庙里佛事忙啊,你走的开吗?你不学法唸唸佛也能求往生嘛。”这可不是真正爱徒弟。
师徒关系,不能变成世俗感情,
, 不可因为想徒弟而把学法的徒弟拖回去
不恰当的爱反而害了徒弟。有的徒弟刚刚出门,师父的师父叫师太,想啊想啊,比想宝贝女儿还要厉害,打电话来,“老师太想你想得生病了,你赶快回来吧。”这叫悲心吗?这叫私人感情!把师徒关系变成世俗感情,徒弟变成了养女!别忘了你是释迦佛的弟子,别忘了要报报佛恩。
“修禅清净意”,修禅为报佛恩,
为名利心不清净
“修禅清净意”,修禅定的人,必须心要清净,一切为了报佛恩、报众生恩,不能自私,要排除贪名贪利种种烦恼的不清净心。
如何行…
《<聚心观>带修禅定前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