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聚心观>带修禅定前开示▪P11

  ..续本文上一页。总算还对我赞叹:“老师,你四弘誓愿讲得好,不过,真正要发四弘誓愿,要修四弘誓愿,要到了极乐世界再修。”可想而知,佛门弟子受海外的影响,很多都讨厌法了。

  最近的《普陀山佛教》里有一篇文章《一句佛号岂能代替佛法?》。打个简单的比方,你光知道老师的名字,从不上课,老师讲了什么课,你能知道吗?再说句笑话,你说“这位老师讲得好,你也去听听法。”他说:“用不着的,你只要告诉我,这位老师叫什么名字?我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全懂了。三藏十二部全在他名字里。”(众笑)你既然知道了老师的名字,那么请你讲点法给我听听呢?“老师名叫傅味琴,可以知道,他爸爸也信傅;(众笑)他讲的佛法很有味道;他讲的佛法能够像弹琴那样,打动你的心。”你能认可这样的解释吗?

  有人唸了几十年的佛号,连最根本的法——四念处都不知道,这怎么能说唸一句名号,一切法都在里面了?

  法师说:不要戒定慧的人是在干灭法工作

  只要弘扬一句的那些人,讲来讲去话很多,都是宣扬只要这一句。所以法师在居士林讲法就训话,“你们不要戒定慧,你们知道你们在干什么?你们是在干灭法的工作!要把法灭掉!”

  “佛道无上誓愿成”,

  没有成佛的志向,十方佛都不欢喜你

  “佛道无上誓愿成”,如果你没有成佛的志向,十方如来都不喜欢你。释迦佛讲菩萨法时劝弟子们发大心行菩萨道,当时有五百个人退席,听不进去,释迦佛就训斥他们是焦芽败种!因为有些具有偏见的人,或者有些已了脱生死的阿罗汉,重担已下,生死已了,自己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再要他去忙,他就不乐意了。你现在连个初果都没有证,还不肯听释迦佛的话,那你也太傲慢了。

  要“知愿无自性”所以要修空、无相、无愿

  但是还要知道“知愿无自性”,要知道愿也是无自性的,所以要修空无相无愿。关于愿无自性,明天再讲,今天就到这儿吧。(回向)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6)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空也无,无相也是无,无愿也是无,

  只有无才能得解脱

  提要:

   ·宏愿无穷极,知愿无自性

   ·空也无,无相也是无,无愿也是无,只有无才能得解脱

   ·无愿是因为愿始终在你心里,不圆满时要修圆满,圆满了圆满也不存在了

   ·活着就为了度众生,既度众生又无所缘。不了解一切法性空,就会被种种境

   绑住了

   ·众生充满贪细胞,瞋心最猛烈,累积起来小火变大火,把功德全烧光

  出世间二利心修禅

  发心利他故  乐正等菩提  未度者令度

  未解令解脱  未安者令安  未证灭令证

  宏愿无穷极  知愿无自性  摧我慢大山

  除极细习气  方便不舍悲  修禅清净意

  宏愿无穷极,知愿无自性

  昨天我们讲到,“宏愿无穷极,知愿无自性”,宏愿无自性。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无自性,度众生也是无自性,《金刚经》讲,“实无众生可度”,“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众生佛性本来就圆满,因为多了一个烦恼,就叫众生。“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也是性空,烦恼也无自性,刹那刹那在变。度众生就是帮助众生断烦恼,众生起烦恼了,才有烦恼可断,如果众生没烦恼,也就没有可断的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一切法都是无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实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证,修到最后才明白,“无智亦无得”,既然如此,四弘誓愿也是无自性。

  空也无,无相也是无,无愿也是无,

  只有无才能得解脱

  众生无尽,我们愿也无尽,这是相对而说的。空、无相、无愿称为三解脱门,三解脱实质上只是一种,就是无,空也是无,无相也是无,无愿也是无,只有无才能得到解脱,如果执著有,你仍然没有解脱。

  无愿是因为愿始终在你心里,

  不圆满时要修圆满,圆满了圆满也不存在了

  我们今天发愿,当然是有愿可发。你本来没有愿,所以鼓励你要发愿,你一发愿,修行、弘法、度众生的事情就做起来了,所以首先要发愿。什么叫无愿呢?你不发愿也是存在着愿,你不发愿也是根据愿去做,愿始终在你心里,无所谓发愿不发愿。

  比如说,这个事物还没圆满的时候,那就要修圆满。事物全都圆满了,不圆满的不存在了,圆满的也就不存在了。有二就有一,有二就有三,如果用一去去掉二,也就是把一切不圆满修成圆满,消除差别,所以说法界一相别无二相,不二法门等等。说到底,二没有了,一也没有了,因为二与一是相对的。所以真正的佛法是离言境,离开言语的。这些道理不好懂,等讲菩提道次第的时候,再详细讲。

  活着就为了度众生,既度众又无所缘。

  不了解一切法性空,就会被种种境绑住了

  打一个比方,咱们都长大了,天天要吃饭,你有没有今天早上发愿:我今天别忘了吃饭。用得着吗?假如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度众生才活的,活着就是为了度众生,好比我活着就要吃饭,还用得着再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吗?要达到这样的觉悟才叫无愿,你才能在度众生上既度众生又无所缘,而得解脱。否则的话,你不了解一切法体性空,想去度众生,结果自己又被种种相种种境绑住了,所以这儿就说,虽然宏愿无穷极,但是你要知道愿无自性。

  众生充满贪细胞,瞋心最猛烈,

  累积起来小火变大火,把功德全烧光

  “摧我慢大山”,修行人有五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贪极其普遍,普及每个角落。就好像从前说的,渗透到每个细胞里了。有的人学音乐学不好,就说他没有音乐细胞。咱们众生的贪心,每个细胞里都有,任何场合、任何时候、任何境界都会去贪。

  瞋恨心呢?猛烈得很,一动瞋恨心,过去累积起来的功德全烧光了,这么厉害!有人想,我会动这么厉害的瞋恨心吗?平时你小火气总有吧,这小小火气会变成大火的!一到机缘成熟这个火烧起来了。最近美国发生森林大火,后来调查出来,原来有一个人没工作,看见森林边有一堆枯草,就把枯草点着了,就是这么一堆枯草烧起这么一场大火!美国的科技多么发达,到现在只扑灭百分之三十,多少生命被烧死了。这些有生命的树木要长到这么样子不容易的。修行人也是这样,过去世、现在世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种种功德,动了瞋恨心,一把火就烧光。别看是小火,小火会引起大火的。马路上吵架打架,还不是一句两句话引起来的,打到后来头破血流,所以瞋恨心是很可怕的。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7)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痴是迷迷茫茫,疑是疑自己、疑三宝,

  失去了对修行的信心

  提要:

   ·痴是迷迷茫茫,疑是疑自己、疑三宝,失去了对修行的信心

   ·不根据法,而是根据人的名望,这就叫依人不依法。如今佛弟子心安定不下

   来,就是因为听了人的话,观点不正确而起疑

   ·众生很难调伏,办学艰难风波多,捣乱的全出于傲慢

  痴是迷迷茫茫,疑是疑自己、疑三宝,失去了对修行的信心

  愚痴心呢?迷迷茫茫,起了烦恼,还喜欢烦恼,没完没了了,尤其是对男女的贪心放不下,痴头怪脑的。

  疑,总是喜欢怀疑别人,慢慢对自己也会起怀疑。现在还有人在大力助长佛弟子的贪瞋痴,尽力地增加他的疑烦恼,搞得现在佛弟子疑心病很重。比如有句话:“现在末法时期众生都是钝根,这辈子能成就吗?”你想来这儿学学禅定,他又说话了,“你什么根基,还想学禅定呢?别空想!”听了他的话,众生就开始怀疑自己,“我不行,我不是这个料,能成就吗?”

  还疑三宝,怀疑佛的话很多啊,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要释迦佛的弟子不相信释迦佛的话,那就等于对释迦佛贬低怀疑。比如有句话:“如果释迦佛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殊胜的法,你也不要接受。”在佛门里说这种话,实在不好理解。邪教*轮头子就是贬低释迦佛,他讲过:“释迦佛不是最高的。”意思就是他才是最高啊。同样的,要佛弟子不要接受释迦佛殊胜的法,也就是他比释迦佛还高,还像个佛的弟子吗?那他就不该称僧了,干脆称个“超级佛”。

  不根据法,而是根据人的名望,这就叫依人不依法。

  如今佛弟子心安定不下来,就是因为听了人的话,观点不正确而起疑

  佛讲过:不要相信名望高的人的话。据我发现,现在许多错误都发生在名望高的人那里。所以现在佛法很危险啊!名望高的人说几句知见不正的话,多少人崇拜、相信。现在的高科技,一下子就能传遍全国,全世界,影响这么大!而真正正知正见的话却传不开去,就算大家认可这是正知正见,也不起什么作用,因为讲正法的人没有名气啊。不根据法上的知见正确与否,而是根据名望,这就叫依人不依法,这样搞下去,佛教还有什么希望?疑三宝疑自己,搞得如今的佛弟子真是彷徨,心安定不下来。

  众生很难调伏,办学艰难风波多,捣乱的全出于傲慢

  还有傲慢,傲慢是众生很厉害的习气。傲慢就是以自己为最大,你以自己为最大,你认为他比你小,你还会虚心听取他的意见吗?连猫和狗也有傲慢,猫本来尾巴很细的,两只猫吵架,为了表现傲慢,表现自己的大,很细的尾巴会变成这么粗,而且两只猫都把尾巴竖起来,表示谁竖的最高谁最大。如今末法时期佛门里的傲慢真厉害啊,众生所以很难调伏,就是因为傲慢。比如你们女众专修班,创办初期经历了多少风波?那些捣乱的全是出于傲慢。有些女孩子喜欢哭,称为娇气,其实娇气跟傲慢是一个类型的。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8)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傲慢还叫正知正见吗?

  “伏我慢大山”还得靠法断烦恼

  提要:

   ·世俗人易傲慢,外道更易傲慢,看了几本书,又增加了傲慢。如果为师不纠

   正弟子的傲慢,为师的也傲慢

   ·个人…

《<聚心观>带修禅定前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