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總算還對我贊歎:“老師,你四弘誓願講得好,不過,真正要發四弘誓願,要修四弘誓願,要到了極樂世界再修。”可想而知,佛門弟子受海外的影響,很多都討厭法了。
最近的《普陀山佛教》裏有一篇文章《一句佛號豈能代替佛法?》。打個簡單的比方,你光知道老師的名字,從不上課,老師講了什麼課,你能知道嗎?再說句笑話,你說“這位老師講得好,你也去聽聽法。”他說:“用不著的,你只要告訴我,這位老師叫什麼名字?我一聽到他的名字就全懂了。叁藏十二部全在他名字裏。”(衆笑)你既然知道了老師的名字,那麼請你講點法給我聽聽呢?“老師名叫傅味琴,可以知道,他爸爸也信傅;(衆笑)他講的佛法很有味道;他講的佛法能夠像彈琴那樣,打動你的心。”你能認可這樣的解釋嗎?
有人唸了幾十年的佛號,連最根本的法——四念處都不知道,這怎麼能說唸一句名號,一切法都在裏面了?
法師說:不要戒定慧的人是在幹滅法工作
只要弘揚一句的那些人,講來講去話很多,都是宣揚只要這一句。所以法師在居士林講法就訓話,“你們不要戒定慧,你們知道你們在幹什麼?你們是在幹滅法的工作!要把法滅掉!”
“佛道無上誓願成”,
沒有成佛的志向,十方佛都不歡喜你
“佛道無上誓願成”,如果你沒有成佛的志向,十方如來都不喜歡你。釋迦佛講菩薩法時勸弟子們發大心行菩薩道,當時有五百個人退席,聽不進去,釋迦佛就訓斥他們是焦芽敗種!因爲有些具有偏見的人,或者有些已了脫生死的阿羅漢,重擔已下,生死已了,自己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再要他去忙,他就不樂意了。你現在連個初果都沒有證,還不肯聽釋迦佛的話,那你也太傲慢了。
要“知願無自性”所以要修空、無相、無願
但是還要知道“知願無自性”,要知道願也是無自性的,所以要修空無相無願。關于願無自性,明天再講,今天就到這兒吧。(回向)
聚心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26)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空也無,無相也是無,無願也是無,
只有無才能得解脫
提要:
·宏願無窮極,知願無自性
·空也無,無相也是無,無願也是無,只有無才能得解脫
·無願是因爲願始終在你心裏,不圓滿時要修圓滿,圓滿了圓滿也不存在了
·活著就爲了度衆生,既度衆生又無所緣。不了解一切法性空,就會被種種境
綁住了
·衆生充滿貪細胞,瞋心最猛烈,累積起來小火變大火,把功德全燒光
出世間二利心修禅
發心利他故 樂正等菩提 未度者令度
未解令解脫 未安者令安 未證滅令證
宏願無窮極 知願無自性 摧我慢大山
除極細習氣 方便不舍悲 修禅清淨意
宏願無窮極,知願無自性
昨天我們講到,“宏願無窮極,知願無自性”,宏願無自性。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衆生無自性,度衆生也是無自性,《金剛經》講,“實無衆生可度”,“衆生,即非衆生,是名衆生”。衆生佛性本來就圓滿,因爲多了一個煩惱,就叫衆生。“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也是性空,煩惱也無自性,刹那刹那在變。度衆生就是幫助衆生斷煩惱,衆生起煩惱了,才有煩惱可斷,如果衆生沒煩惱,也就沒有可斷的煩惱。“法門無量誓願學”,一切法都是無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實無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可證,修到最後才明白,“無智亦無得”,既然如此,四弘誓願也是無自性。
空也無,無相也是無,無願也是無,
只有無才能得解脫
衆生無盡,我們願也無盡,這是相對而說的。空、無相、無願稱爲叁解脫門,叁解脫實質上只是一種,就是無,空也是無,無相也是無,無願也是無,只有無才能得到解脫,如果執著有,你仍然沒有解脫。
無願是因爲願始終在你心裏,
不圓滿時要修圓滿,圓滿了圓滿也不存在了
我們今天發願,當然是有願可發。你本來沒有願,所以鼓勵你要發願,你一發願,修行、弘法、度衆生的事情就做起來了,所以首先要發願。什麼叫無願呢?你不發願也是存在著願,你不發願也是根據願去做,願始終在你心裏,無所謂發願不發願。
比如說,這個事物還沒圓滿的時候,那就要修圓滿。事物全都圓滿了,不圓滿的不存在了,圓滿的也就不存在了。有二就有一,有二就有叁,如果用一去去掉二,也就是把一切不圓滿修成圓滿,消除差別,所以說法界一相別無二相,不二法門等等。說到底,二沒有了,一也沒有了,因爲二與一是相對的。所以真正的佛法是離言境,離開言語的。這些道理不好懂,等講菩提道次第的時候,再詳細講。
活著就爲了度衆生,既度衆又無所緣。
不了解一切法性空,就會被種種境綁住了
打一個比方,咱們都長大了,天天要吃飯,你有沒有今天早上發願:我今天別忘了吃飯。用得著嗎?假如我們活著就是爲了度衆生才活的,活著就是爲了度衆生,好比我活著就要吃飯,還用得著再發願——衆生無邊誓願度嗎?要達到這樣的覺悟才叫無願,你才能在度衆生上既度衆生又無所緣,而得解脫。否則的話,你不了解一切法體性空,想去度衆生,結果自己又被種種相種種境綁住了,所以這兒就說,雖然宏願無窮極,但是你要知道願無自性。
衆生充滿貪細胞,瞋心最猛烈,
累積起來小火變大火,把功德全燒光
“摧我慢大山”,修行人有五種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貪極其普遍,普及每個角落。就好像從前說的,滲透到每個細胞裏了。有的人學音樂學不好,就說他沒有音樂細胞。咱們衆生的貪心,每個細胞裏都有,任何場合、任何時候、任何境界都會去貪。
瞋恨心呢?猛烈得很,一動瞋恨心,過去累積起來的功德全燒光了,這麼厲害!有人想,我會動這麼厲害的瞋恨心嗎?平時你小火氣總有吧,這小小火氣會變成大火的!一到機緣成熟這個火燒起來了。最近美國發生森林大火,後來調查出來,原來有一個人沒工作,看見森林邊有一堆枯草,就把枯草點著了,就是這麼一堆枯草燒起這麼一場大火!美國的科技多麼發達,到現在只撲滅百分之叁十,多少生命被燒死了。這些有生命的樹木要長到這麼樣子不容易的。修行人也是這樣,過去世、現在世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種種功德,動了瞋恨心,一把火就燒光。別看是小火,小火會引起大火的。馬路上吵架打架,還不是一句兩句話引起來的,打到後來頭破血流,所以瞋恨心是很可怕的。
聚心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27)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癡是迷迷茫茫,疑是疑自己、疑叁寶,
失去了對修行的信心
提要:
·癡是迷迷茫茫,疑是疑自己、疑叁寶,失去了對修行的信心
·不根據法,而是根據人的名望,這就叫依人不依法。如今佛弟子心安定不下
來,就是因爲聽了人的話,觀點不正確而起疑
·衆生很難調伏,辦學艱難風波多,搗亂的全出于傲慢
癡是迷迷茫茫,疑是疑自己、疑叁寶,失去了對修行的信心
愚癡心呢?迷迷茫茫,起了煩惱,還喜歡煩惱,沒完沒了了,尤其是對男女的貪心放不下,癡頭怪腦的。
疑,總是喜歡懷疑別人,慢慢對自己也會起懷疑。現在還有人在大力助長佛弟子的貪瞋癡,盡力地增加他的疑煩惱,搞得現在佛弟子疑心病很重。比如有句話:“現在末法時期衆生都是鈍根,這輩子能成就嗎?”你想來這兒學學禅定,他又說話了,“你什麼根基,還想學禅定呢?別空想!”聽了他的話,衆生就開始懷疑自己,“我不行,我不是這個料,能成就嗎?”
還疑叁寶,懷疑佛的話很多啊,都是人爲製造出來的。要釋迦佛的弟子不相信釋迦佛的話,那就等于對釋迦佛貶低懷疑。比如有句話:“如果釋迦佛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殊勝的法,你也不要接受。”在佛門裏說這種話,實在不好理解。邪教*輪頭子就是貶低釋迦佛,他講過:“釋迦佛不是最高的。”意思就是他才是最高啊。同樣的,要佛弟子不要接受釋迦佛殊勝的法,也就是他比釋迦佛還高,還像個佛的弟子嗎?那他就不該稱僧了,幹脆稱個“超級佛”。
不根據法,而是根據人的名望,這就叫依人不依法。
如今佛弟子心安定不下來,就是因爲聽了人的話,觀點不正確而起疑
佛講過:不要相信名望高的人的話。據我發現,現在許多錯誤都發生在名望高的人那裏。所以現在佛法很危險啊!名望高的人說幾句知見不正的話,多少人崇拜、相信。現在的高科技,一下子就能傳遍全國,全世界,影響這麼大!而真正正知正見的話卻傳不開去,就算大家認可這是正知正見,也不起什麼作用,因爲講正法的人沒有名氣啊。不根據法上的知見正確與否,而是根據名望,這就叫依人不依法,這樣搞下去,佛教還有什麼希望?疑叁寶疑自己,搞得如今的佛弟子真是彷徨,心安定不下來。
衆生很難調伏,辦學艱難風波多,搗亂的全出于傲慢
還有傲慢,傲慢是衆生很厲害的習氣。傲慢就是以自己爲最大,你以自己爲最大,你認爲他比你小,你還會虛心聽取他的意見嗎?連貓和狗也有傲慢,貓本來尾巴很細的,兩只貓吵架,爲了表現傲慢,表現自己的大,很細的尾巴會變成這麼粗,而且兩只貓都把尾巴豎起來,表示誰豎的最高誰最大。如今末法時期佛門裏的傲慢真厲害啊,衆生所以很難調伏,就是因爲傲慢。比如你們女衆專修班,創辦初期經曆了多少風波?那些搗亂的全是出于傲慢。有些女孩子喜歡哭,稱爲嬌氣,其實嬌氣跟傲慢是一個類型的。
聚心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28)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傲慢還叫正知正見嗎?
“伏我慢大山”還得靠法斷煩惱
提要:
·世俗人易傲慢,外道更易傲慢,看了幾本書,又增加了傲慢。如果爲師不糾
正弟子的傲慢,爲師的也傲慢
·個人…
《<聚心觀>帶修禅定前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