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知見可不是法上知見,不懂佛法的人會說,我身上全是菩薩
·傲慢還叫正知正見嗎?“伏我慢大山”還得靠法斷煩惱
·傲慢的人喜歡辯,自己沒貨,也會批書本上的貨來跟你辯,自然他也不知道
書上說得對不對
·傲慢的學生聽課還要跟老師辯,竟然學生能封老師爲禅師,忘了聽講是用耳
朵聽的
世俗人易傲慢,外道更易傲慢,看了幾本書,又增加了傲慢。
如果爲師不糾正弟子的傲慢,爲師的也傲慢
社會人上容易傲慢,外道更容易傲慢,一個人有了知識,按理修養應該提高了。可是如今出現怪現象,有了知識的人,很容易産生傲慢,如果又多看了幾本書,那是傲慢上再加傲慢,因爲他以爲自己懂得多。
有一種人,他的知識是他的師父教給他的。如果師父是一位正知正見的善知識,他培養的徒弟就不應該傲慢。可是你作爲他的徒弟,怎麼會這麼傲慢?如果你的師父不糾正你的傲慢,可見的你的師父也是很傲慢。或者你的師父倒是挺好的,那你爲什麼不學習學習師父的崇高的品德?
個人知見可不是法上知見,不懂佛法的人會說,我身上全是菩薩
有的師父並不懂什麼佛法,他也給徒弟很多知識,那可不是法上的知識。而是他個人的知見,徒弟在師父那裏學到了往往就會說,“我師父就是這麼樣的,這是我師父說的。”這種跟佛法沒有關系的知見,學多了也會傲慢。比如說燒香不能燒斷香,禮佛不能穿裙子,包括昨天你們提出來的問題:過了中午就不能供佛,念珠不能放到經書上,撥念珠不能撥過佛頭,諸似此類很多啊。
我們家住在上海龍華寺的附近,我女的佛菩薩生日總是去寺院。有一次她也是好心,跟燒香的人說:“你燒香不要大把大把地燒,佛門燒香燒叁支,表戒定慧,或者燒一支,這叫一支清香。”那個人一聽這話就不高興了:“我進佛門幾十年了,我還不懂啊?”我女的臨走跟她打個招呼,就拍拍她肩膀:“我先走了。”“哎,你別在我身上亂拍,我身上全是菩薩啊。”又是傲慢,又是邪。
傲慢還叫正知正見嗎?“伏我慢大山”還得靠法斷煩惱
所以說沒有正知正見,一傲慢更糟糕啊!那麼有正知正見可不可以傲慢?你傲慢了還叫正知正見嗎?所以我們不管是聽法也好,修禅定也好,主要是爲了斷煩惱,爲了摧伏我慢大山。這山很堅固很高,有錢人以錢爲傲慢,有名望的人以名爲傲慢。上海有家理發廳專給電影明星理發,我有時路過,看到那些電影明星出來的樣子,嗬,真是傲慢啊!傲慢的人跟你握手,也會體現出傲慢的姿態。
傲慢的人喜歡辯,自己沒貨,也會批書本上的貨來跟你辯,
自然他也不知道書上說得對不對
很多年前就有老年人跟我反映:現在的年輕人看了幾本佛書,就以爲自己了不得了,也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由傲慢出發,第一個表現就是對你不服氣,第二個表現歡喜跟你辯一辯。很多年前清定上師剛被請回昭覺寺,我們上海的老居士也跟著去了一批。我和一個年輕男居士住在一起,他經常跟我辯,辯到最後跟我說,“我想想,你說的也有道理。”還好,還能保留這句話。後來有一次他辯到半路有事出去了,我看見他桌子上放著一本書,我把這本書拿來看看,一看,他剛才跟我辯的話,全是書上的。這個人記憶力很好,自己沒貨的了,書上看到的就拿來跟你辯。
其實呢,傲慢的人只能在我背後傲慢,你能辯得過我嗎?你們專修班的同學,我將來要教你們一個秘訣,誰也辯不過你。
傲慢的學生聽課還要跟老師辯,竟然學生能封老師爲禅師,
忘了聽講是用耳朵聽的
我全靠我這張嘴巴打天下。那一年,上海的大學都在搞辯論。碰巧了,上海某大學請我去做報告。那一次我預先在黑板上寫了二十八個題目,我說“我今天新穎一點,由大家點,你喜歡聽什麼我就給你們講什麼。”大學生最最想聽的是什麼叫緣份,他們對緣份是特別感興趣!(衆笑)坐在窗口的一個男生,經常舉手提問,我只好先停下來解答他的問題,沒多久他又舉手提問了。後來我才發覺,他可能是想跟我辯論。最後竟然說,“老師,如果我這個問題你能解答,我封你爲禅師!”(衆笑)不得了,皇帝金口,學生封老師爲禅師了,年紀輕輕也不知道在圖書館裏看了幾本禅的故事,就傲慢成這個樣子!我兩句話一說,他就開不出口來。我說:“你今天是來聽我作報告的吧?”“是的”。“那麼你記住,聽報告是耳朵聽的不是嘴巴聽的。”那些聽報告的系主任、學校領導都瞪著眼睛看他。(衆笑)你想跟我辯,我高興才跟你辯,不高興我把你嘴巴都堵起來,還用不著貼橡皮膠。
聚心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29)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傲慢都來自龐大習氣,
是魔最容易鑽的空子
提要:
·傲慢都來自龐大習氣,是魔最容易鑽的空子
·不摧伏我慢大山,了生死路上走不通
·要“除極細習氣”,必須“細而又細亦複令斷離”
·修行要講方便,不能直走,就繞個圈子走
·“方便不舍悲”,方便也要有顆悲心,可不能把寵愛當悲心
·好師父一切爲弟子著想,就說“你去學法吧!聽說傅老師那兒教育得好”
傲慢都來自龐大習氣,是魔最容易鑽的空子
服從是軍人的天職,虛心是學生的素質。修行人一傲慢,修行路線就邪了。魔王波旬就是非常傲慢,哪種人最容易著魔?就是傲慢的人,魔最容易鑽的空子就是傲慢。我們一起學法的同學中有一個人,表面謙虛,實際上非常傲慢。常有人把他的情況反映給清定上師,清定上師聽了只能搖頭,說:“龐大習氣,龐大習氣。”龐大習氣就是以自己爲最龐大,就像印度的大象那樣。
不摧伏我慢大山,了生死路上走不通
古人說“叁人行必有我師!”凡是對你有幫助,有好的教導的,你都應該像對自己的師那樣去尊重他。咱們是皈依叁寶的,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一個師父,你的皈依師只是代表如來給你授皈依,皈依僧是皈依所有的比丘僧。所以如果你想修禅定,如果你想走了脫生死輪回的修行道路,必須要摧伏我慢大山。
要“除極細習氣”,必須“細而又細亦複令斷離”
“除極細習氣”,我們對于種種的惡業,要“細而又細亦複令斷離”,再細的煩惱習氣,我們也要下決心把它斷掉。我們爲什麼要學修禅定?因爲有許多細煩惱以及習氣,必須要在禅定中才能斷掉。不修禅定,也就不可能成佛。斷盡煩惱能了生死,成佛就得連金剛習氣都要斷掉。所以我們修禅定是爲了斷除極細習氣。
修行要講方便,不能直走,就繞個圈子走
“方便不舍悲,修禅清淨意”,在修行的路上我們爲了了脫生死,爲了廣度衆生,對自己,對衆生,可以采取種種方便。清定上師講經時講:如果前面一條路,你筆直走,不好走的話,你繞個圈子走就行了。
我這個老師不會變的,說“老師,你有時也變得很快嘛。”我是帶著你繞一個圈子走,目的還是這個目的地啊。說“老師,你怎麼以前叫我那麼走,現在又叫我這麼走。”這是因爲你前面的障礙已經掃除了,就不必再繞什麼圈子,幹脆就筆直地走過去吧。
“方便不舍悲”,方便也要有顆悲心,
可不能把寵愛當悲心
“方便不舍悲”,你方便可以,別忘了在行方便時對衆生也要有顆悲心。
有種錯誤理解。“我的師父待我真好,他樣樣都依順我,對我真慈悲啊。”不教育你這叫慈悲嗎?這是在培養你的傲慢!把寵愛看成慈悲,那是世俗人的觀點,結果把真正的慈悲心都丟掉了。佛門裏的一切都要用智慧來把握,沒有智慧的慈悲,只會好心辦壞事。
好師父一切爲弟子著想,
就說“你去學法吧!聽說傅老師那兒教育得好”
有的師父是真正的方便不舍悲。舉個例子,“我這個徒弟,我所以這樣依順他,主要是爲了攝持他。今天能進佛門不容易呀,能出家更不容易呀。可是我自己學法不多,沒有辦法教育徒弟,我老是這樣寵愛他,也是害了他。”師父最後想想,“你去學法吧,聽說傅老師那兒教育得好。”並不是我編出來的,你們專修班有的同學就是師父叫她來的,這樣才是“方便不舍悲”的好師父,一切都爲弟子的成就著想。
聚心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30)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修禅清淨意”,修禅爲報佛恩,
爲名利心不清淨
提要:
·不讓徒弟學法,是因爲經忏忙,還說:“將來小廟歸你”
·師徒關系,不能變成世俗感情,不可因爲想徒弟而把學法的徒弟拖回去
·“修禅清淨意”,修禅爲報佛恩,爲名利心不清淨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複未至”
·想兒女也想不到了,一切都只能看“機緣”了
·“現在所有法”,一切都不會常的
不讓徒弟學法,是因爲經忏忙,還說:“將來小廟歸你”
有的師父可不爲弟子的成就考慮,“你在我這兒,我哪兒虧待了你啊?你還要走?我這麼辛苦,你還不幫我忙?”徒弟說:“師父,你也少辛苦辛苦。”“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爲了你,我死了這個小廟就歸你啦,你要學法,我不反對,可是廟裏佛事忙啊,你走的開嗎?你不學法唸唸佛也能求往生嘛。”這可不是真正愛徒弟。
師徒關系,不能變成世俗感情,
, 不可因爲想徒弟而把學法的徒弟拖回去
不恰當的愛反而害了徒弟。有的徒弟剛剛出門,師父的師父叫師太,想啊想啊,比想寶貝女兒還要厲害,打電話來,“老師太想你想得生病了,你趕快回來吧。”這叫悲心嗎?這叫私人感情!把師徒關系變成世俗感情,徒弟變成了養女!別忘了你是釋迦佛的弟子,別忘了要報報佛恩。
“修禅清淨意”,修禅爲報佛恩,
爲名利心不清淨
“修禅清淨意”,修禅定的人,必須心要清淨,一切爲了報佛恩、報衆生恩,不能自私,要排除貪名貪利種種煩惱的不清淨心。
如何行…
《<聚心觀>帶修禅定前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