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傅味琴 讲于 2001.4.25
一切皆是缘起安立,自性无我,当体即空
提要:
·一切皆是缘起安立,自性无我,当体即空
·释迦太子身非佛身,我们见到的形相,只是起形象化的教育作用,不懂
佛法,怎能见到佛
·俗眼见小姑娘,慧眼见白骨精,往里看,才能悟诸相非相
·如来在法里,不能认为三十二相即如来,好比不能把留胡子的都叫爸
·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有相皆有来去,故非如来
·“见相非相”,为什么要把相否定,因为它是假相,它在变化
·能悟一切相皆虚妄不实,这个觉性即与如来的觉性相应
·佛可没有叫你一天拜到晚,佛叫你懂得法义,悟入佛之知见
《金刚经》云:“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一切法体性皆空)若见诸相非相,(缘起假合)即见如来(见性空)
一切皆是缘起安立,自性无我,当体即空
“一切皆是缘起安立,是故远离断常等边,自性无我,当体即空也”,这就是空观的理论基础。
释迦太子身非佛身,我们见到的形相,
只是起形象化的教育作用,不懂佛法,怎能见到佛
今天讲下面一段。
《金刚经》云:“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懂佛法法义的人,怎能见到佛呢?即使佛在人间,也只能见到佛的太子身,太子身不是佛身,更何况如今的泥塑木雕。
好比照片里的妈,仅仅是妈留下的影像,供我们纪念、做观想,使我们生起恭敬心,起到形象化教育的作用。
俗眼见小姑娘,慧眼见白骨精,
往里看,才能悟诸相非相
如果只停留在外相上,看不到里边的实质,那还比不上孙悟空,《西游记》里孙悟空出了慧眼,往里看,小姑娘实是白骨精。开经偈说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往里看,要见诸相非相,才能解如来真实义。希望佛门少一点宗教仪式,少一点盲目崇拜,不要把佛教搞成宗教了。不要以为拜了佛就见到佛,念了经就懂得法,进了佛门就能了生死。
如来在法里,不能认为三十二相即如来,
好比不能把留胡子的都叫爸
如来是在法里,你不懂法怎能见到如来?《金刚经》讲:“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三十二相只是太子身,如果以三十二相见如来,那么转轮圣王也是如来,因为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比方说,你爸留了胡子,可你不能把留胡子的人都叫爸。
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有相皆有来去,
故非如来
《金刚经》又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有相的东西都有来去。人有相,人能走过来走过去,飞机有飞机相,也有来去,汽车也有来去,连树也有来去,杨柳树东风吹来西面倒,西风吹来东面倒。
“见相非相”,为什么要把相否定,因为它是假相,它在变化
没有相就没有来去。人有人相,狗有狗相,马有马相,人还有老相小相,男相女相。你离不开相,你就是众生。所谓见相非相,非相的解说就是它是假相,它在变化。
能悟一切相皆虚妄不实,
这个觉性即与如来的觉性相应
要悟到一切相皆虚妄不实,刹那变化,你这颗心跟如来就相应了。眼睛是看不到如来的,自己的觉性跟如来的觉性相应了,这种相应,就是相应到如来的真面目。
佛可没有叫你一天拜到晚,
佛叫你懂得法义,悟入佛之知见
现在佛门里的人执著得很厉害,抓住相不肯放,那怎能见如来?整天朝泥塑木雕拜,跟拜土地奶奶也差不多。佛可没有叫你一天拜到晚,佛叫你懂得法义,悟入佛之知见。
空观开示(14-2) (总第59)
◎傅味琴 讲于 2001.4.25
会变皆虚妄,世间一切形形
色色皆虚妄,不要太认真了
提要:
·拜佛不要起执著心,是修自己的恭敬心,而不光是求保佑
·众生执著有,影像中的有跟事物的真面目不一样
·照片掩盖了人的生老病死,眼前的一切,要不了多久就没了
·会变皆虚妄,世间一切形形色色皆虚妄,不要太认真了
·能悟一切法性空,能悟诸相非相,你已经见到如来了,因为如来就在觉悟里
·如果你承认是人,你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将来死了还要抓个身体,
继续流转
拜佛不要起执著心,是修自己的恭敬心,
而不光是求保佑
禅宗为了使人不要执著,所以不拜佛。我们并不是那种根器,应该要老老实实照佛的话去修,修行首先要修恭敬心,拜佛就是修自己的恭敬心,而不光是求保佑。
众生执著有,影像中的有跟事物的真面目不一样
要随时随刻觉悟到相是虚妄的。《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众生执著有,所以有人上了照片的当。照片上仅仅是人的影像,而且照相技术会骗人的,这且不谈,有时看看照片上这人挺像样,一见面没有照片上那么庄严,那岂不是被照片骗了吗?
照片掩盖了人的生老病死,
眼前的一切,要不了多久就没了
我六岁死了父亲,我保留了一张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在我眼里父亲永远是年轻的,当然照片不会老。真正算下来,父亲如果活到现在,有一百多岁了吧?
有一年我学生翻出一张我年轻时的照片,想留作纪念,我说:“留他干什么?这个人早就死了,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相片上这样的人了。”眼前的一切,虽然你能看到、听到、接触到,可是要不了多久就没了。
会变皆虚妄,世间一切形形色色皆虚妄,
不要太认真了
既然会变,当然是虚妄,真的东西就不会变。天上的云有时候看起来像老虎,有时候像龙,有时候像狗──你坐飞机上去看看,什么也没有。所以世间一切形形色色悉皆虚妄,不要太认真了。
能悟一切法性空,能悟诸相非相,
你已经见到如来了,因为如来就在觉悟里
因为一切法体性皆空,性空就会变,会变,就叫虚妄不实。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悟到相即是非相,并亲证到这种境界,你就已经见到如来了。
佛的解说是觉悟。释迦牟尼佛历史上是有这个人,可是他跟世间上人不一样,佛是彻底觉悟的人,所以如来就在觉悟里。自己的觉性、以及能够觉悟的心就是自己的佛性。
这些你们听懂了,还要形成觉悟的心态和观念,当你眼耳鼻舌身一接触外境,无论什么相,要悟到即是非相。看到一条狗,悟到他并不是狗;看见一个人,悟到他并不是人;看见树,悟到他并不是树;看见房子,并非房子。
如果你承认是人,你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将来死了还要抓个身体,继续流转
如果你不懂佛法,样样都会使你起烦恼。例如听到骂人话“你不是人”,你马上生气。懂佛法的人,就说他没说错。如果你承认你是人,你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将来死了还要抓个身体,继续流转。
解放前有个有钱的老太太做寿,请了两个说相声的到家里来表演。一个说:“今天老太太做寿,你准备说什么庆贺的话?”另一个说:“老太太不是人。”台下的宾客大吃一惊,这家人有钱有势,那可不得了啊!又说,“本是王母娘娘旁边的一个什么仙女。”大家鼓掌啊。
做人有什么好呢?仍然在六道轮回里做老众生,不是人是什么?是未来佛啊!
空观开示(14-3) (总第60)
◎傅味琴 讲于 2001.4.25
空了才见佛,称为花开见佛
提要:
·要在亲证中达到能否定你现在的凡夫相,你才能见到如来
·你不懂法义,没有亲证,极乐世界的莲花也不会开,因为你没有这种觉悟,
所以见不到阿弥陀佛
·要缩短花开的劫数,就要发菩提心、深入经藏、戒清净、并获得甚深的禅定
·要转变业障就得修福修慧,要消业障,还得修好三轮体空,修空就不能执著
功德
·空了才见佛,称为花开见佛
·没有悟空,什么都有,悟到空,什么都是假相,什么也没有
·缘聚而生,缘散而灭,所以是假合,假合故,所以说诸相非相
·能悟到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你的佛性,这就是大般若的成就
·对咒及咒里的字不要执著,咒是总摄了极丰富的法义
·观空咒的含义,即一切皆是缘起安立,自性无我,当体即空也
·咒的声音能使身心发生作用,科学也说噪声会使人精神错乱,轻松的音声能
使人长寿
要在亲证中达到能否定你现在的凡夫相,你才能见到如来
密宗自成本尊的意思就是否定你现在的凡夫相。你必须悟到并亲证这种境界,才能见到如来。
佛都是彻底、究竟、平等的,没有两样的。释迦牟尼佛讲的佛法,十方如来也是这么说,一样的。
你不懂法义,没有亲证,极乐世界的莲花也不会开,
因为你没有这种觉悟,所以见不到阿弥陀佛
所以如果你不懂法义,更没有亲证,即使你达到了一心不乱,并能修观,凭借观想的力量,往生到极乐世界,莲花不开的,你也见不到阿弥陀佛。就因为你没有这种觉悟,所以莲花不开。
要缩短花开的劫数,就要发菩提心、
深入经藏、戒清净、并获得甚深的禅定
一般人只知道从时间上去谈花开见佛,时间本是假相,末法一万年,末法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西方的莲花,下品下生要十二大劫才开,中品就短了,上品更短,什么道理?就因为上品上生要发菩提心,要深入经藏,要懂法义,要戒律清净,要获得甚深的禅定。
要转变业障就得修福修慧,要消业障,
还得修好三轮体空,修空就不能执著功德
也许你们会说:上品上生业障轻,下品下生业障重啊。现在佛弟子只知道“业障”这两个字,为什么会业障轻?比方说修布施供养可以增长福报,也许能使你重报轻受,要修到布施波罗蜜才能彻底转变你的业障。波罗蜜就是要达到三轮体空的境界:没有布施供养的你,也没有接受布施供养的人,中间也没有你布施供养的钱财。说“有啊”,有,你还得观空,还得观到非有,一点不能执著。执著功德,也叫执著。
空了才见佛,称为花开见佛
那么你们再回答回答,什么力量才能使你很快的花开见佛?(下答:悟到空性。)悟到法空的人,空了就见佛了,称为花开见佛。
没有悟空,什么都有,悟到空,
什么都是假相,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下品下生十二大劫都见不到佛──其实十二大劫也是假相。因为没有悟到空嘛!再问你们:莲花是什么?莲花有没有?你有嘛就把你关起来啦。莲花是有,不是你说的有。电灯光有吗?有!你抓得住吗?
缘聚而生,缘散而灭,所以是假合,
假合故,所以说诸相非相
真正懂法义的人才会悟到,这个有即非有。众生要抓一个有,佛只好给你有,你学法慢慢学到“一切法体性空”,才明白实非有。你被莲花包起来,不是有莲花吗?花一开,你的周围不是空了吗?莲花变成了你的座垫。所以修空观是个基础,可是最高的成就也是空。
为什么说诸相非相?因为是缘生假合,因缘聚合而生,因缘分散而灭,所以是假合。
能悟到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你的佛性,
这就是大般若的成就
“即见如来”,要见如来你必须要“见性空”。《金刚经》说实无阿罗汉果可证,也无佛可成。成佛实际上是成个觉性──你能觉悟到“什么也没得了”,这就是你的佛性。所以能海上师圆寂前最后一句话:“什么也没有。”这就是大般若的成就。
观空咒:嗡,桑巴瓦达,萨瓦达马,桑巴瓦埵,行。
对咒及咒里的字不要执著,
咒是总摄了极丰富的法义
底下是观空咒:“嗡,桑巴瓦达,萨瓦达马,桑巴瓦埵,行。”对咒里的每个字不要去研究,仅仅是表示个音,有时根本没有这个字,是两个字拼出来的。有的咒,音相同,可字不一样,这是翻译的关系,所以对咒里的字不要执著。
密咒用不着懂每个字的意思,法师一般也不讲的。如果要解释,可不能根据这些字来做解说。咒里每个字含义极为丰富,把很多法义摄在里边。比如说《心经》里:“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整个《心经》的意义就总摄在这几个字里。
观空咒的含义,即一切皆是缘起安立,
自性无我,当体即空也
这个观空咒,就把这两天讲的空的含义摄起来了。从显教来讲,就是“应观自蕴,及圣福田”,应该观自己身体以及对面的圣福田,圣福田就是佛菩萨。“一切皆是缘起安立,是故远离断常等边,自性无我,当体即空也”。
从音声上讲,一唸观空咒,整个身体从头到底好像全空掉了,舒服得不得了,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这就是咒的加持力。
咒的声音能使身心发生作用,科学也说噪声
会使人精神错乱,轻松的音声能使人长寿
一唸“嗡”,头顶就有感觉,唸到“行”的时候,全身都打通。从科学上来讲,声音会对人的身体起极大作用,也包括心理。假如人一直接触强烈的噪声,严重的会发精神病。经常听使人心情放松的音乐,这个人会长寿。外国的心理学家很早就在用音乐来治病。连牛马鸡,听音乐也有作用。
今天空观讲完了。(完)
《空观开示(50~60)》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