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企业家禅定营--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是快乐的?(答企业家问)(67~71)

  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是快乐的?

  答企业家问(67)

  为来开化文殊院学习禅定的杭州远志成长公司

  举办的第二期企业家禅定营作提问解答

  

  傅味琴主讲 2006.4.21 下午

  

  思想提高比财富提高更重要

  提要:

  ·思想没有觉悟,追求也永远不会满足

  ·思想提高比财富提高更重要

  ·人都喜欢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低水平的觉悟只能得到低水平的快乐

  ·疏忽了思想觉悟,企业发达了,幸福却在倒退

  ·平等在心里,希望他好,也希望你好

  问题比较多,是不是挑简单的一些来讲?(众笑)

  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是快乐的?

  思想没有觉悟,追求也永远不会满足

  理论与实际要配合起来,思想没有觉悟,他们的追求也永远不会满足,欲望会随着你的满足而提高的。大概是前年,湖北一个地方请我去讲佛法,当地有人顺便请我到他的企业去座谈一下,他们也提出同样的问题:“我们给员工的工资比较高,待遇也比较好,为什么有些员工还要跑掉?”我说:“这种作法只能起暂时的作用,而不能起根本的作用。员工听说你这边工资高、待遇好,他就想到你这儿来,明天他听到其他地方比你这待遇还要好,他心又往那边跑了。这种方法需要也需要,但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

  思想提高比财富提高更重要

  人需要富,可这不是根本解决苦的办法。从前诸葛亮住茅屋,比现在住五星级宾馆的人还要快乐,这是思想境界的问题。所以说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地方都是离不开教育。比如我们这些学生过去大单位里工资都很高,有的一个月七千八千,这是很多年前的事,尤其深圳、厦门、上海来的人,有的工资高到一万多。他们因为不满足,所以跑到我这来。我们这都是义工,发六十元的零花钱。他们牺牲了高职位、高工资,在我们这儿多少年都不想走,因为这里解决了他们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事实说明人的思想提高比人财富的提高更重要。

  人都喜欢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低水平的觉悟只能得到低水平的快乐

  如今医学在发展,病人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增多了,什么道理?思想问题。现在人觉悟非常低,经常在糟蹋自己。人有种愚蠢的习气,都喜欢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人的观念不纠正过来,这种低水平的觉悟只能得到低水平生活的快乐。所以佛说:“依报是跟随着正报转的。”依报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正报就是我们的内心,生活环境的好坏是建立在内心的觉悟上的。

  疏忽了思想觉悟,企业发达了,幸福却在倒退

  因为思想觉悟的教育长期被人疏忽了,所以即使你们现在企业发达了,你们的幸福也在倒退。首先表现在人富了,家庭的矛盾反而增多,离婚率上升。所以对员工要教育,要提高他们觉悟,使员工与你们企业家一条心,这样他们才会随着企业的兴旺而快乐,为企业遭到困难而难受,他们才会真心实意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因为他们的心就在这个企业上。即使其他地方条件好,他对你这个企业也舍不得离开,因为有感情,他对你这个企业家非常尊重、非常爱戴。

  从前的年代,有的家庭总有一个老仆人,就是一直在他家做苦工的,当然有男有女了,女的称为老保姆,从孩子小的时候一直陪到他长大,几十年不离开,忠心耿耿。即使他们身份比东家低,可是他也把自己看作这个家的一分子,全心全意为这个家服务。

  平等在心里,希望他好,也希望你好

  人世间不可能绝对平等,说到底,父亲与儿子就没有平等。如果对平等有正确的理解,种种不正确的心态就会消失。例如领导的工资高,被领导的工资低,把这看成不平等,那不是辩证的,也不是佛门的真正平等思想。平等是方向一致,路线相同。我所得到的是我需要的,我所贡献的也尽了我的力量,这就叫平等。比如医生开处方,给这个病人开了人参,给那个人没开人参,你说这个医生不平等吗?那样理解就错了。平等在心里,医生给这个人开药,一心希望他的病能好,给那个人开药也是一心希望他的病好,这就是平等。如果医生认为这是我的亲戚,我给他好好看,让他好得快,普通人病好得慢一点更好,我可以多拿诊费,那就不平等了。

  

  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是快乐的?

  答企业家问(68)

  为来开化文殊院学习禅定的杭州远志成长公司

  举办的第二期企业家禅定营作提问解答

  

  傅味琴主讲 2006.4.21 下午

  

  给人欢喜,能消除鸿沟

  给人钱财,弊端很多

  提要:

  ·我开了个赔本公司,所以他们不肯离开我

  ·办企业不是为了某一个人的利益,用学到的佛法精神去教育员工

  ·菩萨不离众生,待员工如亲人,那个关系就牢不可破

  ·菩萨就在人间,关心他人的苦难就是菩萨的化身

  ·给人欢喜,能消除鸿沟;给人钱财,弊端很多

  我开了个赔本公司,所以他们不肯离开我

  你们企业家要使员工与你们一条心,为你们企业作奉献,你们就要在行动中把心掏给他看,让他明白我这么做是为什么。比如这些年轻人始终不肯离开我,因为他们明白,我这个老师这么大年纪了,几年来都是带着病在辛苦,到底为什么?我既不为名又不为利。我常说我也开了一家公司,不过与你们的公司不同,你们是为了赚钱,我是为了赔本,我就是发愿在我死之前把我所有的钱赔光,我不会留给儿女一分钱。他们都明白老师的目的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才,所以他们不肯离开。

  办企业不是为了某一个人的利益,

  用学到的佛法精神去教育员工

  你们要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员工,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兴盛能使他们生活得到改善,要让他们明白办企业每个员工都很辛苦,这么辛苦到底为了什么?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并不是为了我企业家一个人的利益。

  你们能把自己的企业长期维持下去,这也是一件好事,那样你们厂里员工生活都有了保障。假如你们为了来学法把企业关门,员工解散,他们就会非常担忧、苦恼,因为现在工作难找,他们是要养家糊口的。佛教是讲慈悲的,最好的办法是你们把员工照顾好,让企业发达,同时培养有才能的人,叫他们逐步逐步多分担一些工作,你自己抽时间来学法,再把学到的佛法精神去教育员工,那是最好的办法。这就是修行,这是修菩萨法的路。

  菩萨不离众生,待员工如亲人,那个关系就牢不可破

  修菩萨法的人是不离开人世间,不离开众生的。修菩萨法的人要么把众生看作父母,要么把众生看作独生儿子。为什么儿女与父母有感情?因为父母的心全在儿女身上,这是一代一代遗传下来的天性。如果我们对待员工就好像自己的亲人那样,他们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他们快乐我才会快乐,那个关系就是牢不可破的。如果你们这样做,就是修菩萨法的路。

  菩萨就在人间,关心他人的苦难就是菩萨的化身

  菩萨是在人世间,可你们心中的菩萨在人世间是找不到的。你们所想象的菩萨,都是受了泥塑木雕、画像照片的影响。你在人世间去找观世音菩萨,哪个马路上的人穿古时候的衣服,系着飘带?(众笑)这是根据古时候的传统画出来的。菩萨现在也换衣服了,(众笑)改穿西装、夹克衫了。是不是菩萨不是看他的衣服,而是看他的行为。

  如果你关心员工的苦难,一心一意要消除他的痛苦,给他幸福,你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助手,观世音菩萨的弟子,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给人欢喜,能消除鸿沟;给人钱财,弊端很多

  在前一期企业家禅定营,他们得到一个最好的启示,他们说:“我过去看了许多海外的管理学,可是真正做起来,效果很苍白,没有什么生命力。理论一大套,实际上没有抓住中心。我过去管理企业的方法就是压。”现在接触了佛陀的智慧,他们非常高兴:“我再也不用压的方法,我今后的办法就是要使每个员工都欢欢喜喜。”要知道给一个人欢喜比给一个人钱更有利益。给一个人欢喜,你跟他之间没有鸿沟;给一个人钱,弊端会很多。

  

  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是快乐的?

  答企业家问(69)

  为来开化文殊院学习禅定的杭州远志成长公司

  举办的第二期企业家禅定营作提问解答

  

  傅味琴主讲 2006.4.21 下午

  

  教育要现实,

  能有佛教思想的精神那就更伟大

  提要:

  ·教育要现实,能有佛教思想的精神那就更伟大

  ·给别人快乐,自己会得到更多,因为有反馈

  ·分析问题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就会有吸引力,容易使人明白道理

  ·菩萨心中装着全体众生,唯独没有自己,所以众生都欢迎菩萨

  教育要现实,能有佛教思想的精神那就更伟大

  怎么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生活是快乐的?要让他明白工作是为了做贡献。每个人生产的东西不可能只贡献一个人,假如仓库里的产品,每人一份都搬回家里去,这么多产品他一辈子也用不完,还得卖掉。等到卖掉的时候就等于在给别人做贡献。让每个人都享受到你们的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快乐,这就是贡献。你贡献很多人,很多人又会贡献到你身上,所以既贡献了人类也贡献了自己。每个人都应明白我这么辛苦地生产,也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对员工的教育要现实一点,一方面精神要伟大,一方面不能脱离实际,一方面要照顾到整个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不能离开员工的利益。与员工相处时是不是巧妙一点,在“你做工我发工资”的雇佣、买卖关系里增加一点人情味呢?如果再增加一点佛教的思想,那就更好了。

  给别人快乐,自己会得到更多,因为有反馈

  佛教讲功德,功德是看不见的,可确实是有。因果报应是个真理,宇宙的真理就是凡事必有反应。你做一件好事也有反应,做一件坏事也有反应,无论什么都存在着反应。比如说,你用手去敲桌子,就会有响声,这就是反应;你站在小船上,用脚往岸上一蹬,船就往前冲;你给人说一句好话,他的脸就圆了;你给人做一件…

《企业家禅定营--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是快乐的?(答企业家问)(67~7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