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不朝演员拜,佛门却朝假和尚拜
还有看见假和尚也扑扑拜,那你拜错了。听说从前演济公的演员出来,人们就围上去,说:“济公来了,济公来了。”假如你也朝他拜,你有功德吗?他是演员啊,能拜吗?
不能单凭光头和长袍,
有光头居士也会被人当成出家人
从前也有人把我当作和尚,那是文革的后期,苏州有些信佛的人在一个居士家里聚一聚。他们请我去给大众讲一点法,我说“有出家师父在,你们就请师父讲。”他们说“师父也请你讲。”那么我只好去。
时间还早,我在客厅里忙着写东西。进来一个比丘尼,看见我头发掉光了,端端正正坐着写东西,威仪很像个和尚,马上走过来:“向法师顶礼。”我吓得连忙跪在地上,“我是居士!我是居士!”(众笑)那个时代和尚不敢穿和尚衣服,也穿在家人衣服的,她搞不清楚啊。所以不能单凭光头和长袍,到底是真是假,你辨辨清楚呢。
佛说:顶礼是顶礼功德,没功德的就不该向他顶礼
到庙里来礼佛烧檀香,这没有错,你到厕所里去拜臭气,那就错了。假和尚臭气冲天,你还不赶快离开他,真是看见胡子就叫爸。为什么闹出这么多笑话?因为多少年以来,佛门里越来越不讲法不听法,大家都不懂法了。释迦佛说,顶礼是顶礼功德,他有功德你应该顶礼,如果没有功德你不应该顶礼。别以为朝人磕头总没错,磕错了也叫错。
定学开导 (105)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0
能知僧宝功德,即对僧宝生起信心,
盲目的信和恭敬,也是迷信
提要:
·佛门实事求是,错了就是错,没错就是没错,不要宣扬儒教的“代人受过”
·没错认错,岂不是打妄语
·能知僧宝功德,即对僧宝生起信心,盲目的信和恭敬,也是迷信
·佛弟子是如来悲智等流身,应具足清净的戒律和圣人的种性,能修苦行才能
断世俗习气
·高级楼房太闷热,这儿才是神仙住的地方
·有人出家不剃头不换装,还有把老婆当待者
佛门实事求是,错了就是错,
没错就是没错,不要宣扬儒教的“代人受过”
汉地佛教有个风气,明明自己没错,或者这件事情跟他没关系,是别人的矛盾,他也会充好人:“你们别闹了,都是我的错。”人家说:“咋是你的错呢?”“就算我的错好了嘛。” 为什么会这样?全是受儒教影响,儒教就是宣扬“代人受过”、“成人之美”、“隐恶扬善”这一套。释迦佛的僧团从没有这种规矩,佛门讲究实事求是,错了就是错,没错就是没错。
没错认错,岂不是打妄语
从前有人劝我:“你没错也认个错,就没事了嘛。”我就不认错,(众笑)我常说我这个脾气改不过来,其实我也不大想改,因为我有我的思想:没错认错,岂不是打妄语了吗?我是受五戒的,怎能犯妄语戒?所以归根结底,佛弟子不好好听佛法,佛门全搞错了。
能知僧宝功德,即对僧宝生起信心,
盲目的信和恭敬,也是迷信
我们皈依僧,就要知道僧宝的功德,可以使我们对僧宝生起信心。不知道功德,盲目的信和恭敬,这也是迷信。
佛弟子是如来悲智等流身,
应具足清净的戒律和圣人的种性,能修苦行才能断世俗习气
前面讲过,真正佛弟子,应该是如来悲智等流身:应具足清净的戒律、圣人的种性,还要能够修头陀行。修行要苦修,在家居士要多听法,否则贪享受的习气改不了。一回家,沙发里一躺,电视一开,而且这两天看得特别起劲,因为在开奥运会。手里么拨念珠,“阿弥陀佛,好哇!”(众笑)当然你说阿弥陀佛好还是不错的呢,你千万不要再来两句:“怎么又输了,真丢脸,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黄妈,给我泡杯咖啡来。”(众笑)这样不行的,在享受里修,你还能了脱生死证果成道吗?那样释迦佛也用不着六年苦行了,他在家里修不是条件更好吗?
高级楼房太闷热,这儿才是神仙住的地方
你们家虽然有空调、电视、沙发、新房,前两天咱们邀请给我看好病的华医生来住了两天,他医德好,受人尊敬。他特别欣赏本地古代的泥房、木房,拍了照片。还说:“这才是人住的房子,大城市的水泥房子全不是人住的。”如果你们住的新房舒服,何用装空调?因为里面太闷热,所以要装空调。古代木头的、泥土的房子,冬暖夏凉,而且空气特别好。现在为了建城市,砍了多少树?总算在马路边上种了几棵,好像光头上长了几根毛。(众笑)所以华医生跟这里的年轻人说:“这儿是神仙住的地方。”
繁华的地方可不是修行的地方,如果生活条件好就是修行条件好,当年释迦佛为什么离开王宫啊?
有人出家不剃头不换装,还有把老婆当待者
讲个笑话,很多年前,还没有完全开放,我经常在家里讲法,常有年轻人来听法。有次别人告诉我:“这个人已经出家了。”可是他没有剃头也没有换衣服,当然也可以理解,因为当时形势关系不方便。
我一听他是出家的,对他特别恭敬,那么怎么称呼呢?他住在家里又在单位工作,称师父么也不大好称;虽然他听我讲法,算是我的学生,但他是个出家人,我想来想去,就称他师兄吧。(众笑)弄得他坐立不安,他跟别人说:“千万叫老师不要称我师兄,我实在受不了。”
他是怎么出家的?有个法师要给他剃度,当时有四个人一起出家,就在头上中间剃掉三股毛,周围的长头发一盖就看不出来了,仍然回家,仍然去工作,也太“方便”了吧?!到底算不算出家?其中还有一个人进进出出都是老婆陪在旁边,他说:这是我侍者。”头一次听到:老婆当侍者。乱搞啊!
定学开导 (106)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0
佛弟子不成就三德三慧体,
难道要拜老君去学愚吗?
提要:
·越是把错的讲清楚,就越会对正的恭敬赞叹
·矫枉过正也是一颗慈悲心
·天天吃圆桌面,还能修行吗?
·坐时要靠背,睡要榻榻迷,还能修禅定吗
·佛弟子不成就三德三慧体,难道要拜老君去学愚吗?
·外道没有漏尽通,了不脱死生,他们升天为享受,执著图舒服
越是把错的讲清楚,就会对正的恭敬赞叹
假如有人想:“老师你讲正的就专讲正的,人家错的就别讲了。”不指出哪些是错的,你就不明白什么是错的。讲法的人越指出这些人的错误,越能使大家明白正的人是值得赞叹的,对正的就越恭敬。
矫枉过正也是一颗慈悲心
就算我讲的多了一点,从前有句话,矫正错误不能太过分了。后来又有人讲“矫枉必须过正!”我是同意这一句话。摆个事实,这张纸这么一折,怎么样才能使它平整?你拼命压,也压不平,你反过来一折,它就平了。给你指出错误,你改正过来就好了。如果你不肯改正,矫枉必须过正,否则末法时期文殊菩萨也用不着化现大威德。矫枉过正,这也是一颗慈悲心啊。
天天吃圆桌面,还能修行吗?
要修头陀行。当然对居士要求放宽,但能修起一两条也好嘛。出家人总要修苦行,几年前一个出家人来到某讲堂,大家对他印象好,可他住了三天就要走,大家说“我们这儿条件好,你为什么要走呢?”他说:“就因为你们条件好,我才要走,你们吃饭天天圆桌面,我留在这儿能修行吗?”所以真正的出家人,生活条件越是优越越是留不住。
坐时要靠背,睡要榻榻迷,还能修禅定吗
我当年在苏州生病,照样每天爬起来做功课、改稿件、修禅定。也很苦啊,我坐都坐不住,那么护理我的人给我拿来靠背。我现在病好得快,大家还这么照顾我,背靠着东西能修禅定吗?(众笑)你们在家里,睡榻榻米、席梦思能修禅定吗?一坐下去,就凹进去,还会摇几摇。睡硬板床,床上还能坐一下。
佛弟子不成就三德三慧体,
难道要拜老君去学愚吗?
“成就三德三慧体”,你不想成就三德三慧,那你想成就什么呀?佛弟子不跟佛学,不想成就佛的功德,难道去跟《太上感应篇》学,跟愚夫愚妇学啊?佛弟子要学戒、要学定、要学慧,因为我们要成就戒定慧的三德,还要成就断智悲三德,成就法报化三身功德。 引神通变化 达如所有性
断生死瀑流 不修困生死
外道没有漏尽通,了不脱死生,
他们升天为享受,执著图舒服
戒德昨天讲过了,今天讲定德。“引神通变化”,外道有五通,佛教还有第六通。外道没有漏尽通,所以他们不能跳出生死苦海,脱离不了六道轮回。
外道也修禅定,修禅定福气就大,死后升天。外道升天一般都是升欲界天,最高层升到非想非非想天,再也冲不破了。因为外道没有断掉贪心烦恼,他在禅定中得到殊妙的境界,就执著了,一执著,他就不想离开。而且非常傲慢,产生错见“我已经到达最高的境界了。”执著、智慧不够,再产生错见,他就跳不出去了。其实他也不想跳出去,因为他在舒服里迷掉了,所以外道非常难度。外道心里想:我修得很舒服,还出境界,我看你还没有呢。
定学开导 (107)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0
修行放不下名利,
外道放不下境界,这些人都难度
提要:
·修行放不下名利,外道放不下境界,这些人都难度
·天眼通能见美国阿姨,也能见吕洞宾调戏何仙姑
·天耳通能听到大西洋彼岸的讲话,神足通不用练腿也能得金牌
·他心通能知他人心想什么,我没有他心通,我是心理学
·宿命通能知前世事,假的最好学,你只要胡说八道就行了
·出了神通起贪瞋痴,会尽干坏事
修行放不下名利,
外道放不下境界,这些人都难度
所以放不下的人最难度。有钱人放不下贪财,有地位的人放不下地位和名望,外道放不下外道的境界、外道的知见,也难度。
什么叫漏尽通?漏就是烦恼,烦恼断尽的通,就是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断尽烦恼,生死了脱了,经书上说是“生死已了,重担已下”,到了彼岸。如果你…
《定学开导(100~10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