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不朝演員拜,佛門卻朝假和尚拜
還有看見假和尚也撲撲拜,那你拜錯了。聽說從前演濟公的演員出來,人們就圍上去,說:“濟公來了,濟公來了。”假如你也朝他拜,你有功德嗎?他是演員啊,能拜嗎?
不能單憑光頭和長袍,
有光頭居士也會被人當成出家人
從前也有人把我當作和尚,那是文革的後期,蘇州有些信佛的人在一個居士家裏聚一聚。他們請我去給大衆講一點法,我說“有出家師父在,你們就請師父講。”他們說“師父也請你講。”那麼我只好去。
時間還早,我在客廳裏忙著寫東西。進來一個比丘尼,看見我頭發掉光了,端端正正坐著寫東西,威儀很像個和尚,馬上走過來:“向法師頂禮。”我嚇得連忙跪在地上,“我是居士!我是居士!”(衆笑)那個時代和尚不敢穿和尚衣服,也穿在家人衣服的,她搞不清楚啊。所以不能單憑光頭和長袍,到底是真是假,你辨辨清楚呢。
佛說:頂禮是頂禮功德,沒功德的就不該向他頂禮
到廟裏來禮佛燒檀香,這沒有錯,你到廁所裏去拜臭氣,那就錯了。假和尚臭氣沖天,你還不趕快離開他,真是看見胡子就叫爸。爲什麼鬧出這麼多笑話?因爲多少年以來,佛門裏越來越不講法不聽法,大家都不懂法了。釋迦佛說,頂禮是頂禮功德,他有功德你應該頂禮,如果沒有功德你不應該頂禮。別以爲朝人磕頭總沒錯,磕錯了也叫錯。
定學開導 (105)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0
能知僧寶功德,即對僧寶生起信心,
盲目的信和恭敬,也是迷信
提要:
·佛門實事求是,錯了就是錯,沒錯就是沒錯,不要宣揚儒教的“代人受過”
·沒錯認錯,豈不是打妄語
·能知僧寶功德,即對僧寶生起信心,盲目的信和恭敬,也是迷信
·佛弟子是如來悲智等流身,應具足清淨的戒律和聖人的種性,能修苦行才能
斷世俗習氣
·高級樓房太悶熱,這兒才是神仙住的地方
·有人出家不剃頭不換裝,還有把老婆當待者
佛門實事求是,錯了就是錯,
沒錯就是沒錯,不要宣揚儒教的“代人受過”
漢地佛教有個風氣,明明自己沒錯,或者這件事情跟他沒關系,是別人的矛盾,他也會充好人:“你們別鬧了,都是我的錯。”人家說:“咋是你的錯呢?”“就算我的錯好了嘛。” 爲什麼會這樣?全是受儒教影響,儒教就是宣揚“代人受過”、“成人之美”、“隱惡揚善”這一套。釋迦佛的僧團從沒有這種規矩,佛門講究實事求是,錯了就是錯,沒錯就是沒錯。
沒錯認錯,豈不是打妄語
從前有人勸我:“你沒錯也認個錯,就沒事了嘛。”我就不認錯,(衆笑)我常說我這個脾氣改不過來,其實我也不大想改,因爲我有我的思想:沒錯認錯,豈不是打妄語了嗎?我是受五戒的,怎能犯妄語戒?所以歸根結底,佛弟子不好好聽佛法,佛門全搞錯了。
能知僧寶功德,即對僧寶生起信心,
盲目的信和恭敬,也是迷信
我們皈依僧,就要知道僧寶的功德,可以使我們對僧寶生起信心。不知道功德,盲目的信和恭敬,這也是迷信。
佛弟子是如來悲智等流身,
應具足清淨的戒律和聖人的種性,能修苦行才能斷世俗習氣
前面講過,真正佛弟子,應該是如來悲智等流身:應具足清淨的戒律、聖人的種性,還要能夠修頭陀行。修行要苦修,在家居士要多聽法,否則貪享受的習氣改不了。一回家,沙發裏一躺,電視一開,而且這兩天看得特別起勁,因爲在開奧運會。手裏麼撥念珠,“阿彌陀佛,好哇!”(衆笑)當然你說阿彌陀佛好還是不錯的呢,你千萬不要再來兩句:“怎麼又輸了,真丟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黃媽,給我泡杯咖啡來。”(衆笑)這樣不行的,在享受裏修,你還能了脫生死證果成道嗎?那樣釋迦佛也用不著六年苦行了,他在家裏修不是條件更好嗎?
高級樓房太悶熱,這兒才是神仙住的地方
你們家雖然有空調、電視、沙發、新房,前兩天咱們邀請給我看好病的華醫生來住了兩天,他醫德好,受人尊敬。他特別欣賞本地古代的泥房、木房,拍了照片。還說:“這才是人住的房子,大城市的水泥房子全不是人住的。”如果你們住的新房舒服,何用裝空調?因爲裏面太悶熱,所以要裝空調。古代木頭的、泥土的房子,冬暖夏涼,而且空氣特別好。現在爲了建城市,砍了多少樹?總算在馬路邊上種了幾棵,好像光頭上長了幾根毛。(衆笑)所以華醫生跟這裏的年輕人說:“這兒是神仙住的地方。”
繁華的地方可不是修行的地方,如果生活條件好就是修行條件好,當年釋迦佛爲什麼離開王宮啊?
有人出家不剃頭不換裝,還有把老婆當待者
講個笑話,很多年前,還沒有完全開放,我經常在家裏講法,常有年輕人來聽法。有次別人告訴我:“這個人已經出家了。”可是他沒有剃頭也沒有換衣服,當然也可以理解,因爲當時形勢關系不方便。
我一聽他是出家的,對他特別恭敬,那麼怎麼稱呼呢?他住在家裏又在單位工作,稱師父麼也不大好稱;雖然他聽我講法,算是我的學生,但他是個出家人,我想來想去,就稱他師兄吧。(衆笑)弄得他坐立不安,他跟別人說:“千萬叫老師不要稱我師兄,我實在受不了。”
他是怎麼出家的?有個法師要給他剃度,當時有四個人一起出家,就在頭上中間剃掉叁股毛,周圍的長頭發一蓋就看不出來了,仍然回家,仍然去工作,也太“方便”了吧?!到底算不算出家?其中還有一個人進進出出都是老婆陪在旁邊,他說:這是我侍者。”頭一次聽到:老婆當侍者。亂搞啊!
定學開導 (106)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0
佛弟子不成就叁德叁慧體,
難道要拜老君去學愚嗎?
提要:
·越是把錯的講清楚,就越會對正的恭敬贊歎
·矯枉過正也是一顆慈悲心
·天天吃圓桌面,還能修行嗎?
·坐時要靠背,睡要榻榻迷,還能修禅定嗎
·佛弟子不成就叁德叁慧體,難道要拜老君去學愚嗎?
·外道沒有漏盡通,了不脫死生,他們升天爲享受,執著圖舒服
越是把錯的講清楚,就會對正的恭敬贊歎
假如有人想:“老師你講正的就專講正的,人家錯的就別講了。”不指出哪些是錯的,你就不明白什麼是錯的。講法的人越指出這些人的錯誤,越能使大家明白正的人是值得贊歎的,對正的就越恭敬。
矯枉過正也是一顆慈悲心
就算我講的多了一點,從前有句話,矯正錯誤不能太過分了。後來又有人講“矯枉必須過正!”我是同意這一句話。擺個事實,這張紙這麼一折,怎麼樣才能使它平整?你拼命壓,也壓不平,你反過來一折,它就平了。給你指出錯誤,你改正過來就好了。如果你不肯改正,矯枉必須過正,否則末法時期文殊菩薩也用不著化現大威德。矯枉過正,這也是一顆慈悲心啊。
天天吃圓桌面,還能修行嗎?
要修頭陀行。當然對居士要求放寬,但能修起一兩條也好嘛。出家人總要修苦行,幾年前一個出家人來到某講堂,大家對他印象好,可他住了叁天就要走,大家說“我們這兒條件好,你爲什麼要走呢?”他說:“就因爲你們條件好,我才要走,你們吃飯天天圓桌面,我留在這兒能修行嗎?”所以真正的出家人,生活條件越是優越越是留不住。
坐時要靠背,睡要榻榻迷,還能修禅定嗎
我當年在蘇州生病,照樣每天爬起來做功課、改稿件、修禅定。也很苦啊,我坐都坐不住,那麼護理我的人給我拿來靠背。我現在病好得快,大家還這麼照顧我,背靠著東西能修禅定嗎?(衆笑)你們在家裏,睡榻榻米、席夢思能修禅定嗎?一坐下去,就凹進去,還會搖幾搖。睡硬板床,床上還能坐一下。
佛弟子不成就叁德叁慧體,
難道要拜老君去學愚嗎?
“成就叁德叁慧體”,你不想成就叁德叁慧,那你想成就什麼呀?佛弟子不跟佛學,不想成就佛的功德,難道去跟《太上感應篇》學,跟愚夫愚婦學啊?佛弟子要學戒、要學定、要學慧,因爲我們要成就戒定慧的叁德,還要成就斷智悲叁德,成就法報化叁身功德。 引神通變化 達如所有性
斷生死瀑流 不修困生死
外道沒有漏盡通,了不脫死生,
他們升天爲享受,執著圖舒服
戒德昨天講過了,今天講定德。“引神通變化”,外道有五通,佛教還有第六通。外道沒有漏盡通,所以他們不能跳出生死苦海,脫離不了六道輪回。
外道也修禅定,修禅定福氣就大,死後升天。外道升天一般都是升欲界天,最高層升到非想非非想天,再也沖不破了。因爲外道沒有斷掉貪心煩惱,他在禅定中得到殊妙的境界,就執著了,一執著,他就不想離開。而且非常傲慢,産生錯見“我已經到達最高的境界了。”執著、智慧不夠,再産生錯見,他就跳不出去了。其實他也不想跳出去,因爲他在舒服裏迷掉了,所以外道非常難度。外道心裏想:我修得很舒服,還出境界,我看你還沒有呢。
定學開導 (107)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0
修行放不下名利,
外道放不下境界,這些人都難度
提要:
·修行放不下名利,外道放不下境界,這些人都難度
·天眼通能見美國阿姨,也能見呂洞賓調戲何仙姑
·天耳通能聽到大西洋彼岸的講話,神足通不用練腿也能得金牌
·他心通能知他人心想什麼,我沒有他心通,我是心理學
·宿命通能知前世事,假的最好學,你只要胡說八道就行了
·出了神通起貪瞋癡,會盡幹壞事
修行放不下名利,
外道放不下境界,這些人都難度
所以放不下的人最難度。有錢人放不下貪財,有地位的人放不下地位和名望,外道放不下外道的境界、外道的知見,也難度。
什麼叫漏盡通?漏就是煩惱,煩惱斷盡的通,就是證阿羅漢果。阿羅漢斷盡煩惱,生死了脫了,經書上說是“生死已了,重擔已下”,到了彼岸。如果你…
《定學開導(100~10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