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无边誓愿度”,我常说:不度众生不叫大乘。第二句,“烦恼无尽誓愿断”,不断烦恼就不叫修行人。那些假和尚东家走西家,谁家死了人他可以咪哩嘛啦吹起来,敲起来,拿红包包,他在发展自己的烦恼,能叫修行人吗?“法门无量誓愿学”,你不学法不懂法,你能断得了烦恼吗?经常看到有许多说是老居士,烦恼特别厉害,还有的人在庙里住了几十年,都不懂法。“佛道无上誓愿成”,没有成佛的心,十方如来对你都不会欢喜。
众生在贪瞋痴欲望里追求快乐,
就等于不再考虑吸毒的后果
有人虽然听了法,知道贪不好,可是怪,要贪的时候就是要贪;明明知道瞋不好,到时候偏要骂人打人;明明知道痴不好,掉在痴里边不肯跳出来,这到底什么原因?
每个人都是想离开苦,都贪快乐。修行人要的是智慧的快乐、觉悟的快乐、禅定的快乐、将来证果成道的快乐,而不是世间上凡夫的快乐。为什么贪瞋痴难断?因为贪瞋痴里也有他想得到的快乐。他一得到就迷掉了,就一直想去抓这个快乐。假如善友劝导劝导他,他会做自己烦恼的保皇派,非但安慰自己,还去迷惑别人。比如你劝他不要贪,他就给你说理由:“不吃肉光吃素营养不够,身体虚弱了容易生病。”那么吃就吃了,不要杀喽,“活杀的鲜啊。”
有许多老板娶了十个老婆,要想出理由来也是很容易的事。那么成了两条路,咱们走的是将来证果成道的路,他们走的是三恶道的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人起欲望的时候,就会一股劲朝这个欲望跑,以抓到这个欲望为目的。起欲的时候,乃至得到了欲,这中间是有快乐,可他不知道这个快乐就等于在吸毒。
杀人犯的欲只想杀人,起了瞋恨心的欲
就想咬人,这个欲的方向对不对?
我为了要找一些编稿件的资料,有时看看报,报上说抓到了杀人犯,记者去采访他:“你当时想什么。”“我当时什么也不想,就想把他杀了。”你看这个欲多么厉害。有的佛弟子起了欲也很厉害。我年轻在上海,有一天到一个吃素唸佛的居士家,她正在怄气,她把气的事告诉我倒也罢了,还加了一句:“我恨起来有两口好咬哦。”这种修行人的方向错啦。所以你们产生欲的时候,冷静考虑考虑,这个欲方向对不对?
痴比贪瞋更难断,愚者必痴,痴者必愚
痴比贪瞋更难断,愚者必痴,痴者必愚。释迦佛称我们是愚痴众生,你学愚,永远是个愚痴众生,所以愚是学不得的。
痴人即使受感动,仍然以习惯为自在,
哪怕痰里有细菌,为了自在方便仍会到处乱吐
痴为什么难断?他已经养成习气养成习惯啦,他不想再动啦,要他改变习惯,他也怕麻烦。一个人顺着习惯生活,总是比较自在。改变习惯要很大的决心,哪怕良心受感动,习惯也很难改,因为习惯给我们自由散漫,习惯给我们老一套生活。比如从前小学生冒着寒风在马路上宣传,“叔叔阿姨们,请您不要随地吐痰,因为痰里有细菌!”大家都受点感动,可是转个弯“啊,呸!”(众笑)因为他这样自在、方便啊。
不是管头管脚管得太严了,
而是他老习惯没地方发挥了
过去来小住的同学,难免有些人对我们有意见:管头管脚管得太严了,因为没有他老习惯发挥的地方。比如吃饭不能说话,现在社会上吃饭哪有不说话的?而且越说越起劲,非但说话累,我被请出去吃饭苦得不得了,大家都说话,而且还走到面前:“老师,敬你一杯。”我能不起来吗?刚坐下,又来一个,因为别人敬了,他不敬不恭敬啊。我只好再起来,再坐下去,腰都酸了。
定学开导 (78)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3
证果不证果决定于依法不依人,
众生都能成佛,何况证阿罗汉果?
提要:
·小住从宽,常住不能再宽,大家自觉最好
·痴上加情,成了痴情,痴在情里,有情必痴
·家是贪瞋痴集中的地方,犹如毒蛇的窝,攀缘太多,还修得好禅定吗?
·证果不证果决定于依法不依人,众生都能成佛,何况证阿罗汉果?
·居士修行,要身不出家心出家,要证果就要出离家庭的烦恼
小住从宽,常住不能再宽,大家自觉最好
这儿吃饭不许说话,中间不能出去,要等吃完了才能起来,碗里的饭菜还不能留下来,要全部吃光,进来要排队,他不习惯啊,社会上哪有这种事情。有人说,你们比军队还要严格。没办法,所以我只好跟你们纠察打招呼:有小住的人来,你们放宽一点啊。可是对你们常住的老同学不能再宽。因为我没时间管你们,从前我一训话两个小时,现在不行,“老了,不中用了”,(众笑)这两句是能海上师常说的话。
痴上加情,成了痴情,痴在情里,有情必痴
痴表现在哪里啊?贪老习惯,再加上一个情,更是痴。情就是感情,我们通常讲这个人很痴情,所以痴就在情里,有情的人必然痴。世俗生活里到处充满自由散漫,到处充满情,都老得像老猴子了,老夫老妻还是分不开,也不知谁照顾谁。年轻时候呢?那个情可多了,男朋友、女朋友、好朋友、小姐妹,包括叔叔伯伯阿姨,表姐堂兄,一根情丝一根情丝像春蚕那样吐丝自缚,把自己绑起来,有好结果吗?比如蚕做了茧,变了飞蛾它把茧咬破了才能出来,出来了又飞不高,在地上扑扑扑,雄蛾看见了雌蛾还相爱,一接触就死了,死了以后到底做啥?梁山伯祝英台多么相爱,死了后变两只蝴蝶,蝴蝶是畜生道,真是痴啊。
家是贪瞋痴集中的地方,犹如毒蛇的窝,
攀缘太多,还修得好禅定吗?
世俗的家庭是贪瞋痴集中的地方,佛称之为毒蛇的窝,你能久留吗?出家人探亲只能探父母,我们这儿规定居士探亲,只探亲父母妻儿,探望其他人一律没有假。你攀缘攀得太多了,还修得好禅定吗?
说:“老师,你自己呢?”我是六亲不认,我没有朋友,只有学生,因为我要培养他们。为什么我有很多尚留在家的老学生明明够条件,一直不肯跳出来?又没有子女家庭,赚的钱一辈子乃至十辈子都吃不完,还在忙啊,这就是痴。当然喽我这个话,不是跟社会上的人说的,那我的要求也太高了,我是对你们信佛的人说的。
证果不证果决定于依法不依人,
众生都能成佛,何况证阿罗汉果?
在家居士能不能证阿罗汉果?有些人认为,现在连出家人都证不了阿罗汉果,在家人哪能证阿罗汉果啊?有些出家人看在家居士根本是没希望的,称呼居士为小众。今天我告诉大家,证果不证果决定于依法不是依人,如果在家居士能修出离法,照样能证果,出离法是出离烦恼。可是现在佛门里面充满着依人不依法,依人不依法,你就没有平等心,违反佛门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何况证阿罗汉果?
居士修行,要身不出家心出家,
要证果就要出离家庭的烦恼
我一方面鼓励你们在家居士要树立雄心壮志,要充满信心,可是另一方面也要告诉你们,在家居士要证阿罗汉果必须要做到一个原则:身不出家心出家。如果你心不出家,你就没希望。什么叫心出家?就是出离在家的烦恼。
定学开导 (79)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3
“受用图安享,是众苦之门”,贪图享受的人得到的快乐,远远比不上不贪图享受的人
提要:
·“财利大毒蛇”,佛说:“黄金就是毒蛇”,最不好就是不听佛法,一直
愚痴到底
·“钩蜜鹿角井”,上钩的都贪蜜,鹿死在角上,枯井里的水一喝就中毒
·“受用图安享,是众苦之门”,贪图享受的人得到的快乐,远远比不上不
贪图享受的人
·青菜萝卜最好,这儿的凉快,空调都比不上,一切都不要人为做作,还是
自然一点好
贪~财利大毒蛇,钩蜜鹿角井
受用图安享,是众苦之门
“财利大毒蛇”,佛说:“黄金就是毒蛇”,
最不好就是不听佛法,一直愚痴到底
关于惑,我从《戒定慧基本三学》里摘了几句,给你们作个指导。贪,“财利大毒蛇”,要知道财是最大的毒蛇,由贪财而中毒,由贪财而被毒蛇咬死有的多少?多少人被枪毙了,还不是因为贪财?从前佛说过:黄金是毒蛇。有个公案,有一天佛在走路,跟阿难说:“这儿地下有毒蛇。”就走过去了。旁边农夫听到了,他有点奇怪,看不到毒蛇,怎么佛说有毒蛇?他就去挖,挖出来都是黄金,他高兴得不得了,就把黄金拿回家。后来人家发现,这个穷人怎么一下变得这么富,可能来源不正当吧,就报告了国王,国王就把他抓进去,以为他是强盗。他被抓进去才醒过来:“佛说的不错,黄金就是毒蛇。”
明白了吗?你们伸出手来看看,尤其是你们女居士,手上有没有毒蛇?(众笑)修行人别把毒蛇绑在指头上。修行人就要培养修行人的素质,一切首饰,一切化妆,在我们这儿是行不通的,你自己也不好意思。你看咱们女同学,个个把头发剪短,而且越剪越短,我可没有叫她们剪过哦。来的时候长辫子,一头秀发,(众笑)听听法觉悟就提高了,所以最不好就是不喜欢听法,一直愚痴到底。
“钩蜜鹿角井”,上钩的都贪蜜,
鹿死在角上,枯井里的水一喝就中毒
“钩蜜鹿角井。”钩子上的蜜你一吃就把你吊起来。有条鱼游回去的时候,妈妈跟它说:“你后面有条长线,你麻烦了,要被人抓上去了。”因为它吞食了鱼钩上的鱼饵,一根长线就一直牵着它,所谓叫吃小亏钓大鱼。清定上师讲过,别人请你吃饭,你要好好考虑考虑,这顿饭不会给你白吃的。鹿角,鹿的角是宝贵的药材,很多的鹿都是死在角上。你们身边,还有没有珍贵的东西啊?小心贼娃子就盯着你,这么危险的东西放在身边干什么?好像是在炫耀呢!井是枯井,有的井里下面有毒蛇,这个水是毒的,你一喝就要中毒。
“受用图安享,是众苦之门”,贪图享受的人得到的快乐,
远远比不上不贪图享受的人
“受用图安享,是众苦之门。”你越贪享受越是苦,越是想出各种花样,追求更高的享受,享受更高更加苦。我摆个事实,一个桌子十个菜,不贪享受的人平时吃的非常普通,那么十个菜你都能吃,你能享受到每个菜的味道。贪享受的人平时吃得好,“这个菜我不要吃,这个没味道,这个菜我吃不惯。”十个菜勉强只能吃一两只菜,所以贪图享受的人得到的快乐,远远比不上不贪图享受的人。
青菜萝卜最好,这儿的凉快,空调都比不上,
一切都不要人为做作,还是自然一点好
因为我有高血压,要吃低钠盐,再加上牙齿不好,硬的东西咬不动,你们特别给我安排了专人煮菜。了解我的生活习惯还好,不了解,或者虽了解,可他贪方便,按照他自己的习惯给我做,我实在吃不下,什么蘑菇、面筋、素鸡、素鸭,讲究花色品种,颜色漂亮,看得我头昏脑胀。昨天来了一只菜,我一尝,一点咸味也没有,白菜这么长,旁边配一点酱油,我把菜去沾酱油,整个一大盆全吃光。
什么菜最好吃?青菜萝卜最好吃,什么人最懂享受?不贪图享受的人最懂享受。摆个事实,你到这儿来没有空调也非常凉快。那边你享受空调,这儿没有空调更享受,这儿的空气,这儿的凉爽,你家里开几个空调都比不上。一切都不要人为做作,还是自然一点好。
《定学开导(70~7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