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19)▪P4

  ..续本文上一页行人戒香扑鼻,贪嗔痴使人全身发臭

  ·不贪荣耀,不贪名,观世音菩萨十方普闻

  ·清净就是正,贪嗔痴就是邪,邪的越成功,地狱的品位也越高

  ·是人的心在掌握方向盘,带着贪嗔痴说玄妙,迷惑了大家一起走错路

  ·法是药,烦恼是病,你把法讲错了,还能度众生吗?

  讲经人要发菩提心,

  若被名利欲望诱惑,必会走入歧途

  清定上师说:“讲经人要发起真正菩提心才讲得好。如贪荣耀,必讲不好”,因为方向错误。方向错误就会走入歧途,很多人走入歧途,因为他挡不住世俗上一切虚伪名利、欲望的诱惑。走入歧途的人开头总会尝到一点甜头,其实这个甜头也不是真实的东西,因为你心里有贪欲,所以才会感到甜,如果心里没有贪欲,这个甜味从哪里来?

  修行人戒香扑鼻,贪嗔痴使人全身发臭

  众生的一切都是从贪嗔痴来的,人为什么会发臭?因为他心里有贪嗔痴。如果没有贪嗔痴,肮脏的东西也会飘香。有些修行人修得好,戒律清净,他是真正在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虽然看上去他很脏,你走近他却闻不到臭味,恰恰会闻到清香扑鼻。这不是什么奇迹,只能是说明众生的一切肮脏都是贪嗔痴所成。众生离不开贪嗔痴,也就离不开由于贪嗔痴而带来的种种的苦。每一种苦,包括生老病死,都离不开贪嗔痴,短寿长寿也离不开贪嗔痴,慈悲的人长寿,经常怄气、动嗔恨心的人就短寿。

  不贪荣耀,不贪名,观世音菩萨十方普闻

  荣耀到底是好还是坏?就看你对荣耀起了什么样的心。名和利也是如此,观世音菩萨名闻十方,这个名对观世音菩萨就不会产生痛苦,因为他从不贪名,也不贪名上的荣耀。这是他功德的反映,是每个人对他油然而起的爱戴。而这种爱戴,并不像世俗上的人名望高、钞票多,就受到某些人的崇拜、羡慕,这是非常清净的。

  清净就是正,贪嗔痴就是邪,

  邪的越成功,地狱的品位也越高

  正邪怎么分?贪嗔痴就是邪,清净就是正。如果你心在贪嗔痴上,你什么事情都干不好,你能够干得好的就是贪嗔痴的事情。当然,你贪嗔痴干得越成功,将来在地狱里的品位也越高。你有贪嗔痴,你对清净的正法的事业就干不好了。

  是人的心在掌握方向盘,

  带着贪嗔痴说玄妙,迷惑了大家一起走错路

  汽车的方向是靠人掌握的,方向盘一转,汽车方向就变了。说的更明白点,是人的心在掌握方向盘,他可以把汽车开到咱们吉祥寺来听佛法,也可以开去喝酒跳舞。如果他朝歌舞场所开,他就不可能来听法。所以从事佛教的弘法工作,如果你产生了贪嗔痴,非但你不能成就,而且对这个事业还会有破坏作用,要背罪过。这不是凭空说话,是根据事实说话,所以我常说,佛法是现实的,讲佛法也要根据现实讲。高谈阔论,带着贪嗔痴说得玄妙,可不是真正的玄妙。偏偏这种口说的玄妙,迷惑了很多人,结果大家一起都走错路,

  法是药,烦恼是病,

  你把法讲错了,还能度众生吗?

  为什么进了佛门天天听佛法还会走错路?好比你问:为什么我到医生那里去开药,药吃下去不对头呢

  药开错了,还能治病吗!法是药,烦恼是病,你把法讲错了或者用错地方了,你还能度众生吗?连药的分量都要掌握好,分量太轻,病好得慢,分量太重,要吃死人的。所谓末法时期,就是很难得到能治众生烦恼的好医生。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18)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13

  在佛法里加杂质,以强调一

  法来排斥其他法,把法越缩越少,

  缩得快没了,这是从末法走向灭法的现象

  提要:

  ·以“一味土方”想气死名医,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就耽误了病情

  ·如今佛门,抓名利荣耀的“医生”可多啦!再受恭敬供养,这个佛门就没

  希望了

  ·听不到法,有了法修不起来,或者虽有佛学专家而不修行,也成了末法

  ·在佛法里加杂质,以强调一法来排斥其他法,把法越缩越少,缩得快没

  了,这是从末法走向灭法的现象

  ·圆满的法才能彻底究竟,把片面说成全面,结果就出了偏差

  ·光背祖师语录,能对机说法吗?不深入群众,高高在上,说法都是干巴

  巴的

  以“一味土方”想气死名医,

  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就耽误了病情

  有些人很会讲法,有些人虽然不会讲法,也会自说一套,自我陶醉。好比有的医生很会开处方,有的医生只会一味土方,说是祖传秘方,“一味土方,气死名医啊。”吹得神乎其神,这么说起来,也用不着上医学院了!他还给你摆事实。事实有吗?有的。假如病人有一万个,确有一个病人治好了,那九千九百九十九就倒霉了,因为用了你这个方子不但没好,反而耽误了病情。

  如今佛门,抓名利荣耀的“医生”可多啦!

  再受恭敬供养,这个佛门就没希望了

  还有的医生,药铺一看到他的方子,就得把药箱抽屉全拉开来,因为他开了六十种药,抓药的很熟悉,这儿抓一点,那儿抓一点,大大一包。据药铺里的人说:这张方子吃不死,也治不好。像这样的医生在今天的佛门里多得不得了,所以会形成末法时期。

  你不顶事就别当医生了吧。可是当医生受人尊敬,还有钱好拿。我看佛门里的这种医生也离不开贪荣耀,不是名的荣耀,就是利的荣耀,或者名利双收的荣耀。如果你对这样的医生恭敬供养,使他名利的梦一直做下去,这个佛门就没希望了。

  听不到法,有了法修不起来,

  或者虽有佛学专家而不修行,也成了末法

  所谓末法时期,从文字上来讲,法已经成了一个末尾,想听法听不到,或者听了修不起来。还有一种情况:有法而这个法起不了作用了,这也是末法现象。比方说佛法是给你修行用的,有些人虽懂些佛法,可是他并没有领头修行,而是在法上翻跟斗,称为佛学专家,懂了法却根本不修的。这样就把修行架空,即使有佛法,也成了末法。

  在佛法里加杂质,以强调一法来排斥其他法,

  把法越缩越少,缩得快没了,这是从末法走向灭法的现象

  还有一种也是末法,在佛法里加了一些别的东西,不纯粹、有杂质,这样的法还能起作用吗?

  还有一种也是末法,特别强调某一个法,其他都不要,乃至认为一句半语就能彻底究竟,或许他对其他法根本就不懂,应该知道这是释迦佛最反对的!他怕一个法不能吸引人,或者为了排斥其他法,就特别强调这一个法如何如何圆满、究竟、殊胜,用这种招牌来吸引人。把佛陀的四十九年的教法越缩越小,缩得快没了,这些都是从末法走向灭法的现象,说到底还是为了个人欲望的私利。

  圆满的法才能彻底究竟,

  把片面说成全面,结果就出了偏差

  把片面说成全面,把一点一滴说成圆满,结果就出了偏差,因为所有的佛法都是一个整体。佛法为什么能彻底究竟?因为佛讲的是圆满的法。如果你突出了一点,疏忽了其余,就摆不平了,你这张处方对病人就不合适。

  光背祖师语录,能对机说法吗?

  不深入群众,高高在上,说法都是干巴巴的

  比如医生看到病人体虚,想给他补一补,这没错啊,可是他疏忽了其他方面,结果造成了这方面的亢奋。人是生命体呀,不能当机器来治,生命随时随刻会变化的,不是固定的。你就是给他平均补,其实他有的方面已经够了,再补就太高了,某些方面缺得厉害,你只补一点还不够。佛法是对治众生的烦恼病,众生的烦恼随时随刻在变化,你唱高调,光是背从前祖师的语录顶用吗?佛法是对治法,你应该对机说法呀,所以一个说法的人高高在上,受人崇拜,从不肯深入群众,他的说法都是干巴巴的。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1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13

  为了对治众生烦恼病,说法要抓现实,

  为了培养好人才,说法要常给修行人打预防针

  提要:

  ·法要讲得活,想来摸底的是外行人,奥妙就在普普通通里

  ·为了对治众生烦恼病,说法要抓现实,为了培养好人才,说法要常给修

  行人打预防针

  ·拍照要自然,修行要善巧,不一定要得他心通才能遍知有情心

  ·世间上的荣耀会给你刺激、推动,佛弟子贪荣耀,成就就不可能了

  法要讲得活,想来摸底的是外行人,

  奥妙就在普普通通里

  有人说我的讲法实在变化多端,他听法听得多了,我说了这几句话,他自以为已经知道我下面要说什么,结果我下面又变掉了。从前我在医院里用讲课的方式搞集体心理治疗,小故事很多。医院派个年轻人来做我的助手,实际上是叫他来摸我的关子,看我有什么奥妙,会搞出那么好的成绩来。后来这个年轻人倾向我了,他告诉我说:“从前我很苦恼,我跟上面反映:这个傅医生讲到要紧关键的时候,就叫我出去买东西。”(众笑)其实哪有这回事?我脑子也没有这么灵活呀。

  还叫一个姑娘装病人进来听课,还有个外来的医生,通过这个姑娘的关系,躲在门帘外面听,回去跟这个姑娘说:“怪啊,我听来听去讲的都是废话。(众笑)这些病人也怪,怎么听听,病就会好的呢?”你是外行人,来摸我的底,能摸得到吗?我可没有什么私心杂念呢。我讲心理疗法,全是普普通通的话,你知不知道,奥妙就在普通里边。

  为了对治众生烦恼病,说法要抓现实,

  为了培养好人才,说法要常给修行人打预防针

  同样的道理,我讲佛法也很通俗易懂,插曲特别多,而且经常变化。我常说自己太罗嗦,其实都是宝啊。为什么我说法,临时插曲多?因为听法的人变化了,我能不变吗?比如我知道同学之间起了矛盾,这个同学犯了心病,那个同学起了烦恼,我讲法要给他治。当然你现在没有起这个烦恼,不见得你没有这个烦恼,讲给你听听,来个预防不好吗?所以你们奇怪,老师怎么今天讲法的内容又是新花样了?因为出了新花样,所以只能讲新花样,实际上都在帮助同学。假如明天又有同学出了新花样,我只好再把法朝向他,这就叫对治,就叫抓现实。那样说法就活了。

  拍照要自然,修行要善巧,

  不一定要得他心通才能遍知有情心

  你们看拍照,站好了拍的照,都是呆板的。要拍活的照,就要偷拍。拍照的人得眼观四方,还不能给人家知道,一知道,这个人紧张了,又死板了。所以你们听法的人都有个感觉:老师今天讲的话好像全讲的是我嘛。有的人说老师有他心通。其实我是个凡夫,我连腾空都腾不起来。还有的人抓我辫子:“老师,我刚刚在想这个念头,你就朝着我这个念头讲,你还说没有他心通?”我朝他笑笑:“这不叫他心通,这叫心理学。”你只要朝我看一看,我就领会你在想什么。那么说:老师教教我。天机不可泄露!否则我这个老师不稀奇了。(众笑)

  世间上的荣耀会给你刺激、推动,

  佛弟子贪荣耀,成就就不可能了

  话再回过来讲,如果你要想出这样的智慧,如果你要运用这样的善巧方便,你必须要放下你的贪嗔痴,要不然这种智慧你是出不来的。如果你真的发菩提心,弘扬佛法,你必须要放下你的贪嗔痴,或者说当大家都对你敬仰的时候,放下你的荣耀感。我只有一个传家宝给你们,在平凡的生活里完成不平凡的事业,那样你在修行上才会有所成就。如果你贪荣耀,这个荣耀会给你刺激,会给你推动,你在世俗上会成就,世间人迷就迷在这里,可是修行上的成就不可能有了。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1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