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脱离了娑婆世界,也不再需要四大,在另外一个时空里照样修炼,一样可以吃喝玩乐,做人所做的一切。除非超越了三界,所有的个体全部变成了一个整体。但只要一进入三界,就有个体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来到三界?我们是怎么从整体里分离出来,或者说掉下来,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对于这个演化过程,《楞严经》上说得非常清楚,非常微妙,而且也非常有趣。本身这个整体里面充满着智慧、悲心和一种活的力量,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这个整体——源头走出来,分离出来的。为什么出来呢?因为我们在上面动了念头,所以就生出一个个体。一旦生出个体,就会由上而下往下落。同样,虽然今天我们是一个个体,但里面也具备了回归整体的力量,只要把自我空掉,把身心空掉,这个个体顷刻间就会融入整体——回归本源。实际上只是为了讲话的方便,我们说这个个体是从上面掉下来的。如果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下面就是上面,上面就是下面,它是一个圆形的整体,没有上下之分。
问:在整体里面为什么会动念呢?
师:它本身就具备动念的功能。因为整个宇宙的规律就是“成、住、坏、空”,整个宇宙一直不停地按这个规律轮回着。成住坏空就是轮回,轮回就是成住坏空。
问:不动念就能避免轮回吗?
师:不动念不能理解成什么都不知道,佛教里讲的不动念是指有念而不住,保持觉照的状态。如果有住,说明没有觉照。之所以起了念又不住,就是因为有觉照。只要有四大存在,就不可能没有念,更不可能没有觉照。因为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一个觉照。由于有四大这个载体和本来面目融为一体,所以就形成了两股力量。心意识指的是妄心,这个心就是凡夫的心,识是分别识,都是四大、六根的功能。本来面目具备觉知的能力,所以自然涵盖了四大、六根的功能,但四大、六根却无法像本来面目一样觉知。一个祖师曾经说过,开悟的人是真我指挥假我在行事,而没开悟的人是假我包着真我在行事。用这个“包”,大家容易理解成真我就在四大里面。实际上真我既在里面,也在外面;既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它不受四大的限制,什么都包不住它,但里面仍然有它的力量。所以祖师们有一个观点,开悟的人不一定是从头顶上走。当然,最初开悟的时候头顶必须打开。当头顶畅通,证得果位以后,本来面目或者说我们的神识、魂魄从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和毛孔都可以进进出出。对于成就的人来讲,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它的通道。但就最初打开时而言,一定是从头顶出去的。
问:刚开始练进进出出,是不是表明还没有融入万物?如果融入万物就不会再有来去和进出了。
师:最初都是这么一个过程。但是,当这个过程结束后就不存在进出了,此时大千世界尽在我们心中,或者说大千世界尽在我们的四大里面,四大就是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完整的四大。但这是境界,是功夫,必须亲证,跟理论没有关系。大而言之,有外在的宇宙可超;小而言之,我们色身这个四大就是一个小宇宙,就是三界。如果连我们的四大都不能随时进出,不能突破,融入宇宙更是妄谈。因为四大就是宇宙的缩影,就是宇宙的复制品。就像我们法堂里的寺庙模型一样,大雄宝殿的微雕模型是按大雄宝殿1:30的比例缩小的,大殿里的每一根椽子、每一根柱子、每一扇窗户,模型里面都有。当我们能够突破并掌握色身时,也就掌握了宇宙的潜规则。问题是我们现在连这个色身都掌握不了,降服不了,驾驭不了,更不要说透过色身入法界了。
佛教讲成佛要具备“三身四智”。其中的三身就是报身、法身和化身。过去禅宗里很多人证得了法身,但由于他在肉身上下的功夫不够,这个业报身转化不了,虽然明心见性,见到了本来,但还不具备千百亿化身的功能,相对佛的果位来讲,他还不够圆满。所谓的明心见性、开悟成佛,那只是针对凡夫来讲,针对阿罗汉的果位来讲。如果此时此刻你的身心比较放松,你就比较容易空掉。你一松就通,一通就空,这时候你就能感觉到一股力量,这股力量是不受你身体的阻碍的。此时你的身体就相当于一个纱窗,这股力量就相当于空气,可以穿透你的身体,自由地进出。但是,只要你一起心动念,你的身体瞬间就会变得像一堵墙,空气就无法自由地进出了。由于你的四大没有修好,把内外的力量隔开了。这个道理就如同你拿一个桶往池塘里一扣,当桶装满水时,桶里的水和桶外的水从此就隔开了,但内外水的属性毫无区别,因为它们原本是一体的,只是由于桶这个牢笼的存在,它们被分成了内外两部分。什么时候你修炼到突破了色身,即把桶打破了,内外的水顷刻间就融为一体。
那么这个桶、这个牢笼是怎么形成的呢?也就是这个四大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去突破这个这个桶、这个四大,让内外融为一体呢?这就是千百年来佛教始终在阐述的一个道理:必须把身体空掉。但是空掉身体要有一套方法,你不懂得调姿势、调呼吸、调意念,身体是没办法空掉,色身这个“桶”是没办法打开的。这个“桶”其实是由我们的呼吸和意念形成的,如果你理顺了呼吸和意念,这个“桶”自然就破了,消失了。如果你会利用五脏六腑和色身来用功,就是在为内外的“水”服务;如果你不会用功,五脏六腑和色身就如同一个坚固无比的铁桶,把内外的水隔开。
问:能否用上功与身体素质有关系吗?
师:那还用说,身体健康肯定有利于修行。身体不健康,你生存的力量都不够,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修道呢?但是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程度和他的智商没有关系,并不是体弱的人智商就低。
问:感觉修行应该佛道结合,先从道家修身的方法入手会比较好。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做基础,修行比较容易上路,心态也会比较稳。如果一开始就从佛家入门,又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难找到感觉,修行很难上路,会越修越没有信心。是不是这样?
师:佛教修身的方法太高明了,一般人没有基础是用不上手的。比如佛教里的初禅就要炼精化气,二禅是练气化神,三禅是练神还虚,四禅是练虚入道。但是现在的佛教都讲究“悟”,都不愿用方法去修。如果没有任何基础,一上来就讲空,就讲悟,空上一百年也空不掉,悟上一百年也还是傻瓜一个!
而道教的方法是天天练这个身体,又忽略了“悟”。它是过于在身体上下功夫,而不在心上下功夫。所以二者都走入了极端。本来在修炼的过程中,一般来说用三年的时间,身体这个基础就打得很牢了,然后再开始性命(身心)双修,这才是正确而稳当的修行之道。但是按过去的门户之见,学佛就不能学道,学道就不能学佛;佛教徒看道教的书就是背叛,道教徒看佛教的书也是背叛。但是这种看法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你什么书都可以看,只要能消化,会兼容,就不会障道,否则看多了反而会障道。
无论你是修道还是修佛,你的身体是不会改变的。就像无论你是信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其他宗教,你身体的结构都不会因为你信仰的不同而改变。我曾经讲过,不管今人还是古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其身体结构没有本质的差异。古人能通过一个方法修行开悟,我们今天要想开悟、明心见性,还必须用古人的方法。如果有根器,有智慧,能把古人的方法学会,足以让我们成就,不需要自己再去研究,创立新的方法。实际上古人已经将修行的方法研究开发到极限,现代人根本无法超越,更不需要再标新立异,创立新的方法。
问:无色界是不是没有四大?
师:无色界已经没有我们娑婆世界的这种四大,但无色界有无色界的四大。千万不要把四大理解为我们这个有血有肉,敲上去会砰砰响的身体。无色界的天人也有身体,色界的天人也有身体,但不是我们这种肉体。就像我们人在天上飞,就必须换一个身体,飞机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要到海里去作业,就要开着潜水艇入水。此时潜水艇就是我们的四大,我们的四大就是潜水艇的灵魂。所以在不同的时空需要不同的四大。在娑婆世界我们的工具(四大)既不是潜水艇,也不是飞机,而是有血有肉之躯。但是,无论在天上还是在地上,或者在水下,无论在做什么,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觉照必须出现,必须跟随!
问:是不是修到四禅无色界,就出三界了?
师:有的人没有功夫也会开悟,有的人有功夫却开不了悟。一禅到四禅指的都是禅定功夫,跟智商没有绝对的关系。过去的禅堂里很多人禅定功夫修得非常好,都达到了四禅,但仍然没有开悟,没有开智慧。而有一种人已经开悟,开智慧了,却没有四禅的禅定功夫。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呢?这跟一个人累世的修行和在因地上发的愿有关。现在有一种现象:有的人很虔诚,可是一修就着魔,一修碰到的都是邪师邪法,碰不到真正的明师和正法;而有的人不发心修行,甚至不信佛,碰到的却都是明师,甚至很多明师跟他成了朋友;有的人身体好,有的人身体差;有的人智商高,有的人智商低……凡此种种都与我们在因地上发的愿或者起心动念有关系。
问:六祖传的禅法是否经过了四禅八定?
师:六祖见五祖时已经开悟了,为什么还要深山隐居,打捞三十年呢?现在很多社科院的专家学者都已经悟道了,可是为什么他们仍然没有超越生死,有些人的行为甚至比凡夫还凡夫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功夫啊!专家学者们都比我们的悟性好,都比我们的思想境界高,学识都比我们渊博,在跟我们交流时,我们都讲不过他们。可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他们都不如我们这些做功夫的。因为虽然他们在理上悟了,但是不做功夫。而我们往往是死做功夫,不去研究经典,学习理论,不去悟,虽然偶尔会见到一点道的影子,但让我们讲却讲不出来。所以达摩祖师讲道分“理入”和“行入”,这时候理就是理,功夫就是功夫。但这只是因为还没有达到究竟的果位才如此讲。到了究竟…
《理事结合才是中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