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四、随喜赞叹,能够消除嫉妒的心,也就是嫉妒的烦恼。再来第五就是请佛说法,请佛转*轮,可以消除我们的无明和愚痴。每一个都有一个对治法,都可以消除我们的烦恼。
请转*轮、请佛说法是什么意思呢?是指说如果我们没有佛陀说法的话,我们不知道如何出离轮回,不知如何的得到快乐,所以要请佛陀开示佛法,告诉我们能够究竟出离恶道,得到快乐的方法。
「十方浩瀚世界中,圆满正觉后不久,我于彼等前祈请」。无量的世界当中,所有这些成佛的佛,我们都要向祂来祈请,因为有的时候有些佛,如果没有在祂面前请祂说法,祂也不会说,或者要请祂说法的时候,徧徧有魔来做障碍,祂也无法说法,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发在所有佛的面前,我们可以来为众生请法,请求佛来说法的愿「请速广转妙*轮」。
第六支的方法是叫做「请佛住世」,也就是请佛不要进入涅槃。这个是消除我们认为一切是常的、以为一切都是不会变的执着。这种烦恼可以透过请佛不入涅槃能够消除。许多的时候我们在今生会觉得一切好象都不会改变,一切都是恒常的这种心,因此他不会想要修持佛法,而成为修持佛法上的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我们要「祈请住世不涅槃」就是请佛住世不要进入涅槃,不光是请佛而已,偈文还说到「诸佛菩萨持教师,诸欲涅槃彼等前,祈请住世不涅槃」,这是指说我们要向佛来祈请不只是佛,还有菩萨们,以及所有这些说法、弘法、持教的,也就是持守佛陀法教的这些上师、法师们,都祈求他们能够不要进入涅槃,能够长久住世。我们在祈请佛转*轮也好、佛不入涅槃也好,但是该如何来祈请呢?偈文中说「佛以神通知彼义」,也就是说佛陀祂们都是具备神通,祂们能够知道我们在想什么的,所以可能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真的在上师面前,或者真的在佛菩萨面前跟祂祈请说,请祂说法或者说请祂住世,但是在面对祂们的方向也可以向祂们来祈请,祂们是可以听得到,因为佛菩萨是具备神通的,祂知道我们的心的,所以这是指说我们在发这个愿、在做这个祈请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观想。
再来第七支,也就是最后一支,也就是「回向发愿」支。这个方法能够对治跟消除我们的吝啬,也就是小器吝啬的心。什么叫做吝啬呢?可以说是指我们的财宝、食物都不想分享、施舍给别人;还有我们自己所造的各种的善业、善行的功德,也不愿意回向给别人,这个就称为吝啬,这可以透过回向发愿的方法来这个烦恼来消除。「以此为主三世善,回向一切有情众,愿皆速得无上果,断除三界轮回渊」。首先回向是利他,希望帮助别人能够为善。「以此为主三世善」以此为主的此呢,是指在七支供养当中所造作的各种的善业,还有我们生生世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的善行我们都要回向给所有有情的众生,希望所有的有情都能够得到快乐的、究竟安乐的福乐无上果实,断除三界轮回。
这个部份是指说回向他人、回向众生。接下来的四句是指说透过我们这样回向给别人之后,这个功德也能利益到自己,是指自利的部份。「彼善速成熟于我,遣除十八种横死」也就是说这个善可以帮助我消除各种十八种横死。「身康力壮韶华丰,如夏恒河无尽财」,得到非常多的财宝。「无魔怨害享正法,如法成就诸所愿」能够真正的如法完成一切的事情,「弘法利生大益成,愿此人身具意义」,希望此生也透过回向,在今生也让我们过得非常有意义。
当我们要投生极乐净土的时候,重要是我们要带着一颗非常欢喜、高兴、开心的心来投生。无论是发愿自己也好、众生也好都要发起这样欢的心来投生。「我与一切结缘众,愿临生命终结时」当我及一切众生在要往生的时候,「化身无量光佛尊,比丘僧眷众围绕,显现亲临我等前,我等见彼悉观喜」。当我们在往生的时候,无量光佛,还有所有的这一些比丘、菩萨众都会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见到祂们的时候,会非常的高兴与开心。一般来讲,当我们要往生的时候,很多人会经历到痛苦,会很难过、痛苦,但是由于我们能够见到这些佛菩萨而生起欢喜心。「无有死亡无有苦」这个时候我们是远离了有各种恐惧,与各种痛苦的,所以我们说没有死亡没有苦的。「祈愿八大菩萨众,皆以神力临空中,指示导引极乐道,接引往生极乐国」,这个时候八大菩萨会出现,告诉我们说如何能投生极乐净土,佛菩萨们会指引我们一条路。
当我们要往生净土的时候,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障碍,也就是中断我们往生净土的一些障碍,让我们没有办法投生,因此我们要找出一些方法来防止这些障碍。首先我们要知道,会有什么东西障碍着,或者阻止我们去投生净土,这个一定要认识。第二是要找出方法来对治它,就现在就可以开始练习这些方法。
将来我们会投生净土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人在死亡的时候,他对于今生特别的执着,他对很多事情都放不下。比如说:对他的亲人、或者是徒弟、财宝等等,因为他太执着这一些,他不想离开;如此的话他也就不会想要往生极乐净土,这个是一种障碍,一种阻止、阻断的障碍,这就是执着此生是一种障碍。所谓执着此生、或者执着轮回,轮回有分为恶道,也就是地狱、饿鬼、畜牲三恶道的轮回;还有叫做天人等等这些比较好的、善道的轮回这二种。「恶趣诸苦实难忍」,首先要思惟恶道的苦实在是太苦了,所以我们不能够往生到那里去,这是首先要思惟的。「人天福乐皆无常」还有些人想说:那我投生到轮回当中的天人应该也不错的。的确人、天道是一些些的快乐,但是这一些快乐是无常的、会改变的,所以我们也不要投生到那里去。因此,对于说不管是恶道或者是善道,只要是有轮回的六道,「愿生畏惧感彼心」,这里说到愿生畏惧的心,就是希望不要投生到六道这种畏惧的心生起。「无始以来至今生,漫长漂泊轮回渊,愿生厌世出离心」。由于我们无始以来到现在为止,都在轮回、流转当中,希望我们现在能够看清这一切,生起出离心,不要再投入这个轮回了。
我们不光是对于世间不贪着这个很重要之外,但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心,想说那再投生为人应该也不错,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这样子想法,这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我们投生为人之后,就没有办法投生到净土,所以这个也算是投生净土的一个障碍。「若设轮回人转人,亦受无数之四苦」,就是假如我们透过做了一些善业,而将来来生又投生为人,这个是好的,但是投生为人的时候,也会有很多的苦。譬如说:亦受无数之四苦,就是生、老、病死各种的苦痛都要经历的,我们现在是在五浊恶世当中,现在各种的烦恼、障碍也非常的多,所以说投生为人,它也并不是非常快乐,还要受非常多的苦的。所以说「若处人天之安乐,犹如掺杂之毒食」,我们对于人道也好、天道也好的安乐,要感觉就好象是掺了毒药的食物是一样的,所以是不能够吃的。因此要发愿「愿此毫无贪欲心」希望对于天人的这一些快乐也好、或者是人道的快乐也好,我们都不要有贪欲心,而能够发愿投生极乐净土。
对于此生当中任何东西都不要贪着,而要将它放下,「食物钱财亲友朋,一切无常如梦幻」。我们执着很多食物也好,或者钱财,还有亲朋好友,但这一切都是无常的,是如梦幻一般的。我们都要发愿「愿此毫无贪恋心」,就是对这一切不要贪着,同时也要对于像我们的故乡、所住的地方、我们的房子等等这一切也都不执着。「故乡居所属地宅,一切犹如梦境宅」,也就是我们会执着这一些东西,会以为它是真实的。但是事实上我们主要的是要将这个贪着放下。我们要怎样观想、怎样的思惟呢?我们要想说我们所执着的房子等等,其实就好象是梦中的房子是一样的,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梦醒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悉皆虚幻不成实」这些都如梦一般,都是虚妄的、不是实有的。「无法解脱轮回海,犹如罪犯脱狱囚,往生极乐净土剎」,我们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那能够脱离轮回苦海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发愿,现在好好修持往生投生极乐净土,它就好象是犹如罪犯脱离牢狱是一样的。「于此愿以无反顾」就是不要再留恋、不要再执着这一切了,要将这一切我们所执着的东西都放下,专心的发愿往生极乐净土。
如果我们不断除对此生的贪着,我们就没有办法往生极乐净土,这个在很多的故事或者是经典当中都有记载。假如一个人还是有一点点的贪着的话,就没有办法真正得到解脱,所以在这里要再强调能断除我们的贪着是很重要的。「祈愿断除诸贪执,犹如鹫鸟脱网罗」,这比喻如果我们的贪着一断除的时候,就好象是鸟从网子当中解脱出来一样,马上就能够投生到极乐净土,能够飞到虚空当中。「愿能剎那行虚空,于此西方净土中,越过无量之世界,此即清静极乐国,祈愿亲见无量光」等等。虽然极乐净土可能是很远,但是重点在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断除了贪着的心,心也能真正专注于投生极乐净土的话,是马上就能够投生极乐净土的。「越过无量之世界,此即清静极乐国」。这部份是透过显宗所说的发愿的方式,愿能断除贪着,能够投生净土。
从一个实修的角度来说,这些发愿愿文就是在帮助我们,让我们知道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习断除贪着,如果现在不断除的话,将来往生投生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障碍,所以我们现在就照着愿文所说来发愿、来思惟、修持的话,将来投生极乐净土就不会有障碍。
除了透过方法消除断除往生投生净土的障碍外,我们还需要不要有怀疑的心生起。对于投生净土要具备信心、欢喜,因为它的功德真的非常的殊胜。「祈愿亲见无量光,谒见无量光佛颜,清净断除诸罪障」,当我们投生到极乐净土时,我们可以见到阿弥陀佛,见到祂的当下,我们也断除了所有各种的烦恼和罪障。「以…
《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祈愿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