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把它牵涉变形,要它格式,要它不变形,先要不变形,然后按照这个次序来。那这个不可得就显示了它的无自性性,不可得性,无自性性,那我们来抉择它的自性。
某居士:身口意这三业还用分吗?
师:可以分。好比说打个电话听到了,我动的是善念,我的口业答应了,我的意业答应了,那可以说是善愿、善意,口业,没问题,分得越细越好。这个格式不怕坚固,所以要清晰、纯正才好。
某居士:那就是求功德的心……
师:还没问题。你要是不断地动心念,你还是没有纯正化。把一个东西纯正化的相续,你变化了那就是它的不可得性、不定性。还是可以看到自性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名言,使我们得到万事万物自性的再现,而不是考虑它的复杂性、变化性,主要是认识它的自性。我们平时说的见性这个说法距离太大了,一说见性人就晕了,说见性是个啥玩意呢?见性是多神圣的事情呢!见性是大彻大悟的人的事,对不对?不是我们凡夫的事,今天就要凡夫见性的。通过这个模式就可以见性的,性不可得、不定性、无自性性、空性。所以确定了自性,是第四步。第五步就是让性起作用。你就观察,这个空性怎么起作用就行了。你说我观察不来,那我们让性起作用,我们催使它起作用。现在放生不是可得也不是可失的事情,是慈悲心在起作用,那性起作用了,我们可以顺性的作为。所以第五个呢,就可以说是顺性作为,让性起作用。顺性作为是主动的,让性起作用,我们也可能会进入一种徘徊状态,你可以观察性不可得,那么放生也不可得,那可以去放生了。那用一颗不可得的心去放生跟有所得的心去放生,那完全一个是业,一个是顺性,顺性是轻松的、喜悦的、灿烂的;可得的是有所求,有所回馈的,那成业了。所以说见性成佛,不假方便,这就使我们见到性,让性起作用,我们主动地观察性是不可得的,万事万物的性都不可得,无自性。我们让它起作用,让它去放生。
某居士:那怎么区分是性在起作用,还是机缘在起作用?
师:机缘也可以啊,机缘和性没差别啊。由于我们有所得的心啊,是我们的习惯,业习的习惯,无所得我们不会做事的。大江南北往往来来的,就两个人:名利,无利不早起的,没有利大家都不来这个地方了。有驱使我们的东西就是名利吧。这是业习造成的一个习惯,没问题的。这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它就这个样子。但我们怎么能透过业习来觉悟呢?这五个格式就是重要的,我们下去可以体验这个东西。体验很重要!
说“明心见性”这个词,我以前听了就麻头,说明心见性,这个性咋见呢?不知道咋见。这个地方说见性啊,见性很方便的。圆顿之教呢,就是一念之差。说觉者佛、迷者众生,这个没问题的。虽是名字位上的叫法,但是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
因为我们大家在北京这样一个都市,这样一个环境机会不容易,想把最好的东西让大家有一个体会,也希望大家珍惜这样一个教法,这个教法十分的珍贵,我现在讲起来我感觉它的价值是十分难得的。因为它破除了我们很多在繁忙的生活的这样一个环境中的人群的修行的一个障碍,就是我们怎么的都可以修行了。只要你愿意修行,除非你不愿意修行,那没办法。你只要愿意运用它,都可以修行。这是一个难得的修行方式。
拿出一点时间给大家解答一些平常的生活问题。最好是跟大家都有关系的问题,不要提个人的头疼脚热的问题,跟大家,跟这个时代有关系的问题。
某居士:善业、恶业、无记业都没有了,都被划分出去,那就是空性啊,对不对?
师:就是让你认识,见性。让你认识性,没问题啊,这五个格式的过程就是让你认识性的作用的。就是让我们见这个不可得性、空性、佛性,就是让我们来觉悟,没问题的。
某居士:您能讲讲“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到底这个道是什么,怎么才算是修道?
师:刚才讲了,刚才这个话就是道。因为一些别人的说法跟你不相干,不要去计较,这些说法不相干,不需要纠缠这些东西。刚才学的这个模式可以去重复重复,好不好?重复重复就解决你的这个问题了。
某居士:师父,那第五步,性起作用,整个名言化的过程是不是就可以看作性在起作用?
师:是,我们把这五个次序倒过来看,逆向来看呢,一二三四五,这整个就是性在起作用。
某居士:师父,那平时修的时候是不是修到第四步就可以了,第五步就很自然了?
师:不是。必须得格式化,必须得走到。这五个过程呢,都是性在起作用,但是不能省掉东西,省掉东西就回到业习中去了。很多人学佛呢,就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慢慢养成习惯了,又在得失中计较,他认为说我念佛怎么不起作用呢?因为他没有让性起作用,也就是说没有被阿弥陀佛载负,没被无量光、无量寿载负,没让性起作用,所以很多人念佛就不得其利益。那刚才讲的这五个次序呢,就一定要让性起作用,不能省略。一旦我们省略,就会出现大问题,又回到业习中去了。我们的业习是贪、放逸、懈怠、贼心不死、想占便宜。这五个次序是你必须要做得到的,这里面没有便宜可占,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做。
某居士:师父,您刚才说性起作用,可以逼它起作用,您能举个例子吗?
师:刚才我们谈到性起作用,大家会说性怎么起作用呢?那我们就可以主动的观察,因为这个毗婆舍那的修持啊,一提到这个我感觉有点复杂了,这个毗婆舍那的修持呢,本身就是一个正念观察的方便,智慧观察的一个方便。因为这种格式虽然没有禅定功夫,但可以起到有止观作用的这种观察方式的效果,因为它是随意三昧,是可以在任何角度下去修持的,只要把这个格式做一遍。我们怎么来让性起作用呢?实际在命名,得见名无自性、不定性、不可得性,那么这个佛性就展现出来了,万事万物的自性就显现出来了。显现出来,我们可以在这静静地休息一刻钟,让它起作用。休息一刻钟,让它起作用。起什么作用呢,休息一刻钟。不休息了,就让它起作用。你又打妄想了,让它起什么作用呢?说:哦,自性本空,本不可得故,现在我们去放生,去买菜,去交往,你不可能就定在那个地方,说:哦,性空了,我就坐在这个地方,三大劫以后,就成佛了。成不了佛,还得让它起作用。可以赶集去了,可以买菜去了,可以放生去了,可以读经去了,也可以禅修去了,都可以。希望我们现前的菩萨呢,一天用一次就行。用二次,三次,七次,那就是你的事情了。并不是说你时时刻刻都这样用,时时刻刻这样用,那不知道你是什么人了。用一次体验体验,用二次体验体验,慢慢地频率就会加多了。
某居士:师父,我想问一下,用这个法门一开始要做一个归纳,我起心动念,这个念头,是善念还是恶念,我不知道无记是不是已经达到一个非善非恶?
师:不是,无记不是非善非恶。无记,从业相的本质上来看,它是个恶业,愚痴业,无记本身是个愚痴业。畜生类多从无记中生,你看这个畜生啊,我在一个草原上住的时间,那个山是四千来公尺高,下雹子,很大的雹子,往牛羊群身上砸,下面就有森林、山谷,它们不去躲的,那个大雹子砸在牛羊头上,啪啪的,就像石头砸在脑袋一样,它动都不动,很愚痴的,它无记。我以前真是不知道啥叫愚痴的,我看到那个真知道了。有的就被砸死了,啪就砸倒了,雹子很大。畜生来自于无记业。
某居士:那人在这个无记业中的念头,您能举个例子吗?
师:可以啊,有的人发呆的时间(就是无记),我不知道你发过呆没有,反正我发过呆,例子很多。
某居士:命名或者名言化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比如说我在工作当中,我希望能把这件事做得好,或者做得最好。但是我不清楚,我可以一方面命名,我说是贪啊,争夺啊,好胜啊,另外一方面我又可以说这是精进啊。
师:你说的话我知道了,它是一个复合性的问题。刚才我说清晰与纯正的问题,就是单一性,单一纯正。归纳的目的就是单一化它,纯正,单一,为什么要归纳呢?归纳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准确的名字,不是为了复合、复杂。因为你这个命题是复杂性的,没有问题,这很好解决,第一个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开始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思维混乱是正常的,思维意识的徘徊、交织,这就是人类烦恼的根源,没问题的,不是话题。
居士丁:师父,那我想睡觉,这个念头算什么业啊?
师:昏沉,习惯嘛,欲睡的习惯就是昏沉。
居士丁:不是先得归纳吗?善恶无记业。
师:肯定是恶业。我们众生称为沉睡者,诸佛如来称为大觉者,我们就是在睡吗?你现在就在睡,对不对?无明睡,一直在睡。
某居士:师父,净土法门念佛修行这么多年,这个信心时进时退,也碰到有些人诽谤净土法门,虽然我知道他说的是不对的,但障碍了自己,自己的这个心一直不安。
师:你真是修净土的吗?
某居士:我原来是修净土的,现在念一些咒了,对净土的信心减少了。
师:那你先念念咒吧。净土的果地教言呢,跟我们平常的认识、修证方式是有天壤之别的。净土教言,现在人接触到,或者是认真实践净土教言的人是十分少的。大家听到的不是净土的教言,大部分是修行的教言,那我们可以区分一下。129
我们看一看严格地来把这个教言分成两大类:因地的教,果地的教,了义的教,不了义的教,这个区分是强制的,但是它们起作用就有差别。
今天中午的时间呢,说下午跟大家有一堂课,我也不知道讲些什么,脑袋瓜子有一个浮现呢,就是说有一个浮现的东西,我就把它写出来了。“教开慧眼”。我们心里的想法很多是模糊与混乱的,佛陀的教法呢可以清晰地给我们增加一个眼目,叫我们看得到我们应该怎么做了,我说可能是教开慧眼。真正的教呢,它能开你的慧目、慧眼,让你运用智慧来思考观察东西…
《意乐人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