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真正的修行不在环境,而在正确的认知

  真正的修行不在环境,而在正确的认知

  我们每天诵经念佛,受佛菩萨的教诲,我们想的是自在是快乐的,所以整个磁场就会影响到外面的社会。他们感觉你们学佛人,有时候虽然很艰苦,虽然很朴素,但是很快乐。这是别人比不了的。物质再丰富,物质再富有,你每天生活在痛苦里面。每天苦不堪言的那种生活,还不如一个清闲的人那么自在呢!所以物质生活不是最主要的,而是这个团体当中,笑声不断,其乐融融,都能够和和睦睦的,这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陆居士告诉我,道场这么艰苦这么朴素,我说好,容易修行,人的心是定的,是安静的。现前大都市的这些菩萨们的心情没有你们那么舒畅,因为每天生活在大都市里,工作有压力,生活节奏快,生活的环境、磁场躁乱,所以心不容易定下来。这些小地方人生活很悠闲的,即使有工作,也没有那么多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快的节奏。尤其是大都市,人的生活就像是机器一样。八个小时上班,十个小时上班,上班回来之后时间都没了,没有时间修行了。

  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学习不在于环境,而在于我们自己的认知,和我们自己的缘分。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我们一定要明了,生活环境只是我们现前短暂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么一个频率的感应而已,因为生活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是每天在变的,一年一年的变化大家能够感受得到,甚至于天天都在变化,只有清净的心才能感受得到。你每天都在变化。

  佛告诉我们,不但每天在变化,我们每个念头都在变化,念念生活的世界不一样。每一个念头就是一个世界,你起心动念,前一念灭,后一念生,两个世界都产生了,这个速度多么地快。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世界当中,这种境界当中你觉悟了没有,你开智慧了没有。觉悟了处处皆是佛法,不觉悟,没有佛法。读佛经也只是口善,也不能够开悟。因为你的心不觉,是这个道理。

  佛告诉我们一切行在中道,每天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每天诵经念佛,在任何一个环境都好,随缘、随遇而安。所以很羡慕大家有这么一个很清净的环境,希望大家皈依佛门了,认真修行,这一生当中都能够有很好的成绩,来回报社会,来回报大众的关爱。

  听堂主说,道场刚刚启建的时候,由于大众的不了解,大众刚刚接受一个新生的事物,有所误会,多么艰难走到今天!受到现前大众的这种爱戴,这种拥护。大家对咱们支持帮助,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馈社会回馈大众,更应该好好地去做。这是我们佛弟子常常讲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感恩国家给我们一个太平盛世,如果天天战争天天动乱的话,我们哪有心情念佛,哪有心情去修行!这谁的功劳?国家的功劳。所以社会对我们有恩德,人民对我们有恩德。我们一日三餐在这里念佛,吃的饭,你知道那是农民辛勤地播种插秧、灌溉浇水,等好几个月才把这个稻米成熟了,磨成米,然后运输到你面前,这一碗饭来之不易。这是一个大的生命链。

  你穿一件衣服,从种棉花、收、然后再做成布、做成衣服,多少人为你服务。有些人说我花钱买的,花钱的。你要知道,如果没有这些大众,没有这些人民,你光有一堆钱,有用吗?所以钱不是最主要的,人和、太平才是最主要的。真正地大家不和了,那怎么办呢?衣服没人做了,稻米没人种了,那就乱了。所以各行各业的人都是佛菩萨,各行各业的人都是我们感恩的对象。这是佛弟子应该有的心量。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佛菩萨教导我们的不是迷信,是让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体现他的善意,更加体现他博大的心境,这是佛的本意,佛的宗旨,从此以后自己的生命当中增加了无限的精彩。因为你心灵当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如果我们众生没有机缘听到那么好的教育,没有机缘听闻到佛法,那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因为你吃饭能解决了,穿衣温暖也解决了,你的心灵世界当中没解决,你的痛苦没解决,你的烦恼二十四小时在缠绕着你,这个东西解决不了。

  佛菩萨伟大、慈悲,来为我们开解这个真谛,这个事实的真相。我们这个生命是永恒的,生命就像佛经上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来如是,这才是我们真实的生命,才是我们本来应该生活的真实意义。现在我们所认为的,一个人出生了,生命开始了,活八十年九十年甚至一百年,这个身体老化了,耳朵也聋了,眼睛也不好用了,认为这个身体坏掉了,要死了。以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百了了,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人不会死的,老了,是你这个身体老了。我们老祖宗告诉我们,人死了这个灵魂七七四十九天又投胎了,又找到身体了。老祖宗几千年来所说的话,佛门认可,肯定人是有灵魂的。灵魂又随着你这一生的所作所为转变了。这个事情你信也好不信也好,不是说你信就有不信就无,如果说不信就没有那我们就不要相信了,何必相信它呢?不是这个道理。

  你仔细去观察一下,仔细在你现实生活当中来用心去体悟,每个人身边都有,这种例子太多了,只不过我们粗心大意,把这个事情给疏忽了,没有人给我们点醒而已。我们过清明这些节日去上坟,老祖宗留下这些事情,告诉我们慎终追远,孝心不能变,更主要的意义是,他们还在,精神永存,体现这个意思。真正是不是这样子呢?是的。

  人的身体坏了不用了,灵魂已经走了,现在的科学家已经证实了。有很多的医学博士告诉我们,他们在科学的实验当中,这个人得了疾病,要开刀或者很痛苦的事情,他的灵魂出窍,跑到房顶上去了。或者跑到高处,看到这些医生在为自己治病,看到许多氧气管什么的,他的灵魂在上面,然后弄好了他一会儿又回来了,这时苏醒了。开始做这个手术的时候是昏迷的,他的灵魂出窍了。在科学里叫“濒死体验”,像死过一次一样,灵魂出窍了。在民间这种现象也很多,每个地区都有,这个不奇怪。

  这个生命我们都没有仔细地去认识它,你说你的生命在哪里呢?你说手是你的生命?脚是你的生命还是头是什么啊?真正的生命是我们的意识心,民间叫灵魂,它来支配你的言语行为,来支配你的一举一动。我们这个身体就像机器一样,科学讲是大脑来支配的。这个大脑科学家给剖开了,大脑哪个细胞来支配的呢,解剖开了一看,找不到,无形的。什么叫无形的?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看不到的我们怎么能相信他呢?不是我们看不到,是我们的心不够清净,真正修行人,真正心地清净的人就可以看得到了,自自然然地你能够突破生命空间了,看到灵性的世界。不是看不到,是能看到,只不过是我们的心思很散乱,烦恼的时间太久,我们的这个功能失掉了而造成的。

  佛菩萨教导我们就是恢复我们的本能而已,你本来有无量的能力,你本来是不迷惑的,是有智慧的,现在迷了,佛才教我们要破迷开悟,佛教不是迷信。要破除你这个迷茫,怎么破呢?你的心静下来。你的心定了,就破除了。佛说智慧是每一个众生每一个人本具的,你所能学到的是常识是知识,你所能去辨别的,都是依你意识里面的经验,所谓的这些智慧都是你的常识,真正的智慧从哪里来呢,从清净心得来的。

  佛教导我们,要有一颗清净的心。怎么样才能清净呢?念佛诵经,把妄念都去除掉。佛门里面的这些戒律是一个规范,是让我们恢复本能的一种规矩。有人看佛门里那么多规矩,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可以,吓得不敢学了;学了之后,这个也不可以做那个也不可以做,害怕了。但是佛所制定的这些戒律这些规矩的目的,不是约束哪一个人,也不是说佛菩萨定这么多规矩来治哪一个人,控制哪一个人,这是错误的。

  就像两三岁的小孩,我们刚刚入佛门,刚刚修行,不明了,像小孩一样,大人就会告诉他,你不能到河边去,河边水很深,要是不小心掉下去了就会没命了;你不可以去玩火,要玩火不小心烧伤了,大人多心疼啊,所以定了你不可以去水边,你不可以去玩火。大人的意思不是真正地不准玩火、不要靠近水,真正的意思是别让你受到伤害,不要被水给淹,不要被火给烧了,这是大人真正的意思。

  比如佛门里面戒杀放生,不杀生也是同样的道理。第一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培养我们的爱心。你有了慈悲心有了爱心,你的生活多么美好。你每天生活在法喜、快乐当中。对这些事情很乐观,生活在快乐当中。你看哪一个人充满了杀气,见面就是杀杀杀,乱杀生的,他有快乐吗?他的快乐就是杀杀杀?痛苦啊!众生看到他的杀气都会惊恐。

  第一培养我们的慈悲,培养我们良好的心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这个道理,培养我们的爱心。更深了一层的意义,就是我们的生命有佛性,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其他的生命也是同样的。他们不会说人话,每一个众生都有他们同一类的言语行为,他们都有规范的,你看一只母鸡生了很多小鸡,它一“咕咕咕”的那些小鸡都来了,他们也有生命,他们也有他们的语言。有人来捉这些小鸡了,老母鸡把这些小鸡护得那么严,甚至要舍命地保护,这是母鸡的本能。你说它没有生命吗?你说它没有灵魂吗?它也有。所以佛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只鸡一只狗也有佛性,他们具备了天性,也具备这种母爱,这就是和人很相通的。

  佛经里面怎么解释的?就是说,我们人在过去生中所积累的功德、善业、心量比它们大。它们过去生中是坚固地执着,心量非常地狭小,得到的果报比我们更低。这就应了中国的古话:量大福大。我们人的心量肯定比一只鸡的心量大,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范围肯定比它们大得太多了,为什么呢?我们人的心量本能的空间比它们大。

  生命不断地在轮转,一个人充满了仇恨,充满了忧虑,充满了对这个社会的不满,这个人不会快乐的,会自己把自己给封闭掉,自己把自己给困起来,然后慢慢地精神不振,出现问题…

《真正的修行不在环境,而在正确的认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