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习佛法,觉悟人生▪P3

  ..续本文上一页当然能发扬光大了。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些文化,只是利益的结合,只是互相利用的一种关系,人就会很容易在这种环境当中丧掉自己的本能、良知,都没有了。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身边的人全走了,有利的时候都来了,没有道义可言。所以古人教导我们,交朋友也是同样一个道理,看这个人孝不孝顺父母,有没有德行,这样的朋友你交了以后可靠。那现在呢?我们对这个人不信任,对那个人不放心,就是没有了这个根本。

  我们不断地学习佛法,才深感古圣先贤的慈悲呀,佛菩萨的教导对我们多么有用。佛告诉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弟子规》:你要尊敬你的父母,你要尊敬教导你的老师。你的学业、智慧从哪里来呢?老师教的。将来你做老师了,如果学生对你不尊敬,你的心情是怎么一种状况呢?换位思考,才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尊敬自己,我们要想别人尊敬自己,首先要去布施尊敬,尊敬一切人,当然一切人都尊敬你了。佛门里讲,因果关系。

  有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学任何一个法门都容易成就,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学的理论再多,依旧有痛苦,依旧有烦恼。因为没有办法落在实处,没有办法具体地来推行。修行到一定的程度,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障碍,就修不出去了,没法精进,心量太小,心量不够,产生了种种的障缘,种种的业障。所以我们有业障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没有觉悟,你有没有真正地把它认识清楚了。

  不是我们学佛了,我们就很消极,什么都不干了、什么都不做了。本来你没有学佛的时候,对家庭照顾得还挺好,家里还是蛮和谐的,你学完以后不和谐了,学完以后家庭更乱了,这不是佛的教导啊。如果出现这种状况,你家人反对你学佛,人家没有错,是你自己错了。不能佛说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都是假的,自己也就什么都不做了。那桌子灰尘都很厚了,是假相嘛,不用擦了,桌子也不擦了;那碗脏了也不洗了。你学佛学傻了,这错了。所以菩萨教导我们要精进哪,一切都要干干净净,礼敬诸佛,诸佛是谁呢?一切人是诸佛,桌椅板凳也是诸佛,一切的事物它有法性,它也将来能成佛的,所以它也是诸佛。

  我们学佛落实在哪里呢?就是落实在我们的生活日用平常当中。我们擦个桌子,礼敬诸佛;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礼敬诸佛。不是我们学佛了以后,就把我们搞得乱了,就错误了。没学佛之前,整理得整整齐齐,要继续保持;学佛之后,我们要不断地往上提升,要进步。你有一个好的环境,整洁的环境修行也方便,修行也很有益处。如果我们没有学佛之前,家庭、家里搞得很乱,现在学佛了,赶紧地把它搞搞干净,把乱的全部收拾干净了,你的家人,本来不了解佛法,对你学佛有意见他就不会有意见了,因为佛教导我们落在实处,我们把家庭搞得干干净净的,你的家人该说了,哎呀学佛是好呀,平时让他扫个地他要蹦高了,现在那自己去扫了,自己去干活了。他们就说了,哎呀佛菩萨真好,他们会赞叹佛,他们也会学佛的,这就在度众生。不一定我们讲很多大道理在度众生,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度众生,一定不要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礼拜,迷迷糊糊地求他加持,求他保佑,这个感应不大,加持力也不大。唯有我们真正地觉悟了,真正开启了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加持。

  我们在佛门里面,在佛像面前,去求佛菩萨给我们消业,念佛菩萨加持我们,目的是什么呢?培养我们的清净心,培养我们的恭敬心。你礼佛的时候,你的心要恭敬,你礼佛的时候一心念佛,身在礼佛,清净呀,培养我们的清净心、恭敬心、真诚心而已呀。通过这个方法,通过手段,把我们自己平常散乱的心、傲慢的心收回来。这是我们达到的效果,这是佛菩萨对我们真正的加持。有没有加持呢?你把你的烦乱的心收回来了,变成一句 “阿弥陀佛”了,加持到你了;把你种种的妄念都收回来了,如果不再散乱了,不再狂乱了,你的功夫就成片了;再深一点,就得一心不乱了,你就成佛成菩萨了,那就殊胜了。

  为什么我们念佛很多年,功夫不得力,我们修行烦恼还很多,妄念很多,经常这个心跑得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道理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不知道从何入手呀。我们拜佛,我们至诚祈请阿弥陀佛慈悲地加持,慈悲地护念,这是制心一处啊。把所有的妄念、所有的心都收在阿弥陀佛上面了,我们的身体在礼拜阿弥陀佛;口念,心想,身体礼拜,叫三业清净。三业清净了,你就是菩萨了。但是我们这个菩萨保持不住,在拜佛的时候,感觉很清净,第二念又跑了,又变成凡夫了,甚至于我今天很清净,明天又变成凡夫了,心又乱了。这是我们修行的一个过程。开始是一念清净,过一段时间你的功夫提升了,两念清净,变成一个小时能清净,变成一天都很清净,不断地往上提升,最后提升到功夫成片了。佛告诉我们功夫成片我们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

  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认真念佛,认真礼佛,至诚心把所有的精神灌注在一句“阿弥陀佛”上面,这就是一心的基础,时间久了当然能得一心了。所以往生净土不难哪,到极乐世界去很容易呀,古大德讲万人修万人去呀,不难!关键的是我们有没有这个信心,愿不愿意得一心不乱,愿不愿意去,这是最关键的。

  我们学佛、念佛,认识一定要正确。有些人就害怕了,说我还年轻,我现在要往生那不行啊,得一心不乱对自己来说时间还久着呢,等往生的时候再得一心不乱也不晚。其实这是他对佛法不了解,对修行没有搞清楚。成佛成菩萨不是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念着佛我们走了,我们就成佛成菩萨了,佛菩萨是活着成的。你真正地能够到一心不乱了,你还可以去给别人说话,你还可以去聊天,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萨了。释迦牟尼佛30岁的时候成佛,他没有说30岁的时候就圆寂、涅槃,没有。他成佛以后还在这个世间讲法度众生49年。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误会,一定人过世了以后,那成佛去了,我们现在还有这口气,感觉成佛离我们很遥远,这是认识不够。

  佛菩萨没有一个是过世以后才修成的,他没过世之前一定修成了!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24岁成佛,在黄梅五祖弘忍大师门下参学了8个月,他开悟了。所谓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成就了。他成就了以后不是24岁就死了呀,24岁没有死,还在世间住到七十几岁,弘法利生,把中国的佛教,尤其是禅宗,发扬到海内外,真正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起到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贡献也非常的大,号称“东方的释迦”。这是告诉我们,成佛是我们活着就可以成的。

  六祖惠能大师一生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不认识字,也没有读过书。在五祖会下8个月就能成佛了,可见得我们所谓的知识丰富,学识渊博,如果不擅长使用的话,佛告诉我们这叫什么呢?这叫所知障。有障碍了,障碍你成佛,障碍你开悟,为什么会障碍呢?因为我们的执着心没有去掉,学一个东西就被这个东西给迷了,被这个东西给困住了,进入这个境界当中出不来了,产生了我执我慢。

  佛告诉我们真心即是佛。真心是什么?真心就是放掉我们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一切事的执着,一切物的执着,放下分别执着,佛性如如就现在面前了。所以我们自以为学识渊博,我们感觉我们怎么样了,错了。刚才讲了,诸法无我,你还有个我在,和佛法不相应啊。这是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说我们觉悟的程度还不够彻底,还没有突破我们执着的这个障碍,产生了一个境界把我们自身给包围住了,没有办法给摆脱出来,让我们没有办法看清宇宙的真相。

  过去真正明了这些道理以后,那就是一门深入,专修啊。专修的目的,是让我们身心清净,《楞严经》上告诉我们:根尘脱落。这个道理就深了。六根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根性是佛性,六识就是把佛性已经转变成了精神世界,转变了。六尘这个精神世界变成物质世界,这个相就更粗了。所以整个宇宙,一切现象,六根、六尘、六识,是一切万事万物的物质,所谓尘土、微尘,是我们眼对外面的一切色相,耳朵对外面的一切声音,我们看到一切现象起了分别,起了执着了,就把本来的本质给转变了。

  我们眼睛一看,这个红的那个白的,我们的心变了;耳朵我们一听,哎呀这个说得好听,那个说得不好听,被音声把我们给困扰住了。三昧就是一心不乱呀,从哪里得呢?古大德告诉我们,眼可以得眼根三昧,耳可以得耳根三昧。所以我们修行的这个道路上,你真正地用功夫了,认真真干了,你才能有所领悟。

  我们所见到的万事万物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微尘,尘哪,就已经变成了很粗的相了。那些大哲学家,大文豪他们所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看到的是识。所谓的“我思故我在”,能够思维的,能够想象的,这个东西是自己,他们已经不执着这个身体是自己了,他们执着,我能够思维东西,我能够想象,能够去在我意识当中产生这些状况,这是自己。所以他们的境界比我们普通人已经高得相当厉害了,我们对他们已经是非常地崇敬了,感觉太厉害了,他们看到的我们看不到,他们体悟到的我们没有体悟到,所以成了大的哲学家,大的文豪。

  那佛经里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根性,又提升一层。本质,一切的精神世界是它变现出来的,精神世界再演变,就变成物质世界,不断地演变呀,我们众生分别执着非常地快速,分别执着就是物质和精神的一种转变,非常地快速。一起心一动念,物质世界就立刻起现形。那些大的哲学家呢?他能够对外面的事相稍微有点不执着,哦,能够有意境,能够有一些哲理在,到底这个哲理有多深呢?就要看他,文学的造诣也好,学问的造诣也好,真正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他学了这些知识,学了这些文化以后,把自己的心学到了多么的纯净。没有看到哪一个思想非常混乱,非常杂乱的人他当了哲学家,不可能当的。因为什么呢?心杂乱,你外面的世…

《学习佛法,觉悟人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孝道的真实意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