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活中的人间佛教▪P4

  ..续本文上一页维修专款50万元。因此,只要有诚心,善缘就会来帮你,只要我们大家有诚心、发心端正,善缘一定会具足,人有善缘,天必从之,你们说对不对?(众答:对。掌声)

  今后大家要努点力,不要看到现在的栖乐寺规模不大,将来我们的住宿变成三星级的就差不多了,现在我们这点家当不算什么,我经常给他们讲,修行人要培福,具足资粮。“师父好啊,你倒好啊,我们这些小和尚没得钱啊,我们只有拿两个苹果,去换两个鸡蛋的本事。”(笑声)我说:“你们要好好学嘛,现在我是比你们好,过去有人给我送自行车,现在有人给我送汽车,你们要知道,佛法学好了,就能开发智慧,把你们的智慧明灯照亮了别人,不但有人给你送苹果、送汽车,还会有人给你送飞机的,甚至有人给你送直升飞机。”(掌声)以前在我闭关的时候,坐汽车不敢去想,坐拖拉机都不容易,由16家人发心买了一辆自行车给我用,时过境迁啊!因此,我们出家人要多做善事,结善缘,做好人,做好事,慢慢地改变我们的学修环境。我现在的车子也不是最好的,就是个沃尔沃轿车,我给大家讲了这么多开示,我认为还是要有点收获,你们要比我学得更好,我们的佛教才有希望,今后你们都能买得起飞机,那我就高兴了,如果还是拿几个苹果,换两个鸡蛋的本事,这个就没得意思的了。

  现在属于安居期间,要认真组织大家学习,2008年在白塔寺培训的录像你们看过了吗?(众答:看了)去年高级培训班的录像看完没有?(众答:没有!)这几年培训班的录像你们要反复看,里面讲的东西虽然简单、朴实,它是我们学修中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你学佛中所存在的问题很有帮助,是针对学修中所遇到的和应注意的问题所讲,在某些方面要讲得比较多一点。2009年高级培训班讲的东西比较具体,前面讲的内容容易懂,后面的内容要困难点。培训班讲授的光盘内容黄敏正在制作,还没有刻出来,今年白塔寺传菩萨戒的前一天晚上只放了30分钟,有机会的时候再说吧,你们还是把其他资料先看一看。今晚上重庆弟子还来了不少,他们听说我到栖乐寺来了,他们这么远都赶来了,6点钟才从重庆出发,现在才赶到寺院,他们很辛苦啊,大家欢迎。(掌声)

  我们学佛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要还是旧观念“身穿百衲衣,脚穿百衲鞋,顿顿吃黄连,顶头是青天,才像是学佛的”,学佛应学什么?学佛是开发我们的智慧,觉悟我们的人生,要学得有水平,学得有质量,学得有尊严,如果这点起码的认识都没有,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学佛人。我们不仅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学佛的关键是要将佛教的思想、精神融入社会,与社会接轨,要能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相结合。如果佛教与社会完全是两样,人们就会认为我们学佛的人是些怪物、神经病。我们明白了这些,学佛才有信心。我们出家僧人之所以能够出家,能够在寺院里清修,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学佛的前途,看到了光明,提高了我们的勇气,坚定了我们学佛的决心,既然我们走出了这一步,就贵在坚持,不要被现象转移了我们的信仰目标,如果被现像转移了,那我们就堕落了,退失了道心,又回到了俗世中,那是很可悲的事情。就像你过去从火坑中跳出来,现在你又跳回火坑去。因此,我们对学佛的认识观念是尤为重要的,如果这个问题没解决好,看到灯红酒绿的社会,总觉得我们出家人吃了亏。我们没吃亏!我们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道路。如果你是真正修行的人,当你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再回头去看社会上的众生,他们的人生道路是很痛苦的。社会上的人们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人间的事情,他们都是穷尽一生为了这些去奋斗、去爬行,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如果你不能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那你是非常痛苦的。

  我这次在北京开会,北师大的李燕杰教授,他写了一个条子,讲的是人们做任何事情不要太执着。他要送给一个出家人,而出家人在场的就只有我在这儿,我就上去了,我看了一下他写的条子。上联是:能干大事干大事,干不了大事干小事,干不了小事不干事,但不要干坏事;下联是:能帮大忙帮大忙,帮不了大忙帮小忙,帮不了小忙不帮忙,但不能帮倒忙。他念完了要我为这幅对联提个横批,我说这个简单嘛,我连想都没想,就来个“随缘自在”四个字,他说,今天算是遇到高人了,这一下就把对联的层次提高了。原来他是想考一考我们出家人有没有这个本事,他也不晓得我们和尚是个啥样子。在出家人当中不要说辩才无碍,这点本事还是有的,他写了这么大一篇,我说个“随缘自在”嘛。

  后来有几次我们在北京开会,他经常把我拉到一起聊天,李燕杰教授是中国有名的语言学家,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博士生导师,他的讲演很有水平,很有讲演经验。他每次讲课都要叫大家鼓掌,这次我也把他那一套学到了,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会的时候,他说:我作了4000多场报告,讲了40多所大学,在清华、北大、中南海,国宾舘、人民大会堂等地他都去讲了。我想这个老头他怎么老喊大家鼓掌呢?这确实是他的一种讲课经验,用笑声调动大家的听课兴趣,当听众听到打瞌睡时,突然来点掌声、笑声,对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很有帮助。他经常说,我这么大的年纪了,昨天也讲,今天也讲,我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还给你们讲得到几次,你们还不鼓掌一下啊?所以大家就鼓掌了,他也有心情讲,大家也有精神听,整个讲课气氛不就激发起来了,这就叫互动。我刚刚把名片拿给他,就要跟我通电话。他写的这副对联,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要适度,凡事不要勉强自己,不要把自己搞得很累,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痛苦,要适可而止,你做不了的事就要随缘。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老人出远门,看见路边有人掉了钱,有的人说不能去捡,有的人说可以去捡,远道老头笑了一笑,对过路的后生说,你把那几块钱捡到嘛,过路的人都说老头说的对,别人落了的钱我们就应该去捡。人就要那样,见到长处学长处,见到短处避短处,不要有疑虑。遇事要树立正念,多想办法,不能只在一颗树上吊死。

  所以,一个学佛的人,你要是不知道世间的真相,人生的真相,不知道世间这八苦,那么你仍然还在这八苦中旋转,走不出这个火坑。世间事都要适可而止,不要偏激,不要过份地一味追求。你喜欢吃甜的,可以吃甜的食物,但是,千万不要掉到糖里面去了,如果你掉进蜜糖里面去了,你已经被蜜糖淹死了,你还知道甜吗?你喜欢吃咸的,如果你掉进盐仓里面去了,盐巴就把你淹死了,你还知道咸吗?所以,享福的人也要适可而止,享福的人也要惜福,要知道福兮祸兮的内在关系,才知道珍惜你今天的享福是怎么来的,有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也就是这个道理。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世间的真相,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你为什么还要跳回世间的火坑里去呢?所以,人世间八苦的味道,身家一世,他们都是为了生活在奔波,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要想方设法去争取达到,这种追求自己要求的过程,自己就成了生活的奴隶,在追求的道路上艰难地爬行。佛教对世间一切众生,世间一切事物,要尽量用积极的态度,去开发人们的智慧,发掘其功能特长,去展现自己、优化自己,知足常乐。如果我们不知足,去追求、去满足自己这颗贪心,妄心,嗔心,慢心的话,那你永远是痛苦的,因为人世间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圆满的,都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都是达不到圆满的程度。如果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去爬行,是没有止境的,是痛苦的。我在年青读书的时候,我就经常去总结人生,人们都在这三条路上爬行,原来我跟周秘书长也讲过多次,你们知道是哪三条路?一条就是黄路,黄路就是指金钱,金子是黄的啥;二条就是白路,白路就是指名誉、地位;三条就是红路,红路就是指人与人间的感情、爱情。人们都在这三条路上爬行,人们都要去实现财、名、色这三个目标去奋斗,如果为了达到这三个目标,就要去斗争、去争夺、去运行。人们都在这三条路上生存,又在这三条路上死亡,人们也在这三条路上奋斗,有的人是为第一条路去死,有的人是为第二条路去死,有的人是为第三条路去死。如果这三条路都没走上,又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整天在那里怨天,怨地,命里不在,运里不来,最后就莫名其妙的死了,世间人是不是这个样子呢?世间人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无休止地去争夺,去攀缘,外劳其神,内伤其精,无时不在痛苦之中挣扎,你们说是不是?你们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工作、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求不得的总去想求。人生有八苦,除了生、老、病、死这四苦外,还有爱别离苦、怨憎恚苦、五蕴炽盛苦、求不得苦。不管怎么样你都达不到圆满境界,你地位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你能办得到吗?爱别离苦、五蕴炽盛苦、怨憎恚苦、求不得苦,加上生、老、病、死这四苦,有这世间八苦,不管什么人都达不到自己的欲望,所以我们世间人,做事要适度。我们知道了这些都是空相,就要遵循缘起性空的原理去生活,世间八苦都是自己产生来的,不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必须要随缘才能自在。

  今天晚上重庆这么远,他们都来了,大家走到一起很高兴。还是上次在白塔寺菩萨戒会上见了面的,他们这次来栖乐寺见我,听说我这次又要到重庆去讲课,他们就先来听了,所以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距6月12号讲课的时间也没有好久了,到那个会展中心讲课还是第一次,我还有点紧张,但对于我这个出家人来说,没关系。我在红墙里面都是讲惯了的,要走出来,面对社会讲课,就要多些风采,要适应社会,在社会上多学点经验,社会上的东西我们要多学点才行。这个法堂是南充市佛教协会的电教中心,我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开会、放电影,还可以唱歌。(笑声)今天晚上参加会议的有重庆的、有南充的、有白塔寺的、有栖乐寺的,还有老师、学生,社会各界的弟子都有,我都没有通知他们,你们的消息比我还快呢,(笑声)但是,你们既然来了,我还是很高兴的,瞌睡也被你们赶跑了,大家的精神也来了,现在时间不早了,我一个人讲,这很不公平,不讲了,阿弥陀佛!(掌声)

  (根据录音文稿重新整理) 2010年10月3日

  

《生活中的人间佛教》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