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供奉十方三宝之故,铸造此钟,以此福德之力,祈愿天神赞普赤松德赞父子、眷属,具六十种妙音,证无上之菩提!”铭文中提到的王妃甲茂赞,姓设庐氏,是赤松德赞赞普五妃之一,笃信佛教;后来随同汉僧大乘和尚摩诃衍出家,一心奉佛。此钟现在尚存于桑耶寺当中,完好如初。
而六十种妙音,是代表如来的音声,有六十种殊异之相。
这六十种妙音为:流泽音、柔软音、悦意音、可乐音、清净音、无垢音、明亮音、甘美音、乐闻音、无劣音、音声好音、调顺音、无涩音、无恶音、极柔音、悦耳音、适身音、心欢喜音、心喜音、生喜乐音、无烦恼音、周知音、善了知音、分明音、善爱音、现前喜音、遍知音、普觉音、如理音、相连音、言无过失音、狮子吼力音、龙音音、雷音、龙王音、乾闼婆音、迦陵频伽音、梵音、响钱音、帝释音、鼓音、不满足音、不低音、随入一切音、无邪言音、无不备音、无退缩音、无劣音、极喜音、庄严具足音、人音、长贪音、连续音、诸音圆满音、诸根满足音、无讥毁音、无轻转音、不察音、名称普遍音、具足诸相音。
当桑耶寺建筑完成之后,莲华生大士决定指派一位神祇,作为桑耶寺的护法神。首先他找到了具五髻者苏普阿巴龙王,也就是我们前述的念青唐古拉山山神。苏普阿巴龙王虽然誓愿永世护持佛法与莲师,但由于缘起上的示现,而婉拒了这个邀请;但他却向莲华生大士建议一位更恰当的人选,那就是来自霍尔地区的守护神——白哈尔。莲华生大士再细观因缘之后,也感觉十分有道理,就不再坚持了。
后来,莲华生大士与菩提萨埵堪布、赤松德赞王等,上师、堪布、大王三人一起会商护法事宜。首先堪布菩提萨埵说道:“在护法之中,属于魔王一系的护法会杀害人,而曜星的神祇又太过粗暴,龙王护法既凶且狠,山神比较平静,而空行天母们又十分的凶恶,所以说各种护法都有他们的优缺点,实在难以决定。”
这时莲华生大士则说道:“我观察未来的因缘,将来在赤松德赞王若干代之后,其后裔当中,会有魔王的化身出现,他们的名字叫做云丹和吾松。这两人会寻衅伤害佛法,并惹起战火趁机作乱,他们是鬼怪的化身。之后再过了一百零十代之后,居住在霍尔的白山魈大王,会一口气吞并整个西藏;而这霍尔族的男系神祇,就是白菩提天神白哈尔。如果我们请来白哈尔神,那么这位非人的木鸟鬼王,就能够忠心地守护佛殿。所以我们为了守护佛法及后世的善缘,应当将霍尔地区的白哈尔神庙,整个移请至西藏雪域,并把寺中的珍宝财富,全部迎请到桑耶寺来;这样,白哈尔神也就安心地随着寺庙珍宝前来。而在桑耶寺中,我们建好白哈尔护法殿,在这座殿中我将顺利地降伏他,使他永远地皈顺佛法,并护持桑耶大寺。”
莲华生大士观察了西藏佛法的缘起,了悟到必须用特别的护法与善巧方便的做法,才能够降伏守卫这具有特殊因缘的区域,因此他建议使用特别的方便与护法。
赤松德赞王接受了莲华生大士的指示,所以他就派遣俺兰达扎路恭(即唐史中的马重英)率兵占领了白达霍尔地区,将该地区的白哈尔神庙禅院中的所有珍宝财富迎请走,并押走了达玛巴拉王子,及自然天成的绿松石释迦能仁佛像,以及白哈尔神平常使用的犀皮面具及铠甲、木鸟、水晶狮及其余用具。其中以称为斯巴穆群的紫犀皮面具最为重要,现在还被供奉在桑耶寺载乌角乌康的密室内。白哈尔神也因为所有的器物、财宝全被带走了,只好随着前来桑耶寺。
莲华生大士事先就在白哈尔神殿当中,先准备好各种供养的物品。供养的物品主要有三样,外物是白色动物,内物是一把竹竿,上面缠着尾巴与彩缎,而塑像的灵器则是秘密的加持物品。
当白哈尔来到西藏之后,莲华生大士就以各种神变法力制伏了白哈尔。降服之后,白哈尔骑着一只镶嵌珍珠的木鸟,在众多天神的陪伴下,降临到雪域的桑耶寺护法殿中。白哈尔接受了护法神职之后,莲华生大士在他头顶上的冠盖上安置了一把金刚杵,使他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守护桑耶大寺。
另外传说,白哈尔及其伴神最初是由马头金刚所降服,后来被莲华生大士再次降服,并使其立誓佑扩西藏佛法。
降伏了白哈尔后,莲华生大士就以先前预备的供品供养白哈尔神,使他安住于桑耶寺中。
白哈尔还有其他一些名字,如护法神大王、大护法业主、财主大王——因白哈尔为桑耶寺之主,故称白命主。此外还称众男人之战神、三面伟男。当白哈尔以下面三种形式出现时就有三种不同的名称:作为王系魔时称作白嘎钦保,作为法王时称作大战神,作为命主时称白梵天王。白哈尔有时也偶尔称作具誓水晶白鬼或战神大王乃穷。他是众生系魔的首领,这类魔可分为两大组,大王系和小王系。每组有三百六十个成员。
白哈尔在印度语中被称作水晶白鬼王或战神一男,在空行母处称大王,在罗刹国称象王,木雅人称他为月王,尼泊尔人据说称他为地王;霍尔人对他的称呼是白木鸟王。莲华生大士称白哈尔为自在智慧护法,神众则称他为具螺髻梵天。
白哈尔的父亲是(菩提)白天神——也称菩提天神或白天,又被尊称为“尊敬的摩羯王”。他的母亲是持财龙女,又作秀姜杰姆,又称为九头龙女。
起初,白哈尔居于蓝天之上,他是白天与女神秀姜杰姆所生的儿子——白帝释天,是三十三天之主,又称为“具海螺发髻者”,即螺髻梵王。但螺髻梵王是**初禅天的大梵天主,在此为何主成为持欲界第二天的帝释天,较为难解。在中劫的时候,白哈尔最初居住在孟加拉,后来他的法座被移到了位于裕固境巴达霍尔(加鹘)的修习禅院。他来到大地东方的霍尔地方后,被称为水晶白鬼或白命主;又因护持巴达霍尔的禅院,被尊称为戴有特征皮帽者。在巴达霍尔,人们把白哈尔作为该霍尔部落的保护神;对巴达霍尔人来说,白哈尔为人所知的名字是阳神南托嘎保。有关这一名称,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如白云天、白天神、南朵乌嘎保、南代嘎保、南台嘎保、南戴嘎保、南戴乌嘎保等。最后,白哈尔来到藏境,居于桑耶寺,从此统治全藏。
白哈尔一词与白哈尔王相等,应源自梵语Vihara意即寺庙;显然这是他担任桑耶寺护法神之后,才使用这个名称的。
白哈尔为了更圆满有效地完成佑护佛法的责任,也为了克服雪域各地可能出现的魔障,他就将自己幻化成五个主要的身相,再由化身幻变出众多的第二个化身,即“化身之化身”。所以,白哈尔的伴神、明妃、大臣或其他所有伴属众神,都可以视为是白哈尔自身的变化,是从他身体发射出的光芒中所化生的。
因为白哈尔神具足五身,所以又被称为五身王,或五尊白哈尔。这五尊是:中央的白哈尔,意之王——帝释天,身色为蓝黑色;东方的白哈尔,身之王——门普布查,身色为黑色;西方的白哈尔,功德王——具木鸟形者,身色为黑色;南方的白哈尔,语之王——战神一男,身色为红色;北方的白哈尔,业之王——白哈尔,身色为白色。
他们的身相如下:
白哈尔意之王帝释——身蓝黑色,居住在天界中央法宫中,生有一面两手。他的嘴大张,牙外龇;从眉毛和面毛处冒出黄红色的火焰。右手持着投向敌人的魔绳套,左手握着切断主生魔障邪怪命脉的利刃,身穿熊皮外套和黑丝披风,头戴黑丝头饰,全身用宝石装饰。此神高兴起舞时,骑着一头如同雪山开裂时落下的雪块般大小的长鼻象,由侍从门普布查牵着大象;当门普布查牵象行走时,周围具有闪电和火舌。帝释可以自在驱使冰雹和闪电,他居于火焰的中央,火焰如同劫末时的大火般凶猛。
帝释的明妃响帝若散玛是一身红色的女神,身穿着丝制如裙的长裤。身上涂有血液和油脂,手持铁钩和内盛心脏的嘎巴拉头盖骨碗。
帝释的前面是大夜叉命主杨来白,此神一身红色,放射出一千个太阳的光芒,具忿怒相,手捧着血肉和敌人的命脉送到口边。有时,他的上齿咬住下唇,眉头怒皱,身穿胸甲和皮铠甲,右手持着投向敌人的红矛,左手握着赞绳套,骑在如风般驰骋的宝马上,马背上有珠宝鞍鞯,马头具有丝巾的装饰。
帝释的大臣,命主噶恰若瓦,身穿褐色的斗篷,挥舞着带有黑丝飘幡的战矛,骑在白狮上。帝释的化身和使者都呈现凡人居士的外貌,身穿红色的丝外衣,脖子上戴有水晶念珠作为装饰,右手持作法印指向天空,左手持铜刀作攻击之状。
在东方的海螺天宫内,镇敌宝座之上的是白哈尔身之王门普布查,他是一位一身黑色的神祇,生有一面两手。右手持着金刚杵,左手持着一种叫“协薪”的木头制成的长杖,身穿黑色的绸布衣,头戴黑丝帽,骑在白色母狮之上,旁边有一头黑色疯熊引路,派出许多的虎、豹、黑色或灰色的熊,去消灭教法之敌。
门普布查的明妃是起尸魔女,她一身白色,身穿白色丝衣,手持着誓愿木和内盛人心的头盖骨碗。门普布查的化身是一位已经戒除情欲的年轻比丘,穿着橙色法衣,身缀墓地饰物,举着协薪长杖和刀,身前挂着净瓶。门普布查的大臣是鸟座一眼,身体**,戴着毒蛇盘成的头饰,挥舞水晶制成的金刚杵,骑着良种黑背的蓝色马。
在南方的金天宫的中央,有白哈尔的功德王具木鸟形者。他一身黑色,生有一面两手,右手握着战斧,左手持着绳套,身穿蛇、虎皮作成的披风,头戴藤枝作成的羔皮帽,帽子的顶端上包有鹰皮,骑在白蹄黑马或绿松石龙上,旁边有绿松石色的世界龙伴随。他派遣长尾猴、灰毛无尾猿和老鼠做他的使者。
具木鸟形者的明妃是黑色女神色吉布止玛。她一面四手,右边两手持剑和红色旗帜,左边两手持着长矛和三戈戟,头戴黑丝头饰,穿着以绳作腰带的粗黄布裙,脖上系铃,双脚用铁镣装饰,骑一只额间有红斑的驴子,常在夜间游荡。
具木鸟形者的化身一身浅蓝色,穿着红皮坎肩,手持长棍。其大臣黑尾鹰,是一个年轻居士的模样,挥舞金刚杵和战斧…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十一章 藏王亲礼莲华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