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福真的大得很!但是,“不如有人,于后恶世”,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像我们现在五浊恶世,这个末法时代;恶世的众生,内心没有清净,并不是清净心念佛,是恶世苦恼的众生;“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一声念佛的善根福德,胜过一天一千里、走一千年的七宝供养——我们怎么可以思量这句名号的功德呢?
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多善根福德。
航空母舰对小渔船喻
大家学习到这里,念佛就有信心了,就不会因担心害怕空空荡荡的而左顾右盼了,“这样行不行,那样行不行……”如果念佛都不行,那就死定了,没有什么办法了。念佛是最行的,如果还不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就好像我们过海一样,乘上一艘超级航空母舰,你还在那里“这个能不能过海?是不是再加一条小渔船,防备一下,万一航空母舰翻了,我这小船还能抵挡一阵……”——这种思惟不符合逻辑。航空母舰都不能过,你的小渔船还管用吗?说明他既不认识航空母舰,甚至也不认识小渔船,为什么?航空母舰没有过不了的海,他不知道。小渔船是不可能过得了大海,他也不知道。他把航空母舰看得太低,把自己的小渔船看得太高了,两个都错误。
什么意思呢?念佛就是乘阿弥陀佛的航空母舰,怕念佛不管用再种种杂行杂修,就是备用小渔船。有人讲啦,“万一念佛不能往生,再靠我修的这一点,补充一下”,就好像说“六字名号大愿船如果不能救度我们,再靠我们修行的这一点点补充一下”,那个就是杂行杂修了,是不合逻辑的。念佛的航空母舰都不行,杂行的小渔船怎么行呢?所以,念佛是决定往生之道。
喜欢杂行杂修的人,就是把阿弥陀佛名号看得太低,把自己的杂行功德看得太高了。
讲这一切,是让大家的心专注在这句六字名号上,并不是说“那我不用行善积德了。”这是两个概念,那些是我们佛教徒应当做的,只是不可以把我们凡夫所做的有漏有为的杂毒之善,居然拿它凌驾于六字名号之上,这个就有点太自不量力了,这个也是不了解六字名号的殊胜功德。
信佛
上面是十段经文的证据,每一段经文,都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些都是佛金口所讲的,我们是佛教徒,要信佛,可是信佛不容易,因为我们是凡夫,往往执著。
信佛怎么信呢?佛怎么说,你就怎么信,这才是有智慧。佛说念佛往生,你不要打个问号,“念佛真能往生吗?”
“老李,释迦牟尼佛说念佛能往生,你看能不能往生?”
老李说:“我看不行!”
“唉唉,那我听你的;老张,你看呢?”
老张说:“我也觉得危险。”
我们到底是信佛呢,还是信老张、老李呢?你问一万个人,他们都说:“单念佛不能往生。”只有释迦牟尼佛说:“一向专念弥陀名号,必生极乐!”结果我们不相信释迦牟尼佛,我们相信凡夫俗子,这是因为我们心中没有智慧。
信佛,佛这么讲,当下信顺,你能当下信顺,你是有智慧的人。
信佛,其实不需要理解,也不需要你读很多书,佛怎么说,你怎么相信就好了。
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一开始就讲了(这句话把我们吓一跳):
从是西方,
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十万亿佛土之外有极乐世界,你也没有看见,你拿望远镜也看不到,科学家用哈伯望远镜对著太空看,也还没有看到。你信了,就信了。并不因为你是教授才能相信这句话,也不因为我是老百姓,一字不识,就不能相信——你相信就相信了。
信心是智慧的体现,同时,信心也是力量的体现,能相信佛讲的话,有智慧,有力量!一个人再有学问,如果他不能信受佛语,他的心是软弱无力的。
(六)祖师的解释
我们再来看第六“祖证”,就是祖师的教证,证明念佛是多善根福德。也列举了十条文。
1、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真实功德
第一段,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说:功德有两种,一个是真实功德,一个是不实功德。什么是真实功德呢?
从菩萨清净智慧业起,
庄严佛事,
依法性,入清净相,
是法不颠倒,不虚伪,
名为真实功德。
云何不颠倒?
依法性,顺二谛故;
云何不虚伪?
摄众生,入毕竟净故。
这一段要详细解释不容易,但大意很明白:菩萨所修,随顺法性,为真实功德,不颠倒、不虚伪,能摄众生归入净土,毕竟成佛。法藏菩萨历劫顺性而修,成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能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成佛。六字名号就是真实功德。
不实功德
什么是不实功德呢?凡夫众生所修的一切人天诸善,都不是真实功德。真实功德就是多善根,不实功德当然是少善根福德了。进一步来说,不真实,等于没有,连“少”都很难说。我们看原文:
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
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
是故名不实功德。
我们是凡夫,所能修行的,不过是人天的善法,修行善因,能得善果,但不管是因中人天诸善,还是果上人天福乐,“皆是颠倒,皆是虚伪”。为什么叫颠倒?前面说“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心不开悟,不离我相,不顺法性,乖离法本,求升反堕,永远沉在三恶道当中,不能出离,是名颠倒;怎么叫虚伪?无常变灭,不是真实,没有契入法性的功德,所以叫做虚伪。比如说布施,菩萨三轮体空,能施之我本空、受施之人也空、所施之物也空,所修功德无不真实;凡夫三相坚固:我在布施,将来得福——我相希求坚固;他受我施,得我恩惠——人相慢心坚固;这些财物,都是我布施的——物相贪惜坚固。这样修行,穷劫累劫也不可能修出去。
以佛性功德来说,我们这样的修行是有漏有为的生灭法,叫做虚伪,叫做不实功德。
因果相顺
请问大家:拿不真实的功德要往生真实功德的极乐世界,拿颠倒的因想得到极乐不颠倒的果,这个可能吗?这个不可能!因果不相顺。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清净庄严、真实涅槃的国土,要往生真实涅槃的净土,一定要有真实涅槃的因,这个因是什么呢?就是六字名号,六字名号本来是实相法,是阿弥陀佛无上的功德,所以,持六字名号往生极乐国土,这个是因果相顺。
也像昨天打的比喻,拿到了国王的圣旨,到王宫里去拜见国王,这才因果相顺、完全相应、境界一致。你拿你自己开的条子,要去见国王,见不到的。
“南无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给我们亲自签名的名号,祂以六字名号来邀请我们,“十方的众生,称念我的名号,我迎接你回归我的净土!”这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邀请书。
2、善导大师《法事赞》
我们看第二段,出自善导大师的《法事赞》。《法事赞》是善导大师以赞偈的形式解释《阿弥陀经》的要义,其中这四句话是非常著名的,也就是解释《阿弥陀经》“少善根不得往生,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这一段往生正因的经文(《善导大师全集》437页):
极乐无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涅槃报土
“极乐无为涅槃界”,善导大师判定极乐世界是报土、无为涅槃的境界。“为”就是造作,“无为”就是远离人为的造作,是性地功德的自然展现。一切的造作,都是有为,不是无为。比如说我们造一栋楼,楼是有为法,将来会灭;建一座寺院,也会随著时间的推移而荒废,这都是有为法。只有佛性是无为,极乐世界是无为的,它是涅槃的境界,涅槃是不生不灭,无衰无变,法尔常住。当然这个较难理解,总之,这是非常高妙的佛土境界,是佛性完全展现的境界。
杂善不生
像这么高妙的佛土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就是解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导大师把“少善根福德因缘”用“随缘杂善”四个字来说明。什么叫“随缘杂善”呢?不是专念弥陀名号,而是随著自己的兴趣、爱好、缘份,遇到这个学这个,遇到那个学那个,这叫随缘;这个也修,那个也修,叫“杂”;所修的都是善法,所以说“善”。以我们凡夫的随缘杂善(前面昙鸾大师说是“不实功德”),要往生涅槃界,不可能!所以说“恐难生”,“恐怕你不能往生啊!”善导大师讲得比较委婉,意思是要我们舍弃随缘杂善,而应当怎么样?专修念佛。
专念必生
所以下面说“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故使如来选要法”,就是经文所说的“闻说阿弥陀佛”。我们听释迦牟尼佛讲说阿弥陀佛名号,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要法。既然随缘杂善不能往生,前面释迦佛又劝我们去往生,我们顶多只能修点随缘杂善,又不能往生,那怎么办?释迦牟尼如来既劝我们往生,祂就要为我们选择一个往生的方法。选,是释迦牟尼佛来选,所以,我们净土法门,老师很高明,是释迦佛,祂亲自为我们选,选得很准,选得很稳,选得不复杂,选得很安乐;不可能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的,还会有差错,还会有闪失。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的方法,人人都能做到,而且是最殊胜的,是第一的,不会是第二、第三。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所选取的“要法”,是什么法门?“教念弥陀专复专”,就是“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要专,还要再专,一个“专”字还不足以形容释迦牟尼佛的老婆心切。
“五浊恶世的众生,你要专念佛啊!”
“佛啊!我已经答应专念佛啦!”
“专了,还要再专哪!”
一路专到底,心也专、行也专,今天专、明天也专,在佛堂里专、离开佛…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