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福真的大得很!但是,“不如有人,于後惡世”,就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像我們現在五濁惡世,這個末法時代;惡世的衆生,內心沒有清淨,並不是清淨心念佛,是惡世苦惱的衆生;“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一聲念佛的善根福德,勝過一天一千裏、走一千年的七寶供養——我們怎麼可以思量這句名號的功德呢?
所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多善根福德。
航空母艦對小漁船喻
大家學習到這裏,念佛就有信心了,就不會因擔心害怕空空蕩蕩的而左顧右盼了,“這樣行不行,那樣行不行……”如果念佛都不行,那就死定了,沒有什麼辦法了。念佛是最行的,如果還不行,那還有什麼辦法呢?
就好像我們過海一樣,乘上一艘超級航空母艦,你還在那裏“這個能不能過海?是不是再加一條小漁船,防備一下,萬一航空母艦翻了,我這小船還能抵擋一陣……”——這種思惟不符合邏輯。航空母艦都不能過,你的小漁船還管用嗎?說明他既不認識航空母艦,甚至也不認識小漁船,爲什麼?航空母艦沒有過不了的海,他不知道。小漁船是不可能過得了大海,他也不知道。他把航空母艦看得太低,把自己的小漁船看得太高了,兩個都錯誤。
什麼意思呢?念佛就是乘阿彌陀佛的航空母艦,怕念佛不管用再種種雜行雜修,就是備用小漁船。有人講啦,“萬一念佛不能往生,再靠我修的這一點,補充一下”,就好像說“六字名號大願船如果不能救度我們,再靠我們修行的這一點點補充一下”,那個就是雜行雜修了,是不合邏輯的。念佛的航空母艦都不行,雜行的小漁船怎麼行呢?所以,念佛是決定往生之道。
喜歡雜行雜修的人,就是把阿彌陀佛名號看得太低,把自己的雜行功德看得太高了。
講這一切,是讓大家的心專注在這句六字名號上,並不是說“那我不用行善積德了。”這是兩個概念,那些是我們佛教徒應當做的,只是不可以把我們凡夫所做的有漏有爲的雜毒之善,居然拿它淩駕于六字名號之上,這個就有點太自不量力了,這個也是不了解六字名號的殊勝功德。
信佛
上面是十段經文的證據,每一段經文,都是铿锵有力、擲地有聲——這些都是佛金口所講的,我們是佛教徒,要信佛,可是信佛不容易,因爲我們是凡夫,往往執著。
信佛怎麼信呢?佛怎麼說,你就怎麼信,這才是有智慧。佛說念佛往生,你不要打個問號,“念佛真能往生嗎?”
“老李,釋迦牟尼佛說念佛能往生,你看能不能往生?”
老李說:“我看不行!”
“唉唉,那我聽你的;老張,你看呢?”
老張說:“我也覺得危險。”
我們到底是信佛呢,還是信老張、老李呢?你問一萬個人,他們都說:“單念佛不能往生。”只有釋迦牟尼佛說:“一向專念彌陀名號,必生極樂!”結果我們不相信釋迦牟尼佛,我們相信凡夫俗子,這是因爲我們心中沒有智慧。
信佛,佛這麼講,當下信順,你能當下信順,你是有智慧的人。
信佛,其實不需要理解,也不需要你讀很多書,佛怎麼說,你怎麼相信就好了。
比如說,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一開始就講了(這句話把我們嚇一跳):
從是西方,
過十萬億佛土,
有世界,名曰極樂,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十萬億佛土之外有極樂世界,你也沒有看見,你拿望遠鏡也看不到,科學家用哈伯望遠鏡對著太空看,也還沒有看到。你信了,就信了。並不因爲你是教授才能相信這句話,也不因爲我是老百姓,一字不識,就不能相信——你相信就相信了。
信心是智慧的體現,同時,信心也是力量的體現,能相信佛講的話,有智慧,有力量!一個人再有學問,如果他不能信受佛語,他的心是軟弱無力的。
(六)祖師的解釋
我們再來看第六“祖證”,就是祖師的教證,證明念佛是多善根福德。也列舉了十條文。
1、昙鸾大師《往生論注》
真實功德
第一段,昙鸾大師的《往生論注》說:功德有兩種,一個是真實功德,一個是不實功德。什麼是真實功德呢?
從菩薩清淨智慧業起,
莊嚴佛事,
依法性,入清淨相,
是法不顛倒,不虛僞,
名爲真實功德。
雲何不顛倒?
依法性,順二谛故;
雲何不虛僞?
攝衆生,入畢竟淨故。
這一段要詳細解釋不容易,但大意很明白:菩薩所修,隨順法性,爲真實功德,不顛倒、不虛僞,能攝衆生歸入淨土,畢竟成佛。法藏菩薩曆劫順性而修,成爲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能攝念佛人歸于淨土成佛。六字名號就是真實功德。
不實功德
什麼是不實功德呢?凡夫衆生所修的一切人天諸善,都不是真實功德。真實功德就是多善根,不實功德當然是少善根福德了。進一步來說,不真實,等于沒有,連“少”都很難說。我們看原文:
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
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僞,
是故名不實功德。
我們是凡夫,所能修行的,不過是人天的善法,修行善因,能得善果,但不管是因中人天諸善,還是果上人天福樂,“皆是顛倒,皆是虛僞”。爲什麼叫顛倒?前面說“從有漏心生,不順法性。”心不開悟,不離我相,不順法性,乖離法本,求升反墮,永遠沈在叁惡道當中,不能出離,是名顛倒;怎麼叫虛僞?無常變滅,不是真實,沒有契入法性的功德,所以叫做虛僞。比如說布施,菩薩叁輪體空,能施之我本空、受施之人也空、所施之物也空,所修功德無不真實;凡夫叁相堅固:我在布施,將來得福——我相希求堅固;他受我施,得我恩惠——人相慢心堅固;這些財物,都是我布施的——物相貪惜堅固。這樣修行,窮劫累劫也不可能修出去。
以佛性功德來說,我們這樣的修行是有漏有爲的生滅法,叫做虛僞,叫做不實功德。
因果相順
請問大家:拿不真實的功德要往生真實功德的極樂世界,拿顛倒的因想得到極樂不顛倒的果,這個可能嗎?這個不可能!因果不相順。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清淨莊嚴、真實涅槃的國土,要往生真實涅槃的淨土,一定要有真實涅槃的因,這個因是什麼呢?就是六字名號,六字名號本來是實相法,是阿彌陀佛無上的功德,所以,持六字名號往生極樂國土,這個是因果相順。
也像昨天打的比喻,拿到了國王的聖旨,到王宮裏去拜見國王,這才因果相順、完全相應、境界一致。你拿你自己開的條子,要去見國王,見不到的。
“南無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給我們親自簽名的名號,祂以六字名號來邀請我們,“十方的衆生,稱念我的名號,我迎接你回歸我的淨土!”這六字名號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邀請書。
2、善導大師《法事贊》
我們看第二段,出自善導大師的《法事贊》。《法事贊》是善導大師以贊偈的形式解釋《阿彌陀經》的要義,其中這四句話是非常著名的,也就是解釋《阿彌陀經》“少善根不得往生,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這一段往生正因的經文(《善導大師全集》437頁):
極樂無爲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複專。
涅槃報土
“極樂無爲涅槃界”,善導大師判定極樂世界是報土、無爲涅槃的境界。“爲”就是造作,“無爲”就是遠離人爲的造作,是性地功德的自然展現。一切的造作,都是有爲,不是無爲。比如說我們造一棟樓,樓是有爲法,將來會滅;建一座寺院,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荒廢,這都是有爲法。只有佛性是無爲,極樂世界是無爲的,它是涅槃的境界,涅槃是不生不滅,無衰無變,法爾常住。當然這個較難理解,總之,這是非常高妙的佛土境界,是佛性完全展現的境界。
雜善不生
像這麼高妙的佛土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就是解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導大師把“少善根福德因緣”用“隨緣雜善”四個字來說明。什麼叫“隨緣雜善”呢?不是專念彌陀名號,而是隨著自己的興趣、愛好、緣份,遇到這個學這個,遇到那個學那個,這叫隨緣;這個也修,那個也修,叫“雜”;所修的都是善法,所以說“善”。以我們凡夫的隨緣雜善(前面昙鸾大師說是“不實功德”),要往生涅槃界,不可能!所以說“恐難生”,“恐怕你不能往生啊!”善導大師講得比較委婉,意思是要我們舍棄隨緣雜善,而應當怎麼樣?專修念佛。
專念必生
所以下面說“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複專”。“故使如來選要法”,就是經文所說的“聞說阿彌陀佛”。我們聽釋迦牟尼佛講說阿彌陀佛名號,這是釋迦牟尼佛爲我們選要法。既然隨緣雜善不能往生,前面釋迦佛又勸我們去往生,我們頂多只能修點隨緣雜善,又不能往生,那怎麼辦?釋迦牟尼如來既勸我們往生,祂就要爲我們選擇一個往生的方法。選,是釋迦牟尼佛來選,所以,我們淨土法門,老師很高明,是釋迦佛,祂親自爲我們選,選得很准,選得很穩,選得不複雜,選得很安樂;不可能釋迦牟尼佛爲我們選的,還會有差錯,還會有閃失。釋迦牟尼佛爲我們選的方法,人人都能做到,而且是最殊勝的,是第一的,不會是第二、第叁。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五濁惡世的衆生所選取的“要法”,是什麼法門?“教念彌陀專複專”,就是“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阿彌陀佛,要專,還要再專,一個“專”字還不足以形容釋迦牟尼佛的老婆心切。
“五濁惡世的衆生,你要專念佛啊!”
“佛啊!我已經答應專念佛啦!”
“專了,還要再專哪!”
一路專到底,心也專、行也專,今天專、明天也專,在佛堂裏專、離開佛…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