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P8

  ..续本文上一页堂还专,叫“专复专”。

   总之,这段赞偈说明两件事:“随缘杂善”是“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称念弥陀名号专复专,决定能往生,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定的,这个就是多善根福德。

   3、善导大师《般舟赞》~一

   好,我们再往下看,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的一首赞偈,有四句话:

   种种思量巧方便,

   选得弥陀弘誓门;

   一切善业回生利,

   不如专念弥陀号。

   在《善导大师全集》570页,大家回去可以对照上下文来看。

   释迦牟尼佛费尽种种心思、种种考虑,运用种种善巧、种种方便,为我们选得阿弥陀佛弘誓大愿业力的法门。“一切善业”,定善、散善等等一切修行善业,回向求生都有利益;但是,“不如专念弥陀号”,利益更大。所谓“种种思量巧方便”,就是用“一切善业回向求生”,这是释迦牟尼佛巧设的方便,目的是由此方便导归真实——选得弥陀弘誓门;“弥陀弘誓门”,就是“专念弥陀号”。

   一切善业回向求生,不如专念弥陀名号,很显然,“专念弥陀名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除此之外的“一切善业”都是少善根少福德。

   4、善导大师《般舟赞》~二

   接下来,《般舟赞》(《善导大师全集》576页):

   万行俱回皆得往,

   念佛一行最为尊;

   回生杂善恐力弱,

   无过一日七日念。

   种种修行,点滴诸善,通通用来回向求生,果然如此,也都能往生;但与念佛还是不能比,念佛一行最尊最贵,最上最高。靠种种的杂行杂善回向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力量只怕不够,杂善回向求生的力量太薄弱了,叫“回生杂善恐力弱”(前面说“随缘杂善恐难生”,道理一样);那么怎样呢?“无过一日七日念”,回生杂善不能超过一日七日的念佛,“一日七日”就是《阿弥陀经》讲的“若一日……若七日”专心念佛,不能超过这个。万行皆非尊,念佛最为尊;杂善恐力弱,念佛功最强。万行杂善是少善根,念佛名号是多善根。

   前面说“万行俱回皆得往”,就是都能往生;底下又说“回生杂善恐力弱”,就是恐怕不能往生。这不是矛盾吗?不矛盾!杂行回向虽然能够往生,往生只在边地,莲胎之内;要想直入报土,不处莲胎,那力量就不够,必须专修念佛。

   5、善导大师《观经疏》

   在《观经疏》里边,善导大师这样说: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

   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自余”,除了念佛之外的一切修行,“虽名是善”,“虽”这个字是转折语气,“是善”,比如说我们拜忏、诵经、持咒,都有功德,都有利益,都是佛教的善法修行;虽然是善,但如果比念佛呢?“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无法相比,你诵这个经跟诵那个经还可以比,但是跟念佛就没法相比了。就好像同是地面上的东西,一层楼低,百层楼高;小山低,大山高,不管它们相差有多大,但总之还是可以相比的。但是,地跟天就没法比了,那是不可高低相比的。其他的种种修行虽然是善,如果跟念佛相比,余行好像是地,念佛就好像是天,无法相比。

   这个是我们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的解释。

   6、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明朝的莲池大师说得也很清楚,在《弥陀疏钞》里边,莲池大师这样讲:

   欲生彼国,须多善多福。

   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执持名号,愿见弥陀,

   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也。

   故当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要往生极乐净土,需要多善多福,那么,怎样才有多善多福呢?“今持名”,持念阿弥陀佛名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也”,没有其他的修行能够得到这样的赞叹,其他是善是福,但是名号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是“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故当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以持名做为我们往生净土的正行;发菩提心是圣道法门、净土法门各宗各教都非常重视的,可是莲池大师在这里解释说:“你只要称念弥陀名号,愿生净土,这个就是发菩提心了。”发菩提心叫做善根,修六度万行叫做福德,我们念佛既是福德也是善根,因为这句名号里边通通包括了。

   7、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一

   下面是蕅益大师的解释,他在《弥陀要解》里这样讲:

   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

   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

   皆不可得生净土。

   这是解释“少善根福德”。“声闻、缘觉”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他们已经是离开三界的圣者了,但是以他们这样,仍然不能到净土,为什么?“菩提善根少”,他们还没发广大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善根),他们自己了生死,菩提心不够。而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界,靠声闻、缘觉自己是不能往生的;凡夫所修的人天有漏的福业,福德很少。所以人天诸善、声闻、缘觉,他们都不能往生彼佛净土;那靠什么能往生呢?往下看。

   8、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二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

   以名召德,罄无不尽。

   六字名号是万德洪名,以名号来召引、含摄阿弥陀佛的功德,所有的功德都包含在名号之内,叫做“罄无不尽”,没有一点遗漏在外。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圆满的善根福德。

   “以名召德”,在世间很难找到相应的比喻,我们只是大致地通过世间的例子来启发大家。比如说,有这样一句俗话:“久闻大名,如雷贯耳。”这个人的道德、学识、功行都包含在他的名当中,人们听到他的名,就知道他是了不起的人物,这叫“久闻大名”。

   品牌商标喻

   再比如我们刚才讲的商标的比喻。商标就是一个商业标志、一个标号,名牌也就是一个名字、一个招牌,但是一个著名的世界商标、品牌,往往价值多少亿美金。这可以叫“以名召财”,财做成名,名就是财。还有我们讲,县长、市长、省长,也都是名,但有这个名,就有这个权,这叫“以名召权”,权构成名,名就是权。你有什么名,就有什么权。

   当然这是世间的,商界就以名召财,政界就以名召权,佛菩萨是出世间的,是功德界,所以“以名召德”。

   帝王赦罪喻

   像康熙大帝,他御笔一挥,“康熙”,啊!这个名里就有他帝王的威德。犯了死刑的,可以免你的罪;平民百姓,可以提升官职。

   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威德,就可以让我们免除三界六道的轮回,本来我们是判了死刑了,要堕落地狱了,但是六字名号能消除我们的罪业。

   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大赦十方众生,“我成了佛了,就要普遍赦免十方众生的罪业,让他们不再轮回,通通回归我的净土。”祂凭什么呢?靠祂的名号,“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六字名号含摄一切的功德,所以才可以普遍平等地救度我们,赦免我们的罪业。 阿弥陀佛,名就是德,德即是名;阿弥陀佛有多少功德,名号就是多少功德,多善多福,圆满无上。

   9、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三

   下面: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

   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

   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

   蕅益大师这几段话,确实讲得非常到位,非常好。我们前面也讲了,阿弥陀佛说“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怎么令我们功德成就呢?《无量寿经》这样讲:“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就得到了无上功德。蕅益大师也是依这句经文做的解释。《阿弥陀经》说往生西方须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善根为往生之因,福德为往生之缘,所以说“善根、福德、因缘”,有善根之因,有福德之缘,因缘具足,必得往生。只有因,没有缘,不能往生;只有缘,没有因,也不能往生。

   我们没有善根,我们也没有福德,既缺因,又少缘,怎么往生?

   好,你没有,佛来给你。祂怎么给?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祂发的四十八大愿,做为我们多善根之因。善根之因,说白了,就是愿生净土的愿心,有此愿心,即是有了往生之因。“造罪的众生,你没有大愿,不敢求生诸佛净土,我为你发四十八大愿,令你愿生我的净土”,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好了,我们愿意去往生,那等于是佛的愿心成为我们的愿心;佛的愿心是善根之极,佛的愿心成为我们的愿心,善根还能不多?所以说“多善根之因”。

   我们没有福德,佛“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所谓“大行”,就是兆载永劫的六度万行,祂所有的一切修行,充天充地、充塞法界的福慧功德,含摄在六字名号里边,布施给我们,做为我们的福德,成为我们往生的“多福德之缘”。

   信愿行一体

   “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让信愿念佛的人,念念成就同佛一样的功德。

   “信愿持名”——信顺弥陀的救度,愿生弥陀的净土,称念弥陀的名号;信愿行是一体的。信,信念佛往生;愿,愿念佛往生;行,行念佛往生。信愿行,都是以“念佛往生”为体,信是信这个,愿是愿这个,行还是行这个。

   “念念成就”,信愿念佛的人,念念之间,他每念每念的念佛,当下成就了跟六字名号一样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名号,既是善根,也是福德,既是因,也是缘,念念念佛,念念因缘具足,念念因缘具足,念念往生成就。不是一念成就,一念不成就;也不是要达到禅定一心的念佛才成就,没有达到就不成就;也不是平时念佛不成就,临终最后一念才成就;是只要有信愿,念念念佛,念念成就。成就,就是完成了,决定了,不可能再改变了。念念成就,就是念念往生决定,…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阿弥陀经略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