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胜易 第三章 弥陀光明 唯摄念佛▪P2

  ..续本文上一页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没有六字名号,就没有我们的往生;没有我们的往生,那阿弥陀佛的正觉怎么可能成就呢?没有六字名号,就没有阿弥陀佛的存在,阿弥陀佛就没有生命了。

   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六字名号的真实义的话,我们心中的阿弥陀佛就不是一尊活的佛,就是一尊遥远的、陌生的、死板的佛。我们在这里苦苦哀求,好像佛还没有一点感动。

   如果我们知道六字名号是佛的生命、是佛的召唤、是佛的约束、是佛的慈悲、是佛的本愿,那我们所念的佛就是活的佛。

   阿弥陀佛活在什么地方?阿弥陀佛住在哪里?“佛住何处?佛住六字名号中”,阿弥陀佛就住在“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里面,我们念佛,也住六个字里面,六个字一展开来,就是极乐世界,就这样的不可思议。

   所以,如果我们想见佛,很容易,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就跟佛接触了,“南无阿弥陀佛”是佛的声音。佛的形象我们见不到,“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法身怎么见呢?说“报身庄严”,我们也不能观想,同样见不到。佛就很慈悲,知道我们众生见不到,怎么办呢?用声音来和我们接触。我们听到佛的声音,等于见到佛了。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佛的声音啊!就像一个小孩子,从小离家流浪,结果两个眼睛也瞎掉了,爸爸找他,来到他面前,他见不到爸爸了,爸爸就喊他的名字,“小宝啊!” (“南无阿弥陀佛啊”)孩子听到了爸爸的声音,就知道:这是我的父亲,他心里面就有安慰感,“哦,我可以回家了!”

   阿弥陀佛当然我们观想不来呀,阿弥陀佛就用他的声音来呼唤我们,“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每念出来的一声声,都是佛的呼唤,这就是佛的声音哪!佛的声音都听到了,怎么跟佛还隔得远呢?所以《观经》说:“阿弥陀佛去此不远。”就在你的旁边,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就能救你,如果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仅仅认为是声音、它不能救你的话,那你念得再多,怎么能往生呢?你所念的这六个字,就能救你,你才能够往生。有声音,必定有实体,“名即是体”,名号就是佛的本体。

   佛是这样,但我们众生不是这样,比如说你叫张某某,你的名字写在墙上,你的人还站在大厅里边。佛就不一样,佛的名字在墙上,佛的德能也就在那墙上,名就是体。

   大家千万不能小看这几个字。我给大家讲一个感应故事,来证明“名即是体”。湖北潜江有一位韩居士,很信仰南无阿弥陀佛,经常跟人家讲念佛的道理。有一位年轻人,叫凡莲艺,她丈夫晚上一躺下睡觉,就见一道白光从窗户飘进来,落到身上,呼吸困难,动弹不得,内心很惶恐,夫妻两个束手无策,请教韩居士。韩居士根据《净宗讲义》所讲念佛人身上有佛光,以及鬼神见佛光是一敬、二怕、三退让的道理 (第一,尊敬念佛的人,不会来欺负;第二,怕佛的光明,不敢来欺负;第三,退让到旁边),韩居士跟她讲:“没有问题,小事一桩,很好解决。”就给了她四张卡片,上面写著「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叫她将卡片分别放在床的四个角上,然后夫妻俩在床上念佛。凡莲艺按照韩居士所说行事,果然当天晚上白光就不来了,高兴得不得了。

   佛的名号在这个地方,佛就在这个地方,就能放出光明。所以,在南方很多发生过车祸的地方,人们往往在那里立一块刻有“南无阿弥陀佛”的石碑,为了醒目,刷上红漆,这块石碑就能度亡灵,这里就会变得安全。

   名号所在的地方,就是佛所在的地方,“名即是体”,这叫佛不可思议,“分身无数亿”、“遍十方刹”、“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我们众生就依名号而得度,依别的我们得度不了,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观想不来,念佛总可以吧!所以,佛就现名号之身来度我们,让我们称念,让我们往生。

   所以,我们念佛是太自在了,“念佛”,念的就是佛,谁敢说念的不是佛啊?但是,我们往往觉得:“我念的是佛的名字,还有另外的佛来救我。”不是那回事。念的六字名号,本身就是佛的功德;临终接引我们的佛,还是六字名号所显现出来的佛,不是六字名号之外的佛。名号之外没有佛,佛之外没有名号,一体的,这个叫“名即是体”,这是佛的境界。若论佛体,唯是功德,以功德为体,六字名号就是佛一切功德总聚。

   唯觅念佛往生人

   因此,善导大师于《往生礼赞》以偈赞云: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阿弥陀佛功德巍巍,像一座晃耀的金山一样,只有念佛的人,才蒙受阿弥陀佛的光明照摄,当知念佛是符合弥陀的本愿,本愿最为强大,是强缘。

   善导大师讲的话是很干脆、决断的,让我们听到以后,感觉道路很明确,一点不含糊,而且内心很安慰,很安全,很安乐。听别的人讲,就没有这个效果,搞得很复杂,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往生。善导大师讲得很简单:“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又说:“唯摄念佛,不照余杂业行者。”说得很明朗。

   又于《般舟赞》云:

   相好弥多八万四 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 唯觅念佛往生人

   这都是大实话,好懂!阿弥陀佛八万四千相好,其光明普照十方,不是为了别的目的放出光明,为了什么呢?只是寻找念佛的人,让我们往生。佛的光明就是佛的眼睛,就是佛的智慧,我们口中念佛,佛怎么不知道?马上就摄取不舍了。

   那有人讲了:“念佛就摄取不舍了,我就念一声,不再念了。”不念了,就失去资格了,为什么?“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如果你不再念佛了,就放弃了“念佛众生”的资格,享受不到“摄取不舍”的利益。你念佛,才是念佛众生。当然,并不是说从早到晚一秒都不停才叫念佛众生,就是我们心里边以念佛为主。事情来了,就解决事情;忙完了,就来念佛,念佛是主要的,这就是念佛众生。

   比如说学生可以在寒暑假享受半票待遇 ── 作为学生,并不是说一天二十四小时在课堂读书才叫学生,他是读书为主,还要照常吃饭、娱乐、睡觉。我们念佛众生,念佛往生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和心愿,至于世间的事情,照顾家庭、教育儿女、服务社会等等,自然而作,不违背念佛的道理,仍然是念佛众生。如果说“我五个月、八个月、一年、十年我不念佛了”,那就没有资格叫念佛众生了。就像学生一样,他退学了,一年两年不上学了,那就不叫学生了,再去买票,买不到半票了,没有学生资格了。那如果是你得病了,休学一个月,甚至半年,那还是学生,因为是特殊情况,不是你自己放弃。如果我们有烦恼,或有事情障碍,不能从早到晚一直念佛,仍然是念佛众生。

   我们心里念佛,佛知道;是不是专门念佛的众生,佛知道,不用欺骗,人骗得了,佛骗不了。

   “唯觅念佛往生人”,“觅”是寻找,善导大师把弥陀解释得很人格化,让我们一听很生动,“阿弥陀佛在找我们念佛的人”,就好像海洋救护队搜索海难幸存者一样,阿弥陀佛用他的心光普遍照耀十方世界,搜索念佛的众生,我们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就找到了,佛找到我们,还会让我们跑掉吗?摄取不舍了。就怕我们背弃佛的誓愿。

   最尊第一

   若论光明,一切诸佛皆有,

   然而,以弥陀光明为最尊第一,非诸佛光明可及。

   之所以最尊第一,释尊以十二光佛之德说明之。

   所有的佛都有光明,然而,阿弥陀佛的光明,别的佛的光明不能比,为什么?别的佛的光明不能摄取凡夫到净土去,阿弥陀佛的光明有这个功能。《无量寿经》有无碍光佛、无边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等十二种德号,可见阿弥陀佛的光明是多么不可思议。

   而于此之前,便预先概要地叹誉而言:

   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

   诸佛光明 所不能及

   若论光明,诸佛都有,但若论效果,诸佛的光明比不上阿弥陀佛的光明,因为只有弥陀的光明有摄取凡夫众生的功能。那当然了,我们是专念弥陀呢?还是再念别的名号呢?懂道理的人,自然专念弥陀啦!

   又,释尊为了显明弥陀威神功德之独一无二、至高无上,

   而于《大阿弥陀经》极口崇仰赞叹曰:

   诸佛中之王也

   光明中之极尊也

   阿弥陀佛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大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另外一个译本,在《大阿弥陀经》中,世尊怎样赞叹呢?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

   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光中之极”、“光中之尊”,

   不只释尊极口赞仰,十方诸佛也异口同声以“不可思议”赞叹之,

   《无量寿经》言:

   十方恒沙 诸佛如来 皆共赞叹

   无量寿佛 威神功德 不可思议

   连十方诸佛都要这样称赞了,都这样敬佩无加了,那我们凡夫念这句名号,其利益是可想而知的。

   《无量寿经》第十七“诸佛称名”愿,十方诸佛为我们做了示范,诸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教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念佛法门是直接由十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名号,而让我们也来这样称念弥陀名号。

  

  

  

《念佛胜易 第三章 弥陀光明 唯摄念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