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诸佛菩萨 护持念佛
刚才有位莲友问到关于护身符的问题,你读到这一段,那你心中就很欢喜了。
“一向专称”既是弥陀本愿独一无二、至高无上之行,
已与弥陀机法一体,常蒙弥陀光明环照围绕,不相舍离,
可说与佛同在,与佛同行,故亦蒙“一切诸佛之所护念”(《阿弥陀经》)。
弥陀本愿里只讲了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叫“独一无二”;阿弥陀佛名号含摄一切功德,所以叫“至高无上”。
念佛,跟阿弥陀佛成为一体,为什么?我们念佛,佛的光明就摄取我们,这就成为一体了,“摄取”就是抓住不放。就像我用手抓住这只杯,它就掉不下去,“摄取不舍”,这只杯就和我的手成为一体。
关于“摄取不舍”,有一个典故。有一位乡下的老太婆,她不懂得“摄取不舍”的含义,就向佛礼拜,请求阿弥陀佛加被她懂得什么叫“摄取不舍”,她拜了七天佛,第七天晚上,她就作了一个梦,梦见阿弥陀佛,很高大,伸一只手下来,抓住她细细的胳膊。她从来没看见这么高大的佛,内心有一点害怕,想挣脱。阿弥陀佛紧紧抓住她的手不放,而且开口讲了话:“这就是摄取不舍。”她恍然大悟,感动得痛哭流涕,说:“摄取不舍原来就是这样的慈悲,抓住想逃跑的人,不让他跑掉。”
我们念佛的时候,往往有点疑惑心,“到底能不能往生啊?”这没有障碍!疑惑心一起,就好像有点想逃跑的意思。但是,弥陀以不舍的慈悲抓住我们,白天、晚上用光明摄护我们,不相舍离。所以,念佛的人跟阿弥陀佛同在,跟阿弥陀佛同行,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害怕,没有恐惧。念佛,头顶上有四十里的光明,佛的光明在我们周围环绕,虽然肉眼不能见,却真实地存在,所以“与佛同在,与佛同行”。
有两句偈子很好:“朝夕同起卧,出入共相随。”我们起床了,阿弥陀佛也起床了,陪我们一道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跟佛一体了嘛;我们晚上睡觉,阿弥陀佛陪伴我们,在旁边守护;我们出去办事,阿弥陀佛跟在旁边保佑我们;坐车的时候,“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佛,一路平安,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回来了,阿弥陀佛也跟在旁边,如影随形,也回来了,所以,我们没有孤单。我们念佛众生虽然是凡夫,但是和阿弥陀佛成为一体,十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自然也就护念我们了,所以蒙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是《阿弥陀经》的经文。护念谁呢?护念念佛的人,为什么护念我们呢?因为我们与弥陀一体,必定成佛。
故善导大师于《往生礼赞》云:
若称佛往生者,常为六方恒河沙等诸佛之所护念。
如果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愿往生净土的人,日日夜夜被六方恒河沙等诸佛护持(不是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也不是一方佛,是六方恒河沙等诸佛),你出门多么浩浩荡荡啊!很多佛来护持你,周围环绕。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两岸四十里宽都是沙,沙子很细,一把沙子就数不清了,恒河多少沙?没法数。有六方恒河沙那么多的佛护念念佛众生。你要不往生,岂不是这六方恒河沙等诸佛一点力量也没有了?我们要出门的话,四个人的轿子就抬出去了,八个人的大轿抬得更稳当,六方恒河沙诸佛把你抬到净土去,太轻松啦!有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受其顶,十方诸佛的光明周匝环绕,怎么不到净土呢?
又于《观念法门》云: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
故名《护念经》。
善导大师解释一心不乱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这生一心专念就是解释《阿弥陀佛》一心不乱。善导大师解释“一心不乱”很简单,不是怎样的禅定功夫,而是“一心专念”,一心一意念佛,一心一意靠倒阿弥陀佛,愿意往生净土,这是我们凡夫能够做到的,如果你做不到,那是你不愿意做,三心二意。
护念之意
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中设问:“舍利弗,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善导大师解释说:念佛的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诸佛护念,所以,《阿弥陀经》又叫做《护念经》。
读了《阿弥陀经》,如果感受不到十方诸佛的护念,那你没读懂。六方恒河沙诸佛护念,越读越欢喜,“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读完不过瘾,又来了“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越读越过瘾,读得很高兴。《阿弥陀经》确实是这样,什么叫经典的加持力?读完觉得信心百倍、往生有份,就是加持力,如果读完了觉得往生无份,那是经典没读懂。
《护念经》意者,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
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
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护念经》的意思是什么呢?阿弥陀佛护念我们,不让恶鬼恶神得其方便,也不会横遭病患,一切灾障自然消散。我们只要念佛愿往生,不祈不求,自然消灾免难(就像太阳出来了,阳光自然就能把雾驱散,自然就能晒干东西),不用另外祈求,这也是“一向专称”的意思。
我们过去与无量众生结下了无量的恩恩怨怨,怨的多。结了这些冤仇,恶鬼恶神就来恼乱你。念佛,佛护念,就让这些恶缘远离你,它们想干扰,干扰不了。
当然,除了你不至心。不至心是什么意思呢?边念佛边想:“大概不行吧!是不是该去搞搞别的?”杂行杂修叫不至心。所以,善导大师说:“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杂行杂修的人对佛没有真实心,一千个里边没有一个往生。
人中芬陀利华
又,念佛之人,释尊亦于《观经》欢喜赞叹而言: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我们念佛的人,释迦牟尼佛都很喜欢,赞叹说:当知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他的好友,他将来必定往生极乐净土,必定成佛。
“芬陀利华”即是千叶白莲,世间罕有,其尊贵远超众花之上。
以“芬陀利华”譬喻念佛人之罕有尊贵,远超众人之上,
显示念佛人是真佛弟子。
芬陀利华是千叶白莲,世间罕有,其尊贵远超众花之上,尊贵无比的大白莲花,当然比别的花超胜。以芬陀利华来比喻我们念佛人稀罕、难得、尊贵。当然,不是我们人尊贵,是法尊贵,名号尊贵,使得我们念名号的人也尊贵。所以,经典里讲:“如燃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庄严。”你身上没有香气,但是你点著香,身上就薰染了香气。我们不尊贵,但是念佛,佛尊贵,我们跟著就尊贵了,所以赞叹为“芬陀利华”。不要觉得我们念佛人低人一等,相反,超过众人之上;但也不是说我们自己可以傲慢,“你看,我超过你之上……”是佛法尊贵。
观音、势至是佛的真弟子,我们和观音、势至是“胜友”,当然也是真佛弟子了,如果你不是专修念佛,那不是真佛弟子,这个“佛”当然是指阿弥陀佛。
身虽在人间,已超六道外;
虽未生极乐,已是净土人。
大家听到这里,脸上都有笑容了,很欢喜了。我们的身体虽然还在娑婆的人间,但是身份已经不是六道众生了,佛已明确跟我们讲了:观音、势至是我们的胜友,观音、势至还是六道之内的吗?所以“身虽在人间,已超六道外”;虽然还没有生到极乐净土去,你已经是极乐净土的人了。所谓“当坐道场,生诸佛家”,就好像办移民户口一样,身体还在这个地方,户口已经办到另一个地方去了。我们人还在娑婆世界,阿弥陀佛已经在极乐世界给我们挂了号了,阎罗王那里就消了户口了,“阎王消名,极乐挂号”,念佛就是这样;你要是不念佛呢,“阎王报到,极乐无号”。
故法照大师于《五会念佛赞》云:
此界一人念佛名 西方便有一莲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 此华还到此间迎
此娑婆世界有一个人念佛的名号,极乐世界马上就生出一朵灿烂的莲花(所以把我们念佛人誉为大芬陀利华嘛,那不光是个形容词,你念佛,极乐世界就生出一朵莲花,就是你的,上面还写著你的名字),但能一辈子念佛,靠倒这尊佛,决定往生!我们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把这朵莲花拿来,我们坐著这朵莲花去往生。
各位在极乐世界有没有莲花?念佛就有,赶紧念“南无阿弥陀佛”,天天念,经常念,莲花越开越大,越开越光亮,润泽鲜艳。
不请之友
同时,观音、势至自然为其胜友,亦如兄弟;
你只要念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和你是殊胜的好友,像兄弟一样,这是很自然的,不须要去高攀。什么叫“胜友”?两个人谈话,可以促膝谈心,你的膝盖碰著我的膝盖。我们念佛,就跟观音、势至平等,你们敢不敢相信?是不是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佛心平等,没有说把你抛除在外,只要回头念佛,通通往生。
且不请自来,二六时中,如影相随,常相拥护,
毫不嫌弃,永不舍离。
这也是善导大师解释的,说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不请自来。《无量寿经》说:“为诸众生,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什么叫“不请之友”呢?你没有请求他,他主动来帮助你。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就是我们的“不请之友”,不要怀疑“我光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不来?”你专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不请自来,为什么?你是他们的兄弟嘛,是阿弥陀佛的独子嘛,当然不请自来了。“二六时中”即二十四小时,白天六个时辰,晚上六个时辰。“如影随形,常相拥护”,观音、势至就像影子一样,跟在你的后面,拥护你,保护你,毫不嫌弃,永不舍离,不会说:“哎呀,你这么低级,你这个造罪的凡夫,跟你在一起,不要把我的身份贬低了。”那就是凡夫的心了,有钱人就看不起穷人,本来是朋友,等他发了财,就看不起你了,像陈世美一样,“你到我家来,把我的门户都搞低了”,他嫌弃你。阿弥陀佛…
《念佛胜易 第四章 诸佛菩萨 护持念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