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勝易 第四章 諸佛菩薩 護持念佛

   第四章 諸佛菩薩 護持念佛

   剛才有位蓮友問到關于護身符的問題,你讀到這一段,那你心中就很歡喜了。

   “一向專稱”既是彌陀本願獨一無二、至高無上之行,

   已與彌陀機法一體,常蒙彌陀光明環照圍繞,不相舍離,

   可說與佛同在,與佛同行,故亦蒙“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阿彌陀經》)。

   彌陀本願裏只講了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叫“獨一無二”;阿彌陀佛名號含攝一切功德,所以叫“至高無上”。

   念佛,跟阿彌陀佛成爲一體,爲什麼?我們念佛,佛的光明就攝取我們,這就成爲一體了,“攝取”就是抓住不放。就像我用手抓住這只杯,它就掉不下去,“攝取不舍”,這只杯就和我的手成爲一體。

   關于“攝取不舍”,有一個典故。有一位鄉下的老太婆,她不懂得“攝取不舍”的含義,就向佛禮拜,請求阿彌陀佛加被她懂得什麼叫“攝取不舍”,她拜了七天佛,第七天晚上,她就作了一個夢,夢見阿彌陀佛,很高大,伸一只手下來,抓住她細細的胳膊。她從來沒看見這麼高大的佛,內心有一點害怕,想掙脫。阿彌陀佛緊緊抓住她的手不放,而且開口講了話:“這就是攝取不舍。”她恍然大悟,感動得痛哭流涕,說:“攝取不舍原來就是這樣的慈悲,抓住想逃跑的人,不讓他跑掉。”

   我們念佛的時候,往往有點疑惑心,“到底能不能往生啊?”這沒有障礙!疑惑心一起,就好像有點想逃跑的意思。但是,彌陀以不舍的慈悲抓住我們,白天、晚上用光明攝護我們,不相舍離。所以,念佛的人跟阿彌陀佛同在,跟阿彌陀佛同行,我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沒有害怕,沒有恐懼。念佛,頭頂上有四十裏的光明,佛的光明在我們周圍環繞,雖然肉眼不能見,卻真實地存在,所以“與佛同在,與佛同行”。

   有兩句偈子很好:“朝夕同起臥,出入共相隨。”我們起床了,阿彌陀佛也起床了,陪我們一道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跟佛一體了嘛;我們晚上睡覺,阿彌陀佛陪伴我們,在旁邊守護;我們出去辦事,阿彌陀佛跟在旁邊保佑我們;坐車的時候,“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佛,一路平安,沒有任何問題;我們回來了,阿彌陀佛也跟在旁邊,如影隨形,也回來了,所以,我們沒有孤單。我們念佛衆生雖然是凡夫,但是和阿彌陀佛成爲一體,十方諸佛贊歎阿彌陀佛,自然也就護念我們了,所以蒙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是《阿彌陀經》的經文。護念誰呢?護念念佛的人,爲什麼護念我們呢?因爲我們與彌陀一體,必定成佛。

   故善導大師于《往生禮贊》雲:

   若稱佛往生者,常爲六方恒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

   如果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願往生淨土的人,日日夜夜被六方恒河沙等諸佛護持(不是一佛二佛叁佛四佛五佛,也不是一方佛,是六方恒河沙等諸佛),你出門多麼浩浩蕩蕩啊!很多佛來護持你,周圍環繞。恒河是印度的一條大河,兩岸四十裏寬都是沙,沙子很細,一把沙子就數不清了,恒河多少沙?沒法數。有六方恒河沙那麼多的佛護念念佛衆生。你要不往生,豈不是這六方恒河沙等諸佛一點力量也沒有了?我們要出門的話,四個人的轎子就擡出去了,八個人的大轎擡得更穩當,六方恒河沙諸佛把你擡到淨土去,太輕松啦!有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受其頂,十方諸佛的光明周匝環繞,怎麼不到淨土呢?

   又于《觀念法門》雲: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

   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來護念,

   故名《護念經》。

   善導大師解釋一心不亂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這生一心專念就是解釋《阿彌陀佛》一心不亂。善導大師解釋“一心不亂”很簡單,不是怎樣的禅定功夫,而是“一心專念”,一心一意念佛,一心一意靠倒阿彌陀佛,願意往生淨土,這是我們凡夫能夠做到的,如果你做不到,那是你不願意做,叁心二意。

   護念之意

   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設問:“舍利弗,何故名爲“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善導大師解釋說:念佛的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諸佛護念,所以,《阿彌陀經》又叫做《護念經》。

   讀了《阿彌陀經》,如果感受不到十方諸佛的護念,那你沒讀懂。六方恒河沙諸佛護念,越讀越歡喜,“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讀完不過瘾,又來了“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越讀越過瘾,讀得很高興。《阿彌陀經》確實是這樣,什麼叫經典的加持力?讀完覺得信心百倍、往生有份,就是加持力,如果讀完了覺得往生無份,那是經典沒讀懂。

   《護念經》意者,亦不令諸惡鬼神得便,

   亦無橫病、橫死、橫有厄難,

   一切災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護念經》的意思是什麼呢?阿彌陀佛護念我們,不讓惡鬼惡神得其方便,也不會橫遭病患,一切災障自然消散。我們只要念佛願往生,不祈不求,自然消災免難(就像太陽出來了,陽光自然就能把霧驅散,自然就能曬幹東西),不用另外祈求,這也是“一向專稱”的意思。

   我們過去與無量衆生結下了無量的恩恩怨怨,怨的多。結了這些冤仇,惡鬼惡神就來惱亂你。念佛,佛護念,就讓這些惡緣遠離你,它們想幹擾,幹擾不了。

   當然,除了你不至心。不至心是什麼意思呢?邊念佛邊想:“大概不行吧!是不是該去搞搞別的?”雜行雜修叫不至心。所以,善導大師說:“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雜行雜修的人對佛沒有真實心,一千個裏邊沒有一個往生。

   人中芬陀利華

   又,念佛之人,釋尊亦于《觀經》歡喜贊歎而言: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爲其勝友。

   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我們念佛的人,釋迦牟尼佛都很喜歡,贊歎說:當知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他的好友,他將來必定往生極樂淨土,必定成佛。

   “芬陀利華”即是千葉白蓮,世間罕有,其尊貴遠超衆花之上。

   以“芬陀利華”譬喻念佛人之罕有尊貴,遠超衆人之上,

   顯示念佛人是真佛弟子。

   芬陀利華是千葉白蓮,世間罕有,其尊貴遠超衆花之上,尊貴無比的大白蓮花,當然比別的花超勝。以芬陀利華來比喻我們念佛人稀罕、難得、尊貴。當然,不是我們人尊貴,是法尊貴,名號尊貴,使得我們念名號的人也尊貴。所以,經典裏講:“如燃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爲,香光莊嚴。”你身上沒有香氣,但是你點著香,身上就薰染了香氣。我們不尊貴,但是念佛,佛尊貴,我們跟著就尊貴了,所以贊歎爲“芬陀利華”。不要覺得我們念佛人低人一等,相反,超過衆人之上;但也不是說我們自己可以傲慢,“你看,我超過你之上……”是佛法尊貴。

   觀音、勢至是佛的真弟子,我們和觀音、勢至是“勝友”,當然也是真佛弟子了,如果你不是專修念佛,那不是真佛弟子,這個“佛”當然是指阿彌陀佛。

   身雖在人間,已超六道外;

   雖未生極樂,已是淨土人。

   大家聽到這裏,臉上都有笑容了,很歡喜了。我們的身體雖然還在娑婆的人間,但是身份已經不是六道衆生了,佛已明確跟我們講了:觀音、勢至是我們的勝友,觀音、勢至還是六道之內的嗎?所以“身雖在人間,已超六道外”;雖然還沒有生到極樂淨土去,你已經是極樂淨土的人了。所謂“當坐道場,生諸佛家”,就好像辦移民戶口一樣,身體還在這個地方,戶口已經辦到另一個地方去了。我們人還在娑婆世界,阿彌陀佛已經在極樂世界給我們挂了號了,閻羅王那裏就消了戶口了,“閻王消名,極樂挂號”,念佛就是這樣;你要是不念佛呢,“閻王報到,極樂無號”。

   故法照大師于《五會念佛贊》雲:

   此界一人念佛名 西方便有一蓮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 此華還到此間迎

   此娑婆世界有一個人念佛的名號,極樂世界馬上就生出一朵燦爛的蓮花(所以把我們念佛人譽爲大芬陀利華嘛,那不光是個形容詞,你念佛,極樂世界就生出一朵蓮花,就是你的,上面還寫著你的名字),但能一輩子念佛,靠倒這尊佛,決定往生!我們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把這朵蓮花拿來,我們坐著這朵蓮花去往生。

   各位在極樂世界有沒有蓮花?念佛就有,趕緊念“南無阿彌陀佛”,天天念,經常念,蓮花越開越大,越開越光亮,潤澤鮮豔。

   不請之友

   同時,觀音、勢至自然爲其勝友,亦如兄弟;

   你只要念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和你是殊勝的好友,像兄弟一樣,這是很自然的,不須要去高攀。什麼叫“勝友”?兩個人談話,可以促膝談心,你的膝蓋碰著我的膝蓋。我們念佛,就跟觀音、勢至平等,你們敢不敢相信?是不是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佛心平等,沒有說把你抛除在外,只要回頭念佛,通通往生。

   且不請自來,二六時中,如影相隨,常相擁護,

   毫不嫌棄,永不舍離。

   這也是善導大師解釋的,說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不請自來。《無量壽經》說:“爲諸衆生,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爲之重擔。”什麼叫“不請之友”呢?你沒有請求他,他主動來幫助你。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就是我們的“不請之友”,不要懷疑“我光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不來?”你專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不請自來,爲什麼?你是他們的兄弟嘛,是阿彌陀佛的獨子嘛,當然不請自來了。“二六時中”即二十四小時,白天六個時辰,晚上六個時辰。“如影隨形,常相擁護”,觀音、勢至就像影子一樣,跟在你的後面,擁護你,保護你,毫不嫌棄,永不舍離,不會說:“哎呀,你這麼低級,你這個造罪的凡夫,跟你在一起,不要把我的身份貶低了。”那就是凡夫的心了,有錢人就看不起窮人,本來是朋友,等他發了財,就看不起你了,像陳世美一樣,“你到我家來,把我的門戶都搞低了”,他嫌棄你。阿彌陀佛…

《念佛勝易 第四章 諸佛菩薩 護持念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