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胜易 第二章 超世本愿 唯说念佛▪P2

  ..续本文上一页弥陀的本愿,不符合 “上尽一形”。

   “下至十声一声”其实也是“上尽一形”,为什么呢?他的寿命只有这么长了,他只能念十句佛了,当下就命终了,当然也是一辈子念佛了。

   总而言之,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说:“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我们一旦选择这个法门,一旦决定走念佛往生的道路,就不改变法门,不改变方向,常行念佛,心里只有一个目标:西方净土是我的目的地。

   念佛人的目的就是到净土,这个目的在我们心中落实下来的话,自然就会常时忆念阿弥陀佛。

   临终方遇此法之人,则十声一声一念,亦得往生;

   为什么善导大师说“十声一声一念”呢?就是说有念十句佛号的,如果十句佛号来不及念的,只念一声,甚至还有的人连一声都念不出来,到临终舌根发硬,话也说不清楚了,当然念一句佛号也做不到了,他脑子里有 “我想往生,愿弥陀慈悲接引我”的一个意念,都可以往生。

   其他之人,则应上尽一形而念佛。

   我们不属于临终之机,则应该上尽一形而念佛。

   有人误解,“本愿讲临终念十句,那哪里保险哪?”那当然不保险,谁这样提倡的话,那不符合弥陀的本愿,那就是众生的私心见解,没有祖师的传承,善导大师所讲的本愿念佛是 “一向专称”,不是等到临终才念的,因为本愿讲的“乃至十念”不限于临终,包括平生,我们平生遇到这个法门,就平生念佛,一生念佛。

   弥陀的召唤

   故知“念佛”乃是弥陀对十方众生之救度的召唤与约束。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对我们十方众生的召唤。何以见得是召唤呢?弥陀说:“欲生我国!”呼唤我们回到他的净土。他用什么样的声音呼唤我们呢?用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声音呼唤我们到净土去。当我们听闻到“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心中就应该知道:这是弥陀的呼唤声,这是爸爸喊我回家的声音。你不要说 “这是我哀求阿弥陀佛,不知道你老人家要不要我回去呀?”阿弥陀佛说:“是我在呼唤你呀!我通过十方诸佛这个转播台,把我的六字名号的声音贯穿到你的心中,让你称我的名号,来往生。 ”所以是弥陀的呼唤,这样的领解。

   二河白道喻

   故善导大师于《观经疏》之“二河白道喻”形容弥陀救度的召唤而言: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三心释”文中有一个比喻,为防止念佛的人不走专修的道路,用这个比喻守护念佛人的信心。大师比喻说:

   有一个人在荒野当中,从东向西而行,路途遥远,半路上忽然遇到两条大河,向南是火河,烈火燃烧,看不到边;向北是水河,波涛汹涌,看不到际。两条河各宽百步,水火二河中间有一条白道,大概四五寸宽,从东岸通向西岸,水与火交替漫过白道,一刻不停。

   这时,背后杀来追兵,喊声阵阵,刀枪剑戟就来了。他想:这下不行了,如果踏上白道过河,恐怕被水淹死、被火烧死,追兵来了怎么办?

   他想向南绕,毒蛇猛兽拦住去路;想向北绕,豺狼虎豹竞相加害,三面环敌,情况危急。

   他想:如果停在这里,也是死路一条,想走回头路,也是死路一条,向前过河也可能掉到河里,无论如何都不免一死,不如顺著白道向西而去。既然有这么一条白道,应该可以过去。

   他就打定主意,准备顺著白道过河。

   这时,东岸有人对他说:“某某啊!你就顺这条道过去,必无死难,如果停下来,决定死路一条。”他一听,也就有信心。

   西岸又有人呼唤他:“你一心正念直来,就这样过来,我能保护你,不用害怕堕落到水火之中。”

   他听到此岸的催促和彼岸的召唤,立即直身正念,顺道西行。

   刚走了几步,东岸又有人喊他:“某某,快回来吧!这条小道很狭窄,肯定过不去,我们对你决无恶意。”

   善导大师把这个比喻说完之后,就作了解释:此岸这个人,就是我们十方众生,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茫茫的荒野,代表我们无尽轮转的人生;水火二河,代表我们的贪嗔烦恼,水代表贪心,火代表嗔心;身后追兵及毒蛇猛兽、豺狼虎豹,代表眼耳鼻舌身意六贼,能劫夺我们的功德法财;白道:代表阿弥陀佛的誓愿;东岸的催促,代表释迦牟尼佛的发遣 (释迦牟尼佛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西岸的呼唤,代表阿弥陀佛的召唤,“你就这样过来,我能保护你。”

   这则比喻就是非常著名的“二河白道喻”。

   对照这则比喻,想一想这个念佛人,如果像现在这样混日子,那肯定是要六道轮回;如果退回去像以前一样造罪造业,肯定也是死路一条;如果念佛求生西方,又怕自己没有功德,怕不能往生 ── 就是不能往生,也是死。既然佛讲念佛可以往生,那不如就选择念佛的道路。他正要横下心的时候,听到释迦牟尼佛发遣说:“没有关系,这样肯定可以往生。”阿弥陀佛又在对岸呼唤: “你一心正念直来!”这个“你”是指十方众生,指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一心”就是信靠不疑的心,“正念”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正念直来”是解释第十八愿的: “一心”就是“至心信乐”,不要怀疑;“正念”就是“乃至十念”;“直来”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直接就来,不要化妆,也不要打扮,也不要拐弯,也不要等待,说 “我修好了以后再去”,现在就让弥陀救,现在就来念佛,现在就发愿往生西方,“正念直来”,直接就来!“哎,我这么多罪业,怎么行啊?等我修成清净心,修成有智慧的人,我再去回向求往生吧。 ”不要这样往后推托,因为形势很紧张,追兵要来了。他上了白道之后,阿弥陀佛跟他讲:水火二河不能为难,不要怕掉到水里淹死,也不要怕掉到火里烧死,“我能保护你! ”我们念佛的人,很多人担心:“我虽然念佛,我嗔恨心这么重,我贪心这么重,我这么多烦恼,能往生吗?”怕自己掉在贪嗔二河当中。阿弥陀佛明确地告诉你“我能保护你 ”呀!他没有告诉你说:你回去拿灭火器来,把火灭掉,再拿抽水机来,把水抽干,再过来。我们很多人念佛是为了伏烦恼,把贪嗔心消掉以后再去往生,那还用这条愿力的白道吗?就不要白道了,自己可以过去了。所以是 “不顾水火二河”,不要管水火二河,不要管自己有贪嗔之心,一向专念!管那些东西干什么?那些东西是让你死路一条的,你还把它当作宝贝抱著干什么?不要理会它!水火二河当中的白道,就代表我们于贪嗔烦恼心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从而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念佛的时候,虽然心中有贪嗔,但是,水火二河当中有这条愿力的白道作为保证,阿弥陀佛愿力的白道、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火不能烧,水不能浇,所以说 “我能护汝”,“我能保护你,你别害怕!”是因为弥陀的护念,我们才能到净土去,这个“我能护汝”就是“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保护我们,忆念我们,所以我们可以安全到达彼岸。一百步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人的寿命,今生今世,大约是一百岁,很短,但是,贪嗔的烦恼很猛烈,南北无有边际。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说:我们虽然有贪嗔烦恼,无碍弥陀的救度!如果需要我们自己修诸功德,那就被火烧掉、被水淹掉了,所以,我们的往生,是仰仗弥陀的誓愿去的。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踏上了这条愿力的白道,一旦踏上阿弥陀佛的誓愿所成就的白道,自然受到弥陀的光明摄护,往生无有障碍。

   弥陀的约束

   阿弥陀佛在彼岸召唤我们:“你一心正念直来!”“正念”念什么?当然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句佛号是弥陀的呼唤,同时,也是弥陀救度我们的约束,什么叫约束?你必须这样做,不这样做,你不能得救。如果不走愿力的白道,肯定会掉到水火二河淹死、烧死,所以,这个约束,体现了阿弥陀佛至极的慈悲和关爱。

   约束有两重含义,一个方面,对我们众生来讲,要专修念佛,杂行杂修是不能得救的;另一方面,对阿弥陀佛而言,我们只要念佛,阿弥陀佛受到约束,这个条约是甲方、乙方共同承担的。我们念佛,阿弥陀佛就要遵守约定,必定迎接我们到净土去,因为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众生称念我的名号,我不能使他来往生,我就不成佛”,阿弥陀佛自己承担了这样的约束,所以,我们念佛,自然往生净土。

   四十八愿唯明专念名号得生

   又于《定善义》之“真身观”云: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如果我们事先不知道这是善导大师讲的话,可能多数人都会批评这句话,祖师讲的话,让我们听起来吓一跳。

   也有人问我“愚者面前的罪业,智者面前是功德,愚者面前的功德,智者面前反而成了逆罪”这句话怎么理解。“愚者”就是我们这样的人,依我们凡夫的心,“哎呀,这样搞、那样搞……功德应该很大吧! ”其实,从智者来看,从祖师大德来看,反而成为逆罪。我们总觉得修很多法门往生更有把握,恰恰相反,更没有把握!专修专念才有把握。有的人总觉得“专念一句名号没什么把握吧 ”,恰恰相反,善导大师说“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不是这样的吗?

   我们自己觉得是功德的,在智者看来,反而是罪业。总而言之,关于智和愚、功德和罪业,不是依我们凡夫的心来衡量的,是以佛法为标准的。比如善导大师这句话,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大师在这里明确告诉我们,《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只讲明了一件事: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如果依我们的心,就不统一了。其它的愿暂且不谈,比如说第十九愿,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接引往生净土;第二十愿,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不果遂者,不取…

《念佛胜易 第二章 超世本愿 唯说念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