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某某人,你虽念 佛,心不清净,哪有资格往生?」你信了他的,就自己「自局其分」,自己退堕了。
凡夫往生是阿弥陀佛的责任
我们的往生,是阿弥陀佛的责任,是祂的事,是祂的任务。因为在第十八愿里面,祂亲自说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假如你不能往生,我不成佛!」你看,我们的往生不是祂的事吗?
各位,我们在心中讲:「我要往生啊!我怎么往生?我不能往生怎么办呢?」不用你担心,这个问题早就有答案了,「你不能往生,我法藏不成佛」嘛!你 不能往生,你有什么办法?我们自己在这边想:「哎呀,我不能往生怎么办呀?」你不能往生还是不能往生,你没有办法。是不是?所以,往生这件事,它本来就不 是我们的事情。
有人讲:「我以前不知道佛教,不知道因果轮回,不知道念佛往生,也就胡里胡涂过日子了。现在知道六道轮回了,又想往生,人家说这样难、那样难,不 能往生。哎呀!搅得我心里面一团浑水。真的,现在怎么越学佛越苦恼呢?」不知道的时候,就胡里胡涂过了,现在知道了六道轮回之苦,又找不到办法解脱,内心 恐惧,该怎么办呢?
各位啊!往生是法藏菩萨的责任。我们十方众生在六道里边轮回,在大黑暗当中,哪里知道往生不往生这件事情?根本不知道,对不对?法藏菩萨用第十八愿,把我们的心搅动了,「十方众生,欲生我国」──「你要来!你要来!」祂一遍又一遍地呼喊,我们动心了,我们想去了。
那怎么去?「乃至十念」!
这样一定往生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所以,我们的往生,完全是法藏菩萨的事情。祂叫我们往生,祂就有办法让我们往生。我们顺应祂的誓愿,我们就决定往生。
有人讲:「做父母的,有的时候很下贱,只要儿女愿意接受父母的爱心照护,父母什么事都愿意为儿女付出,而儿女还往往不领情。」
这句话用在阿弥陀佛身上实在是很贴切。《无量寿经》说:「荷负群生,为之重担」,阿弥陀佛为了让众生答应念佛往生,什么事情祂都愿意做!
「你要往生?好啊!我把六字名号的功德给你!」
「你念佛想得长寿?我也加持你,让你得长寿。」
「你念佛想没有病?我也加持,让你病好。」
「你念佛想儿女孝顺?可以!」
「你念佛还想做生意发财?」虽然阿弥陀佛的本心是让我们去极乐世界,但你还有在这个世界想发财的心,祂也要满你愿!平生都要给你好处。
「哎呀,我临终的时候怕呀,怕业障来找我,怕冤家债主来找我啊!」
「没关系!我有光明来保护你!」
「哎呀,我有贪瞋烦恼啊?」
「没关系,贪瞋烦恼通通由我来打扫!」
众生贪瞋烦恼,污秽不净,阿弥陀佛说:「没关系,我给你洗、给你擦,通通不用你管。只要你念佛来往生,一切都由我承包。」
所以,阿弥陀佛对我们真的叫「恒顺众生」啦!我们平常讲「恒顺众生」四个字啊,只有阿弥陀佛做到了。只要你愿意念佛来往生,你怎么讲祂都答应。祂只有一个恳求──「你愿意念佛来往生就好!」
阿弥陀佛万事恒顺我们,祂只求我们顺祂一件事──念佛往生,好让我们得到最大利益;但我们卑劣的凡夫偏偏喜欢向阿弥陀佛求在这个世间万事如意,一 件又一件,求了还要求,就是不答应阿弥陀佛念佛去往生,把阿弥陀佛的热心丢到冷水里。想想凡夫是多么没良心,又多么愚痴没智慧!
往生虽然是阿弥陀佛平等赐给我们的权利,没有任何条件,但如果你不相信、不愿意、不念佛,那等于是自己放弃了往生的权利。自己放弃了往生权利,那只有死路一条──再度轮回。
唯一的救主──设我得佛
第十八愿总共有九句话,三十六个字。第一句「设我得佛」,是显示阿弥陀佛是救度十方众生「唯一的救主」。阿弥陀佛自己也说了:
心或不堪常行施,普济贫穷免诸难。
利益众生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
祂要成「救世的法王」。
「设我得佛」──「假如我法藏要成佛的话。」「我」就是唯一性,「我一个人要承担十方众生的救度,我一人来救度十方众生。」所以说是「唯一的救主」。
「我」也是主动性。因为这四十八愿是法藏菩萨主动所发起的,不经任何的乞求拜托,每一愿开头都说「设我得佛」,主动发愿成佛,来承担救度我们的责任。
被救的对象──十方众生
「十方众生」即是法藏菩萨发誓成佛所要救度的对象,所以是「被救的对象」。救主唯是一位,被救的对象是无量无边。
救度的方法──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那么,阿弥陀佛是怎样来救度我们,而我们又是怎样被救呢?就是下面的三句──「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也就是信、愿、行──信愿念佛。
这三句可以从佛与众生两方面来理解。比如说:我们在岛上,情况危急,有人开船来救我们。
船长站在船头大声喊:「我来救你们,请相信我!」这就是「至心信乐」。
「这里很危险,跟我到达安全的彼岸吧!」就是「欲生我国」。
「那么,赶快上船吧!」就是「乃至十念」。
我们听见船长说他要救我们,心中欢喜,知道有生路了,这就是「至心信乐」。
想随船长到达安全彼岸,离开险境,就是「愿生彼国」。
轻松一跳,上了船,稳稳地坐在船上不下来,就是「乃至十念」。
险岛,代表娑婆世界。彼岸,代表极乐世界。船,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船长,就是阿弥陀佛。我们就是岛民,是乘客。
听闻「念佛必得往生」,心中欢喜,就是「至心信乐」。如同初见船。
想要随佛往生极乐,就是「欲生我国」。如同想上船。
专念佛名,一生不变,就是「乃至十念」。如同稳坐船。
救度的保证──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既然上了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决定能度过生死大海,安全到达极乐彼岸,所以下面就保证我们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十方的众生,你只要念佛,愿生我的净土,如果你不能往生,则我不成佛。」法藏菩萨以祂成佛的正觉,来保证我们:念佛决定往生。
往生保证书
所以,我们念佛往生是有保证的,我们有保证书──六字名号就是我们的往生保证书。
有人念着「南无阿弥陀佛」,还担心不能往生;拿着阿弥陀佛签名的保证书,还觉得不保险,这不是太冤枉吗?还要去找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找这个找那 个,这不是太愚痴吗?拿着阿弥陀佛签字的保证书──「称念我名,决定往生!南无阿弥陀佛(签名)」,去问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您看阿弥陀佛签名的这个 保证书能管用吗?我念您的名号,您再给我在上面补签一个吧。这样我才放心,往生更保险。」观音菩萨敢吗?观音菩萨会吗?你叫观音菩萨怎么回答你?没法回 答!因为你太愚痴!
急救的慈悲──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下面「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有深刻含义的。从字面来看,是说五逆谤法的众生不救;实际上是说造罪凡夫要先救、急救。好像医院里的急救室,决定是救那个病重的。造罪凡夫烦恼病重,所以要先救、急救。这在后面,将再做详细解释。
二、念佛必生
第十八愿是佛与众生之间救与被救的约定。怎么救?怎么被救?怎么约定──
念佛必生!
在第十八愿当中,阿弥陀佛与我们约定:「你念我名号,我救你往生!」就这么简单。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的〈后序〉当中,以四十八个字来解释第十八愿的愿文和第十八愿的成就文,结论就是「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八个字。
「十方众生」简说为「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解释为「称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解释为「必得往生」。
更简略地讲,第十八愿就是──念佛必生!
【正讲】贰、善导大师释第十八愿<一>
善导大师为第十八愿所立之名
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正是站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立场来看《净土三部经》,来看一代教法;可以说,善导大师《五部九卷》每文每句,都是在诠释第十八愿,这是贯穿不变的精神。在《五部九卷》当中,善导大师共立了十几个名词来说明第十八愿。
有时候讲「本愿」──「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有时候叫「弘愿」──「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
有时候叫「重愿」──「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有时候叫「名愿」,就是果地的名号和因地的誓愿结合在一起说,叫「名愿」。《观念法门》说:「一切女人,若不因弥陀名愿力者,千劫、万劫、恒河沙等劫,终不可转得女身。」
有时候叫做「智愿」──「弥陀智愿海,深广无涯底;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
又叫「佛愿」、「大愿」、「本誓」、「本弘誓愿」、「深重誓愿」。
这些名词都是善导大师所用的,最普遍用的就是「本愿」、「本誓」、「弘愿」。
两种释义方法
善导大师对于第十八愿的解释非常丰富,但他不是像一般人那样,逐条逐句地解释。善导大师是弥陀的示现,他的解释慧由心出,任运自然,信手拈来,妙契佛心,言简而切要,让我们一看就能明了、透彻、安心、喜悦。
这里,我把它归纳为两类,也就是两种解释第十八愿的方法。
第一种,叫做「对文增减」。就是比对第十八愿的愿文,或者是加几个字,或者是略掉几个字,解释的文句和第十八愿的愿文差不多。这有好几处。
第二种,叫做「总显其义」。并非逐句针对愿文,而是总的揉和在一起,从总体上来说明十八愿的精神实质。这也有多处。
我们这样来学习,就发现第十八愿的内涵非常的丰富;而祖师的解释,也让我们非常的安心。
一、对文增减
我们先看第一「对文增减」。这里列了一张表,由表格的形式,会看得比较清楚。
出处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
欲生我…
《第十八愿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