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十八願淺釋▪P3

  ..續本文上一頁,說:「某某人,你雖念 佛,心不清淨,哪有資格往生?」你信了他的,就自己「自局其分」,自己退墮了。

  凡夫往生是阿彌陀佛的責任

  我們的往生,是阿彌陀佛的責任,是祂的事,是祂的任務。因爲在第十八願裏面,祂親自說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假如你不能往生,我不成佛!」你看,我們的往生不是祂的事嗎?

  各位,我們在心中講:「我要往生啊!我怎麼往生?我不能往生怎麼辦呢?」不用你擔心,這個問題早就有答案了,「你不能往生,我法藏不成佛」嘛!你 不能往生,你有什麼辦法?我們自己在這邊想:「哎呀,我不能往生怎麼辦呀?」你不能往生還是不能往生,你沒有辦法。是不是?所以,往生這件事,它本來就不 是我們的事情。

  有人講:「我以前不知道佛教,不知道因果輪回,不知道念佛往生,也就胡裏胡塗過日子了。現在知道六道輪回了,又想往生,人家說這樣難、那樣難,不 能往生。哎呀!攪得我心裏面一團渾水。真的,現在怎麼越學佛越苦惱呢?」不知道的時候,就胡裏胡塗過了,現在知道了六道輪回之苦,又找不到辦法解脫,內心 恐懼,該怎麼辦呢?

  各位啊!往生是法藏菩薩的責任。我們十方衆生在六道裏邊輪回,在大黑暗當中,哪裏知道往生不往生這件事情?根本不知道,對不對?法藏菩薩用第十八願,把我們的心攪動了,「十方衆生,欲生我國」──「你要來!你要來!」祂一遍又一遍地呼喊,我們動心了,我們想去了。

  那怎麼去?「乃至十念」!

  這樣一定往生嗎?「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所以,我們的往生,完全是法藏菩薩的事情。祂叫我們往生,祂就有辦法讓我們往生。我們順應祂的誓願,我們就決定往生。

  有人講:「做父母的,有的時候很下賤,只要兒女願意接受父母的愛心照護,父母什麼事都願意爲兒女付出,而兒女還往往不領情。」

  這句話用在阿彌陀佛身上實在是很貼切。《無量壽經》說:「荷負群生,爲之重擔」,阿彌陀佛爲了讓衆生答應念佛往生,什麼事情祂都願意做!

  「你要往生?好啊!我把六字名號的功德給你!」

  「你念佛想得長壽?我也加持你,讓你得長壽。」

  「你念佛想沒有病?我也加持,讓你病好。」

  「你念佛想兒女孝順?可以!」

  「你念佛還想做生意發財?」雖然阿彌陀佛的本心是讓我們去極樂世界,但你還有在這個世界想發財的心,祂也要滿你願!平生都要給你好處。

  「哎呀,我臨終的時候怕呀,怕業障來找我,怕冤家債主來找我啊!」

  「沒關系!我有光明來保護你!」

  「哎呀,我有貪瞋煩惱啊?」

  「沒關系,貪瞋煩惱通通由我來打掃!」

  衆生貪瞋煩惱,汙穢不淨,阿彌陀佛說:「沒關系,我給你洗、給你擦,通通不用你管。只要你念佛來往生,一切都由我承包。」

  所以,阿彌陀佛對我們真的叫「恒順衆生」啦!我們平常講「恒順衆生」四個字啊,只有阿彌陀佛做到了。只要你願意念佛來往生,你怎麼講祂都答應。祂只有一個懇求──「你願意念佛來往生就好!」

  阿彌陀佛萬事恒順我們,祂只求我們順祂一件事──念佛往生,好讓我們得到最大利益;但我們卑劣的凡夫偏偏喜歡向阿彌陀佛求在這個世間萬事如意,一 件又一件,求了還要求,就是不答應阿彌陀佛念佛去往生,把阿彌陀佛的熱心丟到冷水裏。想想凡夫是多麼沒良心,又多麼愚癡沒智慧!

  往生雖然是阿彌陀佛平等賜給我們的權利,沒有任何條件,但如果你不相信、不願意、不念佛,那等于是自己放棄了往生的權利。自己放棄了往生權利,那只有死路一條──再度輪回。

  唯一的救主──設我得佛

  第十八願總共有九句話,叁十六個字。第一句「設我得佛」,是顯示阿彌陀佛是救度十方衆生「唯一的救主」。阿彌陀佛自己也說了:

  心或不堪常行施,普濟貧窮免諸難。

  利益衆生使安樂,不成救世之法王。

  祂要成「救世的法王」。

  「設我得佛」──「假如我法藏要成佛的話。」「我」就是唯一性,「我一個人要承擔十方衆生的救度,我一人來救度十方衆生。」所以說是「唯一的救主」。

  「我」也是主動性。因爲這四十八願是法藏菩薩主動所發起的,不經任何的乞求拜托,每一願開頭都說「設我得佛」,主動發願成佛,來承擔救度我們的責任。

  被救的對象──十方衆生

  「十方衆生」即是法藏菩薩發誓成佛所要救度的對象,所以是「被救的對象」。救主唯是一位,被救的對象是無量無邊。

  救度的方法──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那麼,阿彌陀佛是怎樣來救度我們,而我們又是怎樣被救呢?就是下面的叁句──「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也就是信、願、行──信願念佛。

  這叁句可以從佛與衆生兩方面來理解。比如說:我們在島上,情況危急,有人開船來救我們。

  船長站在船頭大聲喊:「我來救你們,請相信我!」這就是「至心信樂」。

  「這裏很危險,跟我到達安全的彼岸吧!」就是「欲生我國」。

  「那麼,趕快上船吧!」就是「乃至十念」。

  我們聽見船長說他要救我們,心中歡喜,知道有生路了,這就是「至心信樂」。

  想隨船長到達安全彼岸,離開險境,就是「願生彼國」。

  輕松一跳,上了船,穩穩地坐在船上不下來,就是「乃至十念」。

  險島,代表娑婆世界。彼岸,代表極樂世界。船,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船長,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就是島民,是乘客。

  聽聞「念佛必得往生」,心中歡喜,就是「至心信樂」。如同初見船。

  想要隨佛往生極樂,就是「欲生我國」。如同想上船。

  專念佛名,一生不變,就是「乃至十念」。如同穩坐船。

  救度的保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既然上了阿彌陀佛的大願船,決定能度過生死大海,安全到達極樂彼岸,所以下面就保證我們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十方的衆生,你只要念佛,願生我的淨土,如果你不能往生,則我不成佛。」法藏菩薩以祂成佛的正覺,來保證我們:念佛決定往生。

  往生保證書

  所以,我們念佛往生是有保證的,我們有保證書──六字名號就是我們的往生保證書。

  有人念著「南無阿彌陀佛」,還擔心不能往生;拿著阿彌陀佛簽名的保證書,還覺得不保險,這不是太冤枉嗎?還要去找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找這個找那 個,這不是太愚癡嗎?拿著阿彌陀佛簽字的保證書──「稱念我名,決定往生!南無阿彌陀佛(簽名)」,去問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您看阿彌陀佛簽名的這個 保證書能管用嗎?我念您的名號,您再給我在上面補簽一個吧。這樣我才放心,往生更保險。」觀音菩薩敢嗎?觀音菩薩會嗎?你叫觀音菩薩怎麼回答你?沒法回 答!因爲你太愚癡!

  急救的慈悲──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下面「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有深刻含義的。從字面來看,是說五逆謗法的衆生不救;實際上是說造罪凡夫要先救、急救。好像醫院裏的急救室,決定是救那個病重的。造罪凡夫煩惱病重,所以要先救、急救。這在後面,將再做詳細解釋。

  二、念佛必生

  第十八願是佛與衆生之間救與被救的約定。怎麼救?怎麼被救?怎麼約定──

  念佛必生!

  在第十八願當中,阿彌陀佛與我們約定:「你念我名號,我救你往生!」就這麼簡單。

  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的〈後序〉當中,以四十八個字來解釋第十八願的願文和第十八願的成就文,結論就是「衆生稱念,必得往生」八個字。

  「十方衆生」簡說爲「衆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解釋爲「稱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解釋爲「必得往生」。

  更簡略地講,第十八願就是──念佛必生!

  

  【正講】貳、善導大師釋第十八願<一>

  善導大師爲第十八願所立之名

  彌陀化身的善導大師,正是站在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立場來看《淨土叁部經》,來看一代教法;可以說,善導大師《五部九卷》每文每句,都是在诠釋第十八願,這是貫穿不變的精神。在《五部九卷》當中,善導大師共立了十幾個名詞來說明第十八願。

  有時候講「本願」──「望佛本願,意在衆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有時候叫「弘願」──「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

  有時候叫「重願」──「當知本誓,重願不虛,衆生稱念,必得往生」。

  有時候叫「名願」,就是果地的名號和因地的誓願結合在一起說,叫「名願」。《觀念法門》說:「一切女人,若不因彌陀名願力者,千劫、萬劫、恒河沙等劫,終不可轉得女身。」

  有時候叫做「智願」──「彌陀智願海,深廣無涯底;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

  又叫「佛願」、「大願」、「本誓」、「本弘誓願」、「深重誓願」。

  這些名詞都是善導大師所用的,最普遍用的就是「本願」、「本誓」、「弘願」。

  兩種釋義方法

  善導大師對于第十八願的解釋非常豐富,但他不是像一般人那樣,逐條逐句地解釋。善導大師是彌陀的示現,他的解釋慧由心出,任運自然,信手拈來,妙契佛心,言簡而切要,讓我們一看就能明了、透徹、安心、喜悅。

  這裏,我把它歸納爲兩類,也就是兩種解釋第十八願的方法。

  第一種,叫做「對文增減」。就是比對第十八願的願文,或者是加幾個字,或者是略掉幾個字,解釋的文句和第十八願的願文差不多。這有好幾處。

  第二種,叫做「總顯其義」。並非逐句針對願文,而是總的揉和在一起,從總體上來說明十八願的精神實質。這也有多處。

  我們這樣來學習,就發現第十八願的內涵非常的豐富;而祖師的解釋,也讓我們非常的安心。

  一、對文增減

  我們先看第一「對文增減」。這裏列了一張表,由表格的形式,會看得比較清楚。

  出處

  設我得佛

  十方衆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

《第十八願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