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自杀的行为与结果。
人在一生的数十年岁月当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的问题,虽然让人感到生活艰苦,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在思想上、心情上千生万死,从中慢慢进步。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困难,就想一死了之,总以为死了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不对的想法。人,只要有信心、有勇气、有慈悲、有智慧,世间其实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因此希望社区里的一些有德之士,能够经常举办各种联谊、讲习,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让邻居之间彼此互相关心、鼓励,从心理上建立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此才能防范自杀悲剧的一再发生。
五、请问大师,人在自杀的时候,乃至自杀死后有痛苦吗?
答:人一有了烦恼、痛苦,就想要自杀,希望就此一了百了;也有的人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觉得“生不如死”,因此也想以自杀来结束生命,总以为死了就能获得解脱,但是当他自杀死后就会知道,其实“死更不如生”。
根据《醒世千家诗》记载:“吴江蒋某,与人争气不胜,服毒自杀。后来附在他的妻子身上向人道:我不当死而死,罚入枉死城,火床铜柱,惨苦万状。方知在生一日,胜死千年,劝大家宁可气死,切莫自杀,以致后悔无及,大哭而去。”可见自杀只能逃避一时,但是却因此更增无边的痛苦。
另外根据《认清自杀的真相》一书说,自杀者所感受的痛苦,千百倍于生前所受的苦,非语言所能形容。例如投河窒息而死者,江水急进,肺气外逼,内外交攻,苦痛不堪。自缢而死者,气管闭塞,血流逆行,身如刀割,继而浑身麻痹,痛苦万状。服食农药、盐酸等药品中毒而死者,五脏坏烂,极痛难忍。服食安眠药而死者,头眩气促,五脏翻搅,有时暂时停止呼吸,心脏也停止跳动,与死无异,可是经过一段时间,悠悠醒来,却早已入殓,欲出无门,于是辗转棺木之中,恐惧痛苦而死。
另外也有研究报告指出,开棺检视服食鸦片而亡者,伏著居多,侧者亦常有,唯平仰者甚少;此乃埋葬之后,鸦片毒退,棺中辗转挣扎而死之故。
从以上记载可知,自杀的方法虽然有种种的不同,但自杀者自始至终,痛苦了了在心,而且在将死之时,意识转清,过去和现在的景象,映现分明,因此所感受的痛苦也就更加的深刻。
自杀的人,在自杀前想当然尔一定是感到很痛苦,不痛苦就不会想要自杀,他因为熬不过痛苦,遂想要以自杀求得一死来解决。但是自杀将死未死之际,不管是上吊、服毒、刀割、枪杀、投河、跳楼,或是烧炭等,尽管方法不同,但其结果都是痛苦不堪。就以上吊而言,不是那么一分钟就死了,死前的一刻,呼吸闷绝,有时后悔了想要自己解救都没有力气,想叫也叫不出来。可以说上吊的过程中,真是千百种的痛苦,难以尽述。
自杀者不但在弥留之际要受无量苦痛,就是死后所遭受的痛苦,比临死时还要增加千万倍。甚至死了固然苦,得救了还是苦。现在有愈来愈多的人以“烧炭”来自杀,他们以为烧炭自杀可以安详地在睡梦中离去。不过根据马偕医院及高雄长庚医院的医师表示,这类自杀幸存者可能因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造成迟发性神经精神症状,部分甚至无法恢复。曾有患者在获救一个月后出现意识混乱、幻听,甚至拿抹布洗脸、将电话当成饮水机、大小便失禁、无法自理清洁等症状;有些人则留下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等后遗症。
自杀也是犯了杀生戒,即使如愿自杀成功,死了以后仍免不了要受杀生的业报。杀生乃天地所不容之罪,即使阎王老爷也不会给您好脸色看,所谓“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自杀者有什么面目见人?所以,自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死,不是痛苦的结束,死并不能“一了百了”,生命是随著个人的善恶业报而一再相续不断的。所以佛教讲“善终”,唯有善终,才能往生善道,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六、有人说,忧郁症是二十一世纪精神疾病的头号杀手,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人因忧郁而自杀。请问大师,如何防范因忧郁症而萌生自杀心理?
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忧郁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有四亿五千万人遭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平均每四个健康有问题的人,当中就有一个是精神疾病的问题。而所有精神病患中,忧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最高,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人因忧郁而走上自杀之途,忧郁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第三大死因。
人为什么会忧郁呢?有一篇名为〈卸下忧虑〉的文章说:“读书人为考试忧虑;年轻人为前途而虑忧;父母为孩子而忧虑;老人为来日不多而忧虑;穷人为钱不够用而忧虑;富人为保持财产而忧虑;病人为疾病而忧虑;忙的人为事情做不完而忧虑;无所事事的人为无聊而忧虑;孤独的人为孤独而忧虑;热闹的人为不能永久热闹而忧虑;未成名的人为默默无闻而忧虑;成了名的为名声不再显赫而忧虑。甚至有的母亲单单为孩子离开去远足几个小时而忧虑流泪。试问天下人,谁无忧虑呢?”所以作者最后结论出:“人无近虑,必有远忧,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他形容:“忧虑是人的影子,走到哪里,它一样跟到哪里,不因地方和环境变化而消失。”
诚然,现代人似乎都活得很苦闷,活得很不快乐,尤其功利主义挂帅,人与人之间缺乏互信、互助、互尊、互谅,彼此冷漠,互不关心,造成心灵的疏离感。加上现代年轻人普遍养尊处优,缺乏抵抗压力及接受挫折的能力,所以容易罹患忧郁症。在台湾罹患忧郁症的就有百万人之多,因为忧郁症而自杀的个案也愈来愈多,虽然并非每个自杀的人都是精神病患,但精神病患自杀比率约二○%,比一般人高出二千倍。
根据精神科专科医师郑泰安在一九九九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针对东台湾一百一十三位自杀成功的个案家属进行访谈,了解自杀者生前的生活史及精神状态,结果发现有九成以上的个案都有精神科方面的疾病,其中最多的包含重郁症及轻郁症(约九成),以及酒瘾、药瘾(四成以上),和人格疾患(占六成)。而在国外的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结果,约八三%至一○○%的个案在自杀前都罹患了某种精神科疾病。
因此,专家表示,降低自杀率一个可行的方法,应该把自杀当作是一种疾病来看待,而不仅仅把自杀认为是个人意志力薄弱,或是对生命不尊重。他们认为,将有自杀意念的患者当做是“意志力”、“态度”,或是“道德”上有问题,可能会使他们有更强的罪恶感,反而更不愿意向周围的人要求帮忙。
在台湾,许多忧郁症患者初期时没能及时求诊,或是没有看对科别,失去了向亲友或是医生求助的最好时机,自杀意念高涨,因而导致自杀死亡的比率越来越高。其实有情绪上的困扰时,如果能及早观察、分析并寻求正确的治疗,将可减低许多自杀的机率。有鉴于此,像台湾新营医院已开办忧郁症特别门诊,并且提供忧郁指数量表,让民众自我检测,降低自杀的意念。
目前世界各国预防自杀的重点,都放在精神疾病需要接受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的宣导上。因为许多研究显示,五○%至六○%以上自杀的人,在死前三个月都曾经看过包括内外妇儿科或家医科的医生。因此八○年代瑞典在 Gotland 曾进行一项计画,教导家庭科医师认识并治疗忧郁症,结果的确使得国民的自杀率下降,这可能是目前被证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忧郁症的产生,一般人认为是外在的生活环境动乱,例如政治不稳定、社会治安不好、经济低靡、失业率高、生活压力大,感觉人生活著只是受苦,干脆以死自我了脱。但是根据专家研究,有的人出生富裕家庭,一生顺遂,毋须为生活打拼,照说应该活得很安然,但其实不然,这样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往往觉得人生了无生趣,不知生命所为何来,也会产生忧郁症而自杀。
就以澳洲来说,在这里不仅有优美的居住环境,而且还有医疗、养老金、免费上学、失业金等社会福利优渥。但是此地的人照样忧虑难解,仍然吸毒,自我麻醉,甚至放弃生命,以致成为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其实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嗑药、酗酒,长期戕害自己的生命,这也等于是在慢性自杀;有的人冒险玩命,例如有些特技演员经常玩命性的表演,乃至于青少年飙车、酒醉开车等,无形中也是在自我谋杀。另外也有人则是活在虚拟的幻境中,例如把情侣自杀殉情认为是很凄美的事,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也有的时候是一种幻觉,幻想死亡,结果弄假成真。更多的是因为挫折、忧郁而自杀。
因忧郁或者受到挫折想不开而自杀,这都是由于自己没有力量抵抗外在的压力。抵抗外在的压力、挫折,平常要增加自己内心的抗拒能力,比方说用欢喜去抗拒,用明理去抗拒,用为人设想去抗拒,不要凡事只为自己著想。也就是平常就要培养很多的实力,要开发自己的智慧,要多读书、多亲近善知识、多参加社团活动或是各种宗教活动,在宗教里得到鼓舞。
甚至现在的心理咨商、面谈,乃至透过旅游、运动、药物治疗、音乐治疗、动物疗法、技能训练、人际沟通、培养兴趣、鼓舞信心、找人倾诉、创造希望、融入大众、打开心田、走出去、忙起来等。如果在自杀前,或是面临各种压力时,自己能够备妥各种战斗武器,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也不怕压力的魔鬼打击我们,因为我们都有个办法应付、化解。
因此,一个人平时要接受挫折教育,要增强抗压能力。因为从古至今,天地万物要想生存,谁没有挫折?很多成功的伟人,都是从挫折中突围而出,才有成功的一天。所以每一个人从小到大,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一定要有力量,不要因为一件事就烦恼,或是被别人一句话就打倒。很多时候我们听了一句不高兴的话,说的人早已忘记,自己却几天几夜气得睡不著觉、吃不下饭,实在是很吃亏划不来的事。或者有的人遇到一点不如意,乃至经济陷入困境,就想要自杀,其实总会有办法可以…
《星云大师揭示自杀秘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