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占察善恶业报经 2▪P2

  ..续本文上一页有能施所施,这就显得深了。直心、深心、大悲心,大悲心是普遍的慈悲,把我所修的法、所证得的法,布施给一切众生。众生能得到吗?单视你的心,你的心布施给众生,众生能得到加持。

  我刚才说发菩提心,必须得具足这三种心,三心合一了,这才叫发菩提心。我们经常说发菩提心,简单说就是觉,菩提就是觉,就是一个觉悟明白的心,觉悟明白的心就是自他两利,乃至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三心具足于一念间。这讲解时候这样分析,等你执行的时候,三心就是一心了,就在一念间;在你平时修观想的时候,三心即是一心。在我在西藏学,我们都说是叫密宗,它第一个心叫出离心,跟这个直心、正念、真如是一样的意思。不过密宗说你先把一切都放下,要出离。对于世间要有一事一物挂碍,你出离不了了。就是一切无挂无碍的出离心,不是仅为自己,让一切众生都能出离。所以为什么叫密?它的深义就是,比如说出离心,叫一切众生都出离。当我念阿弥陀佛,想生极乐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一切受苦受难跟我同时的生极乐世界。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他不是想我自己生极乐世界,所有这一切受苦受难跟我同时生极乐世界,大悲心!在密宗讲第一心出离心,第二心就是大悲心,在我们显教讲第三心是大悲心,有点次第不同,因为它加一个般若心。我在西藏的教授是这样子的,出离心,大悲心,自己具足出离心了,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出离,这个含义就是大悲心了。当自己一求出离,他没有想到就是我自己出离就算了,一想出离就想到一切众生跟我同时出离,让一切众生都出离,这是真正大悲。我们一般的说大悲,绝不是爱见,绝不是感情,是法界心。这个道理懂得的,那不是感情用事,不是痴爱用事。因为什么呢?它第三心叫般若,般若心就是智慧。般若即是智慧,翻智慧。具足大智慧的人,他希望成就一切众生到彼岸。

  所以具足这几种心了,你再去观想一切世间相。观想世间相就转变世间,从你心里转变世间。因为这个坚净信菩萨,他看见这世界上这种灾难,他就想怎么样转变它,让众生知道善恶,完了再深入。我上来讲的是目的,这个中间讲的经文是手段,用什么手段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坚净信菩萨又向佛说,“尔时”。在这个世界变乱动荡不安的时候,这些个众生他看见世间上灾乱,心常怯弱,心里恐怖感,忧虑自己的身,加上他一切眷属,在生活当中连衣食都不能得到温饱,不得衣食充养躯命,像这类众生他的障碍因缘就多了。他于佛法还能信吗?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就说他业障很重,不信佛。连信都不信,还能得道吗?信佛的少,那就说行善的就少,修道的就少,得道的极少了,乃至于没有。到这个时间,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亦复甚鲜。不论小乘、中乘、大乘,不论哪一法,生不起信念。学世间的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次转无有,就是根本没有了,得神通的,得智慧的,这个世间上没有了,乃至于自己知道过去,得到宿命通的,没有了。这叫末法,得道者,修道者,修禅定的,信心坚定的,一切全无。这是末法现象,咱们现在将近,还没到,我们还有这么多道友信,这么多人学习。末法一万年,我们这才一两千年,还没深入到那个程度。

  在那个时候,不知出要,不知道出三恶道的要径。学佛修行就出三恶道了,没有不知道,不知道他怎么修呢?不知道就修不成了。这个时候的人根机非常钝,钝根;换句话说,没智慧。对于佛法不信,或是少信,乃至没有增上缘。换句话说,没增上缘,遇不着好同参道友,也遇不著名师教导,就没有增上缘。

  不但获一乘道果的没有,乃至小中乘三乘道果全没有了。现在听说谁得道了吗?听到的少。我出家八十年了,我遇到的得道的,我认为是得道者不多。在我的心目中,我所尊敬的大德们,大概有十几位。但这十几位也不是得道,也不是说当生给你证得阿罗汉果,乃至行菩萨道,证得道果,只是这样认为。像我们知道唐朝道宣律师,证得四果阿罗汉,有天人证明给他送饭,天人说的证得四果了。但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些个大菩萨我们认识不到,他示现的跟我们差不多,实际上跟我们不一样。

  在末法时间,虽然是证道的少,那些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弥勒,他们都在人间,都没离开人间。我们是不是认得到呢?那得看我们个人的福德智慧。你个人有福德智慧,你会遇得到;你福德智慧因缘没有,认识不到。因为在这个坚净信菩萨说,他的主要目的,就想让我们明白善恶,向善去恶,他向佛请求就是这个意思。佛不跟他说,而叫他去请问地藏王菩萨,这个咱们后头再讲。

  坚净信菩萨上来这段话,请佛这段话是佛常说的,佛经常说到了末法时候,那些个现象是什么现象。不过坚净信在这又重覆起来了,说佛所的这些话你别忘记了,意思就是这样子。那现在这个时间到了,应该怎么样来使这些人觉悟,能有法可依,有法可学。所以我前头举文殊菩萨教我们的善用其心,这是我根据华严义,文殊师利菩萨在《净行品》上说,我们学法要会学。怎么样算会学、怎么样算不会学呢?达到什么样子算我们会学佛法呢?佛教导我们善用其心,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教授我们善用其心。但是我们这个用心不会用,要学学文殊师利菩萨《华严经》的〈净行品〉,那有一百多种,你怎么样来用你的心,那就是善用其心。这些个说的跟做的很难得相符,如果我们说的跟我们自己所做的言跟行相合,乃至于心能指导行,行能启发心,这就更难得了。

  第一个,我们先要把贪瞋痴放下。我们天天念,我们道友们天天每人都要念,我们的贪心放不下,不管你贪什么,有贪恋,你从外表上不容易看得到。以前有个寺庙里头,有一位老和尚修行满好的,从外表上看着非常好,他贪心不舍,这历史的故事。他积攒了几十年,所有攒的钱,那时候是花小银子,他把它集成一个大元宝,拴在腰杆上,睡卧不离。有一次他解小手,到那稍微一不注意,这个绳子断了。因为他系了没换绳子,系腰带的绳子断了,这一断所化这个银坨坨,就掉在那个粪池里面去了。那时候我们在寺庙,解手的地方是大茅房大厕所,不是像这个马桶,这个马桶掉不下去了。掉那大粪坑里去,怎么办?这个老和尚放不下,攒了这么久了,跟着他也就死亡了。他还有他的道力,有他一定修行的功力,死了他变了一个乌龟,爬到粪池里去了,抱着那个元宝。抱着他那锭银子,他给那个知客师托梦,他说我因为放不下贪恋堕落了,现在我请你帮助我、救我。这个是在梦中,在梦中问他我怎么救你?他说你请人把那粪池掏尽,完了你拿我那元宝钱给这个,剩下的给我打斋供众、给我忏悔。师父就照他这个意愿给他做了,做了他就得救了、就解脱了。但是他还有部分修行,除了贪之外,他别的功夫还是很好的。如果没别的功夫,他也做不到能给这个知客师托梦,这是一个故事。

  所以我们在用功夫修行的时候,你可以检验你的身心,有没有特别专注一项。我说这个故事是什么呢?他是专注那一项了,全部精力用到那个攒钱上去了。如果不是专注一项,不是专注一境,不会有这个现象。那么如何不能把这个专注一境用在念佛上呢?没这个善根。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的修行,念佛,或你专持一行,或是诵经,诵《金刚经》,天天不断,永远如是,这叫功力。你乃至于诵一部《阿弥陀经》,你临命终时绝对生得到。所怕的什么呢?中断,诵诵断了。我们修行人,如果你几十年如一日,专持一门都可以。我看见一个人,咱们不说他的名字、也不说人,就是现在的。他对佛,你说他信吗?不信。你说他不信吗?他持大悲咒。我一听他念起大悲咒来,念得我糊里糊涂,我不晓得他念的什么大悲咒。但是他几十年就这么样念,活了九十多岁。他也吃肉,他不吃素,但是他临命终时候非常的清楚,他九十三岁吧?他跟他的儿子写份嘱咐,他说我要死了,我要走了,我不吃了,你们帮助我请师父们念经,只给我念大悲咒,不要念别的。他除了信大悲咒之外,别的都不信,他能够预知时至,知道他要走了。而且别人向我讲,走的时候非常清楚,他说观音菩萨来引导他来了,来叫他来了,接他走。虽然没说极乐世界,他念大悲咒就是观音菩萨救他,观音菩萨就来把他领走了。

  我们信佛的人很信,我也很信,不管他别的一切错误,不管他,只是他念大悲咒几十年如一日,只要你有一行法门,这就叫功夫。就怕什么呢?今天修修这个,明天修修那个,或者是中断,效果就没有了。在这个五浊恶世的末法时代,我们要有一门就要深入,不是怎么深的研究,你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你从来一天没断过,阿弥陀佛还不能接你吗?但是你得按照大势至菩萨说的,光念不行,忆佛念佛,必定见佛,你口里念,心里还得想,心想就叫忆佛,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大势至菩萨说一定能见佛。这是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大势至菩萨说他证得圆通,就是忆念。

  因为在这个末法时候,这种现象,坚净信菩萨看到这种恶世还没完没了,一直延续下去。这个恶业的众生愈来愈重,在那个时候坚净信菩萨就看到了,他说那未来怎么办?

  【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示化导。令生信心。得除衰恼。以彼众生遭值恶时。多障碍故。退其善心。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数起疑惑。不能坚心专求善法。如是众生可愍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种智。愿兴方便而晓喻之。令离疑网。除诸障碍。信得增长。随于何乘。速获不退。】

  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咱们这像法已经尽了,是末法了。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那我们现在都是有善根的,但是我们读诵大乘经典的,善根很深厚的,坚净信菩萨请求的意思就是这个含义。那个时候五浊恶世,像法已尽了,进入末法时代了,但是还有一帮的善根微少,就是有些有善…

《占察善恶业报经 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