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2
【地藏本愿经卷下】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地藏经是分三部分,大的分三部分,现在我们讲到最后这一部分了,一共十三品,最后这一卷有四品经;这品经是校量的功德,布施的功德。我们一般的布施是供养三宝,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有的虽然也布施了,一般;有的供养之后一生受福,受他供养的功德福德;有的十生,有的百生千生,功德辗转增胜。是不是供养钱多少呢?不是的,而是在你的心,就是供养的诚心,看你在什么环境之下供养。你自己又很贫困,就是生活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供养三宝,虽然是一文钱,就是一块钱吧!比人家那一万块钱供养的功德还大,享受时间还长。在大智度论里头讲,人在生死流转当中的时候,要想积福德,做最有利益的事,最好是布施供养,在供养当中较量功德。以地藏菩萨的智慧他是了解的,他所以要请佛是使大家都能知道供养功德为什么不同,所感的果受报为什么不同,这品经大意就是这样子。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在此土娑婆世界的众生供养的时候,当然供养要回扣,为什么供养的物资不多,一生、十生还享受不了;有的当生供养当生享受,而且在享受功德的时候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就完了的,供养只感到一生受福;有的十生、百千生那个福利还在,是什么原因,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地藏菩萨向佛请求说,在这个南阎浮提众生修福的时候,为什么不一样?供养的钱很多,供养的物资很多,有的一生就完了的,有的供养物资很少,十生百生还享着不完。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地藏菩萨这种问,佛就答覆他告诉他说了,我现在在这个忉利天宫,在这一个大会当中,我就跟你说说阎浮提在行布施的时候,比较说,较量就是比较说,为什么功德有轻有重。汝当谛听,你应当如理观察。吾为汝说,地藏菩萨请,佛就答应给他说。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我对这个事有怀疑,我很喜欢、很欣乐佛来跟我说。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佛就告诉地藏菩萨了,南阎浮提,这个国土、这个世界,有些个国王,或者国王的大臣,或者大富有大长者,大刹利是贵族,大婆罗门等。布施的因缘,就是说这些个人在这南阎浮提,有权位国王,辅佐大臣有地位、有权势,他们来布施贫下的人,没有钱的穷苦的人,或是残废人,就是癃残喑哑,耳朵听不见,六根不全,或者诸根不完具的人,这是大悲心,由是这类人对他们施舍时候福田就大。就是以最富贵最富有施舍那个没有福的人、最卑下的人,最下的贫穷者,在这个布施的当中,行为、语言、供养心的诚恳,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关系很大。
假使这些个大国王在他行布施的时候,他是以一个大慈大悲的心,同时尊重受施者,这个就很难了;对那个受施的人不轻视他,对众生布施就像供养佛一样,以尊敬心来供养;亲手遍布施,虽然你是国王,地位很高尚的,但是他不假别人去给,他亲手供养给他;或者不是自己亲手,叫他人去供养,同时他也软言慰喻,说的话非常柔和,态度不是看他很轻贱,尊贵人家受施者,这个国王所获的福德就大了,就像施舍百千诸佛的功德一样的。以最尊贵施予那最贫贱最下人,而且还能够使那个受施者心里很欢喜;不止钱,这里含着有法。
为什么这样说,何以故?缘是国王等,就是供养布施众生这个国王,他对那个贫穷下贱的人,六根不全的人,他发的是慈悲心,以大慈悲注重他的心;他不是轻视他们的心,是以慈悲心。慈悲心就是行菩萨道了,就是大慈大悲愍众生,所以这个福德智慧有此报应,有这个福德的报应。以此布施常得七宝具足,这个国王不论在什么时候,这是布施之后一定要得报,这个报百千生中受用不完的。不只衣食了,还有。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就是贵族,有地位的人,这是对众生的施舍。还有上供,上供就是遇到佛的塔、遇到佛的庙,就是塔寺,或者看见佛的形像,乃至于看见辟支佛形像、菩萨的形像、佛像,躬自营办,亲身去做,自己亲自去做,就是不叫别人去做了。国王、大臣、有地位的人,他的下人很多,叫他们去代做,那功德就少了。亲身去做表示他尊敬,有尊敬心。
前头是悲田,施予下贱人;这是敬田,对于三宝、对于塔庙恭敬心。这两个不同,但是也看你什么心供养。这个跟我们平常修行很有关系,像我们念经也好,礼佛拜忏也好,上殿过堂也好,你以至诚恳切心,一个了生死修解脱心,那你供养情况不同。像我们经常经上都这样说,制心一处,一心,每部经都教你一心,心无杂乱,专心至意的来供养三宝。这个国王他所得的报酬就大了,当得三劫为帝释身。他在人间的供养,将来可得天上三劫,三劫时间很长了,享受,受胜妙乐。
假使布施的这个国王大臣,他把这个布施的功德,应该得到的福利回向。咱们不是经常讲回向嘛!你做这一点点的事,如果再把它回向给别人,给一切众生,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那就不止三劫了,于十劫当中常为大梵天王,比帝释天就高多了。大梵天是清净,帝释天还有五欲。
佛就跟地藏菩萨说若一切众生在做功德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回向。回者,就把我这个功德回了向给他,向给什么呢?回向三宝,遍十方,尽法界;往下回向给一切众生,回向给苦难的众生,你声音就大了,所感到果报就大了。假使我们在山林空旷地方,你喊一声,四个山都回音,就响亮很大,形容就是那个意思似的。你这个功德你自己不执着,不为了自己,咱们经常念“不为自己求幸福,当愿众生得安乐”,就这个回向心,这功德就大了,所以把三劫变成十劫。乃至于如果是你修求道的,利益众生的话,那你未来弘法利生的时候,眷属就很多很多的。这也是布施功德,加上回向了,这跟以前那个不同,又进了一步。还不止这样子。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复次地藏,佛又跟地藏菩萨说。若是未来世,有些个国王、婆罗门大臣,他们遇着先佛的塔,或者是庙,或者是经书,或者是佛像,如果这个寺庙很衰败了,都破壁了,经书也残缺了,如果他能发心把这寺庙修好,或是补修;但是这个并不是完全是自己的力量,他发心了,完了去化缘,或者召集,但是他能看到这种情况发心去做,看到三宝的形像遭毁败破坏,年时日久了;咱们看见这类寺庙很多,特别乡间的、山里头的,如果你发心把它重新修复,或者再修好,这个功德就非常之大。不但自己去做,自己去办,而且劝一切众生大家共同去办。是国王等,或者自己去营办,朝里修补,或者是劝别人,乃至百千人等大家共同布施,来结这个法缘、结这个善缘。这个国王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其他的随喜赞叹的共同布施的人,百千生就常为小国王;这个国王就成了转轮王了,又来教化这些小国王。完了把这个所做的功德发回向心,回向就使他增大,回向给众生,愿一切众生没有灾难,愿一切众生没有痛苦。
如现在咱们这个世界上灾害频繁特别多,如果我们每位道友在屋子里头,或者你上殿过堂当中,在你临离开时候发回向心,把我这一次所做的功德回向给众生,愿消除他现实的刀兵、水火、饥馑、灾害,那你这功德就大了。是看不见的,摸是摸不着的,这个回向功德不可思议,你得到一文钱,变成十文,变成百文、千文、万万文,所以莫忘了回向。在修补经书、修复塔庙的时候,这个国王乃至诸众人,发愿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这三灾八难痛苦,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愿一切众生学佛、学三宝,都能成佛道,这个福德没法计算,无量无边。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复次地藏,就是一层一层的,佛说很多布施的因缘。未来世中,佛又跟地藏菩萨说,现在是正法时代,如果到了未来,未来就是我灭度之后,入了涅槃之后,到了末法时代的时候。那时候的国王或者婆罗门,看见那些个老弱病残,特别是妇女生孩子时候,就是生产妇女,妇女在生下一代的时候,若发大慈悲心,就是一念间具大慈心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快乐。怎么样子呢?要帮助他们医药,对于病苦人就需要药…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