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願經 12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願經 12

  【地藏本願經卷下】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地藏經是分叁部分,大的分叁部分,現在我們講到最後這一部分了,一共十叁品,最後這一卷有四品經;這品經是校量的功德,布施的功德。我們一般的布施是供養叁寶,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有的雖然也布施了,一般;有的供養之後一生受福,受他供養的功德福德;有的十生,有的百生千生,功德輾轉增勝。是不是供養錢多少呢?不是的,而是在你的心,就是供養的誠心,看你在什麼環境之下供養。你自己又很貧困,就是生活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之下你供養叁寶,雖然是一文錢,就是一塊錢吧!比人家那一萬塊錢供養的功德還大,享受時間還長。在大智度論裏頭講,人在生死流轉當中的時候,要想積福德,做最有利益的事,最好是布施供養,在供養當中較量功德。以地藏菩薩的智慧他是了解的,他所以要請佛是使大家都能知道供養功德爲什麼不同,所感的果受報爲什麼不同,這品經大意就是這樣子。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衆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雲何。唯願世尊爲我說之。】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衆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在此土娑婆世界的衆生供養的時候,當然供養要回扣,爲什麼供養的物資不多,一生、十生還享受不了;有的當生供養當生享受,而且在享受功德的時候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就完了的,供養只感到一生受福;有的十生、百千生那個福利還在,是什麼原因,是事雲何?唯願世尊爲我說之。地藏菩薩向佛請求說,在這個南閻浮提衆生修福的時候,爲什麼不一樣?供養的錢很多,供養的物資很多,有的一生就完了的,有的供養物資很少,十生百生還享著不完。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于忉利天宮一切衆會。說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汝當谛聽。吾爲汝說。】

  地藏菩薩這種問,佛就答覆他告訴他說了,我現在在這個忉利天宮,在這一個大會當中,我就跟你說說閻浮提在行布施的時候,比較說,較量就是比較說,爲什麼功德有輕有重。汝當谛聽,你應當如理觀察。吾爲汝說,地藏菩薩請,佛就答應給他說。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

  我對這個事有懷疑,我很喜歡、很欣樂佛來跟我說。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刹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喑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緣是國王等。于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佛就告訴地藏菩薩了,南閻浮提,這個國土、這個世界,有些個國王,或者國王的大臣,或者大富有大長者,大刹利是貴族,大婆羅門等。布施的因緣,就是說這些個人在這南閻浮提,有權位國王,輔佐大臣有地位、有權勢,他們來布施貧下的人,沒有錢的窮苦的人,或是殘廢人,就是癃殘喑啞,耳朵聽不見,六根不全,或者諸根不完具的人,這是大悲心,由是這類人對他們施舍時候福田就大。就是以最富貴最富有施舍那個沒有福的人、最卑下的人,最下的貧窮者,在這個布施的當中,行爲、語言、供養心的誠懇,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關系很大。

  假使這些個大國王在他行布施的時候,他是以一個大慈大悲的心,同時尊重受施者,這個就很難了;對那個受施的人不輕視他,對衆生布施就像供養佛一樣,以尊敬心來供養;親手遍布施,雖然你是國王,地位很高尚的,但是他不假別人去給,他親手供養給他;或者不是自己親手,叫他人去供養,同時他也軟言慰喻,說的話非常柔和,態度不是看他很輕賤,尊貴人家受施者,這個國王所獲的福德就大了,就像施舍百千諸佛的功德一樣的。以最尊貴施予那最貧賤最下人,而且還能夠使那個受施者心裏很歡喜;不止錢,這裏含著有法。

  爲什麼這樣說,何以故?緣是國王等,就是供養布施衆生這個國王,他對那個貧窮下賤的人,六根不全的人,他發的是慈悲心,以大慈悲注重他的心;他不是輕視他們的心,是以慈悲心。慈悲心就是行菩薩道了,就是大慈大悲愍衆生,所以這個福德智慧有此報應,有這個福德的報應。以此布施常得七寶具足,這個國王不論在什麼時候,這是布施之後一定要得報,這個報百千生中受用不完的。不只衣食了,還有。

  【複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是國王等。當得叁劫爲帝釋身。受勝妙樂。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國王等。于十劫中。常爲大梵天王。】

  複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就是貴族,有地位的人,這是對衆生的施舍。還有上供,上供就是遇到佛的塔、遇到佛的廟,就是塔寺,或者看見佛的形像,乃至于看見辟支佛形像、菩薩的形像、佛像,躬自營辦,親身去做,自己親自去做,就是不叫別人去做了。國王、大臣、有地位的人,他的下人很多,叫他們去代做,那功德就少了。親身去做表示他尊敬,有尊敬心。

  前頭是悲田,施予下賤人;這是敬田,對于叁寶、對于塔廟恭敬心。這兩個不同,但是也看你什麼心供養。這個跟我們平常修行很有關系,像我們念經也好,禮佛拜忏也好,上殿過堂也好,你以至誠懇切心,一個了生死修解脫心,那你供養情況不同。像我們經常經上都這樣說,製心一處,一心,每部經都教你一心,心無雜亂,專心至意的來供養叁寶。這個國王他所得的報酬就大了,當得叁劫爲帝釋身。他在人間的供養,將來可得天上叁劫,叁劫時間很長了,享受,受勝妙樂。

  假使布施的這個國王大臣,他把這個布施的功德,應該得到的福利回向。咱們不是經常講回向嘛!你做這一點點的事,如果再把它回向給別人,給一切衆生,回向法界一切衆生,那就不止叁劫了,于十劫當中常爲大梵天王,比帝釋天就高多了。大梵天是清淨,帝釋天還有五欲。

  佛就跟地藏菩薩說若一切衆生在做功德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回向。回者,就把我這個功德回了向給他,向給什麼呢?回向叁寶,遍十方,盡法界;往下回向給一切衆生,回向給苦難的衆生,你聲音就大了,所感到果報就大了。假使我們在山林空曠地方,你喊一聲,四個山都回音,就響亮很大,形容就是那個意思似的。你這個功德你自己不執著,不爲了自己,咱們經常念“不爲自己求幸福,當願衆生得安樂”,就這個回向心,這功德就大了,所以把叁劫變成十劫。乃至于如果是你修求道的,利益衆生的話,那你未來弘法利生的時候,眷屬就很多很多的。這也是布施功德,加上回向了,這跟以前那個不同,又進了一步。還不止這樣子。

  【複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爲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爲小國王身。更能于塔廟前。發回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複次地藏,佛又跟地藏菩薩說。若是未來世,有些個國王、婆羅門大臣,他們遇著先佛的塔,或者是廟,或者是經書,或者是佛像,如果這個寺廟很衰敗了,都破壁了,經書也殘缺了,如果他能發心把這寺廟修好,或是補修;但是這個並不是完全是自己的力量,他發心了,完了去化緣,或者召集,但是他能看到這種情況發心去做,看到叁寶的形像遭毀敗破壞,年時日久了;咱們看見這類寺廟很多,特別鄉間的、山裏頭的,如果你發心把它重新修複,或者再修好,這個功德就非常之大。不但自己去做,自己去辦,而且勸一切衆生大家共同去辦。是國王等,或者自己去營辦,朝裏修補,或者是勸別人,乃至百千人等大家共同布施,來結這個法緣、結這個善緣。這個國王百千生中常爲轉輪王身,其他的隨喜贊歎的共同布施的人,百千生就常爲小國王;這個國王就成了轉輪王了,又來教化這些小國王。完了把這個所做的功德發回向心,回向就使他增大,回向給衆生,願一切衆生沒有災難,願一切衆生沒有痛苦。

  如現在咱們這個世界上災害頻繁特別多,如果我們每位道友在屋子裏頭,或者你上殿過堂當中,在你臨離開時候發回向心,把我這一次所做的功德回向給衆生,願消除他現實的刀兵、水火、饑馑、災害,那你這功德就大了。是看不見的,摸是摸不著的,這個回向功德不可思議,你得到一文錢,變成十文,變成百文、千文、萬萬文,所以莫忘了回向。在修補經書、修複塔廟的時候,這個國王乃至諸衆人,發願回向一切衆生,願一切衆生離這叁災八難痛苦,願一切衆生發菩提心,願一切衆生學佛、學叁寶,都能成佛道,這個福德沒法計算,無量無邊。

  【複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産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爲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爲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複次地藏,就是一層一層的,佛說很多布施的因緣。未來世中,佛又跟地藏菩薩說,現在是正法時代,如果到了未來,未來就是我滅度之後,入了涅槃之後,到了末法時代的時候。那時候的國王或者婆羅門,看見那些個老弱病殘,特別是婦女生孩子時候,就是生産婦女,婦女在生下一代的時候,若發大慈悲心,就是一念間具大慈心幫助他們,使他們得到快樂。怎麼樣子呢?要幫助他們醫藥,對于病苦人就需要藥…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願經 1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