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见贤思齐▪P14

  ..续本文上一页,继续受此等苦。那个受炽燃利斧砍舌的众生,亦于过去迦叶佛世,出家作沙弥,于用斧砍石蜜(即冰糖)供僧之时,盗食粘著斧刃的石蜜,由于那次犯盗之故,死入地狱,地狱苦毕,余罪续受此苦。那个双铁轮在胁下的众生,亦从迦叶佛法中出家作沙弥,差他拿饼供僧时,盗取两番(个)饼,藏于胁下,由于那次犯盗,死堕地狱受无量苦,余罪续受此苦。”读者读到此处,或许会怀疑,这三个沙弥,或仅盗“果七枚”,或仅“饼两番”,或“石蜜少分”,为何“俱堕地狱”?盗物少而受苦剧,是什么道理?须知道:此果饼石蜜,属常住物,即十方僧宝所共有,若犯盗,应于十方僧宝前结罪。十方僧宝无量无数,故其罪极大。是故华聚菩萨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隋文帝十六年,齐州灵岩寺,释道相暴亡,灵魂至阴府,见势至菩萨,引观地狱。有一榜云:沙弥道弘,为众僧作馄饨,先盗食一钵,当堕铁丸地狱,返阳后,以告道弘,这时道弘患口疮已数年,闻道相言,乃为众僧设供赎罪。道相于七日中,十三度死,见菩萨指示罪报相者,三十余人,以告诸人,即各赔偿,狱榜随灭。详如《僧镜录》。仰望读者,知所警戒。

  

  录自《沙弥律仪要略集注》页二九~三一

  

  第二十六则:五台山的人皮鼓

  

  白衣应以僧伽为福田,供养僧宝。今僧给白衣送礼,是僧以白衣为福田了,颠倒妄为,彼此损福。况与者生欢喜,不与者生怨,故不宜也。若将常住物,送白衣作人情,其罪重于阿鼻地狱。五台山黑山寺有人皮鼓公案。却说寺僧××任职事,将常住物私给白衣弟子××,为他娶妻置产。后来死变为牛,在寺内耕田做工偿债,此牛临死时,报梦寺僧,将它的皮剥来作寺鼓,以赎罪愆。这公案在印光祖师文钞中有详细说明。望诸僧尼,引为深诫。

  

  录自《沙弥律仪要略集注》页一七九

  

  第二十七则:因果报应通三世

  

  《感应篇图说》云:明扬州有富人,生一子,甚贤,有二孙,聪慧过人。业南北货,临终时,以一秤密付其子曰:“此吾起家物也,宜珍之。”子问之,曰:“此秤乌木合成,中藏水银,秤出,则注水银于头,人见以为重,而不知反轻;秤入,则注水银于尾,人以为轻,而不知反重,是以富耳!”子心讶之,而不敢言。父死,丧事毕,对天祷告,求赦父罪,即将此秤烧毁,但见烟中有物上升,如青蛇状。未几二子皆死,遂叹天道无知,因果颠倒,连日昏倦,乃不欲生。一日,梦见金甲神喻之曰:“汝之父,以往世作诸微善,命合富耳,不系于秤,玉帝正以其现生用心不公,故遣破耗二星以败尔家,家败之后,继之以火,今因尔能盖父之愆,故将二星收回,将以贤子光尔之后,尔当力行善事,无得怨尤。”觉而大悟,为善益坚,后果生二子,皆成进士。

  

  只此一案,便可证明三生不谬。试看金甲神对贤子说道:“汝父往世作诸微善,命合富耳,不系于秤。”可证明前生的后报善了;因富人现世用心不公,故遣破耗二星以败其家,败后再继以火灾,可证明今生的现报恶了。又因贤子能盖父之过,作事公平,特将二星收回,将以贤子光后,可证明今生的现报善了。后报和现报如此,生报也可推而知了。那富人一生用秤来欺骗人,使人吃亏,便是大恶,所以玉帝遣二星以败其家,以昭现报之速。那贤子密祷于天,求赦父罪,便是大善,所以玉帝收回二星,将以贤子光后,岂非受现报之乐么?因此也就可以明白吉凶祸福之理,相为倚伏,不过不是俗眼所能见的罢了。

  

  录自《五戒相经笺要集注》页八六~八七

  

  第二十八则:天道福善而祸淫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若问天神得知人们心念之后,又将怎样?答曰:“天道福善而祸淫”。行善以积阴德为最善,阴德又以护生及不淫为上。故见色不动心者必获福,犯淫行者定遭殃。善恶昭彰,无人幸免,今录几则历史上知名人物阴德获福的故事,以资激劝青少年朋友。

  

  宇文公谅,少年时有操行。为富家任家庭教师,夜半有叩门者,问之,乃一女人,公谅厉声叱去。次日即借故辞归,终不将此事说出。明年遂登进士第,后官至廉访司。—见《元史》。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年少时,借寓居一富翁家,富翁无子。有一天晚上,叫他的小妾去和王华通奸,妾至拿出一纸条说:这是主人之意。纸上写著:“欲求人间种。”王华提笔在旁写道:“恐惊天上神。”任她百般诱惑,终不动心。第二天就离开富翁家。后来富翁家修醮,一道士拜呈奏章,伏地久不起,富翁感到奇怪?道士说:刚才送奏章至南天门,巧遇天上迎状元榜,所以许久才送到。问状元是谁?道士不敢说,只说道:状元榜前面有副楹联“欲求人间种,恐惊天上神”。不久,王华果然状元及第。后官至吏部尚书。—见《渊鉴类函》。

  

  陆容少年时美风姿,天顺三年应试南京,旅馆主人的女儿,夜半来求欢,陆容假装有病不能行淫,请她稍等几天,女去。遂作诗云:“风清月白夜窗虚,有女来窥笑读书,欲把琴心通一语,十年前已薄相如。”那次便考取了。当陆容快要到入考场时,其父梦人送来贺匾一方,上书“月白风清”四字,他写信给陆容,容益惊惕。二十四岁登进士,后官至参政。—见《明臣鉴录》及《小学弦歌》。

  

  明朝罗文毅公名伦,道德学问,四方景从。少时赴苏州考举人,梦范文正公来,说道:你某月某日在某某楼中之事,感动上天,明年的状元属你的了。伦回忆从前确曾拒绝向他求欢的少女于某楼,这晚听了范文正公在梦里告诉他的话,自惊自喜,及廷试果然高中状元。—见《感应集证》。

  

  《智度论》:“佛说邪淫有十罪:(一)被自己的丈夫或者被妻子所危害。(二)夫妇不和,时常诤吵。(三)坏事日增,幸福日减。(四)丈夫不爱护或者妻子如孤寡。(五)财产日渐消耗。(六)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旁人总疑心是她(他)干的。(七)亲友日渐疏远。(八)遭怨恨,种恶业因。(九)死后入地狱受苦。(十)来世为人,女的和众多女人共侍一夫,男的妻不贞良。”

  

  本文所举阴德获福者,皆属信史可靠之事;而所录邪淫犯罪之语,乃出自佛经诚实之言,两相比照,善恶昭彰,祸福分明。聪明的读者,当知抉择自己所应走的途径了。

  

  录自《醒世周刊》第三十六期

  

  第二十九则:生死轮回淫为首

  

  近年来,色情氾滥,青少年男女同胞,色情犯罪之事,时有所闻。倘苦有一天全岛报纸,未见色情犯罪之新闻,那末,这天将成为绝无仅有的“吉日”。

  

  男女色欲,本是凡夫众生多生多劫的习性,若是谁个不犯色欲,可能早就超出六道轮回了。佛经说:“生死轮回的根本,欲为第一。”旨哉言乎!佛教将淫欲分为正淫与邪淫:正淫指正式的夫妇,在家信徒不犯罪;邪淫指男女野合,那是无论出家在家,皆不可犯,若是犯了,决受到最严厉的处罚,儒道两家的书中皆说:“万恶淫为首”,可见淫欲是儒释道三教皆悬为厉禁的。现时一般青年男女,不知道淫欲过害,所以整天谈情说爱,捻花惹草。而电影、戏剧、文艺、歌曲等,又在表演爱情故事,播送艳曲情词,推波助澜,怎能怨青年男女沉迷欲海,不肯回头呢!倘若有人,能剀切的宣说耽荒色欲的祸害,让青年男女知道了,无论如何,亦不敢再犯邪淫了。

  

  吕洞宾警世诗:“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摧人骨髓枯。”淫欲之剑斩杀凡夫,究竟有多少呢?《印光大师文钞》说:“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间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而死。此诸死苦,无不推之于命,岂知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贞,不贪欲事之人。彼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谓之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尽而死者,不过一二分耳。”由此可知天下多半是犯淫欲而枉死的人。

  

  淫欲是一切犯罪的根源:第一、犯淫易遭杀身之祸,奸淫有夫之妇,多被其本夫捉奸打杀,若奸淫处女、寡妇或淫女,亦多被情敌拈酸吃醋而杀害,试调查杀人案件,大多数与淫欲有关—“十场命案九场奸”,故曰“淫遭杀”。第二、男女淫乐,必须花费金钱,而钱财有限,欲壑无底,故好淫之人,必犯偷盗劫财以及诈骗等罪。第三、淫欲过度,身体亏损,于是饮酒食肉滋补,乃及服毒提神等等。一犯上淫,而杀盗服毒众罪皆犯。故佛说:“虽淫欲而生,不如贞节而死。”

  

  以因果报应来说,犯淫的恶报最重,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男盗女淫,近报在身,远在儿孙。神明鉴察,毫发不紊。善恶两途,祸福攸分,行善福报,作恶祸临。”有人和人通奸,以为行踪秘密,无人知道。《聊斋志异》说:“人知之,损汝德;人不知,损汝寿。”这损寿一事,便是“神明鉴察,毫发不紊”的明证。试看纣王及陈后主等“拔山盖世之才,遭此亡身丧国”;司马相如与柳耆卿等“锦心绣口之士,因兹败节堕名”古今这许多犯淫的英雄文士,谁能逃出因果恶报?噫,可不戒哉!

  

  录自《醒世周刊》第三十四期

  

  第三十则:贪恋女色堕畜道

  

  《蕅益大师全集》第一一八二八页见闻录:姑苏城南濠街有一人常作阴隶(阴隶是阳人为阴府皂隶之称),每数日,辄往值班。邻有一人语曰:能带我至阴府游戏乎?隶曰:可。汝但静卧室中,敕家人勿开户,我当带汝去,仍送汝回。邻人如命卧室中,隶即摄其魂同至府城隍庙前,嘱令站立石牌楼下相待,自乃持文书入庙去,邻人待久,生厌倦心,见一大车从西过东,载四娼女并二男子,中一娼女,原有旧情,以手招之,遂登车同去。隶出庙觅邻人不见,转问旁人,知登车去,乃回阳急至傅门外一居民家,见有新产小猪七头,其一即邻人也。以手掷杀之,摄其魂归房掷醒。因问曰:汝同我游阴府,颇适意乎?答曰:汝置我于庙前石牌楼下,入庙经久不出,我方厌倦,…

《见贤思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