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释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释

  

  特别提示准备或已经接受密法灌顶者,一定要学习此《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不曾且不打算接受密法灌顶者,请勿阅读下文。

  十四根本堕罪忏悔颂

  梵文:班扎儿 亚那 莫拉 巴德

  汉译:金刚乘之根本戒

  顶礼大圣文殊童子!

  诸法清净即上师,莲花足前作顶礼。

  十四根本之罪堕,如续所授作忏悔。

  总之金刚持明尊,皆云依师获悉地。

  若于上师作诽谤,此乃罪堕第一条,触犯一条作忏悔。

  违背善逝之教言,此乃罪堕第二条,触犯二条作忏悔。

  嫉恨金刚诸道友,此乃罪堕第三条,触犯三条作忏悔。

  若于有情舍慈心,此乃四条诸佛曰,触犯四条作忏悔。

  诸法根本菩提心,舍其即为第五条,触犯五条作忏悔。

  诽谤自他之宗派,此乃罪堕第六条,触犯六条作忏悔。

  于诸未熟凡庸前,若传密法违七条,触犯七条作忏悔。

  五蕴五佛之本体,毁损自身为八条,触犯八条作忏悔。

  自性清净一切法,若生疑惑为九条,触犯九条作忏悔。

  若于十恶怨敌者,恒作慈愍为十条,触犯十条作忏悔。

  超离名言等诸法,分别思量十一条,触犯十一作忏悔。

  侮辱具信之有情,此乃罪堕十二条,触犯十二作忏悔。

  不依受用誓言物,此乃罪堕十三条,触犯十三作忏悔。

  智慧自性即女性,若作讥毁十四条,触犯十四作忏悔。

  舍离此等密咒师,定能获得诸悉地。

  倘若违犯三昧耶,即成邪魔之摄受,

  现受种种剧痛苦,未来堕入地狱道。

  故应断除傲慢心,且识自心无迷乱。

  平等住之上师尊,所具资财敬供奉。

  初由妙圣三皈依,菩提心等诸律仪,

  倘若于己具利益,咒师应依并修习。

  此乃阿奢黎阿巴列著述也。善哉!

  

  释迦牟尼佛曾曰:“吾趋入涅槃后,戒为汝导师,本师敬郑重,僧众前宣说。”《别解脱经》亦云:“戒为趋善趣,渡河之桥梁,趋入解脱域,戒如阶梯也。”由此可见,持戒乃成就解脱之基石。在诸乘戒律中,违犯别解脱戒固然有过失,但是与违犯菩萨戒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如是违犯菩萨戒,已有极大过咎,然若与违犯密乘戒相比,亦不足挂齿。故密乘戒(诸宗均以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为共同誓言)乃三戒之中最严厉的戒律,万不可掉以轻心,应严格守持。

  无上窍诀大圆满法乃诸乘之极顶,具备根器之弟子依此可捷径证得佛果。然莲师曾云:修持无上密法如蛇入竹筒,若未直上趣入解脱,即为直下堕入地狱。诚然!修持密乘者若未清净执守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亦未及时忏悔,纵如何通达诸宗教理、日夜精进修持,一念之差亦可堕入金刚地狱。譬如一位日杀万人的众生,寿命百年,其罪愆深重,命终将堕入无间地狱,亦不会堕入金刚地狱。而金刚地狱之苦远超于所有地狱,如海难量,求出不得,更难闻佛法。

  如今在汉地,虽然学密法者众,然而很多人唯以贪求灌顶传承、得不共密法为炫耀之资本。但是若未细致了解灌顶誓言而盲目受灌,此后未能守持,则反为堕入金刚地狱之因。因此,受灌顶前应细致了解所依誓言,若暂时难以行持,则万勿草率从事。如今我等已值遇清净具德上师与直指解脱之胜妙法宝,身语意三门已获上师及诸佛菩萨之殊胜加持,如是依照无上窍诀大圆满之教授修持,终证菩提不难做到。然而时时护持自心,执守清净戒律则远非易事。目前汝等放弃世间利益投入出世间修法,功德故然不可思议,然若因违背密乘誓言自断解脱前程,反堕入金刚地狱,则无有较此更愚痴者!佛子行曰:“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诚可笑,故于三有无希求,守护净戒佛子行。”因此,通达密乘戒之含义,清净执守,护戒如目,励励忏悔乃为至要,由是传授密乘十四条根本戒。

  

  顶礼大圣文殊童子!

  此顶礼句乃译者(普巴扎西仁波切)所加,依此顶礼句即知本论含摄诸乘之要义。上师乃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亦为文殊智慧勇士。“顶礼大圣文殊童子!”可获得上师与诸佛菩萨无二之胜妙加持。

  

  诸法清净即上师,莲花足前作顶礼。十四根本之罪堕,如续所授作忏悔。

  1.总之金刚持明尊,皆云依师获悉地。若于上师作诽谤,此乃罪堕第一条

  历代传承祖师无有未依止上师而成就者。第一,一切善知识都是释迦牟尼佛之化身。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时,为阿难及一切信众授记:“末法时代,我呈现善知识之相度化你等众生。”如是具德善知识已超越轮回,我等依止具德善知识精进行持,亦必趣入解脱正途。第二,上师乃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故上师为修持密法之根本,上师之相即为一切诸佛菩萨本体与事业之显现。如传承祖师龙萨娘波尊者于《金刚精要

  耳悦前行引导文》中曰:“上师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俱集外三宝。总集加持之根本、赐胜成就之来源、一切事业之主尊,为内三根本。(具备)密意不动之法身、无遮显相之报身、事业无勤之化身,为密三身。上师为九宝至尊之本体,故应起信念也。”第三,大恩上师之恩德远远超胜于诸佛菩萨。我等现在得以修法,需以诸佛菩萨所造经论为依,故一切诸佛菩萨的恩德不可思议。然今生能通达从因地成办果位之理趣完全仰赖于根本上师的慈悲赐予。如无垢光尊者曰:“(上师)于所化众生前,其恩较佛更大,具如是功德,今生便成熟解脱深道。”

  由此可见,上师乃修行是否成就之重要对境,亲近具德上师并生起敬信,乃趣入解脱之关键。面对如此殊胜的上师,弟子若做少许的供奉乃至令师欢喜,都将圆满二种资粮,最终获得解脱;弟子若令师不乐乃至做少许恼害,必将成熟沉痛之恶果。《观世音金刚橛续》曰:“依止导师得成就,若于彼师起诽谤,其受地狱剧痛苦,如若此境暂脱离,百千俱胝劫之中,亦难见闻佛法也。”

  因此初步进入佛门,依止上师以前,应先谨慎地观察和选择上师。如莲师曰:“不察上师如饮毒,不察弟子如跳崖。”若未加辨别而盲目依止非清净具德上师,则共堕深渊。然而,一旦依止上师,则不能再观察上师过失,一切皆为清净之相。如是持戒尚应恒护自心,善巧方便。往昔,我初到亚青寺时,在一位堪布面前受过不少灌顶。一次,几位僧众在我房间里聊天,话题渐渐转移到这位堪布身上,几乎就要谈到这位堪布的过失了。此时,我立刻打断话题,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要谈论任何人的过失,请立刻离开房间。这位堪布是我的灌顶上师,他在我心目中永远是清净的。”

  《功德藏》云:“自己未调自心前,迷乱观察无量罪,善星精通十二藏,见师行为狡诈相,善加思维改自过。”善星比丘虽亲近释迦牟尼佛二十余年,通达佛祖教授之一切法义却未融入自心,仍以庸俗烦恼心揣度释迦牟尼佛一切行持,终堕恶趣。有者若未加观察而依止上师,之后难以平息自心对上师的分别念,则应于信心中暂时离开上师,以免因一念之差造下诽谤上师之重业。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一条乃最重之戒条,若违犯此条,即违犯一切戒律,故行者当慎之又慎。

  

  2.违背善逝之教言,此乃罪堕第二条

  违背上师的教言即为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的第二条。何谓上师之教言?即恒时调伏自相续。上师不断为我们传讲成就解脱之种种方便道,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断除五毒烦恼而获证菩提。如今,我等已获上师之圆满摄受,听闻无上窍诀法之殊胜法要,若仍疏于依法调伏自心,即为违师胜教。

  

  3.嫉恨金刚诸道友,此乃罪堕第三条

  嗔恨、嫉妒、诬蔑金刚道友之一切心念及言行皆为违犯第三条。吾等修行佛法的目的是调伏自相续,若未持清净平等心而观待金刚道友过失,则已经违犯了本戒条。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于《究竟胜义之教言——精要明镜》中云:“未修习自过自调伏而观无边净相,以贪嗔之发心故不入大乘法门。”

  现今,有者往往口头自称凡夫,众生为佛;行为中却自居圣者,以自己的标准或凡夫对外相的伺察意衡量他人之贤劣,指点导师、道友如何行事。如同自相染污,却着力擦拭镜子,以烦恼心执著于改变外境,不但外境不会随凡夫的烦恼心而转,自心的执著反而会以烦恼心造烦恼业,甚至造成金刚道友之间的不合和。若果如此,即使以信心为出发点,则已经背离圣教。

  有些人强调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抑或听他人亲口宣说如何如何,于是就凡夫心随凡夫转,传播是非,甚至导致金刚道友之间不合和。然而细致观待,只有释迦牟尼佛才能够真正遍知因果。凡夫的伺察怎能了知外相显现背后真正的密意呢?即便对于外相上对释迦牟尼佛未生毫许之敬信、甚至百般陷害的提婆达多,《妙法莲华经》中亦云:“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因此,是非之正谬并不重要——众生正因为执著无明二取分别方成凡夫,现今若以暇满人身固执于世间琐事之是非高低,则成轮回之因。我们修行的目的是清净自心的烦恼而逐渐与上师相应,最终成就解脱。如果仍同往昔般,以凡夫心随凡夫的烦恼和外相是非辗转漂泊,那么永无脱离轮回苦海之日。常言道:是非止于智者。因此,勤观己过,莫论人非,善调自心,方为要道。诚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于《六祖坛经》云:“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即与道相当。”

  

  以上三条为密乘戒之核心,若违犯上述任何一条,则密乘十四条根本戒及基于上师三门而支分的大圆满二十七条根本誓言悉已失毁,故当慎之。

  

  4.若于有情舍慈心,此乃四条诸佛曰

  诚如无垢光尊者于《究竟胜义之教言——…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