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精要明镜》中曰:“三界六趣之有情无一未曾做过自己父母,若未以相续大悲菩提心而发清净誓愿,则不能开启利他宝藏之门。”此中慈心为清净平等无缘之大悲心。无论亲朋、怨怼,悉垂慈愍。有者问:“华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曾曰:心善身语善。是否随顺众生一切愿望即为慈心善举?”此乃断章取义,亦非究竟。所谓慈心当依佛法正见为准则,以智慧行持方为要道。世人若遇世间违缘,常寻求种种护身符对治所谓魔障,然究竟之护身符乃慈悲心。故行者应时时护持正念,勿对任何有情舍离慈心。
5.诸法根本菩提心,舍其即为第五条
《入菩萨行论》中云:“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故发菩提心为大乘之基础,菩萨戒之学处。此中菩提心主要指世俗菩提心,若因外境烦恼而生舍弃度化某众生之念,则违背了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的第五条和大乘根本誓言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入菩萨行论》中云:“菩萨戒堕中,此罪最严重,因彼心若生,将损众生利。虽仅一刹那,障碍此福德,因损有情利,恶趣报无边。”故应时时守护菩提心。
诸位行者应在守持第三条根本誓言基础中恒时净观,若是违犯第三条,则第四条、第五条均易失毁。
6.诽谤自他之宗派,此乃罪堕第六条
佛教乃圣谛,为清净、平等、真实之意。释迦牟尼佛针对不同根机传授八万四千法门,后学依此安立众多支分及门派,行道虽异,原理一如,皆为调心之方便,故切勿赞自毁他,而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的第六条。吾将红教华智仁波切《自我教言》、喇嘛仁波切教言、黄教《三主要道》、萨迦派《离四耽著之教言》、白教米拉日巴尊者教言等汇集为《诸宗派精要宝藏》, 意令宁玛派行者既了知诸宗派之要义,又以普遍、无偏袒之信心执万法摄一之窍诀实修。如今吾等因希冀生生世世快乐而趣入佛门,非为寻求烦恼。若以世俗分别念评判其他宗派之高下贤劣,既非善法亦非功德,望行者慎之。
7.于诸未熟凡庸前,若传密法违七条
吾等现前所授无上窍诀大圆满法乃诸宗之极顶,若于不具根机之凡夫前随意透露密法教言、仪轨以及调整身心之一切方法,皆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七条。吾之所以将如此深密之法付诸于汝,乃信任汝等皆为清净弟子,意愿汝等依此获得恒时安乐。然汝亦应反观自心,若未惜密法而随意向他人讲授,则不仅断送自身解脱之前程,亦为上师带来违缘,缩短密法住世时间。吾今身体之所以多病固有往昔业力成熟之可能,然法王如意宝和喇嘛仁波切亦曾授记:“汝之病体乃传讲密法过于深广所致。”故汝等应时时护持密法,谨慎抉择为要。
8.五蕴五佛之本体,毁损自身为八条
“五蕴五佛之本体”乃密宗真实见解,超胜下乘派认为五蕴不净、需经修法清净而能成佛的见解。在执受本体当下,一切显现皆为本体之庄严, 身体亦为坛城。如今我等多数已受过灌顶,并听闻了无上窍诀法的甚深教授。因此,经过上师及诸佛菩萨加持,身体非为凡庸之躯壳,乃五方佛之坛城,故当爱惜,应避免无义摧残身体之极端苦行。
9.自性清净一切法,若生疑惑为九条
无上窍诀大圆满固有直指解脱之胜妙,亦当针对根机。若以自性清净之究竟果位的词句(如《金刚经》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令根机未熟者徒增迷惑,则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九条。因此,即使为他人传讲正法,亦应针对现前根机,逐步引导,勿令生疑,甚至造成谤法之因。同时,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在眼见耳闻一些自己目前尚无法理解的甚深法义时,亦应以清净心观待,一切均为自己根机、智慧太过薄弱而非法义偏邪,绝不能心生疑惑或诽谤。
10.若于十恶怨敌者,恒作慈愍为十条
“十恶怨敌”指损害上师、佛法、众生等怨敌,此等恶性众生极难调伏。因为佛教正法旨在利益一切众生悉得恒时安乐,故损害上师及正法,即损害一切众生。次第根机行者暂时不具度化之力,当于内心恳切发愿不舍弃的同时,以清净心远离。成就者具度化能力,故行种种寂静或忿怒之方便度化。若未以智慧抉择,仅以相似慈悲心亲近、垂愍如是“十恶怨敌”、破戒弟子,实非明智之举,如是则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十条。
11.超离名言等诸法,分别思量十一条
未证得诸法实相,而以凡夫意念造作、揣度究竟果位之名言如法界、法性、智慧、觉性、本觉等等,自心执著于此,或者以此向他人讲授,即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十一条。如自心未了悟空性,而向他人言说:“万物皆空。”他人面对山河大地等相,难以理解甚至诽谤佛法,即违犯此戒。
12.具足信心有情者,破斥伤心十二条
对于密宗有一定信心者希求正法,汝若断定此人不够资格而令其回避、将其排斥在外,甚至障碍其求法,如是令具足信心者伤心,即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十二条。道友之间尤当注意此条,修学密乘固然要求根机、因缘具足,然以凡夫分别之见判断他人根机、因缘并非妥当,由是障碍他人修法机缘则更为犯戒之举。
13.不依受用誓言物,此乃罪堕十三条
密宗作为诸乘之顶有诸多殊胜方便,例如会供时陈列酒肉,然此酒肉并非凡夫满足口腹之欲之食品,与甘露丸等同属殊胜加持品,故称之为誓言物。此时若执著于酒肉之相而拒绝受用,即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十三条。众所周知,小乘和因法相乘均有断绝酒肉之戒条,此因二乘之见解未至究竟。如未具解毒之力而远离毒性以免受到损害。密乘乃究竟果位之见解,并具备殊胜方便,如同具备以毒攻毒之力,直接将毒性转为药用,故能于执受见解的当下受用少许誓言物,如以手指沾酒涂抹嘴唇等。
然需了知,受用誓言物时仍需谨慎观待自心,若以贪执之心,无论受用酒肉抑或甘露丸,均不如法。往昔我在高原,一直提倡戒酒。有者就在会供时买大量酒,待加持后再喝,此为贪心烦恼,故当断绝。如今我等虽已步入密乘之门,但作为凡夫,远未具备密乘究竟之见解和清净之功德,故尚不能称为密宗弟子,因此平时应以显宗见解行持。如日常以茶供护法,非以酒肉为供品。在不具备究竟见解和功德的前提下,于诸佛菩萨面前供肉,如同将儿子的肉摆在母亲面前,如是非法外相之举应该摒弃。
14.智慧自性即女性,若作讥毁十四条
密宗见解树立在内心平等智慧之上,六道众生本体如来藏功德并无区别,故男女亦无区别,男性代表方便,女性代表智慧。往昔阿难祈请释迦牟尼佛准许女性出家而缩短700年佛法住世时间,是站在小乘和大乘见解中,将女性作为产生极大过失之因。如今作为密乘行道者,若讥讽、毁谤女性,则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十四条。
妙音龙多加参尊者在《甘露心滴》中曰:“诸佛称赞净戒律,根本教法律宝藏,如何教导遵照行,获得善趣戒为本,诸乘之基为戒律。”故作为一个密宗弟子,守持清净戒律极其重要,若能如此行持,依靠行为培养修持而创造见解,则解脱指日可待。
然而,作为业力沉重的凡夫,行道过程中产生诸多妄念在所难免。而因果毫厘不爽,故应当及时忏悔为要。《三昧耶庄严续》曰:“倘若其人谤上师,至作七次及十次,以大惭愧忏悔净。若超自岁作忏悔,金刚萨埵不摄受。”意即平时如果不慎违犯戒律应当天忏悔;如果过夜才忏悔则需要付出数倍的代价;若仍然未及时忏悔,4、5天后就需要通过会供的方式忏悔;如果未及时忏悔的罪业数量超过自己的岁数,即使金刚萨埵亦不摄受,纵然做大忏悔也只能少许缩短苦报时间,决定堕入金刚地狱。因此,作为密宗修行者,每日晨起必须念诵21遍金刚萨埵百字明或者108遍金刚萨埵心咒,以忏除当下过失及失坏之戒律。
尚需了之,忏悔需以惭愧心行持,若将金刚萨埵心咒当作犯戒之保护伞,一边念着金刚萨埵心咒一边行犯戒之事,则不如法。
我等进入佛门的目的是为了调伏自相续,故当时刻观待自心,若所修见解并未成为五毒烦恼之对治力,则是否心行于法很难所言。《屠夫真言》中云:“调伏自心即佛教。一切时中观自心,随时随处观自心,刹那不散观自心,当下当下观自心。”故吾等应时刻守持十四条根本誓言为要。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释》全文阅读结束。